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平等,通称为“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称为四圣,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成为六凡,实际上泛指一切众生。众生受报之处,水、陆、空三界,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所以称为水陆。普度是要通过佛法的巨大威力,以食施、法施为手段来救度一切众生,特别是要救度陷于水陆之处,蒙受深重苦难的六道众生,使其皆得解脱。胜会期间,救度者与被救度者集会于一堂,食与法都在一起,普摄受苦众生水陆法会以其殊胜的功德,一直以来都是佛家最重要的大法会之一。堂兄这次有缘参与,实属幸运之极!”<br/><br/> 宇文渊听了,呵呵一笑:“那行啊,看来现在的佛教大行其道啊,连五弟都趋之若鹜。倒是我这个不信佛之人与时势不合了。好吧,你们都留下来礼佛,我就去原州一趟,顺便看看故人故居。”<br/><br/> 过了几天,宇文邕带着孝伯和侯莫陈祟到原州去。春祭仪式顺利地结束。晚饭过后,一行人等正准备歇息。忽然,听到宇文渊紧急召集,大家不知道什么事,急冲冲地赶到周武帝的房间。宇文渊等人到齐了,只说了一句话:“诸位辛苦了,今夜我们不能留下来,现在立即启程返回长安。”<br/><br/> 这个指令是在太过匪夷所思,大家面面相觑,是在猜不透皇上的心思。不明白是一回事,行动上却丝毫不敢含糊。不到一刻钟,一干人等已经收拾停当,骑马飞奔在回程的路上。第二天一早,宇文渊已经悄悄地出现在齐王的官邸。宇文宪看到哥哥,着实吓了一跳,问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四哥要连夜赶回?”<br/><br/> 宇文渊淡淡一笑,“看到你没有事我就放心了。是我太紧张,疑心生暗鬼。”<br/><br/> 宇文宪担心地问:“云妃娘娘和孩子们呢?”<br/><br/> “我刚回去看过了,她们没事。”宇文渊想了想,叮嘱到:“五弟,如果别人问起我连夜返城的原因,你就说我接到急报,说云妃病了。明白吗?”<br/><br/> 宇文渊说完,又急匆匆地赶回皇宫。刚进入偏殿,一个身影在焦急地来回踱步,是宇文孝伯。<br/><br/> 孝伯见了他,急步上前,小声对宇文渊说道:“陛下,这下不好了。刚才回程的时候,陈祟自作聪明,对身边的人说:皇帝为什么要连夜返回长安,是因为在春祭的时候听到一个算命的说,大冢宰今年活不长了,皇帝今晚回京,是因为宇文护会死。”<br/><br/> 宇文渊听了,觉得浑身打了个冷战,紧张地问道:“这些话传到宇文护耳中了吗?”<br/><br/> 宇文孝伯无法回答。宇文渊低着头苦苦思索。<br/><br/> 五更早朝,群臣们发现他们皇帝今天来得特别地早,都有些意外,不是去了原州春祭的马?这么快就赶回来了?莫非有什么事要发生了?想归想,看着天子静默的样子,没有一个人敢窃窃私议,都整肃仪容,低眉顺目。等待宇文渊发话。<br/><br/> 宇文渊依然不发一语。<br/><br/> 终于,陈崇到了。最后,大冢宰宇文护也出现在朝堂之上。<br/><br/> 宇文护看到武帝已经十分错愕,还没有反应过来,宇文渊已经走下龙坛,来到自己面前,深深地一鞠到底。宇文护大惊,退后几步扑通跪下:“皇上这是何故?折煞老臣了!”<br/><br/> 宇文渊把他扶起,环视一众臣子们,朗声说道:“朕用人不当,管教不力。自己的人昨夜妖言或众,莽发齑语,冒犯大冢宰,做出了危害社稷安危的事,我有愧于大冢宰。特向大冢宰赔罪!”<br/><br/> 说到这里,指着陈崇,断然高声喝道:“ ji_an 妄小人,把你昨夜说过的话给大家讲一次!”<br/><br/> 陈崇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了,吓得跪倒在地上,簌簌发抖,说不出话来。<br/><br/> 宇文孝伯向众人重复了陈崇的一番话。臣子们立即众口铄金,对陈崇指指点点,纷纷谴责。<br/><br/> 武帝又再次当众狠狠地责骂了侯莫陈祟。然后把陈崇交给宇文护处置。<br/><br/> 为了安抚宇文护,宇文邕颁布命令,认为宇文护功劳很大<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任命他为元辅,政府公文以及民间出版物不能提宇文护的名字,而是用敬称替代,这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待遇。<br/><br/> 随后,孝伯带来消息,宇文护派军队包围陈祟的家,迫使侯莫陈祟自杀。<br/><br/> 第29章<br/><br/> 溪云初起之周礼<br/><br/> [本章字数:2734最新更新时间:2012-01-2714:40:10.0]<br/><br/> ----------------------------------------------------<br/><br/> 盛夏的午后,天空没有一丝云,地上没有一丝风,一切都在炙阳的肆虐下垂头丧气,寂然无声,只有树上的鸣蝉用嘶哑的嗓音强烈地控诉着对炎热的不满。<br/><br/> 御书房里,武帝正在埋头研读《礼记》,孝伯在一旁用力扇扇子,终于忍不住说:“陛下,您就歇一下吧。这天也太热了,气都透不过来。”<br/><br/> 宇文渊闻言笑了,眼睛没有离开书本,头也不抬地说:“热,其因有二:一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二是你心浮气躁,像我心平如镜,丝毫不觉热。”<br/><br/> “是是!陛下一读《礼记》就沉溺其中,浑然忘我,莫非此书可解千愁?”<br/><br/> 宇文渊说:“你还记得吗?小时候,父亲逼我背《礼记》,背不出就挨打挨罚,我不服气,对父亲说,这些无用的汉人文人写出来的条条框框除了束手缚脚又有什么用呢?还抵挡不住我们鲜卑英勇无敌的铁骑。”<br/><br/> “父亲听了我的话,显然对我很不满,但他没有责骂我。他沉思了一会,开始给我讲道理,讲了一个下午。”<br/><br/> “父亲说:孩子,跟我们的祖先不一样,你长大后,不仅要骑马驰骋在茫茫大漠上,还要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礼记》就是一部讲治国之道的好书。书里说,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显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因此,在这六位英明君主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天下一统,没有分裂和战乱,没有生灵涂炭。<br/><br/> 但是,现在,你看看我们的周围,东面有北齐在虎视眈眈,南面有萧梁划江而治。他们都是我们的威胁,但我们现在还动不了他们。等到将来,我们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一定要灭北齐、平突厥、定江南,一统天下,恢复一个像夏商周一样的繁荣盛世。”<br/><br/> “最后,父亲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我所有的儿子之中,只有你最接近我的气质,也最明白我的心意,将来如果我没能完成的志向,你要继续把它完成,明白吗?”<br/><br/> “可惜,上天给了父亲机遇,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最后父亲仓促而去,一统壮志,只有留给后人。但我作为继位的儿子,却没有能继续父亲的统一大业,父亲的遗愿化作一缕青烟,我心中悔恨羞惭。眼看着宇文护专权仗势,诛除异己,专擅朝政<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