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起来罢。”她温声道,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快坐。”<br />
宁和想了想, 觉得既有了师生名分,不论怎么说, 自己再叫蛟兄肯定是不成了,乱了辈分。<br />
便对黑蛟道:“我以后,就叫你阿皎吧。”<br />
宁皎点了点头。<br />
拜师一事就算是了结了。宁和喝了两口茶,又想起先前的疑惑来,便问道:“阿皎,你还未说,你怎会在此处?”<br />
宁和想问的,其实还有黑蛟为何是顶着伏风门门人的身份进来的,先前那捉了他做什么契兽的伏风门弟子,又上哪儿去了等等。<br />
只不过她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仅仅起了个话头。如此,阿皎想说多少,便可说多少。难于开口或者不欲开口的,也就可不开口。<br />
圣人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旁人不想提的,宁和哪怕心头好奇,也从不会去多问。<br />
“捉我那人,你见过。”宁皎说。<br />
我见过?<br />
宁和愣了一下,既而面上微惊:“难不成,是那白日与你一起的黄三?”<br />
宁皎说:“他不叫黄三,叫程景仁。”<br />
宁和眉头皱起:“他是……伏风门的人?”<br />
可那黄三本该为非青云四盟之人。<br />
“黄三已死。”宁皎道,“他用秘法,取代黄三,又叫我顶了他的身份。”<br />
“死了?”宁和问道:“怎么死的?”<br />
宁皎一问一答:“被程景仁杀了。”<br />
“如此,伏风门这一回,就也来了两人。”宁和反应过来,凝眸思索,不惜杀人顶替也要多塞一人进来,所图定然不小,此事须尽快叫熹追知晓。<br />
她看向黑蛟:“阿皎你如今,可仍需听命于那伏风门人?”<br />
宁皎点了一下头,但又补充了句:“我来找你,他不知道。”<br />
宁和点了点头,又问:“你跟在那伏风门弟子身边,可知,伏风门此举具体是何目的?”<br />
宁皎摇头:“不曾告诉我。但,他一直盯着你们。”<br />
盯着我们?<br />
宁和心头顿时有些凝重,直觉此人不怀好意,便说:“与我同行者名为祁熹追,金虚派人。她为人正派,见识比我深厚许多,阿皎你可要见上一见?你现下的情形,兴许她能有什么法子也不一定?”<br />
宁皎又摇了摇头,说:“我出来,只能一刻钟。现在,要回去了。”<br />
“啊,如此,”宁和忙道:“我送你出去。”<br />
想起又问了句:“我将你之事说与熹追听,可否?”<br />
宁皎已站了起来,闻言点了一下头,几步走到窗边,碧粼粼的双瞳最后朝她看了一眼,推开窗扇纵身跃了出去。<br />
宁和追过去,只看见他身上那件宽大的黑色袍子在昏暗的夜空下猎猎一展,转瞬便不见了踪影。<br />
她在窗边站了会儿,轻轻舒了口气,转身朝屋中走去。<br />
没成想刚走出几步,只听身后“咔哒”一声,刚合上的窗户又被推开了。<br />
冷风灌进来,宁和忙回过头:“阿皎?还有什么……”<br />
她忧心黑蛟去而复返,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然而一转过头来,却见这回翻进来的却是祁熹追。<br />
“阿皎?”祁熹追听见她喊,浓长的眉峰挑了挑:“谁?”<br />
宁和有些惊讶:“熹追,你怎么过来了?”<br />
“我感觉不对。”祁熹追说,却也没说什么不对,“就过来看看。”<br />
她走过来,目光落在桌边的两只茶盏上,抬眼望向宁和:“有人来过?”<br />
“嗯。我正要去寻你。”宁和道,便将宁皎之事如此这般说给了她听。<br />
祁熹追听她讲,不发一语,等宁和说完了,才略一点头,道:“我知道了。”<br />
她低头像是沉思了片刻,抬眼看向宁和:“你可知,伏风门的契兽与契者,究竟是何等关系?”<br />
宁和摇了摇头。<br />
“那我便与你说说。”祁熹追道,“伏风门契兽,分二种。一者,为本命之兽,只可契一兽。契兽与契者相辅相和,连结极深,几为共生关系,就如那姓沈的和她那条虫子。二者,为侍兽契。人为主,兽为侍,一人可契者三。你那黑蛟,据你所说情形,只可能为侍兽契。”<br />
她看着宁和:“你可知,侍兽与契主是何种关系?生死系于契主之手,契主死则契兽亡,好比一树旁枝之于主干。就我所知,从未听闻伏风门有过契兽反噬契主之说。”<br />
说到此处,祁熹追略作停顿,随即极为直白地问道:“你怎知,那黑蛟不是受了契主之命,故意合起伙来骗你上当?”<br />
宁和没成想她会这么说,愣了一愣,才道:“我与蟒兄……我与阿皎相识已久,性命相交,我信他不会骗我。”<br />
祁熹追却说:“可就我所知,所契未解,契兽绝无可能违背契主所令,更不可能反伤其主。”<br />
宁和沉默了片刻。她有一瞬,想坚持说黑蛟绝不可能骗自己,想与祁熹追解释黑蛟还是条蟒时就与自己相识,十年相伴,书院危急之时更是千里迢迢赶来相救,如今更与她有了师生之谊,万万也不会害自己。<br />
可宁和转念又一想,站在熹追立场,熹追与阿皎素不相识,此行更是担着金虚派重任在身,便是再怎么警惕防备,也是不为过的。<br />
自己与阿皎再如何相知信任,也是自己与阿皎两人间的事,怎可想着以此去干预熹追所想?<br />
宁和面上不由带了些歉然之色,朝祁熹追拱拱手道:“是我疏忽了,还请熹追见谅。”<br />
对上祁熹追看来的视线,她又忙补充道:“熹追放心,我未曾与他提起此行种种,也未提及你与贵派之事。”<br />
“我没怪你,只是提醒你一句,免得你这人心软上了当。”祁熹追道。往凳子里一缩,盘起腿来,冷笑了声:“再者说,他们知道的,未必比你少。”<br />
宁和听了微惊:“此话怎讲,难不成,竟是冲着我们来的么?”<br />
“千辛万苦也要塞进来两个人,还能图些什么?”祁熹追道,神色有些阴沉:“玲珑珠之事大约早已泄露,叫那帮畜生崽子闻到味儿了,想来扒拉些好处。”<br />
金虚派想要七色玲珑珠,宁和自然知道。但那珠子具体是个什么,金虚派又到底要它用来做什么,宁和是不知、也不打算知道的。<br />
总归她走这一趟,只为了结恩义而来。旁的,与她无关。<br />
可听祁熹追话中的意思,这珠子的确有特殊用途,恐怕用途还不小。这原是个秘密,却不慎泄露出去,叫伏风门得知,引来了觊觎。<br />
“可,”宁和不解道:“伏风门与贵派,不是同出青云子门下,同属青云四盟,互有兄弟之谊么?”<br />
“就是同胞兄弟,也有反目成仇的。”祁熹追面上淡淡,“再者千年过去了,人都换了几茬,利字当头,哪还有什么可言。”<br />
说至此处,祁熹追墨染般的双目之中猛地划过了一抹厌恶之色,冷冷道:“承鼎派与九极门还尚可。然伏风门,常年与些畜生为伍,尽都养出些阴邪贪婪、少恩寡义之辈,也没甚么稀奇的。”<br />
宁和眼观鼻鼻观心,疑心她这句骂朝的多半是沈媞微去的,明智地默默低头喝茶。<br />
祁熹追骂完,神色又复漠然,转过头来看着宁和道:“你与那黑蛟之事,你自把握,我不多过问。只是这世上可信者甚少,你若错信……”<br />
她深黑的眼眸里闪过一抹微光,忽然叹了口气。这是罕见的。<br />
祁熹追不喜欢笑,常一张冷脸,刀锋雕铸的眉目,神色或古井无波,或横眉立目,红衣如血、剑光如电,双剑与挺直的背脊,这是祁熹追。<br />
宁和认识她久了,也见她笑过、温和过,有时练完剑心情好了,偶尔甚至会与自己开上一个祁熹追式的玩笑。但祁熹追是不叹气的,她似乎永远没有过哀愁这样的情绪,要么喜,要么怒,闲下来时翘着脚坐着吃点她<br />
喜欢的东西,比如金虚派饭堂里的梅子烤鸡。<br />
这是宁和第一次看见她叹气。<br />
祁熹追翻窗走了,带着没说完的后半句话。<br />
宁和还没回过神,就听见窗户开了又合,哐一声,屋子里就又只剩了自己一人。<br />
宁和回到床边坐下,心间一时千头万绪,也没了睡意。<br />
她叹了口气,起身抽出寒水剑,在屋中练了起来。<br />
屋里地方小,只能比划些简单动作。宁和足尖点在地上,时不时轻轻跃起,落地无声,轻盈好似一枚飘零落叶。<br />
望江剑法,秋来式。<br />
剑风吹灭了桌边的一根红烛,屋中变得更加黑暗,腾挪间,衣衫剑影,寒水剑水蓝的剑身时而一闪而过,映出握在剑柄上那双金色的手。<br />
第六十一章<br />
“伯骥!”<br />
宁和与祁熹追坐在客栈大堂中, 刚叫了桌饭菜,听见声音回过头,就见陈长青大步从楼上下来, 一张俊面含着淡淡的疲惫, 瞧着倦倦的没什么精神。<br />
他身上换了件袍子, 还是蓝色的,丝绸质地, 走起路来华贵又飘逸。<br />
宁和打量他两眼,笑道:“江远兄,起得可早。”<br />
外头天光大亮,少说也近正午时分了。<br />
陈长青苦笑一声,拱手告罪道:“贤妹就勿要打趣为兄了,说来惭愧,为兄不胜酒力,昨日贪杯,今日可不就起不来了。”<br />
“此言差矣。”宁和朗笑道,“你我如今止在这山中野地,又不是昔日做学问考功名的时候, 早一时晚一时,又有什么分别。”<br />
陈长青听了, 也跟着笑起来:“是极, 是极。偷得半日闲啊, 今朝这日子,比从前苦读时候,可真是神仙过的了!”<br />
他以袖掩面打了个哈欠, 懒散散地踱步过来,掸掸袖子, 施施然在桌边朝宁和一笑:“叨扰?”<br />
宁和失笑:“江远兄自坐便是。”<br />
陈长青又朝对面的祁熹追拱拱手:“祁姑娘。”<br />
祁熹追略一颔首。<br />
陈长青身后照例跟了昨日那叫阿六的大汉,陈长青先叫他去点了菜来,又让他也在桌边坐下。<br />
四人拼着吃完了这一顿饭,陈长青便说要邀宁和出去沿溪游玩一番。<br />
宁和将目光看向祁熹追。<br />
陈长青忙道:“祁姑娘若肯赏脸,自也可一同前去。”<br />
祁熹追摇了摇头,道:“我还有事。”<br />
“好罢。”陈长青望向宁和,目光很温和,又带了点兴许他自己也未曾察觉的希冀之色,“贤妹?”<br />
宁和实在无法拒绝,又见祁熹追没有反对之意,便点头笑道:“能得江远兄相邀,和自求之不得。”<br />
陈长青眸光一亮,手中折扇一展,便与宁和并肩出去。<br />
两人一路说笑,走出门去,宁和不经意地一抬头,却见前方花树边站了个人,着一身淡粉罗裙,娉娉婷婷,正是那客栈老板娘。<br />
陈长青也看见了,对宁和说:“那是梦娘,吹得一手好笙,正好伴我们同游。”
宁和想了想, 觉得既有了师生名分,不论怎么说, 自己再叫蛟兄肯定是不成了,乱了辈分。<br />
便对黑蛟道:“我以后,就叫你阿皎吧。”<br />
宁皎点了点头。<br />
拜师一事就算是了结了。宁和喝了两口茶,又想起先前的疑惑来,便问道:“阿皎,你还未说,你怎会在此处?”<br />
宁和想问的,其实还有黑蛟为何是顶着伏风门门人的身份进来的,先前那捉了他做什么契兽的伏风门弟子,又上哪儿去了等等。<br />
只不过她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仅仅起了个话头。如此,阿皎想说多少,便可说多少。难于开口或者不欲开口的,也就可不开口。<br />
圣人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旁人不想提的,宁和哪怕心头好奇,也从不会去多问。<br />
“捉我那人,你见过。”宁皎说。<br />
我见过?<br />
宁和愣了一下,既而面上微惊:“难不成,是那白日与你一起的黄三?”<br />
宁皎说:“他不叫黄三,叫程景仁。”<br />
宁和眉头皱起:“他是……伏风门的人?”<br />
可那黄三本该为非青云四盟之人。<br />
“黄三已死。”宁皎道,“他用秘法,取代黄三,又叫我顶了他的身份。”<br />
“死了?”宁和问道:“怎么死的?”<br />
宁皎一问一答:“被程景仁杀了。”<br />
“如此,伏风门这一回,就也来了两人。”宁和反应过来,凝眸思索,不惜杀人顶替也要多塞一人进来,所图定然不小,此事须尽快叫熹追知晓。<br />
她看向黑蛟:“阿皎你如今,可仍需听命于那伏风门人?”<br />
宁皎点了一下头,但又补充了句:“我来找你,他不知道。”<br />
宁和点了点头,又问:“你跟在那伏风门弟子身边,可知,伏风门此举具体是何目的?”<br />
宁皎摇头:“不曾告诉我。但,他一直盯着你们。”<br />
盯着我们?<br />
宁和心头顿时有些凝重,直觉此人不怀好意,便说:“与我同行者名为祁熹追,金虚派人。她为人正派,见识比我深厚许多,阿皎你可要见上一见?你现下的情形,兴许她能有什么法子也不一定?”<br />
宁皎又摇了摇头,说:“我出来,只能一刻钟。现在,要回去了。”<br />
“啊,如此,”宁和忙道:“我送你出去。”<br />
想起又问了句:“我将你之事说与熹追听,可否?”<br />
宁皎已站了起来,闻言点了一下头,几步走到窗边,碧粼粼的双瞳最后朝她看了一眼,推开窗扇纵身跃了出去。<br />
宁和追过去,只看见他身上那件宽大的黑色袍子在昏暗的夜空下猎猎一展,转瞬便不见了踪影。<br />
她在窗边站了会儿,轻轻舒了口气,转身朝屋中走去。<br />
没成想刚走出几步,只听身后“咔哒”一声,刚合上的窗户又被推开了。<br />
冷风灌进来,宁和忙回过头:“阿皎?还有什么……”<br />
她忧心黑蛟去而复返,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然而一转过头来,却见这回翻进来的却是祁熹追。<br />
“阿皎?”祁熹追听见她喊,浓长的眉峰挑了挑:“谁?”<br />
宁和有些惊讶:“熹追,你怎么过来了?”<br />
“我感觉不对。”祁熹追说,却也没说什么不对,“就过来看看。”<br />
她走过来,目光落在桌边的两只茶盏上,抬眼望向宁和:“有人来过?”<br />
“嗯。我正要去寻你。”宁和道,便将宁皎之事如此这般说给了她听。<br />
祁熹追听她讲,不发一语,等宁和说完了,才略一点头,道:“我知道了。”<br />
她低头像是沉思了片刻,抬眼看向宁和:“你可知,伏风门的契兽与契者,究竟是何等关系?”<br />
宁和摇了摇头。<br />
“那我便与你说说。”祁熹追道,“伏风门契兽,分二种。一者,为本命之兽,只可契一兽。契兽与契者相辅相和,连结极深,几为共生关系,就如那姓沈的和她那条虫子。二者,为侍兽契。人为主,兽为侍,一人可契者三。你那黑蛟,据你所说情形,只可能为侍兽契。”<br />
她看着宁和:“你可知,侍兽与契主是何种关系?生死系于契主之手,契主死则契兽亡,好比一树旁枝之于主干。就我所知,从未听闻伏风门有过契兽反噬契主之说。”<br />
说到此处,祁熹追略作停顿,随即极为直白地问道:“你怎知,那黑蛟不是受了契主之命,故意合起伙来骗你上当?”<br />
宁和没成想她会这么说,愣了一愣,才道:“我与蟒兄……我与阿皎相识已久,性命相交,我信他不会骗我。”<br />
祁熹追却说:“可就我所知,所契未解,契兽绝无可能违背契主所令,更不可能反伤其主。”<br />
宁和沉默了片刻。她有一瞬,想坚持说黑蛟绝不可能骗自己,想与祁熹追解释黑蛟还是条蟒时就与自己相识,十年相伴,书院危急之时更是千里迢迢赶来相救,如今更与她有了师生之谊,万万也不会害自己。<br />
可宁和转念又一想,站在熹追立场,熹追与阿皎素不相识,此行更是担着金虚派重任在身,便是再怎么警惕防备,也是不为过的。<br />
自己与阿皎再如何相知信任,也是自己与阿皎两人间的事,怎可想着以此去干预熹追所想?<br />
宁和面上不由带了些歉然之色,朝祁熹追拱拱手道:“是我疏忽了,还请熹追见谅。”<br />
对上祁熹追看来的视线,她又忙补充道:“熹追放心,我未曾与他提起此行种种,也未提及你与贵派之事。”<br />
“我没怪你,只是提醒你一句,免得你这人心软上了当。”祁熹追道。往凳子里一缩,盘起腿来,冷笑了声:“再者说,他们知道的,未必比你少。”<br />
宁和听了微惊:“此话怎讲,难不成,竟是冲着我们来的么?”<br />
“千辛万苦也要塞进来两个人,还能图些什么?”祁熹追道,神色有些阴沉:“玲珑珠之事大约早已泄露,叫那帮畜生崽子闻到味儿了,想来扒拉些好处。”<br />
金虚派想要七色玲珑珠,宁和自然知道。但那珠子具体是个什么,金虚派又到底要它用来做什么,宁和是不知、也不打算知道的。<br />
总归她走这一趟,只为了结恩义而来。旁的,与她无关。<br />
可听祁熹追话中的意思,这珠子的确有特殊用途,恐怕用途还不小。这原是个秘密,却不慎泄露出去,叫伏风门得知,引来了觊觎。<br />
“可,”宁和不解道:“伏风门与贵派,不是同出青云子门下,同属青云四盟,互有兄弟之谊么?”<br />
“就是同胞兄弟,也有反目成仇的。”祁熹追面上淡淡,“再者千年过去了,人都换了几茬,利字当头,哪还有什么可言。”<br />
说至此处,祁熹追墨染般的双目之中猛地划过了一抹厌恶之色,冷冷道:“承鼎派与九极门还尚可。然伏风门,常年与些畜生为伍,尽都养出些阴邪贪婪、少恩寡义之辈,也没甚么稀奇的。”<br />
宁和眼观鼻鼻观心,疑心她这句骂朝的多半是沈媞微去的,明智地默默低头喝茶。<br />
祁熹追骂完,神色又复漠然,转过头来看着宁和道:“你与那黑蛟之事,你自把握,我不多过问。只是这世上可信者甚少,你若错信……”<br />
她深黑的眼眸里闪过一抹微光,忽然叹了口气。这是罕见的。<br />
祁熹追不喜欢笑,常一张冷脸,刀锋雕铸的眉目,神色或古井无波,或横眉立目,红衣如血、剑光如电,双剑与挺直的背脊,这是祁熹追。<br />
宁和认识她久了,也见她笑过、温和过,有时练完剑心情好了,偶尔甚至会与自己开上一个祁熹追式的玩笑。但祁熹追是不叹气的,她似乎永远没有过哀愁这样的情绪,要么喜,要么怒,闲下来时翘着脚坐着吃点她<br />
喜欢的东西,比如金虚派饭堂里的梅子烤鸡。<br />
这是宁和第一次看见她叹气。<br />
祁熹追翻窗走了,带着没说完的后半句话。<br />
宁和还没回过神,就听见窗户开了又合,哐一声,屋子里就又只剩了自己一人。<br />
宁和回到床边坐下,心间一时千头万绪,也没了睡意。<br />
她叹了口气,起身抽出寒水剑,在屋中练了起来。<br />
屋里地方小,只能比划些简单动作。宁和足尖点在地上,时不时轻轻跃起,落地无声,轻盈好似一枚飘零落叶。<br />
望江剑法,秋来式。<br />
剑风吹灭了桌边的一根红烛,屋中变得更加黑暗,腾挪间,衣衫剑影,寒水剑水蓝的剑身时而一闪而过,映出握在剑柄上那双金色的手。<br />
第六十一章<br />
“伯骥!”<br />
宁和与祁熹追坐在客栈大堂中, 刚叫了桌饭菜,听见声音回过头,就见陈长青大步从楼上下来, 一张俊面含着淡淡的疲惫, 瞧着倦倦的没什么精神。<br />
他身上换了件袍子, 还是蓝色的,丝绸质地, 走起路来华贵又飘逸。<br />
宁和打量他两眼,笑道:“江远兄,起得可早。”<br />
外头天光大亮,少说也近正午时分了。<br />
陈长青苦笑一声,拱手告罪道:“贤妹就勿要打趣为兄了,说来惭愧,为兄不胜酒力,昨日贪杯,今日可不就起不来了。”<br />
“此言差矣。”宁和朗笑道,“你我如今止在这山中野地,又不是昔日做学问考功名的时候, 早一时晚一时,又有什么分别。”<br />
陈长青听了, 也跟着笑起来:“是极, 是极。偷得半日闲啊, 今朝这日子,比从前苦读时候,可真是神仙过的了!”<br />
他以袖掩面打了个哈欠, 懒散散地踱步过来,掸掸袖子, 施施然在桌边朝宁和一笑:“叨扰?”<br />
宁和失笑:“江远兄自坐便是。”<br />
陈长青又朝对面的祁熹追拱拱手:“祁姑娘。”<br />
祁熹追略一颔首。<br />
陈长青身后照例跟了昨日那叫阿六的大汉,陈长青先叫他去点了菜来,又让他也在桌边坐下。<br />
四人拼着吃完了这一顿饭,陈长青便说要邀宁和出去沿溪游玩一番。<br />
宁和将目光看向祁熹追。<br />
陈长青忙道:“祁姑娘若肯赏脸,自也可一同前去。”<br />
祁熹追摇了摇头,道:“我还有事。”<br />
“好罢。”陈长青望向宁和,目光很温和,又带了点兴许他自己也未曾察觉的希冀之色,“贤妹?”<br />
宁和实在无法拒绝,又见祁熹追没有反对之意,便点头笑道:“能得江远兄相邀,和自求之不得。”<br />
陈长青眸光一亮,手中折扇一展,便与宁和并肩出去。<br />
两人一路说笑,走出门去,宁和不经意地一抬头,却见前方花树边站了个人,着一身淡粉罗裙,娉娉婷婷,正是那客栈老板娘。<br />
陈长青也看见了,对宁和说:“那是梦娘,吹得一手好笙,正好伴我们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