第100章
('\n <p> 外界,百姓们眼一眨也不眨地望着天幕,生怕错漏了哪一道制作步骤。</p><p> 这些都是技术啊!大族藏私,官方垄断,绝不会传授给他们的珍贵技术。</p><p> 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木飞雕事物虽好,但离他们太过遥远,底层平民无法使用它们致富,唯有实力雄厚的一方财主或国家统治者才有资本去做。</p><p> 北宋,师兄们惊叹的看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位师兄收回视线,转向毕昇:“《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弟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弟你太聪明了!”</p><p> 毕昇有些羞赫:“师兄别夸奖我了,天幕不是讲了吗,是我家两个孩子教我的。”</p><p> 师兄道:“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偏偏只有师弟发明了活字印刷,可见你最有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p><p> 其余师弟们听了,茅塞顿开,对毕昇肃然起敬。</p><p> 【活字印刷术减少了印书成本、大大提高了排版效率,只需雕制一副活字便可排印任何书籍,虽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了一些,以后排印书籍却十分方便。</p><p> 然而,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并未在当时得到足够重视,官方推广的依然为雕版印刷。</p><p> 雕版印刷发展到宋代已十分成熟,而活字印刷术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活字可反复使用,但对工匠的识字能力有一定要求。</p><p> 而底层民众,大多不识一字。】</p><p> 宋朝的君主们心有戚戚,方才还以为天幕要把他们拎出来批斗,骂他们有眼不识珠了。</p><p> 是啊,活字印刷他们大力推广有什么用,排版不易,校对又是一道大工程。</p><p> 印刷工人有识字的硬性要求,否则</p><p> 排出的书籍容易出错,这样想想,还不如继续沿用雕版呢,多费些材料罢了。</p><p> 不过某些君主还是有些脸疼。</p><p> 这位毕昇说不定就在他们的治下,他们自持文治昌盛,却连个活字印刷都发展不起来。</p><p> 【活字印刷术后来广泛应用在什么时代呢?】</p><p> 【答案是:清朝。】</p><p> 【清朝的报纸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办报制度起源于唐朝,初为官方所用邸报,后来陆续发展,到了明清两朝,民间小报十分丰富,大到皇帝的谕旨诏令、朝廷大臣的台谏、边疆战事,小到某个官员被皇帝召见、臣子们被罢官升官之类的朝廷动态,小报上都能看到。</p><p> 清朝的邸报因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不佳,字体歪斜、墨色漫漶,校对也不够精确,但依然受到众人热捧。</p><p> 报纸在我国古代流行,是历史上新闻传播技术的一大进步,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不止流行于国内,还流传到世界各地。】</p><p> 视野缓缓腾空,从辽阔的地面,到一望无垠的天际,一直升到高高的天际外。</p><p> 印刷术的传播路径显化成无数条金色长流,十五世纪,传入欧洲,十六世纪,传入非洲、美洲、俄国,十九世纪,传入澳洲。</p><p> 天幕在讲华佗那一期故事时,人们简单见过西方国家的所在地,了解遥远大陆的另一边,有一片西方国家,再隔着一片大海,有个名字叫美利坚的王朝。</p><p> 但是现在,他们见到了更多。</p><p> 见到了他们的国家面貌,原来从天上望下来形状像一只昂着脖子的大公鸡。</p><p> 见到了欧洲,罗马军团征服世界,海盗乘巨船出海,大不列颠的旗帜随风飘扬。</p><p> 见到了美洲,身穿皮草裙的印第安人皮肤黝黑,他们钻木取火,与野兽搏斗。</p><p> 见到了非洲,澳洲</p><p> 有人类文明居住之地,就有印刷术的流传!</p><p> 永乐时期。</p><p> 朱棣的喉结动了动,心跳的飞快。</p><p> 广阔的疆域是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都无法拒绝的诱惑,世界那么大,还有那么多的国家,陆地、大海、天空,他却连一个东南亚都未征服!</p><p> 想要完成这一切,唯有工业革命!唯有工业革命!</p><p> “郑爱卿啥时候回来。”</p><p> 朱棣的心思渐渐随明朝远洋的大船游走,挂念道:“可要多带些好宝贝回来”</p><p> 嘉靖时期。</p><p> 朱厚熜腾地起身,神情激动:“你们明白了吧,明白了吧!”</p><p> 左右侍官:“?”</p><p> 明白什么,陛下您难道被世界地图激起了雄心,想学前辈一般开疆拓土了!</p><p> 朱厚熜一手作摘天状,脸上挂着迷之微笑:“千里江山算什么,仙人俯瞰万千世界,待我成仙,日月星辰手到擒来!”</p><p> 侍学讲官们:“”</p><p> 战国时期。</p><p> 秦国的将领迷了眼,喃喃:“天人住在广寒宫上吗?不然怎么能看到这般辽阔的世界。”</p><p> 白起目光炯炯,看着银月,震撼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p><p> 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到文化传播的力量,她看世界的角度原是这般美妙。</p><p> 视频画面定格在了一张精美的报纸上,版</p> ', ' ')('\n <p>面刻有时下流行的新闻,色彩鲜艳,工艺精湛。</p><p>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百年,逐渐成为各国普及文化的重要媒介。</p><p> 西方彩印报刊流行,商人们时常在报纸上打广告,吆喝自家的优秀商品。】</p><p> 【与西方的进步相反,清朝的文字狱愈加严酷,雍正年间,邸报正式停止发行。】</p><p> 【直到近代清朝的大门被西方炮火轰开,一八七二年,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创刊,才重新追上西方的步伐。】</p><p> 秦朝。</p><p> 嬴政停下描摹世界地图的动作,撩起眼皮子,轻嘲:“废物。”</p><p> 文字狱他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他本人也想过禁书。</p><p> 嬴政不屑的是后世那清朝自视甚高,致使己方沦落为被世界大潮淘汰的后浪,导致后来子民受尽侵略者的欺辱。</p><p> 明朝。</p><p> 朱元璋气得砸桌。</p><p> 这文字狱该不会是为了阻止汉人反清复明吧,一群狗东西!</p><p> 朱元璋咬牙切齿:“要试炼碰上了清朝的狗皇帝,看咱不弄死他。”上一次医家试炼得亏他不在,否则他非得把康熙的头摘下来当球踢。</p><p>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少见的没发表反对意见,毕竟天女没说在试炼地不可以攻击其他选手。</p><p> 老朱家武德兴旺。</p><p> 他相信无论是父皇还是弟弟们得到了试炼机会,都会好好的招待清朝皇帝的。</p><p> 噗通!接二连三的声响,阿哥们非常有眼色的跪下。</p><p> 金龙椅上,康熙的脸色青了又青,白了又白。</p><p> 虽然文字狱从他老爹顺治在位时就开始搞了,他也是其中一位,若不是天幕出现,每个人都能见到,对民间的思想冲击太多,禁也禁不掉,他才放松了一些对文学的限制。</p><p> 祖传艺能,却并不妨碍康熙迁怒,连邸报都停办了,继位者如此害怕民间的声音,莫不是得位不正?!</p><p> 他阴冷的视线一一扫视过儿子们。</p><p> 雍正,到底是谁</p><p> 胤禛垂着眼眸,看上去平稳持重,撑在地板上的手指却隐隐发着细颤。</p><p> 胤祉头磕在地上,大气儿不敢出一声。</p><p> 胤禩宛如木雕的跪在胤祉身侧。</p><p> 胤禟头晕目眩。</p><p> 胤俄伏地,背后冷汗直流,他知道自己继位的可能性极小,连十四弟都比他有可能,但万一呢,万一呢?</p><p> 他心中哀嚎,一瞬间竟有些羡慕起了被囚禁在府中的大哥和太子。</p><p> 直郡王府。</p><p> 胤禔乐不可支,一想到兄弟们的表情,他连饭都能多干上两碗。</p><p> “来人,送烤鸭来!”</p><p> 夹着黄瓜跟甜面酱,胤禔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吃烤鸭,享受的眯起眼。</p><p> 突然就觉得,不用跟兄弟们勾心斗角的日子也挺好的。</p><p> 武周时期。</p><p> 武则天摇了摇头:“清朝统治者的格局太小。”</p><p> 骆宾王写檄文,指着她鼻子骂她祸乱后宫,残害忠良,她说过什么了?</p><p> 广大群众的眼睛不瞎,压制无用,反而会使信任值在他们心中一次次下降,禁堵不如疏,解决问题永远比堵住人民的嘴管用一百倍。</p><p> 自大、傲慢,听不得一点反对声音的国度,只会迎来自取灭亡。</p><p> 天色一点点耀出金光。</p><p> 【毕昇的活字发明,是中国印刷术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p><p> 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而这一切,起初只是来自于一个劳动人民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科学创新。</p><p> 这就是科学,从揭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纱机创始人织布工詹姆斯,到蒸汽机的发明者修理工瓦特。</p><p> 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往往都由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开启。】</p><p> 天幕之下,听到这里的各朝统治者表情复杂,天音悠悠一叹,终是说出一句他们可能永远也不想听到的话。</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