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澜有些不自在地挪了挪腿,赵旌眠捏得很用力,只两下就不怎么疼了。<br />
其乐融融。<br />
有那么一个瞬间,梅砚在想是不是这个世道变了,还是说昨晚那醪糟里有毒,把他毒傻了。<br />
不然怎么什么都显得那么古怪呢?<br />
昨天晚上翁翁不是还想要骂宋澜吗?<br />
为什么今天会给他递帕子?<br />
昨天晚上阿公不是还甩了宋澜一巴掌吗?<br />
为什么今天会喊他“冥冥”?<br />
直到唐枕书吩咐了东明把早膳端过来,一行人又在矮桌前落座,唐枕书说:“细雨虽恼人,却也有闲情,这种日子就该坐在院子里用膳,在屋里岂不憋闷?”<br />
梅砚终于堪堪回过神,冲着两位外祖拱了拱手,“敢问唐先生与赵先生,你们祖孙一起用膳,我在这里是不是多余了?”<br />
语气很是从容,气度依旧疏淡,却仍有隐隐一股醋味儿透出来,听得赵旌眠与唐枕书俱笑出声来。<br />
宋澜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扯了扯梅砚的衣袖,“少傅……”<br />
梅砚实在捋不清自己杂乱的思绪,看向宋澜的目光里满是探究,忍了又忍,终究还是问出口:“你昨晚与两位外祖说什么了?”<br />
宋澜摇摇头:“没说什么啊。”<br />
“没说什么?”<br />
梅砚满是狐疑。<br />
昨天两位外祖见到宋澜的时候还满是不快,不过一个晚上,就把宋澜宠得像是亲孙子一样,态度发生这样大的转变,虽是好事,却实在很难接受。<br />
梅砚“啧”了声,看向宋澜:“陛下是不是又在外祖面前装羔羊了,还是像见到兄长一样也抱着外祖的腿哭了?”<br />
宋澜连连摇头,拒不承认。<br />
对面的唐枕书默默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宋澜碗里,淡道:“陛下不是说此次同行的还有几人么?若是公事上忙得差不多了,就请他们到家里吃个饭。”<br />
宋澜应了声,琢磨道:“别人还好,都是朝中臣子,就是朕的弟弟很是顽劣,十几岁的人了,还是个孩子脾气。”<br />
赵旌眠笑笑:“小孩子才可爱,到时候他们来了我亲自下厨做斩鱼丸,冥冥你不能吃鱼是吧,无妨,外祖给你做虾球。”<br />
“啪”地一声,梅砚把筷子搁了。<br />
不是他的公子骨在作祟,也不是他见不得外祖对宋澜好,而是这席上亲疏冷暖,话语间自有分别,他是个很通透的人,有些事虽想不明白,但至少能看得明白。<br />
两位外祖是不是还在生自己的气?<br />
唐枕书看了梅砚手边的筷子一眼,嘴角带上一抹不知名的笑意,声音依旧淡淡地:“很好,一走九年,脾气倒是见长了。”<br />
梅砚喉头发颤,由坐改跪,面色白了一瞬。<br />
“少傅?”<br />
宋澜和东明也吓了一跳,东明干脆利落地随着自家主君跪下了,宋澜却踟蹰了一下。<br />
这一踟蹰,就落在了唐枕书眼里。<br />
唐枕书神情未变,仍左手执筷,极其优雅地夹了一筷子菜,然后才问宋澜:“天子跪师不跪臣,陛下要跪他,是把他当师长?”<br />
这话听来没什么问题,可宋澜却没急着点头,他看了梅砚一眼,摇摇头。<br />
“哦,那陛下是把他当臣子?”<br />
依旧摇头。<br />
唐枕书不依不饶地问:“不是师长,也不是臣子,那是什么?”<br />
宋澜是在这唐枕书的最后一个字音落下时膝盖碰地的,没什么声音,但还是听得人心头颤了颤,梅砚忽然想起昭阳宫那一日,宋澜满心愧意,叩首不起。<br />
而这次不一样。<br />
宋澜嘴角含着笑,眉目张扬,分明是偏执的面容,却又有无限柔情,他说:“他是朕的命。”<br />
一句过后,妙语连珠:“朕幼时得少傅教导,只尊少傅为师长,未把少傅当臣子,到后来情难自抑,朕与少傅交心交底,也算私定终身。少傅是朕爱慕之人,是朕想要与之携手一生之人,是朕想要生同衾死同穴、来生再做五百辈子眷侣的人,这哪里还是什么臣子或师长,朕早就说过了,少傅是朕的命。”<br />
——所以少傅,你怎么会是朕的软肋呢,你是朕的命啊。<br />
这句话,梅砚一直都记得。<br />
今早这一出,虽不知道原因,但两位外祖的用意梅砚算是看明白了——他们想看看宋澜的心。<br />
唐枕书自顾自笑了笑,有些嘲弄地看向赵旌眠:“比你会说话多了。”<br />
“我要是会说话,哪儿还有后来的事啊。”<br />
经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已是迟暮年华的两人相视一笑,在这细雨朦胧的早晨,他们从两个年轻人的身上,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br />
唐枕书敲敲桌子,“陛下是皇帝,别折我们的寿,都起来说话。”雁衫庭<br />
宋澜便扶着梅砚起来,笑:“朕跪长辈,不会折寿。”<br />
几人又在矮桌前重新坐好,知道唐枕书和赵旌眠还有话要说,便都没有再动筷子。<br />
沉默了许久过后,是赵旌眠先叹了口气:“路很难,你们不是避世的隐者,肩上背着庙堂与天下,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扛不住、走不动的时候该怎么办?天下未定,储君该立谁?民声怨沸不止之时,又该何去何从?”<br />
梅砚杏眸垂着,任由自己的手被宋澜紧紧握住,一笑:“路虽难,然行则将至,虽死而无憾。”<br />
赵旌眠提着筷子笑了笑,“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
其乐融融。<br />
有那么一个瞬间,梅砚在想是不是这个世道变了,还是说昨晚那醪糟里有毒,把他毒傻了。<br />
不然怎么什么都显得那么古怪呢?<br />
昨天晚上翁翁不是还想要骂宋澜吗?<br />
为什么今天会给他递帕子?<br />
昨天晚上阿公不是还甩了宋澜一巴掌吗?<br />
为什么今天会喊他“冥冥”?<br />
直到唐枕书吩咐了东明把早膳端过来,一行人又在矮桌前落座,唐枕书说:“细雨虽恼人,却也有闲情,这种日子就该坐在院子里用膳,在屋里岂不憋闷?”<br />
梅砚终于堪堪回过神,冲着两位外祖拱了拱手,“敢问唐先生与赵先生,你们祖孙一起用膳,我在这里是不是多余了?”<br />
语气很是从容,气度依旧疏淡,却仍有隐隐一股醋味儿透出来,听得赵旌眠与唐枕书俱笑出声来。<br />
宋澜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扯了扯梅砚的衣袖,“少傅……”<br />
梅砚实在捋不清自己杂乱的思绪,看向宋澜的目光里满是探究,忍了又忍,终究还是问出口:“你昨晚与两位外祖说什么了?”<br />
宋澜摇摇头:“没说什么啊。”<br />
“没说什么?”<br />
梅砚满是狐疑。<br />
昨天两位外祖见到宋澜的时候还满是不快,不过一个晚上,就把宋澜宠得像是亲孙子一样,态度发生这样大的转变,虽是好事,却实在很难接受。<br />
梅砚“啧”了声,看向宋澜:“陛下是不是又在外祖面前装羔羊了,还是像见到兄长一样也抱着外祖的腿哭了?”<br />
宋澜连连摇头,拒不承认。<br />
对面的唐枕书默默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宋澜碗里,淡道:“陛下不是说此次同行的还有几人么?若是公事上忙得差不多了,就请他们到家里吃个饭。”<br />
宋澜应了声,琢磨道:“别人还好,都是朝中臣子,就是朕的弟弟很是顽劣,十几岁的人了,还是个孩子脾气。”<br />
赵旌眠笑笑:“小孩子才可爱,到时候他们来了我亲自下厨做斩鱼丸,冥冥你不能吃鱼是吧,无妨,外祖给你做虾球。”<br />
“啪”地一声,梅砚把筷子搁了。<br />
不是他的公子骨在作祟,也不是他见不得外祖对宋澜好,而是这席上亲疏冷暖,话语间自有分别,他是个很通透的人,有些事虽想不明白,但至少能看得明白。<br />
两位外祖是不是还在生自己的气?<br />
唐枕书看了梅砚手边的筷子一眼,嘴角带上一抹不知名的笑意,声音依旧淡淡地:“很好,一走九年,脾气倒是见长了。”<br />
梅砚喉头发颤,由坐改跪,面色白了一瞬。<br />
“少傅?”<br />
宋澜和东明也吓了一跳,东明干脆利落地随着自家主君跪下了,宋澜却踟蹰了一下。<br />
这一踟蹰,就落在了唐枕书眼里。<br />
唐枕书神情未变,仍左手执筷,极其优雅地夹了一筷子菜,然后才问宋澜:“天子跪师不跪臣,陛下要跪他,是把他当师长?”<br />
这话听来没什么问题,可宋澜却没急着点头,他看了梅砚一眼,摇摇头。<br />
“哦,那陛下是把他当臣子?”<br />
依旧摇头。<br />
唐枕书不依不饶地问:“不是师长,也不是臣子,那是什么?”<br />
宋澜是在这唐枕书的最后一个字音落下时膝盖碰地的,没什么声音,但还是听得人心头颤了颤,梅砚忽然想起昭阳宫那一日,宋澜满心愧意,叩首不起。<br />
而这次不一样。<br />
宋澜嘴角含着笑,眉目张扬,分明是偏执的面容,却又有无限柔情,他说:“他是朕的命。”<br />
一句过后,妙语连珠:“朕幼时得少傅教导,只尊少傅为师长,未把少傅当臣子,到后来情难自抑,朕与少傅交心交底,也算私定终身。少傅是朕爱慕之人,是朕想要与之携手一生之人,是朕想要生同衾死同穴、来生再做五百辈子眷侣的人,这哪里还是什么臣子或师长,朕早就说过了,少傅是朕的命。”<br />
——所以少傅,你怎么会是朕的软肋呢,你是朕的命啊。<br />
这句话,梅砚一直都记得。<br />
今早这一出,虽不知道原因,但两位外祖的用意梅砚算是看明白了——他们想看看宋澜的心。<br />
唐枕书自顾自笑了笑,有些嘲弄地看向赵旌眠:“比你会说话多了。”<br />
“我要是会说话,哪儿还有后来的事啊。”<br />
经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已是迟暮年华的两人相视一笑,在这细雨朦胧的早晨,他们从两个年轻人的身上,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br />
唐枕书敲敲桌子,“陛下是皇帝,别折我们的寿,都起来说话。”雁衫庭<br />
宋澜便扶着梅砚起来,笑:“朕跪长辈,不会折寿。”<br />
几人又在矮桌前重新坐好,知道唐枕书和赵旌眠还有话要说,便都没有再动筷子。<br />
沉默了许久过后,是赵旌眠先叹了口气:“路很难,你们不是避世的隐者,肩上背着庙堂与天下,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扛不住、走不动的时候该怎么办?天下未定,储君该立谁?民声怨沸不止之时,又该何去何从?”<br />
梅砚杏眸垂着,任由自己的手被宋澜紧紧握住,一笑:“路虽难,然行则将至,虽死而无憾。”<br />
赵旌眠提着筷子笑了笑,“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