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黑夜又轮换为白天,不知过了几日夜,一条歪歪扭扭的线从石头的正面一直延伸到背面角落里。<br/><br/> 尧白伸出满是刻痕的手指描摹着线条轮廓,抬手蹭了蹭汗湿的鬓角,似乎很满意。最后,他用刻刀在姻契线的尽头画了三个圈。<br/><br/> “闻不凡,你来。”他回头叫了声,递出卷刃的刻刀,想让闻不凡帮他刻剩下的。身后的人站着一动不动,没有应他,也没有接刻刀,眼神轻飘飘地在他身上一扫,落回茫茫水面。<br/><br/> 尧白等了一会,有些生气,催促他:“快点呀。”<br/><br/> 闻不凡还是站在原地,风撩起衣衫袍角,像是一只精致逼真的人偶。<br/><br/> “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尧白收回手,小声说了句。<br/><br/> 他重新低下头去,在圈圈的位置一笔一划刻闻不凡的名字。他的名字很难写,使了很大的劲才刻出浅浅一道印,尧白渐渐有些烦躁,手上动作越发没有轻重,将那半寸石面戳出深深浅浅的坑。<br/><br/> 忽然“叮”地一声脆响,寸长的刻刀经受不住摧残,脆生生裂成碎片。溅开的刀刃扎进手腕皮肉,尧白猛地回转身,死死盯着闻不凡。<br/><br/> 这回闻不凡不再冷漠待他,而是看着他鲜血淋淋的手,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br/><br/> ——<br/><br/> 尧白打着寒战惊醒。天已经擦黑,夜露在黑夜中悄无声息降下来,潭水也跟着凉了几分。<br/><br/> 水月原本在岸边盘身熟睡,见他醒了也迷迷瞪瞪坐起来,问他要不要下山去找点吃的。<br/><br/> 尧白摇摇头,“找邙天去。”<br/><br/> 水月不高兴地大声叫唤:“为什么又要去找他!”那个人疯疯癫癫,说话很讨人厌,每次都能把主人惹得很狂躁。主人狂躁起来揍人会格外狠,他就算挨了打也要继续嘴贱。<br/><br/> 那是个脑袋不太好的人,水月在心里默默评价。<br/><br/> “他做的幻境太不中用了,”尧白拨开及腰的草往外走,“应该挨顿打。”<br/><br/> 水月:“····”<br/><br/> ——<br/><br/> 尧白和邙天在莲花结界外狭路相逢,一个正要进去,一个刚好出来。<br/><br/> 邙天是被界灵丢出来的,一脸阴煞正不高兴,转头就看到尧白扛着黄猫站在身后,笑盈盈地看他:“哟,被扫地出门啦。”<br/><br/> “关你屁事。”邙天恶声恶气。<br/><br/> 尧白把水月抱在怀里,笑得更深了,“正好,省得我再进去找你。”<br/><br/> 邙天似乎已经习惯了被他寻衅,除了闻不凡,尧白是他来到世间第二熟悉的人——虽然他们见面时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对骂。他刚被闻不凡抛下,正心烦意乱,对着尧白竟然也没冷嘲热讽,淡淡道:“找我做什么?”<br/><br/> 尧白愕然,好笑地反问:“做什么?当然是打你。”<br/><br/> “····”他就不该问。<br/><br/> “神气什么。”邙天顿了顿,旋即狞笑道:“你的确厉害,比闻不凡那花架子能打得多。可还不是被我困在幻境里出不来么,要不是闻不凡多管闲事,你这会已经被幻境吞噬意识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的空壳子了。”<br/><br/> “你说什么?”尧白笑意淡去,凉凉看着他,“闻不凡来过幻境?”<br/><br/> 他忽然想起幻境破碎之前自己感觉到一股没有来由的悲伤。那分明不属于他,却让他觉得与自己相关。<br/><br/> 是闻不凡么?<br/><br/> “不然你以为你怎么出来的?”邙天嘲讽。<br/><br/> “他现在在哪里?”<br/><br/> “不知道。”<br/><br/> 邙天话音刚落,颈间就抵上一个冰凉泛光的硬物。尧白把砭魂骨往前一送,呵出冰冷的气:“闻不凡,在哪里?”<br/><br/> “被老子吃了。”邙天张开黑雾缭绕的嘴,“他的佛心在我身体里,再吞下他的躯体我就是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成魔成佛皆凭我意,你这根破骨头只配拿来给我剔牙。”<br/><br/> “是吗,不如我现在就帮你剔剔牙。”<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尧白一把捏住他的下颌骨,砭魂骨从张开的嘴里狠狠插入,在后颈处捅开一个拳头大小的窟窿,正咕隆往外冒着黑气。<br/><br/> 砭魂骨缓慢搅动,邙天后脑传来骨骼摩擦的声响,他没有痛感,只觉得自己身体在漏风。<br/><br/> 尧白神色出奇地认真,像是在制作一件工艺品,手肘的动作始终优雅缓慢,直至将邙天半片头骨研磨成齑粉。<br/><br/> “你要感谢闻不凡,感谢他的佛心。”尧白附在耳边轻轻说:“不然,你现在连魂魄都碎成渣了。”<br/><br/> “我这条命我留得,也杀得,明白吗?”<br/><br/> “告诉我。”尧白伸手将他破烂的头颅掰正,“闻不凡在哪?”<br/><br/> 第59章当和尚有饭吃<br/><br/> 琢阳郡城东有一座不知道多少年头的古庙,名字取得随意,叫石头寺。据说好几百年前有一高僧在此坐化成佛,因而香火颇旺。寺庙依山而建,三座石砌古刹散落在半山腰,庙门前有条小河飘带似的绕过。<br/><br/> 这是小和尚一浮被舅父送上山的第三年,过完这个今夏满打满算就十岁了。一浮俗家姓安,出生时母亲请了乡里教书先生给取了名字,叫安徐。母亲故去,他被舅家接养,又随了舅姓,改名叫卫徐。<br/><br/> 大约他的性子总是慢吞吞,“徐”字格外恰当,舅父懒得再给他另取,所以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他上山那天。一浮上山的缘由很简单,家里娃娃生得多,靠舅父一间打铁铺子就要养不活了。春天结束时双生表弟落了地,他就被舅父领着到主持大师父跟前,主持师父看了看一浮,然后给了舅父二十两银子。<br/><br/> 舅父把银子揣回兜里,跟主持大师父说我们卫徐脑袋生得饱满圆润,天生就是当和尚的料。<br/><br/> 一浮懵懵懂懂,抓着舅父衣角想,原来当和尚要头生得圆才行。<br/><br/> 后来有一天,一个醉醺醺的大汉敲开山门,跌坐在门边痛哭流涕,说要进庙来当和尚。一浮站在门槛里头很为难,说:“你头生得不好,尖尖的,当不了和尚。”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要像我这么圆才行。”<br/><br/> 那个醉汉止了哭,看了他半晌,“”<br/><br/> 然后用手里的酒坛子给一浮圆圆的、“能当和尚”的头砸了道口子。入寺一年需受戒,因为头上这道口子,主持师父没办法给一浮脑袋上烫戒疤。小和尚一浮因此成了石头寺里的最特殊的一个。他佛经背得好,再聱牙诘曲的内容读过就会背,佛礼修得好,参禅打七样样拔尖。可是他却没有戒疤。<br/><br/> 按烧饭老僧的话说,没有戒疤的和尚到了佛祖面前,佛祖也都不会认的。<br/><br/> 可是一浮性子温吞,做什么都是慢腾腾的。同门师兄弟或惋惜或嘲笑的话进了耳朵里往往都要放上好几天才去计较,等他想起来要计较时,已经把这些话忘得差不多了。<br/><br/> 一浮阴差阳错在众人面前立了个心性豁达,不较得失的坦荡形象。<br/><br/> 大家觉得一浮心有沟壑,没准有朝一日回归俗世能干番大事,渐渐不再拿戒疤的事情去言语伤害,反而对他多加怜爱照顾。<br/><br/> 所以一浮在寺里的日子过得还不错。<br/><br/> 直到又一批面黄肌瘦的小男孩被送上山来,师父让他将哭啼不止的师弟们带去安置,这时一浮才知道自己当初是被舅父卖掉的。他觉得气愤——舅父拿了母亲留给他的家产,却不愿意养着他。但是当他坐下来准备好好生气,却发现当日舅父卖掉他的情形他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我后<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