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徐府。<br />
朱高煦骑马而行,很快便过了两条街,远远的,便见一座府邸前,被严密把守着。<br />
府邸上的牌匾写着大大的两个字:方府。<br />
朱高煦在方府前微微一顿,想起昨日,原本要被砍头的方孝孺却突然的被赦免了?!<br />
而这原因……却是昨日的一封信……<br />
那信的内容,他没见,但偷偷的一瞥,却见信上很熟悉很熟悉的字迹……是他大哥?<br />
然后,他父王瞬间阴沉咬牙的神色,更加证实了这个想法。<br />
在看到信的内容后,他父王咬牙切齿的说出了——“饶方孝孺不死!”<br />
看了方府一眼,朱高煦继续打马前行,心头实在好奇,到底,他大哥说了什么,让父王放了那顽固不化的方孝孺一命?<br />
要知道,那方孝孺可是见了他那亲自登门的父王非但没有下跪,反而还嘿嘿冷笑着,自个坐到柴火堆上,对他父王懒懒的说着,“今日方孝孺终于可以全了心中公义正理了!”<br />
这样嚣张不屑的人,他父王怎么可能饶他不死?<br />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他父王可是带着一身杀气的进了方府!<br />
与那张石交情不错的人,除了那方孝孺可都是死得七七八八了!<br />
到底,他大哥写了什么?<br />
***********<br />
而此时的南京皇城奉先殿里。<br />
朱棣阴森森的盯着桌上的信笺,很短,一句话,十一个字。<br />
方孝孺若死,儿子不进南京!<br />
朱棣心头磨牙,恨恨的想着:<br />
臭小子!<br />
小肉包!<br />
那方孝孺当真如此重要吗?!<br />
比你爹我还重要?!<br />
第87章 终局(一) …<br />
公元1391年十一月,靖难之战,以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失踪,宣告结束。<br />
而在朱棣攻入南京后,南京进入戒严,三日后,南京解除戒严,恢复正常街市。<br />
在这三日时间里,前朝大臣大半归顺于朱棣,少部分,如徐辉祖等人不肯归从,于是,除徐辉祖,方孝孺外,其余不肯归顺的,都被杀之,妻女被发送往教坊司,男丁皆被杀之!<br />
这日,北平通往南京的官道上,一队身着盔甲,气势冷漠,散发着血腥杀气的军队护卫在两辆马车两旁,朝南京进发。<br />
第一辆马车里,面容温润的少年皱眉看着手中的信件。<br />
少年面容温润,但脸色却是有些苍白,眼眸清亮,甚为亲和,此刻却是透着浓浓的不赞同,盯着手中的信件,细眉皱着。<br />
在少年对面,坐着一大约三十上下的男子,面容爽朗,五官英挺,可惜坐姿却甚为不雅,手中端着酒杯,戏谑的看着少年,打趣道,“怎么?可是方孝孺已死?”<br />
少年慢慢摇头,看向男子,叹气,甚为苦恼的皱眉,揉揉额头,似乎甚为头疼,“方先生还活着,我大舅舅也还活着,但是……”<br />
“但是……其他不肯归顺的人都死了?”中年男子接口说道,笑嘻嘻的说着,“真不愧是我四哥!”<br />
少年一怔,随即放下揉着额头的手,甚为不赞同,“父王此举不妥!”顿了顿,又苦笑摇头,“不过,父王的脾气,这么做也是自然……”<br />
中年男子笑嘻嘻的开口,“小高炽,既然你这么了解你父王,你就该知道,方孝孺和徐辉祖能活着已属难得了。而……至于……”中年男子指指马车外头的另一辆马车,玩味一笑,“他们就可难说了!”<br />
少年不以为意,只是温和一笑,“尽力就是。”<br />
少年说罢,低头看了眼手中的信件,心头发愁,他老爹用得着这么狠吗?<br />
中年男子又看了细眉不自觉皱起的少年一年,心头有些感慨,他那四哥素来心狠手辣的,偏偏这个疼到骨子里头的儿子是个心善的……<br />
摸摸下巴,又细细看了少年一番,少年细眉弯弯,眼眸清亮,面容温润,虽然不是俊美风雅,但那一身亲和舒适的气息,总让人不自觉的想要靠近,而少年虽然心善,但却不软弱,在没有受伤前,坚守北平,可谓有勇有谋……举止有礼,进退有度,不迂腐,也不庸俗……<br />
真是……越看越是心头有些沮丧,怎么他那四哥运气那么好呢?!<br />
有这么一个好儿子……<br />
但,随之,想起他那四哥对这个儿子的态度,不由心头叹息一声。<br />
“五叔,可是有事?”<br />
被中年男子的眼睛盯着有些不太自在的少年不得不抬头笑眯眯的问着。<br />
中年男子回过神,看着少年,眨眼,“没。对了,小高炽,那两人,你真的要给他们求情吗?”<br />
少年看出中年男子没说实话,但也没追问,只是顺着话题点头说道,“嗯,盛庸和铁铉都是不错的人才。杀之可惜。”<br />
中年男子摸摸下巴,想着到了南京后的事情……便开口道,“小高炽,你可别忘了你允炆哥哥哦。”<br />
少年一滞,允炆哥哥?<br />
**********<br />
而此时南京,皇城里。<br />
朱棣专注的批阅着奏折,直至一条身影飘落。<br />
“朱允炆找到了吗?”朱棣头也不抬淡淡的问着。<br />
“回主子的话,是!已经找到。”<br />
“嗯。那就带回来吧。”<br />
“是!”<br />
朱棣顿了顿,又皱眉问道,“世子还没到吗?”<br />
“回主子的话,吴太医说世子的伤势虽然好了,但还是不可过于颠簸,因此,马车走得较慢。”
朱高煦骑马而行,很快便过了两条街,远远的,便见一座府邸前,被严密把守着。<br />
府邸上的牌匾写着大大的两个字:方府。<br />
朱高煦在方府前微微一顿,想起昨日,原本要被砍头的方孝孺却突然的被赦免了?!<br />
而这原因……却是昨日的一封信……<br />
那信的内容,他没见,但偷偷的一瞥,却见信上很熟悉很熟悉的字迹……是他大哥?<br />
然后,他父王瞬间阴沉咬牙的神色,更加证实了这个想法。<br />
在看到信的内容后,他父王咬牙切齿的说出了——“饶方孝孺不死!”<br />
看了方府一眼,朱高煦继续打马前行,心头实在好奇,到底,他大哥说了什么,让父王放了那顽固不化的方孝孺一命?<br />
要知道,那方孝孺可是见了他那亲自登门的父王非但没有下跪,反而还嘿嘿冷笑着,自个坐到柴火堆上,对他父王懒懒的说着,“今日方孝孺终于可以全了心中公义正理了!”<br />
这样嚣张不屑的人,他父王怎么可能饶他不死?<br />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他父王可是带着一身杀气的进了方府!<br />
与那张石交情不错的人,除了那方孝孺可都是死得七七八八了!<br />
到底,他大哥写了什么?<br />
***********<br />
而此时的南京皇城奉先殿里。<br />
朱棣阴森森的盯着桌上的信笺,很短,一句话,十一个字。<br />
方孝孺若死,儿子不进南京!<br />
朱棣心头磨牙,恨恨的想着:<br />
臭小子!<br />
小肉包!<br />
那方孝孺当真如此重要吗?!<br />
比你爹我还重要?!<br />
第87章 终局(一) …<br />
公元1391年十一月,靖难之战,以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失踪,宣告结束。<br />
而在朱棣攻入南京后,南京进入戒严,三日后,南京解除戒严,恢复正常街市。<br />
在这三日时间里,前朝大臣大半归顺于朱棣,少部分,如徐辉祖等人不肯归从,于是,除徐辉祖,方孝孺外,其余不肯归顺的,都被杀之,妻女被发送往教坊司,男丁皆被杀之!<br />
这日,北平通往南京的官道上,一队身着盔甲,气势冷漠,散发着血腥杀气的军队护卫在两辆马车两旁,朝南京进发。<br />
第一辆马车里,面容温润的少年皱眉看着手中的信件。<br />
少年面容温润,但脸色却是有些苍白,眼眸清亮,甚为亲和,此刻却是透着浓浓的不赞同,盯着手中的信件,细眉皱着。<br />
在少年对面,坐着一大约三十上下的男子,面容爽朗,五官英挺,可惜坐姿却甚为不雅,手中端着酒杯,戏谑的看着少年,打趣道,“怎么?可是方孝孺已死?”<br />
少年慢慢摇头,看向男子,叹气,甚为苦恼的皱眉,揉揉额头,似乎甚为头疼,“方先生还活着,我大舅舅也还活着,但是……”<br />
“但是……其他不肯归顺的人都死了?”中年男子接口说道,笑嘻嘻的说着,“真不愧是我四哥!”<br />
少年一怔,随即放下揉着额头的手,甚为不赞同,“父王此举不妥!”顿了顿,又苦笑摇头,“不过,父王的脾气,这么做也是自然……”<br />
中年男子笑嘻嘻的开口,“小高炽,既然你这么了解你父王,你就该知道,方孝孺和徐辉祖能活着已属难得了。而……至于……”中年男子指指马车外头的另一辆马车,玩味一笑,“他们就可难说了!”<br />
少年不以为意,只是温和一笑,“尽力就是。”<br />
少年说罢,低头看了眼手中的信件,心头发愁,他老爹用得着这么狠吗?<br />
中年男子又看了细眉不自觉皱起的少年一年,心头有些感慨,他那四哥素来心狠手辣的,偏偏这个疼到骨子里头的儿子是个心善的……<br />
摸摸下巴,又细细看了少年一番,少年细眉弯弯,眼眸清亮,面容温润,虽然不是俊美风雅,但那一身亲和舒适的气息,总让人不自觉的想要靠近,而少年虽然心善,但却不软弱,在没有受伤前,坚守北平,可谓有勇有谋……举止有礼,进退有度,不迂腐,也不庸俗……<br />
真是……越看越是心头有些沮丧,怎么他那四哥运气那么好呢?!<br />
有这么一个好儿子……<br />
但,随之,想起他那四哥对这个儿子的态度,不由心头叹息一声。<br />
“五叔,可是有事?”<br />
被中年男子的眼睛盯着有些不太自在的少年不得不抬头笑眯眯的问着。<br />
中年男子回过神,看着少年,眨眼,“没。对了,小高炽,那两人,你真的要给他们求情吗?”<br />
少年看出中年男子没说实话,但也没追问,只是顺着话题点头说道,“嗯,盛庸和铁铉都是不错的人才。杀之可惜。”<br />
中年男子摸摸下巴,想着到了南京后的事情……便开口道,“小高炽,你可别忘了你允炆哥哥哦。”<br />
少年一滞,允炆哥哥?<br />
**********<br />
而此时南京,皇城里。<br />
朱棣专注的批阅着奏折,直至一条身影飘落。<br />
“朱允炆找到了吗?”朱棣头也不抬淡淡的问着。<br />
“回主子的话,是!已经找到。”<br />
“嗯。那就带回来吧。”<br />
“是!”<br />
朱棣顿了顿,又皱眉问道,“世子还没到吗?”<br />
“回主子的话,吴太医说世子的伤势虽然好了,但还是不可过于颠簸,因此,马车走得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