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83节
<p> 在强磁排异的特殊环境下,强s波的‘反空子特性’被限制,黑球则是充斥着‘反空子特性’,出现磁场缺口的时候,‘反空子特性’一口气被释放出来,就会让黑球和强s波薄层间的空间受到影响。<br />
常规空子的关联被破坏,距离超远的两个空间被连接在一起。<br />
王浩对于反空子理论还是认可的,他觉得理论是有一定支撑的,但因为条件的限制,他无法对于理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br />
所以必须要依靠实验才能够确定下来。<br />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组一直在准备进行物质传送实验。<br />
他们还需要等待一艘特殊的飞船——<br />
千隼引力飞船。<br />
这艘飞船是航天飞船公司和航天局合作研究制造的,其构造主要包含了横向反重力体系、霍尔推进器、超导电池、引力场设备,等等。<br />
引力场设备是核心。<br />
同时,飞船还有一定的运载能力,最大载量超过三十吨,能顶得上一艘中型的运输机。<br />
千隼引力飞船,具有非常全面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作为小型的太空运载船,帮助天航飞船把物资、设备等运送到星球上。<br />
一方面,可以作为太空垃圾清理船,或者是特殊的牵引飞船。<br />
其核心就是引力场设备了,利用在周边制造的引力场,飞船可以把太空上的物体,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到载物舱体内。<br />
这艘飞船对实验也是很重要的。<br />
如果进行物质传送实验,就可以让飞船悬浮在实验周围,有物质传送过去,飞船可以把物质牵引到载物舱体,再带回地面进行检测。<br />
否则,实验传送过去的物质就无法进行检测,还会待在太空上,成为真正的太空垃圾,给卫星带来不可控的风险。<br />
甚至是,给地球、地面带来巨大的风险。<br />
第六百七十二章 公开采访,王浩:理论走向实验需要很长时间!<br />
“物质传送实验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br />
“表层带有强磁的材料,放进黑球中时,掉层也会受到影响,没有发生传送就只是热化反应而已,如果发生特殊的反应,出现什么都有可能,甚至原地或强s波薄层位置释放出剧烈的能量……”<br />
“也许会发生湮灭物质反应也说不定,到时候,波及范围会非常大。”<br />
“这个实验必须要谨慎、再谨慎!”<br />
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每一次会议都会强调物质传送实验的危险性。<br />
未知的实验是有风险的。<br />
未知,也就是存在不确定性,物质能够被传送,也有可能被直接湮灭,而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br />
哪怕只是一千克的材料,完全转化为能量也会达到9x10^16焦耳,换算成电力,也就是250亿度电,足够供应全人类使用半天时间。<br />
如此庞大的能量在一个点爆发,足以顶得上几百上千万吨tnt爆炸当量,比‘炸弹之母’的强度还要高出百倍。<br />
其中蕴含的风险可想而知了。<br />
当然,实验过程中物质被直接湮灭的概率非常小,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也不会达到一千克,但风险问题还是要仔细把控。<br />
针对要进行的物质传送实验,研究组上下都非常的期待。<br />
陈蒙檬小组是最兴奋的,她们完成了‘空子与反空子理论’,理论给予了实验底层的支持。<br />
如果能够发生物质传送实验,也就等于验证了他们的理论。<br />
这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就是至高的荣誉。<br />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都一直在全心的做理论工作,就连丁志强都一样,他太清楚研究得到验证代表什么了。<br />
那可以直接让他脱离王浩的‘阴影’,真正成为一个公认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也足以获得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理相关的奖项。<br />
保罗菲尔-琼斯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br />
一方面,他希望物质传送实验能够取得成功,他们研究的可是虫洞技术。<br />
如果发现了物质传送的现象,也就代表他们确实研究出了虫洞技术,可以以这项技术未来支持飞船在宇宙中跨星系航行。<br />
另一方面,他又不太希望有发展,因为理论工作是陈蒙檬小组完成的,而他们依托的是空间粒子论,和他的‘波动论’存在冲突。<br />
“唉~~”<br />
现在保罗菲尔-琼斯有些后悔了,他觉得当时就不应该和王浩一起研究,而是厚着脸皮加入到陈蒙檬、海伦的小组。<br />
当然,前提是实验能够发现。<br />
王浩的心态比较平和,他可不在意什么波动论、粒子论之类,陈蒙檬、海伦以及丁志强都是自己的学生,研究、实验都是他所主导的。<br />
哪怕没有参与理论构建工作,他个人依旧是贡献最大的。<br />
对于他个人来讲,科研荣誉之类已经不在意了,他更希望研究能够有突破、有进展。<br />
与此同时,外界持续关注能量传送实验。<br />
现在国际舆论都已经确定,他们进行的就是能量传送实验。<br />
这项研究已经超出了常规的科技等级,先进到甚至连如何应用都想不出来,大多数人想到的应用也只有作为军事武器使用。<br />
“能量传送,太超前了。”<br />
“这是跨空间的技术,超前了几百年。如果换做是十年前,我甚至认为会超前几千、几万年,未来是否存在都是未知数。”<br />
“感觉完全不是人类应该掌握的……”<br />
“在科幻电影里,虫洞都是作为宇宙飞船跨星际航行使用,就是不知道能完成能量传送,下一步是否会有物质传送。”<br />
“如果掌握了物质传送基础,那么人类迈向宇宙的道路上就不会再有障碍了。”<br />
最后一点,很多人都想到了。<br />
过去百年的时间里,科技更新换代的发展,但科技底层理论一直都没有突破,也导致人类科技发展的方向变得很不明确。<br />
近十年时间,伴随着湮灭理论的突破以及所对应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现在进行的能量传送实验,就让人类科技发展的方向变得很明确——<br />
走向宇宙的星辰大海!<br />
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船,再掌握超远距离航行技术,比如说虫洞技术,就可以完成跨星级的航行。<br />
下一步自然就是星际移民!<br />
当发展方向变得明确以后,距离心里面缺少的就只是建造星球基地的技术。<br />
星球基地的建造,牵扯的科技就太多了。<br />
这也让一些企业感觉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国外的大型企业。<br />
近年来受到了一阶材料、超导技术、湮灭科技等前沿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国外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些直接关联的企业已经宣布破产,好多关联性比较小的企业也走到了破产的边缘。<br />
有些企业干脆加大了在种花家的投资,依靠种花家的利润和政策支持,才勉强生存下来。<br />
另外一些企业,投资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即便是进行投资也根本拼不过本土企业。<br />
这些企业无法获得低成本、足够的一阶材料供应,无法获得先进湮灭科技支持,就根本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希望。<br />
现在发现竟然有能量传送技术,那么未来出现物质传送技术,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br />
下一步人类的发展方向就是进行星际航行,甚至是星际移民了。<br />
在发展方向明确的前提下,人类就必定会在其他星球建造基地,就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材料等等。<br />
“如果要建造星球基地,肯定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几乎能涵盖所有的科技领域。”<br />
“在其中一方面取得优势,就足以让企业生存下来。”<br />
“哪怕只是进行星际采矿,也可以研究适应低重力、真空环境的自动化采矿设备……”<br />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科技研究的速度,十年内,物质传送会出现吗?”<br />
“十年内,会出现星际采矿吗?”<br />
时间,是个大问题。<br />
如果确定存在物质传送技术,发展方向就会变得非常明确。<br />
那么提前掌握建造星际基地相关的技术,就会比竞争对手超前一步,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会得到很大的发展。<br />
这些都支持能量传送实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br />
……<br />
强s波研究基地。<br />
王浩一直主导实验的进行,不止是强s波制造实验,还包括强湮灭力场内的强磁材料研究。<br />
他们制造出五倍率左右的强湮灭力场,材料则使用硅晶石,表面覆盖一层超过2t的强磁。<br />
硅晶石表层附着强磁,这已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研究了。<br />
这项研究由首都大学电磁物理研究所完成,他们选用的硅晶石作为主材料,表面则涂抹了用于稳定电磁特性的复合材料薄层。<br />
强磁场的附着也很复杂,先是依靠超导电路制造强电磁,随后则是真空状态下进行触碰传导。<br />
如此复杂的过程,也只能让硅晶石表面的强磁特性维持不到两秒。<br />
换句话说,硅晶石附着强磁的瞬间,就要把材料放置进入到强湮灭力场中,场力内放置持续不到一秒时间,就要拿出材料拿出来,剥离表层的复合材料进行检测。<br />
检测针对的是内部硅晶石的磁化反应,若是磁化反应强度非常弱,就说明实验成功了。<br />
反之,硅晶石依旧受到了强湮灭力场影响,就说明实验失败了。<br />
最终研究还是成功了,硅晶石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也达到了放置进入黑球的标准。<br />
在材料准备好以后,实验准备差的也只有千隼引力飞船了。<br />
研究组需要的只是等待。<br />
在等待的过程中,内部也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实验风险,也包括保密性的问题。<br />
针对保密性的问题,领导层都进行了几次讨论,后来就发现根本不可能进行保密,因为先期要进行几次强s波薄层的制造实验。<br />
那么强s波薄层的位置,就一定会被注意到,并且被其他机构的卫星重点检测。<br />
千隼引力飞船也无法保密,只要上太空就一定会被卫星锁定。<br />
最终,讨论还是决定正常进行。</p>
常规空子的关联被破坏,距离超远的两个空间被连接在一起。<br />
王浩对于反空子理论还是认可的,他觉得理论是有一定支撑的,但因为条件的限制,他无法对于理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br />
所以必须要依靠实验才能够确定下来。<br />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组一直在准备进行物质传送实验。<br />
他们还需要等待一艘特殊的飞船——<br />
千隼引力飞船。<br />
这艘飞船是航天飞船公司和航天局合作研究制造的,其构造主要包含了横向反重力体系、霍尔推进器、超导电池、引力场设备,等等。<br />
引力场设备是核心。<br />
同时,飞船还有一定的运载能力,最大载量超过三十吨,能顶得上一艘中型的运输机。<br />
千隼引力飞船,具有非常全面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作为小型的太空运载船,帮助天航飞船把物资、设备等运送到星球上。<br />
一方面,可以作为太空垃圾清理船,或者是特殊的牵引飞船。<br />
其核心就是引力场设备了,利用在周边制造的引力场,飞船可以把太空上的物体,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到载物舱体内。<br />
这艘飞船对实验也是很重要的。<br />
如果进行物质传送实验,就可以让飞船悬浮在实验周围,有物质传送过去,飞船可以把物质牵引到载物舱体,再带回地面进行检测。<br />
否则,实验传送过去的物质就无法进行检测,还会待在太空上,成为真正的太空垃圾,给卫星带来不可控的风险。<br />
甚至是,给地球、地面带来巨大的风险。<br />
第六百七十二章 公开采访,王浩:理论走向实验需要很长时间!<br />
“物质传送实验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br />
“表层带有强磁的材料,放进黑球中时,掉层也会受到影响,没有发生传送就只是热化反应而已,如果发生特殊的反应,出现什么都有可能,甚至原地或强s波薄层位置释放出剧烈的能量……”<br />
“也许会发生湮灭物质反应也说不定,到时候,波及范围会非常大。”<br />
“这个实验必须要谨慎、再谨慎!”<br />
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每一次会议都会强调物质传送实验的危险性。<br />
未知的实验是有风险的。<br />
未知,也就是存在不确定性,物质能够被传送,也有可能被直接湮灭,而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br />
哪怕只是一千克的材料,完全转化为能量也会达到9x10^16焦耳,换算成电力,也就是250亿度电,足够供应全人类使用半天时间。<br />
如此庞大的能量在一个点爆发,足以顶得上几百上千万吨tnt爆炸当量,比‘炸弹之母’的强度还要高出百倍。<br />
其中蕴含的风险可想而知了。<br />
当然,实验过程中物质被直接湮灭的概率非常小,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也不会达到一千克,但风险问题还是要仔细把控。<br />
针对要进行的物质传送实验,研究组上下都非常的期待。<br />
陈蒙檬小组是最兴奋的,她们完成了‘空子与反空子理论’,理论给予了实验底层的支持。<br />
如果能够发生物质传送实验,也就等于验证了他们的理论。<br />
这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就是至高的荣誉。<br />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都一直在全心的做理论工作,就连丁志强都一样,他太清楚研究得到验证代表什么了。<br />
那可以直接让他脱离王浩的‘阴影’,真正成为一个公认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也足以获得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理相关的奖项。<br />
保罗菲尔-琼斯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br />
一方面,他希望物质传送实验能够取得成功,他们研究的可是虫洞技术。<br />
如果发现了物质传送的现象,也就代表他们确实研究出了虫洞技术,可以以这项技术未来支持飞船在宇宙中跨星系航行。<br />
另一方面,他又不太希望有发展,因为理论工作是陈蒙檬小组完成的,而他们依托的是空间粒子论,和他的‘波动论’存在冲突。<br />
“唉~~”<br />
现在保罗菲尔-琼斯有些后悔了,他觉得当时就不应该和王浩一起研究,而是厚着脸皮加入到陈蒙檬、海伦的小组。<br />
当然,前提是实验能够发现。<br />
王浩的心态比较平和,他可不在意什么波动论、粒子论之类,陈蒙檬、海伦以及丁志强都是自己的学生,研究、实验都是他所主导的。<br />
哪怕没有参与理论构建工作,他个人依旧是贡献最大的。<br />
对于他个人来讲,科研荣誉之类已经不在意了,他更希望研究能够有突破、有进展。<br />
与此同时,外界持续关注能量传送实验。<br />
现在国际舆论都已经确定,他们进行的就是能量传送实验。<br />
这项研究已经超出了常规的科技等级,先进到甚至连如何应用都想不出来,大多数人想到的应用也只有作为军事武器使用。<br />
“能量传送,太超前了。”<br />
“这是跨空间的技术,超前了几百年。如果换做是十年前,我甚至认为会超前几千、几万年,未来是否存在都是未知数。”<br />
“感觉完全不是人类应该掌握的……”<br />
“在科幻电影里,虫洞都是作为宇宙飞船跨星际航行使用,就是不知道能完成能量传送,下一步是否会有物质传送。”<br />
“如果掌握了物质传送基础,那么人类迈向宇宙的道路上就不会再有障碍了。”<br />
最后一点,很多人都想到了。<br />
过去百年的时间里,科技更新换代的发展,但科技底层理论一直都没有突破,也导致人类科技发展的方向变得很不明确。<br />
近十年时间,伴随着湮灭理论的突破以及所对应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现在进行的能量传送实验,就让人类科技发展的方向变得很明确——<br />
走向宇宙的星辰大海!<br />
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船,再掌握超远距离航行技术,比如说虫洞技术,就可以完成跨星级的航行。<br />
下一步自然就是星际移民!<br />
当发展方向变得明确以后,距离心里面缺少的就只是建造星球基地的技术。<br />
星球基地的建造,牵扯的科技就太多了。<br />
这也让一些企业感觉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国外的大型企业。<br />
近年来受到了一阶材料、超导技术、湮灭科技等前沿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国外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些直接关联的企业已经宣布破产,好多关联性比较小的企业也走到了破产的边缘。<br />
有些企业干脆加大了在种花家的投资,依靠种花家的利润和政策支持,才勉强生存下来。<br />
另外一些企业,投资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即便是进行投资也根本拼不过本土企业。<br />
这些企业无法获得低成本、足够的一阶材料供应,无法获得先进湮灭科技支持,就根本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希望。<br />
现在发现竟然有能量传送技术,那么未来出现物质传送技术,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br />
下一步人类的发展方向就是进行星际航行,甚至是星际移民了。<br />
在发展方向明确的前提下,人类就必定会在其他星球建造基地,就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材料等等。<br />
“如果要建造星球基地,肯定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几乎能涵盖所有的科技领域。”<br />
“在其中一方面取得优势,就足以让企业生存下来。”<br />
“哪怕只是进行星际采矿,也可以研究适应低重力、真空环境的自动化采矿设备……”<br />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科技研究的速度,十年内,物质传送会出现吗?”<br />
“十年内,会出现星际采矿吗?”<br />
时间,是个大问题。<br />
如果确定存在物质传送技术,发展方向就会变得非常明确。<br />
那么提前掌握建造星际基地相关的技术,就会比竞争对手超前一步,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会得到很大的发展。<br />
这些都支持能量传送实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br />
……<br />
强s波研究基地。<br />
王浩一直主导实验的进行,不止是强s波制造实验,还包括强湮灭力场内的强磁材料研究。<br />
他们制造出五倍率左右的强湮灭力场,材料则使用硅晶石,表面覆盖一层超过2t的强磁。<br />
硅晶石表层附着强磁,这已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研究了。<br />
这项研究由首都大学电磁物理研究所完成,他们选用的硅晶石作为主材料,表面则涂抹了用于稳定电磁特性的复合材料薄层。<br />
强磁场的附着也很复杂,先是依靠超导电路制造强电磁,随后则是真空状态下进行触碰传导。<br />
如此复杂的过程,也只能让硅晶石表面的强磁特性维持不到两秒。<br />
换句话说,硅晶石附着强磁的瞬间,就要把材料放置进入到强湮灭力场中,场力内放置持续不到一秒时间,就要拿出材料拿出来,剥离表层的复合材料进行检测。<br />
检测针对的是内部硅晶石的磁化反应,若是磁化反应强度非常弱,就说明实验成功了。<br />
反之,硅晶石依旧受到了强湮灭力场影响,就说明实验失败了。<br />
最终研究还是成功了,硅晶石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也达到了放置进入黑球的标准。<br />
在材料准备好以后,实验准备差的也只有千隼引力飞船了。<br />
研究组需要的只是等待。<br />
在等待的过程中,内部也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实验风险,也包括保密性的问题。<br />
针对保密性的问题,领导层都进行了几次讨论,后来就发现根本不可能进行保密,因为先期要进行几次强s波薄层的制造实验。<br />
那么强s波薄层的位置,就一定会被注意到,并且被其他机构的卫星重点检测。<br />
千隼引力飞船也无法保密,只要上太空就一定会被卫星锁定。<br />
最终,讨论还是决定正常进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