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一定很微妙;至于美女面首什么的,哼哼,哥哥你就别想了,那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至于皇权大局还有圈禁……”他俯到他的耳边,坚定道,“天下与你相比,永远都是你为重!圈禁嘛,要是你将来不要我不爱我了,那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啊。”<br/><br/> “你这样子会成为昏君的。”承祜嘀咕道,心里却一片柔软。<br/><br/> “呵呵,如果你真的如你说的那样我真的会那样做,即使做个被后世唾骂的昏君,我也不愿意委屈了你。”<br/><br/> 承祜缓缓抬起头,星眸中有水光闪烁,抬手轻抚他的脸,“我才不会让你被后世唾骂。”他从小宠着长大的心头肉,才不要让他被安上自己曾经的历史评价。<br/><br/> “我知道。”胤礽捏了捏他的鼻子宠溺道。<br/><br/> “胤礽,皇阿玛给了我一道密旨。”承祜突然道,“你猜内容是什么?”<br/><br/> “应该是能够保护你的和制约我的,其实皇阿玛最疼的就是你了,退位之前唯独给你封的亲王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其他兄弟可是没有的,还给你密旨,他不就是怕我伤害你嘛,太偏心了!”胤礽语气有点酸酸的,明明应该是他给哥哥荣耀的,现在却被康熙抢先了,怎么想怎么怨念。<br/><br/> 承祜有点无语,“谁叫你要让皇阿玛知道你对我的心思?况且其他人不给爵位还不是想让你加恩于众兄弟。”<br/><br/> “我知道。”胤礽还是有点不满道,“不过这样也好,多一份保护你的东西怎么都是一件好事。”<br/><br/> “可是我把密旨烧了。”承祜满不在乎的道。<br/><br/> 这次换胤礽被吓到,怔怔看着他说不出话来。<br/><br/> “密旨上说,皇太子虽行事有度,但念其年幼,朕终是难安,今令皇长子观其行,听之言,若再三失度,可代朕废之。”承祜缓缓说出内容,“离帝王最近的人,可以一步登天,也可以被狠狠摔到地上。若果当真有一天我要动用到这份密旨,就代表着你希望我死,既然是你的希望,我又怎么会拂逆?”况且到时候的伤心难过也足够他痛不 y_u 生,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br/><br/> “不会的,永远不会的!”胤礽紧紧搂着他,不断说道,“我不要你死在我之前。我不要为你封谥,不要在你的灵前哭丧,不要参加你的葬礼!哥哥,你宠了我那么多年,那么让我再自私任 xi_ng 一回,答应我,我的身后事由你一手打理,你是看着我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么也由你亲自把我送走,好不好?求求你,答应我。”<br/><br/> 承祜很想和他说,生离死别都是大事,由不得人作主的,可是这样如孩童般执拗的哀求,其中蕴含的感情却让他不忍也不能说出个不字。<br/><br/> “好。”如果当真能够,他愿意陪着他走完整个人生,让他的出生和死亡都有着他的踪迹。<br/><br/> ……<br/><br/> 兴平四十一年,帝崩,享年七十岁,由皇长子弘皙继位。和硕理亲王时年七十五,与先帝一生兄弟感情甚笃,亲自为先帝着装下殓,不假他人之手,守灵七日七夜寸步不离,后剪发辫于棺内,以示身殉,并亲送灵柩至帝陵直至下葬。<br/><br/> 先帝安葬翌日,和硕理亲王于行宫薨逝,面容安详含笑。后葬于先帝早已下令兴建,距离先帝陵墓东北面六十华里一处“平善之地”。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br/><br/> ————————————————————————————正文完作者有话要说:呼,终于完结了,本来想着在四年一遇的2月29日将结局发出来的,可是码字是码了删删了码,终于是到今天才觉得写满意了发上来,要大家久等了。<br/><br/> 毕竟是第一篇v文,总想着有始有终,结尾也要好好的,不能烂尾不是?<br/><br/> 然后就到番外了,番外呢应该是在下星期一开始更新,因为要存稿。大家想看什么呢?肉什么的绝对会有,而且不打算让大家花钱<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看肉,写好后会发到邮箱上然后让大家自取的!!太子承祜番外,四八番外(毕竟在前一章暧昧了一把不是?)还有承祜那个小老婆瓜尔佳氏(这姑娘其实挺重要的,虽然在正文没有体现。)还有yy一下后面的历史,基本构思是这样。<br/><br/> 大家有没有特别想看的番外?有的话可以说说。我尽量满足大家,噢,反攻互攻什么的就不要想了……我还是喜欢看承祜被压多一点。<br/><br/> 对了,我还想写一些与正文无关的番外,就是例如什么承祜太子康熙3p什么的……还有现在太子回到真实康熙朝的时候,来个all太暧昧向什么的……这些就要大家谨慎购买了~~~~最后,谢谢一直追文到现在的读者,人家爱死你们了!!<br/><br/> 第77章番外一:小矛盾<br/><br/> 兴平元年三月,允许西药进入国境之内,并在太医院设立西医院用作研究。<br/><br/> 四月,废除 j_ia_n 籍。<br/><br/> 六月,皇帝下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r/><br/> 兴平二年二月,理亲王嫡福晋瓜尔佳氏薨,理亲王甚感悲痛,此后终生不再续娶,奏请立独子弘昭为世子,帝准奏。<br/><br/> 七月,皇帝下令改革税赋,取消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br/><br/> 兴平三年夏宁寿宫<br/><br/> 康熙成为太上皇住在宁寿宫已经过去了三个年头,期间胤礽下令改建扩大,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后半部分成三路,总计殿堂房间千余间,足够康熙和他的后妃居住绰绰有余。<br/><br/> 康熙八岁登基,做了四十一年皇帝,忙碌了大半辈子突然闲下来,他还真有些无所适从,虽然以他的积威还是能干预朝政找事情做,但是就像胤礽作为储君的那个时候,他最是着重培养他的权威,凡是在大臣面前太子提出的政策,他从来不会当面反驳,现在也一样,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人,从他决定将江山交付的那一刻起,他就不会再干涉胤礽的任何旨意,除非他觉得动摇到国家根本,而三年下来,新帝还是令他满意的。<br/><br/> 不过很快,康熙就找到可以做的事情——种田。<br/><br/> 康熙可以说是清代帝皇里最为爱农、务农的一个,而其中重要表现就是种试验田。<br/><br/> 他每到一地巡视,都注意收集当地的民风歌谣,喜欢观察当地的农事。凡是“南北土疆之 xi_ng ,黍稌播种之宜,节候早晚之殊,蝗蝻捕治之法”,都特别喜欢咨询和了解,对这些情况都掌握得非常清楚。在听政时,康熙总要“与诸臣工言之”。<br/><br/> 而早在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就在西苑丰泽园试种出了早熟醇香的御稻,后指导工匠导河修渠,并亲自绘制水闸、水车图形,使得天津郊外150顷水田全部种上了水稻。至兴平六年(原康熙四十八年),这150顷水稻获得高产,从而结束了长城内外沿线不种水稻的历史。此为后话,暂且不提。<br/><br/> 总之,康熙在宁寿宫里开辟出了太上皇的“菜园”和“稻田”,种瓜豆菜蔬又试验庄稼田,产量还相当可观,足够供应宁寿宫所有人口之用。<br/><br/> 虽然这样,康熙还是空闲了很多,便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了。年幼的小儿子们除了按规矩到上书房上学,其余时间都是被慈父样的康熙教养着,看起来倒是比已经大了的儿子们幸福不少,毕竟太上皇比之以前少了严厉,整天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而他的妃嫔们也比过去亲近了许多,颇像一家人那样,时常一起<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