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略一点头:“好。”<br/><br/> 齐王躬身,退至一旁。<br/><br/> 武帝步回帝座,面对百官,语带悲声说道:“列位臣公!吾弟卫王直薨逝,此乃家国之殇,社稷之哀,朕哀号祭奠,悲痛难陈。恰逢如今外强犯境,国事多艰,望众卿以国家为重,恪尽职守,同舟共济,稳我北周基业,保江山清平!”<br/><br/> 众臣齐应:“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r/><br/> 武帝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站立起来,走至帝坛正中,戚哀之色尽去,面容沉郁严酷,双目寒意逼人。扫了下面一眼,武帝朗声说道:“大冢宰宇文护逆乱谋反,通敌卖国,妄图弑君篡位,遂于昨夜伏诛。齐王,请宣读敕书,昭告天下。”<br/><br/> 齐王打开敕书,朗声念道:“太师、大冢宰、晋公护, ji_an 恶荼毒。世宗之崩,安所为也。丧心病狂,今再谋弑主。护倒行逆施,扰乱朝纲,结党营私,唯庸才是用,以固其权。党同伐异,残害忠良。骄奢纵 y_u ,横征暴敛,至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今护已伏诛,其乱党余孽伏法尽除,则已正法典,以振朝纲……”<br/><br/> 诛杀宇文护后,武帝大赦,改天和七年为建德元年。<br/><br/> 第46章<br/><br/> 罪与罚(下)[本章字数:3640最新更新时间:2012-02-0610:00:00.0]<br/><br/> ----------------------------------------------------<br/><br/> “义不理财,慈不掌政”武帝把父亲宇文泰临终前的教诲一直铭记于心。宇文护虽死,其根系尚存。若不能斩草除根,一旦条件允许,必然沉渣泛起,卷土重来。怎么办?最原始的方法往往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杀!杀!杀!<br/><br/> 当我高坐这帝位之上,我已经不是宇文渊,我只是武帝,武帝首先不是一个人,而是宇文氏执掌江山的玺印。我要考虑的不是自己的是非成败,而是家国江山的浮沉谁主。<br/><br/> 接下来,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清剿工作。谁该杀,谁该留,他在这几年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流的血虽多,却没有一滴是无辜的。<br/><br/> 武帝召唤天宫宫伯中大夫长孙览等,命令逮捕宇文护的儿子:柱国大将军谭公宇文会、大将军吕公宇文至、崇业公宇文竟、正平公宇文乾嘉,以及宇文护的弟弟: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威;以及柱国大将军北地郡人侯龙恩,侯龙恩的弟弟大将军侯万寿、大将军刘勇、中外府司录尹公正、袁杰、天宫膳部下大夫李安等,就在殿中全部诛杀。<br/><br/> 宇文护的世子宇文训是浦州刺史。当天夜晚,武帝派越公宇文盛乘坐驿马车前往征召宇文训返京,走到同洲,下令宇文训自杀。宇文护的另一个儿子、昌城公宇文深正充当使节在突厥汗国,还没有回来。于是,武帝派开府仪同三司宇文德携带皇帝的敕令,前往突厥汗国,就地诛杀宇文深。<br/><br/> 宇文护的长史叱罗协、司录冯迁,以及所有的亲信,一律免职,褫夺公权。<br/><br/> 武帝恩怨分明。对于侯龙恩的堂弟、开府仪同三司侯植的家人就没有下杀手。侯植曾经对侯龙恩说:“主上年纪仍小,国家安危握在几位权臣之手,如果用血腥手段建立个人威信,岂仅朝廷危如累卵,恐怕我们家族,也会因此残破败散。他又对宇文护说:“你是皇上的至亲骨肉,承受帝国的重托,只有效忠主上,那才是社稷之幸哪!”宇文护不但听不进去,还对侯植心存忌恨,侯植忧郁而死。但只因为他说过这样的话,武帝认为他是忠心耿耿,因此虽然侯龙恩兄弟全被处死,但提别赦免了他的子孙。<br/><br/> 宇文护被杀次日。北周大赦,改年号为建德。<br/><br/> 罪臣余党既伏诛,下一步自当论功行赏。齐王宇文宪居功至伟,封大冢宰,等于接收了宇文护以前掌管朝政事务的大权。武帝任命宇文孝伯为车骑大将军,跟王轨同时加授开府仪同三司。<br/><br/> 武帝查阅宇文护的<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档案信件,凡是假托神秘预言书、祥瑞预兆愚妄的鼓励篡夺帝位的人,统统诛杀。只有虞季才写了两张纸的一封详细分析天象变异、灾难祥瑞,建议宇文护把军政大权归还于皇帝。武帝赏赐虞季才粟米三百石、绸缎一百匹,升任太中大夫。<br/><br/> 武帝又任命尉迟迥当太师、柱国窦炽当太傅、安武公李穆当太保。陆通当大司马、掌兵权,柱国辛威当大司寇、掌刑律,赵公宇文招当大司空、掌农业。<br/><br/> 武帝在宇文护被诛后一两天时间里就把其残党余孽铲除干净,其行动之迅捷、目标之明确,不动声色,一夜之间,乾坤扭转,天下既定。<br/><br/> 但武帝的心并没有轻松,因为老对手北齐已经大军压境。<br/><br/>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两个同时从北魏分裂出去的两个政权都成长成东西对峙的两个强大的帝国。他们同处北方,都有并吞对方,一统中原之势。于是,双方连年发生战争,争夺十分激烈。其自然条件及国力而言,北齐要强于北周。<br/><br/> 但是,北周(当时还是西魏)太师、武帝的爹爹宇文泰励精图治,引入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摒弃了鲜卑祖先的一些陋习,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措施,经过数年发展,朝政清明,国富兵强。相反,北齐那边,高氏家族每一任统治者嗜酒 y-i-n 佚,肆行狂暴,昏暗臣 ji_an ,国力日渐衰落。<br/><br/> 以前,周人常惧齐兵渡黄河来攻,故常年派重兵沿河防守,每至冬季,要有特种部队负责破除河上的厚冰,防止敌人踏冰过河。而到了后期,情况已经逐渐颠倒过来,齐人怕周军进攻,派兵负责破冰。由此,也可以看出双方力量对比情况的演变,归根到底,两国的竞争其实是国力的较量。<br/><br/> 而这一次,北齐是倾其举国之力主动挑起了战争,来势汹汹,兵临城下,企图一决胜负。武帝明白,当一个国家的政权千疮百孔、危如累卵的时候,当一个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的时候,往往都会以发动对外战争为手段,从而迅速实施高压统治,以稳固自己的帝位。但通常,这也是他们的政权走向灭亡的开始。<br/><br/> 想是这样想,但北齐这次进攻不仅集中了全国最主要的兵力,更派出了兰陵王高长恭和最高统帅、大将军斛律光。此两人战绩彪炳,无往不利,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都是使周军闻风丧胆的人物。<br/><br/> 大军压境。武帝首先想到的是齐王宇文宪,几年前的一次战役,当时领兵的宇文护连丧十余城池,几万军队只剩下几百人活着回来。是宇文宪力挽狂澜,横扫齐军,几天之内夺回失地。他是一位天生的战神。<br/><br/> 事不宜迟,武帝遣人召齐王到御书房急议。<br/><br/> 宇文宪在仔细听取了前方战况的汇报,低头沉思一会。忽然抬眸说道:“皇上,眼下,高齐国力不济,时局动荡,正逢新主登基未久,面对国内危机四伏的境况,一定希望速战速决,一举击败我国,借此建立新主威望,以振朝纲,以定人心。因此,他们集举国之力军力,并派出高肃和斛律光这两名最重要的主帅。他们求的是一战定胜,载誉而归。表面看来其势汹汹,但在我看来全国兵力集中到前线,必致后防空虚,这样无疑是背水一战,直把高齐江山的未来都压到了这场战役之上,确切的说,把赌注押在斛律光和兰陵王这两块筹码身上。”<br/><br/> 武帝听着频频点头:“五弟所言极是。如果我们这次一举破敌,定能大大<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