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哥儿后嫁了傻子少爷 第152节
麟哥显然是匆匆赶出来,身上还穿着一层薄薄的甲,抱起来有些扎手。<br />
俩人一言不发的贴了许久,齐绍麟才道,“我刚赴任就得到了急报,要云江城紧急练兵,随时待命。这会儿是偷溜出来,待会儿便走了。”<br />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黑暗中说话的原因,在俩人轻缓的呼吸间,齐绍麟说话的声音都温柔了许多。<br />
姜栾知道自己完蛋了,怀个孕这么矫情,光听到齐绍麟说要离开,就心里酸酸的。<br />
“那些老兵痞子不好带吧?”姜栾小声问。<br />
齐绍麟轻笑一声,“一个个都被我打服了。”<br />
齐绍麟这么一说,姜栾脑海中就有画面了,忍不住就想看看麟哥穿甲胄英姿飒爽的模样。<br />
但他刚要伸手去拿烛台,就被齐绍麟按住了。<br />
“不要点灯,”齐绍麟低声道,“我怕看清了你的脸,就不想走了。”<br />
“好吧。”<br />
姜栾停止动作,只得借助月光勉强看清齐绍麟的轮廓。<br />
从眉毛、鼻子,再滑到嘴唇……即便不用点蜡烛,麟哥的每一处他也再熟悉不过。<br />
俩人静静的对视着,齐绍麟呼吸声骤然粗重起来。<br />
姜栾却笑了。<br />
“你不让我点灯,”姜栾道,“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br />
齐绍麟:“什么?”<br />
姜栾老实回答道,“美女与野兽。”<br />
齐绍麟短促的笑了一声,低头亲了亲姜栾的嘴唇,“等我回来,讲给我听。”<br />
这个吻很轻,一触即逝。<br />
齐绍麟的气息离开了。<br />
姜栾看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若不是房门被打开了,月色倾洒一地,他差点儿以为这一切不过是自己做的一场梦。<br />
作者有话说:<br />
其实写了两万字,但修不完了,明天发。<br />
第88章 受诅咒的地<br />
姜栾忙的像个陀螺。<br />
一边要打理齐家家业, 另一边还要去拜访那位姓伍的顽固老头,姜栾简直快要疯了。<br />
好在姜颜舒偶尔能帮姜栾一点忙,比如上街给老头买买礼物什么的。<br />
因为姜栾发现自己每次带礼物上门, 老人都照收不误。<br />
于是姜栾由此猜想,若是送的多了,老人是不是就不好意思拒绝了?<br />
然而他还是太天真了。<br />
老人不仅没觉得不好意思,反而使唤起姜栾来, 从拿书磨墨,到整理书柜。<br />
就老爷子书房那个格局,四面墙都是书,姜栾简直被整的苦不堪言, 偶尔还要挑几本书念给老头听, 因为老人自称眼睛不好使。<br />
但念了几本书后,姜栾居然也看进去了。<br />
从列国通传这样的史书到千百年来圣人的语句摘录,还有一些朝堂杂记,甚至不知是谁手写的读书笔记, 思想深邃颇有见地。<br />
姜栾渐渐静下了心,不再像往日那般急躁,常常在老人书房中一坐一下午, 老人则在一旁的桌案写字。<br />
一老一少安安静静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极少发生对话。<br />
姜颜舒偶尔还陪着姜栾坐坐,后来实在是懒得来了, 一看书就想睡觉, 不如去帮着姜栾打点生意。<br />
中间齐绍麟又回来了一次, 听说姜栾还没搞定那老头, 手里的刀一拔, 差点儿上门把老头打包直接抢走, 幸好被姜栾拦住了。<br />
姜栾不仅拦着齐绍麟,还塞给他几本从老人那借来的兵书。<br />
齐绍麟拿着看了几眼后,若有所思的带走了。<br />
如此过了半月有余,这一日,老人终于主动对姜栾开口了。<br />
“先前见你看了二十年前的朝堂杂记,”老人貌似漫不经心的问道,“观感如何?”<br />
姜栾心里想着终于来了,客客气气的回道,“先生说的可是‘新变’那一章?”<br />
“唔。”老人不置可否。<br />
所谓朝堂杂记,是记录着皇帝每日早朝时处理公务所说的话,以及朝臣们的争论。<br />
许多治理国家的方针要事都在此书中有所体现。<br />
而名为“新变”的章节,则是二十年前由伍胥在朝堂上提出的革新要书。<br />
姜栾心里想,还说你不是陛下要找的伍夫子?嘴里却说,“晚辈认为,这位伍先生提出的观点极为新颖,比如其中的平权思想以及以科举制代替举荐制……观点是好的,只可惜终将走向失败。”<br />
“哦,”老人道,“你说说为何。”<br />
“这一点无需解释,这二十年来现实如此,”姜栾回答道,“恩科制仅在天启推行了三年,便草草终结,所谓提高哥儿与女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如今更是闻所未闻,这位伍先生的举措确实是失败的。”<br />
老人颇有意味儿的问姜栾,“那你说说,他为何会失败。”<br />
姜栾注视着老人的双眼,“因为时机未到。”<br />
姜栾终于想明白了,其实伍胥并非执意归隐不出,也不是刻意抗拒姜栾的请求,皆因这四个字——时机未到。<br />
“太/祖皇帝为了打压诸侯势力,创立了举荐制,由此天启的氏族开始兴盛,至今已有数百年,”姜栾缓缓道,“只是举荐制弊端亦十分明显,因为相互推举为官,氏族内官职代代相传,形成了垄断,亦造成结党营私、官官相护。”<br />
就像齐家便是云江城出名的氏族,齐绍麟所接任云江城指挥使一职便是齐氏祖上所流传下来的,必须由齐家子弟接任。<br />
“这位伍先生提出的恩科制,贫家出身的优秀子弟通过考试,亦可以成为国之栋梁,打破阶级垄断,从各地人才中择优录取,对天启来说是件好事,”<br />
姜栾叹息道,“只可惜天启内部氏族力量盘根错节,为了自身利益必然是维护现有秩序,我见‘新变’章中,以崔丞相为首的大多数官员们极力反对,陛下虽然支持新政,但在推行三年后因种种原因被放弃。”<br />
恐怕也是从那时开始,皇权被动摇,伍胥出走,皇帝回宫种地,就不知前孝感皇后叛国一事是否与此有关。<br />
老人仿佛也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淡淡道,“老夫也是那时给陛下留下‘四时充美’的题字。”<br />
“寓意来日希望的意思么?”姜栾笑道,“伍先生,晚辈认为时机已然成熟,只待南疆起兵的那一刻。”<br />
战争会使黎民百姓陷入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绝境中,但偶尔也能从中窥见一丝崭新光明。<br />
一旦战时兵动,便是打破阶级的大好时机。届时氏族不稳,可趁虚而入,以掌握兵权逼迫新政推行。<br />
伍胥满意道,“老夫这几日也没有清闲下来,书信写了几十封,烦请小友帮我寄出去,但能不能行得通,就看你那位在上京中的小兄弟了。”<br />
姜栾点头称是,并从怀里取出半块日日带在身上的金饼,恭敬的还给伍胥。<br />
伍胥笑而不语,接过来收下。<br />
这半块金饼其实是伍胥对姜栾的测试。<br />
姜栾明白若是自己一早拿出那金饼来胁迫伍胥帮忙,恐怕这老头子就会把他这以人情相逼的家伙扫地出门。<br />
不得不说这老头,真是个老狐狸啊!<br />
……<br />
伍胥的那些信寄出不久,睿宝那头就送来了好消息。<br />
永昌三十二年,农历七月初七。<br />
朝堂百官在立太子的最后一次争议中,反对派竟有许多人倒戈,背叛了崔相团体,支持睿宝做太子的声音竟成了大多数。<br />
于是永昌帝便顺水推舟,恢复了睿宝的皇室姓氏,并立为天启太子。<br />
……<br />
又过了几日,云江城来了一队身材高大的骑手,身着锦衣,头戴护甲。<br />
这些人纵马来到伍府门口,风雨不动的等了几天,期间不吃也不喝。<br />
直到伍府上的古怪老头领着孙子出来,锁了府邸大门,上了这些怪人的马车。<br />
一队人自此走的无影无踪,再也没有回过云江。<br />
……<br />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那一天,姜栾又收到了睿宝的信。<br />
相比先前睿宝恢复太子之身的喜悦,这封信字迹潦草,显然写信人正处于一种紧张慌乱的状态。<br />
睿宝信中写道,他时常与远在南疆的师父写信联系,但这一次却是左朗给他回的信。<br />
左朗告诉他,皇帝派往南疆的主帅在途中误食毒物死亡,由副将暂时顶替其职位和料理军务。<br />
然而主帅死不死关睿宝什么事?<br />
睿宝发现字迹不是师父的,便几次写信逼问。<br />
左朗先是闭口不谈,最后实在瞒不住,才在信中老实交代——仇先生在主帅死亡之日便已失踪,如今军队正在派人寻找。<br />
睿宝终于慌了,怀疑师父是不是出了事。<br />
姜栾只得回信安慰他,仇先生武功高强,应当不会有事。<br />
其实他心里也是打着鼓。<br />
边线上大兴铁骑频频骚扰,近来南疆凝聚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正招兵买马,野心勃勃。<br />
姜栾知道这伙人必定就是齐天行挖出宝藏后集结的,也不知仇捷途的失踪是不是与齐天行有关。<br />
他刚给睿宝写完信,令人寄出,就见姜颜舒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br />
“哥,你那婶母和小叔子真不是个好东西!”姜颜舒不擅掩藏情绪,一进门就开始咋咋呼呼起来。<br />
姜栾一听就知道没好事,“他们又干什么了?”<br />
“你那好婶母近来开了几间米铺,”姜颜舒嚷嚷道,“就开在咱家米铺对面,你说气不气!”<br />
如今姜颜舒已经彻底把自己划为姜栾的家里人,至于和自己母亲交好的周氏……自然什么也不是。<br />
他此刻对于周氏母子当面抢生意的事十分不忿。
俩人一言不发的贴了许久,齐绍麟才道,“我刚赴任就得到了急报,要云江城紧急练兵,随时待命。这会儿是偷溜出来,待会儿便走了。”<br />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黑暗中说话的原因,在俩人轻缓的呼吸间,齐绍麟说话的声音都温柔了许多。<br />
姜栾知道自己完蛋了,怀个孕这么矫情,光听到齐绍麟说要离开,就心里酸酸的。<br />
“那些老兵痞子不好带吧?”姜栾小声问。<br />
齐绍麟轻笑一声,“一个个都被我打服了。”<br />
齐绍麟这么一说,姜栾脑海中就有画面了,忍不住就想看看麟哥穿甲胄英姿飒爽的模样。<br />
但他刚要伸手去拿烛台,就被齐绍麟按住了。<br />
“不要点灯,”齐绍麟低声道,“我怕看清了你的脸,就不想走了。”<br />
“好吧。”<br />
姜栾停止动作,只得借助月光勉强看清齐绍麟的轮廓。<br />
从眉毛、鼻子,再滑到嘴唇……即便不用点蜡烛,麟哥的每一处他也再熟悉不过。<br />
俩人静静的对视着,齐绍麟呼吸声骤然粗重起来。<br />
姜栾却笑了。<br />
“你不让我点灯,”姜栾道,“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br />
齐绍麟:“什么?”<br />
姜栾老实回答道,“美女与野兽。”<br />
齐绍麟短促的笑了一声,低头亲了亲姜栾的嘴唇,“等我回来,讲给我听。”<br />
这个吻很轻,一触即逝。<br />
齐绍麟的气息离开了。<br />
姜栾看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若不是房门被打开了,月色倾洒一地,他差点儿以为这一切不过是自己做的一场梦。<br />
作者有话说:<br />
其实写了两万字,但修不完了,明天发。<br />
第88章 受诅咒的地<br />
姜栾忙的像个陀螺。<br />
一边要打理齐家家业, 另一边还要去拜访那位姓伍的顽固老头,姜栾简直快要疯了。<br />
好在姜颜舒偶尔能帮姜栾一点忙,比如上街给老头买买礼物什么的。<br />
因为姜栾发现自己每次带礼物上门, 老人都照收不误。<br />
于是姜栾由此猜想,若是送的多了,老人是不是就不好意思拒绝了?<br />
然而他还是太天真了。<br />
老人不仅没觉得不好意思,反而使唤起姜栾来, 从拿书磨墨,到整理书柜。<br />
就老爷子书房那个格局,四面墙都是书,姜栾简直被整的苦不堪言, 偶尔还要挑几本书念给老头听, 因为老人自称眼睛不好使。<br />
但念了几本书后,姜栾居然也看进去了。<br />
从列国通传这样的史书到千百年来圣人的语句摘录,还有一些朝堂杂记,甚至不知是谁手写的读书笔记, 思想深邃颇有见地。<br />
姜栾渐渐静下了心,不再像往日那般急躁,常常在老人书房中一坐一下午, 老人则在一旁的桌案写字。<br />
一老一少安安静静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极少发生对话。<br />
姜颜舒偶尔还陪着姜栾坐坐,后来实在是懒得来了, 一看书就想睡觉, 不如去帮着姜栾打点生意。<br />
中间齐绍麟又回来了一次, 听说姜栾还没搞定那老头, 手里的刀一拔, 差点儿上门把老头打包直接抢走, 幸好被姜栾拦住了。<br />
姜栾不仅拦着齐绍麟,还塞给他几本从老人那借来的兵书。<br />
齐绍麟拿着看了几眼后,若有所思的带走了。<br />
如此过了半月有余,这一日,老人终于主动对姜栾开口了。<br />
“先前见你看了二十年前的朝堂杂记,”老人貌似漫不经心的问道,“观感如何?”<br />
姜栾心里想着终于来了,客客气气的回道,“先生说的可是‘新变’那一章?”<br />
“唔。”老人不置可否。<br />
所谓朝堂杂记,是记录着皇帝每日早朝时处理公务所说的话,以及朝臣们的争论。<br />
许多治理国家的方针要事都在此书中有所体现。<br />
而名为“新变”的章节,则是二十年前由伍胥在朝堂上提出的革新要书。<br />
姜栾心里想,还说你不是陛下要找的伍夫子?嘴里却说,“晚辈认为,这位伍先生提出的观点极为新颖,比如其中的平权思想以及以科举制代替举荐制……观点是好的,只可惜终将走向失败。”<br />
“哦,”老人道,“你说说为何。”<br />
“这一点无需解释,这二十年来现实如此,”姜栾回答道,“恩科制仅在天启推行了三年,便草草终结,所谓提高哥儿与女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如今更是闻所未闻,这位伍先生的举措确实是失败的。”<br />
老人颇有意味儿的问姜栾,“那你说说,他为何会失败。”<br />
姜栾注视着老人的双眼,“因为时机未到。”<br />
姜栾终于想明白了,其实伍胥并非执意归隐不出,也不是刻意抗拒姜栾的请求,皆因这四个字——时机未到。<br />
“太/祖皇帝为了打压诸侯势力,创立了举荐制,由此天启的氏族开始兴盛,至今已有数百年,”姜栾缓缓道,“只是举荐制弊端亦十分明显,因为相互推举为官,氏族内官职代代相传,形成了垄断,亦造成结党营私、官官相护。”<br />
就像齐家便是云江城出名的氏族,齐绍麟所接任云江城指挥使一职便是齐氏祖上所流传下来的,必须由齐家子弟接任。<br />
“这位伍先生提出的恩科制,贫家出身的优秀子弟通过考试,亦可以成为国之栋梁,打破阶级垄断,从各地人才中择优录取,对天启来说是件好事,”<br />
姜栾叹息道,“只可惜天启内部氏族力量盘根错节,为了自身利益必然是维护现有秩序,我见‘新变’章中,以崔丞相为首的大多数官员们极力反对,陛下虽然支持新政,但在推行三年后因种种原因被放弃。”<br />
恐怕也是从那时开始,皇权被动摇,伍胥出走,皇帝回宫种地,就不知前孝感皇后叛国一事是否与此有关。<br />
老人仿佛也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淡淡道,“老夫也是那时给陛下留下‘四时充美’的题字。”<br />
“寓意来日希望的意思么?”姜栾笑道,“伍先生,晚辈认为时机已然成熟,只待南疆起兵的那一刻。”<br />
战争会使黎民百姓陷入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绝境中,但偶尔也能从中窥见一丝崭新光明。<br />
一旦战时兵动,便是打破阶级的大好时机。届时氏族不稳,可趁虚而入,以掌握兵权逼迫新政推行。<br />
伍胥满意道,“老夫这几日也没有清闲下来,书信写了几十封,烦请小友帮我寄出去,但能不能行得通,就看你那位在上京中的小兄弟了。”<br />
姜栾点头称是,并从怀里取出半块日日带在身上的金饼,恭敬的还给伍胥。<br />
伍胥笑而不语,接过来收下。<br />
这半块金饼其实是伍胥对姜栾的测试。<br />
姜栾明白若是自己一早拿出那金饼来胁迫伍胥帮忙,恐怕这老头子就会把他这以人情相逼的家伙扫地出门。<br />
不得不说这老头,真是个老狐狸啊!<br />
……<br />
伍胥的那些信寄出不久,睿宝那头就送来了好消息。<br />
永昌三十二年,农历七月初七。<br />
朝堂百官在立太子的最后一次争议中,反对派竟有许多人倒戈,背叛了崔相团体,支持睿宝做太子的声音竟成了大多数。<br />
于是永昌帝便顺水推舟,恢复了睿宝的皇室姓氏,并立为天启太子。<br />
……<br />
又过了几日,云江城来了一队身材高大的骑手,身着锦衣,头戴护甲。<br />
这些人纵马来到伍府门口,风雨不动的等了几天,期间不吃也不喝。<br />
直到伍府上的古怪老头领着孙子出来,锁了府邸大门,上了这些怪人的马车。<br />
一队人自此走的无影无踪,再也没有回过云江。<br />
……<br />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那一天,姜栾又收到了睿宝的信。<br />
相比先前睿宝恢复太子之身的喜悦,这封信字迹潦草,显然写信人正处于一种紧张慌乱的状态。<br />
睿宝信中写道,他时常与远在南疆的师父写信联系,但这一次却是左朗给他回的信。<br />
左朗告诉他,皇帝派往南疆的主帅在途中误食毒物死亡,由副将暂时顶替其职位和料理军务。<br />
然而主帅死不死关睿宝什么事?<br />
睿宝发现字迹不是师父的,便几次写信逼问。<br />
左朗先是闭口不谈,最后实在瞒不住,才在信中老实交代——仇先生在主帅死亡之日便已失踪,如今军队正在派人寻找。<br />
睿宝终于慌了,怀疑师父是不是出了事。<br />
姜栾只得回信安慰他,仇先生武功高强,应当不会有事。<br />
其实他心里也是打着鼓。<br />
边线上大兴铁骑频频骚扰,近来南疆凝聚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正招兵买马,野心勃勃。<br />
姜栾知道这伙人必定就是齐天行挖出宝藏后集结的,也不知仇捷途的失踪是不是与齐天行有关。<br />
他刚给睿宝写完信,令人寄出,就见姜颜舒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br />
“哥,你那婶母和小叔子真不是个好东西!”姜颜舒不擅掩藏情绪,一进门就开始咋咋呼呼起来。<br />
姜栾一听就知道没好事,“他们又干什么了?”<br />
“你那好婶母近来开了几间米铺,”姜颜舒嚷嚷道,“就开在咱家米铺对面,你说气不气!”<br />
如今姜颜舒已经彻底把自己划为姜栾的家里人,至于和自己母亲交好的周氏……自然什么也不是。<br />
他此刻对于周氏母子当面抢生意的事十分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