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一身中衣满是血污,那人面色惨白如纸,不晓得是生是死。<br/><br/> 福泰胆子大些,上前摸了摸鼻息,道:“还活着。”<br/><br/> 姜善松了一口气,叫福康去找大夫,叮嘱他悄悄的,避着人。又叫福泰把院门关上,自己带着三秋寻了热水巾帕。<br/><br/> 姜善小心的脱下那人的中衣,因与血肉粘连,几乎全都撕扯下来。床上那人起先还闷哼两声,到后来就没了知觉。再看后背,几乎没一块好地方。几人面有不忍,尤其是姜善,给他脱下一层衣裳自己倒出了一身的汗。<br/><br/> 他站起来,叫三秋给他清理伤口。不多时福康带着大夫回来了,大夫是个上年纪的老大夫,诊断之后道:“瞧这伤势,想来有些日子了。旁的都可从长计议,只是那腐肉,需得全都刮掉,实在是等不得了。”<br/><br/> 福康凑到姜善身边,“师父,咱们同他无亲无故的,救了他,也不知是祸是福,这浑水,不淌的好啊。”<br/><br/> 姜善犹豫片刻,道:“人在西院,若是死了,怎能不管咱们的事?大夫,这便开始吧。”<br/><br/> 大夫点头。<br/><br/> 约摸一个时辰,腐肉才全部清除,撒上金疮药重新包扎好。大夫颤颤巍巍走出来对姜善道:“现下他在高烧,得有人照料。再者,我瞧他伤势严重,老夫除了开两贴退烧药,别的也无能为力了。”<br/><br/> 姜善看了看里间的人,拉着大夫走了两步,问道:“依您所见,他身上的伤,是什么造成的?”<br/><br/> 大夫犹豫再三,悄声道:“不是在东边,就是在北边。”<br/><br/> 东边是东厂,北边是北镇抚司,而北镇抚司下辖诏狱。<br/><br/> 姜善拿出荷包,将里头的银子都倒出来塞给大夫,“有劳大夫了,今日之事还请不要对旁人说。”<br/><br/> “老夫明白。”<br/><br/> 福康送了大夫出去,里间的人面色潮红,是起了高烧的模样。姜善吩咐三秋先在这里照料,晚些时候他再过来。<br/><br/> 在清竹轩耽搁了一个多时辰,姜善一直忙到晚间掌灯。他拎着食盒往清竹轩走,三秋在廊下点了炉子熬药,见姜善过来,忙起身行礼。<br/><br/> 姜善走上去,问道:“我带了点吃的,你吃饭了没有?”<br/><br/> 三秋摇头,姜善道:“吃些吧。”<br/><br/> 两个人都在廊下站着,窗户看着,可以直接看见内室的人。<br/><br/> “他醒了么?”姜善问道。<br/><br/> “没有。”三秋道:“灌了两碗药,喝了一碗洒了一碗,似乎还烧着。”<br/><br/> “能喝药?”<br/><br/> “能。”三秋道:“喝得下去。”<br/><br/> “那就是想活着。”姜善看着里间的人,道:“你去歇着吧,这会儿我看着他。”<br/><br/> 三秋去歇着了,姜善端着药和白粥走进里屋。外间没有点灯,只有里间点起了几根蜡烛。就着这些微的光亮,姜善仔细打量床上的人。那人年纪最多不过弱冠,身量修长,长眉入鬓,唇晕丹图,生的俊美非凡。姜善见过的美人不知几许,还没有能比得上眼前这个的。<br/><br/> 这样的人,能是面首男宠之流的人物?即使是面首男宠,哪家的面首男宠能是东厂诏狱走了一遭的。姜善心里盘算不定。<br/><br/> 走到近前,姜善端起白粥,拿小勺子慢慢喂给他。那人似乎还是有些知觉的,吞咽的很慢,但是也都吃进去了。<br/><br/> 喂了白粥,又接着喂药。兴许这药是有用的,姜善觉得这人身上没有早先那么烫了。<br/><br/> 姜善端着药,勺子喂到他嘴边,忽然伸出一只手一把拿住姜善的手,力道之大像是要把他整个腕骨掰折了。姜善吓了一跳,碗砸在了地上,药汁子溅出来污了一片。<br/><br/> 床上那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睁开了眼,他神志似乎没有很清醒,一双眼中,满是恨意,像是被逼至绝境的狼,一口咬住敌人的脖颈,不把血喝干都决不罢休。<br/><br/> 姜善慌的不行,好在那人只醒了片刻,没过一会儿又晕了过去。姜善掰开他始终没有<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放开的手,仔细一看,手腕已经青了一圈。<br/><br/> 三秋听见动静赶过来,问怎么了。姜善手腕掩进衣袖里,只说不小心把药撒了,得再熬一碗。<br/><br/> 作者有话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喽<br/><br/> 第3章救命之恩<br/><br/> 姜善的小院子也在西院,同清竹轩离得不远,也是这府里挺偏辟的地方。寻常的管事大多住在后街上,王妃看重姜善,姜善又是个没有亲眷的太监,便在府里划了个小院子给他,方便他往来处事。<br/><br/> 大清早的,不知道哪来的鸟在叫,唧唧啾啾的。姜善惦记着清竹轩的人,一夜也没怎么睡好。他刚打开门,一个身着宝蓝直缀的年轻男人便过来了。<br/><br/> “昨一天都没瞧见你,哪忙活去了?”来人叫王溶,和姜善一样出身宫中,也是王府的管事,管着南院,兼管车架出行和请医送药的事。<br/><br/> “就在这儿,哪也没去。”姜善泼掉洗脸的水,问道:“大早上的来找我,有事?”<br/><br/> “昨儿是不是有个丫鬟让你给她换个去处?”王溶倚在廊下,“旁的我不管,只不许叫她往二公子那儿去。”<br/><br/> 姜善回头看王溶,道:“那姑娘生的还不及你一半容色,担心什么?”<br/><br/> 闻言王溶十分得意,他虽是太监,但是生的好颜色,粉面朱唇,神如秋水,右边眼睑下面还有一颗俏生生的红痣。<br/><br/> “总之不许叫她往二公子那去。”<br/><br/> “知道了。”姜善应下,又问道:“你可知有什么医术高超的大夫吗?我这两天身子不大舒坦。”<br/><br/> 王溶剔着指甲,“太医院呀。”<br/><br/> “净浑说,”姜善道:“咱们这样的,也请得动太医?”<br/><br/> 王溶想了想,道:“倒是有一个民间大夫,好像是滇南那边来的,他之前来过王府一次,医术很是厉害。就是性子怪异,我不喜欢。”<br/><br/> “你替我请来吧。”姜善道:“莫要太张扬。”<br/><br/> “省得。”王溶起身,“我先去了。”<br/><br/> 姜善换了一身石青的绸衫子,收拾整齐往王妃所在的清辉堂走去。清辉堂轩峻壮丽,过了垂花门,两边都是抄手游廊,三间正厅宽敞明亮,路边摆满了盆花。<br/><br/> 姜善在堂前拜过,不多时,出来一个满身绫罗的丫鬟,是王妃身边的大丫鬟,名叫春叶。<br/><br/> 春叶带着姜善进屋,道:“近来因着世子的事,王妃心情总也不好,你看着劝解一二吧。”<br/><br/> 只见室内妆台床帐,布置的极为华美,中间一个大冰鉴,里头镇着时令水果。王妃坐在里间罗汉床上,姜善磕头请了安。<br/><br/> “起来吧。”王妃叫姜善近前来,叫人拿了个绣墩给他坐了。<br/><br/> 仔细看来,王妃约有四十年岁,身着翡翠撒花裙,黛紫色绣百蝶穿花褙子,头戴金丝萩髻,簪着好些金银钗环,只是无精打采,面容忧愁。<br/><br/> 姜善奉了一碗茶,道:“王妃且宽心吧,王爷与世子父子情深,断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坏了情分。”<br/><br/> “我儿都被送出京城了,这让我如何不担忧啊。”<br/><br/> 姜善道:“王妃仔细想想,王爷如此震怒,还不是因为对世子寄予厚望。世子是最守规矩的,等他知道错了,向王爷道个歉,父子两个还能有隔夜仇?”<br/><br/> 王妃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姜善又道:“其实世子出京,未必没有好处。太子谋逆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东宫上下一干人等全<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