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n <p> 康熙微微颔首,接着看向了其他儿子,意思是你们呢?</p><p> 胤禛上前行礼,道:“儿臣提议,将科学考试并入科举里,新设一项笔试科目。”</p><p>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必须让民众看到科学有利可图,他们才会趋之若鹜。”</p><p> “科举”康熙有些犹豫,清朝的科考法从顺治时期开始,延续了多年,贸然变动恐怕方方面面都要细虑。</p><p> 但老四说的对,百姓们往往一根筋,学科学若无法做大官,带宗族变好,他们哪会勒起裤腰带供孙儿读书?</p><p> 青史留名等大好事,与现实的馒头相比,大部分人还是觉得馒头更香,空喊口号,谁理你?</p><p> “老四的话颇有见地。”康熙再次给予了肯定。</p><p> 不等他继续问其它皇子,胤题率先出声道:“阿玛,儿臣愿组建新式海军,扬我大清之威!”</p><p> 胤禛、胤禩眯眼看过来,好家伙,我们认真出为阿玛出谋划策,你却想借机染指军权?</p><p> 胤题勾了勾唇角,与兄长们对视的眼中暗含挑衅,怎么,他说的没道理吗?不练兵,拿什么压服洋人。</p><p> 四哥,八哥,你们少小家子气,以己度人了。</p><p> “好!”</p><p> 康熙满脸骄傲,儿子们还是很优秀的,他的抓娃娃教育没白教,瞧这一个个言之有物的样子。</p><p> 随后他看向了臣子们,大臣们触及康熙的视线,齐齐低下头,像极了课堂上突然被先生点名的学子。</p><p> “”</p><p> 康熙无语,正待发火,一道清丽的女声从角落里传来:“皇上,臣妾有一语。”</p><p> 一片寂静中,石氏缓缓出列。</p><p> 她因推广天下女子放足的功绩,解除了王府软禁,可自由出入宫中,今日康熙不知怎么想的,将石氏与乌拉那拉氏一起召来,许两人在朝中旁听。</p><p> 二女浑身不自在,尤其是石氏,生怕做错了什么触怒康熙,又回到以往的窘境。但在听到科学学堂的时候,依旧忍不住迈出了步子,朝康熙建议道:“既然有男女混合的医学堂,这科学学堂或许也能招收女子。”</p><p> 话音落下,四周陡然一静,诸公看着石氏,陷入了沉默。</p><p> 康熙转了转腕间的佛珠,同样未曾言语。</p><p> 左都御史回过味来,清了清嗓子,义正言辞道:“太子妃此言过于幼稚了,学堂教出来的学子要参加科考,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稳固朝纲,乃我大清国本!贸然加进科学考试已是破例,若再允许女子参考,引发的问题就更多了”</p><p> “先说这检查之事,女子与男子身体有别,入闱之时该如何安排检查流程,总不能对二者一概而论。”</p><p> 这时候的清朝考生考试,需要脱衣解履,散发张口,让号官搜身,以审查是否有带作弊工具。</p><p> “处理不当,</p><p> 必会引起民间非议,再者,授官也是一大难题,阴阳分工乃圣贤伦理,从古至今,女子养家,学医治病,您看天女讲到现在,可讲了一位女性科学家?可见男子在钻研科学上更有优势。”</p><p> 石氏被说的哑口无言,她站在原地,面对满朝文武冷漠的目光,不由茫然起来。</p><p> 乌拉那拉氏担心的看了她一眼。</p><p> 见此情状,左都御史不免有些得意,却并未显现在脸上,他自然的转过话题,与康熙谈论起学堂的建设章程。</p><p> 早朝结束。</p><p> 胤禛顶着兄弟们灼热的目光,上前两步,与自家福晋走在一起。</p><p> 乌拉那拉氏犹豫了一下,却是与胤禛低声说了句话,然后走到石氏身边。</p><p> “二嫂,你别多想。”</p><p> 石氏想法是好的,可这些日子乌拉那拉氏也看明白了,女子的权力没那么好争取。</p><p> 石氏笑了笑,眉眼低落:“没关系,谢谢四弟妹关心,是我太天真了。”</p><p> 天真到以为能以一己之力撼动人心中的偏见。</p><p> 两人安静了下来,气氛有些沉默。</p><p> 银白色的雪花晃晃悠悠,打着旋儿飘落至金红色屋檐上。</p><p> 点点涟漪自湛蓝的天际荡开,一轮银月升起。</p><p> 石氏听到宫人的呼声:“天幕来了!”</p><p> 人们条件反射的抬头望去。</p><p> 【她一生探寻星空,最终改变世界。】</p><p> 【她享誉国际,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出色的天文学者。】</p><p> 【国际天文学会以她的名字命名金星上发明的陨石坑,以此来纪念她。】</p><p>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少女的剪影,她手持望远镜,头顶的星空幽邃美丽。</p><p> 【她是王贞仪,一位为人类走向星空奠定坚实基础的女性科学家。】</p><p> 清朝,王家。</p><p> 王贞仪呆愣当场。</p><p> 许久,才像是反应过来,望着那个倩丽的背影,喃喃道:“我,近代史上最出色的女科学家?”</p><p> 王贞仪呼吸微促,但有另一人比她更激动。</p><p> “闺女!”</p><p> 王母冰凉的双手捧起她的脸,不</p> ', ' ')('\n <p>住颤抖:“你,你”</p><p> 一向能说会道的王夫人此时惊得语无伦次,不敢相信地盯着她女儿。</p><p> 同一时间,其它时空的女子们抬头,看着星月,不禁失了神。</p><p> “女科学家原来女子也能做科学家?”</p><p> “天文知识复杂极了,我一点也看不懂,这位王姑娘真是厉害。”</p><p> 乌拉那拉氏瞥向呆立在台阶上的左都御史,对方刚才大放厥词说什么来着,“男人在钻研科学上更有优势。”</p><p> 这下啪啪打脸了。</p><p> 【乾隆三十三年,王贞仪出生于清朝一个官僚家庭。</p><p> 这一年,遥远的西方掀起了思想启蒙运动,满载着商品的欧洲商船来到中国,意图叩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大国之门。</p><p> 彼时的清王朝国力强盛,经济欣欣向荣。</p><p> 而在社会上,自北宋二程兄弟创立,南宋朱熹发展程朱理学发展了近千年,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种种迂腐的儒家思想深入到女性生活的每个角落。</p><p> 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她们。】</p><p> 春秋时期。</p><p> “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谁教他们的?!”</p><p> 孔子气得快吐血了,他的儒家是治国齐家平天下,不是靠压榨欺压弱小者得来的!</p><p> 儒家后来有这般一个接一个的卧龙凤雏在,到后世的名声究竟会被歪曲成什么模样?</p><p> 清朝。</p><p> 后宫中。</p><p> 丹绣看着荣妃,神情欲言又止。</p><p> 自从她家娘娘上次从御花园回来后,就再没出过宫了,皇上不来也不发牢骚了,前几日还破天荒的和她说想练字,让她去差宫人买些纸笔来。</p><p> 丹绣现在怀疑她家娘娘是不是中了巫蛊。</p><p> 马佳氏放下研磨墨水的动作,冷笑出声:“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那男人怎么就不安份呆在家里绣花呢,皇上常说不许后宫干政,如今看来,也是防着咱们罢了。”</p><p> 丹绣听得心惊胆战,赶紧朝门外看,见荣妃的心腹太监小李子远远守在门前,没有异常,才长松了一口气。</p><p> “娘娘,您就少说两句吧,万一”</p><p> 不小心被万岁爷听到了怎么办。</p><p> 众所周知,康熙有躲墙角听人说小话的坏毛病。</p><p> 【不过,与女子卑贱的普遍社会思想不同,王贞仪的家庭氛围非常开明。</p><p> 她祖父是权掌一方的知州,父亲是著名学者,母亲出生于书香世家,三人深知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即使王贞仪为女儿身,长辈也从小教她读书识字,教男子们读的四书五经,给她最大的疼爱。</p><p> 王贞仪的祖父王者辅喜欢研究星象与算数,所以从小便给她讲述星星的故事,告诉她日月星辰的形成道理。</p><p> 祖父的作为,对王贞仪的科学启蒙产生了深远影响。</p><p> 据王贞仪回忆,她幼年学历算,“复读家藏诸历学善本十余种,潜心稽究十余年不少倦。”</p><p> 星辰是她的童年好友,她最喜爱与祖父一起到野外追寻它们的身影。】</p><p> 王者辅捋着胡须微笑:“老夫只有一个孙女,自然要加倍重视。”</p><p> “说读书无用,都是满肚子坏水的男人骗女孩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p><p> “贞仪自小聪慧,若为男儿,定为状元之才,不识字才是埋没了她。”</p><p> 看吧,他的行为多睿智,孙女即使无法如男子一般跻身做官,也在昭昭历史上做出了不亚于须眉男儿的成绩!</p><p> 【正当王贞仪埋头书案、孜孜以求时,她的祖父突然获罪,被发配到严寒的吉林戍所,不久,王者辅便在戍所中离世。</p><p> 祖父去世的那一年,王贞仪年仅十四岁。</p><p> 突如其来的变故给王贞仪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生活从此变得困顿,家中原本丰富的藏书也散失殆尽。</p><p> 而王贞仪不但失去了一位疼爱她的祖父,更失去了一位学业上的良师益友。】</p><p> “什么?老爷死了!”王家人大惊失色。</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