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正因为怕伤及无辜,我们才没有告诉谢荼,免得在陛下那儿暴露。”长宁郡主宽慰他,“有湘南郡主看着,想必不会出任何差错。”<br />
姜鹤愣愣地看着手掌心,极力压制住内心想见她的冲动:“但愿她不要强硬出头,为姜家奔波。”<br />
————————<br />
一辆毫不起眼的青顶马车自京城大门疾驰而出。<br />
车上坐着的,正是姜鹤心心念念的谢荼,陪着她一起的,还有揉着惺忪睡眼的湘南郡主。<br />
“你要带我去哪儿?”湘南郡主伸了个懒腰。<br />
原先她并不想知道目的地,她觉得,跟姜鹤和谢荼二人打交道,知道得越少越安全。<br />
说来也是倒霉,她只偷偷溜出王府,就被谢荼拦住带走了,马车疾驰一夜,她还没有正经合过眼,浑身被颠得快要散架,实在是忍不住好奇才开口问。<br />
“雁当关。”谢荼一张素净的小脸儿被遮掩在细纱面罩之下,看不清她的真实表情,只语气淡淡地回答道。<br />
“雁当关?”湘南郡主倒吸一口凉气,“那可是边关!你一个京城里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去那儿干什么!”<br />
“找人,找证据。”谢荼依旧语气冷静。<br />
“找谁?找什么证据?”湘南郡主怕极了,“你把我带着做什么?我可不造反啊!”<br />
最近姜家莫名被安上通敌叛国的罪名,朝中人心惶惶。<br />
崔阳王夫妇俩在家连日烧高香,庆幸长宁郡主手脚慢,没有向崔阳王府求亲,这才免得崔阳王府被连累。<br />
她身为姜鹤身边得用之人,自然比旁人更敏锐一些。<br />
“我告诉你啊,姜家一定是被陷害的,但是你偷跑着去给定远将军报信,试图怂恿他造反救人,这可是大逆不道之事,是诛九族的大罪,你可千万别冲动!”<br />
湘南郡主抖着嗓子劝道。<br />
谢荼冷笑一声:“带着你自然是有用,但不是造反。”<br />
“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傻子都不会做,姜家怎么可能会去做,‘通敌叛国’当然是诬陷,我就是要去找证据。”<br />
湘南郡主在内心哀嚎一声,勉力扯着嘴角笑了笑:“那就好,那就好。”<br />
“那你可知道往哪儿找人?”<br />
“跟着霍启就能知道。”谢荼扬了扬下巴,掀开车帘,看向远处。<br />
昨晚入夜时分,吟心哥哥来报,说是荣国公家的霍启出城了。<br />
谢荼当即就觉得,这个霍启就是姜鹤所设的那张底牌。<br />
于是,她留下一封书信给谢愉恩,把典心留在府中探听消息,自己则带着吟心兄妹俩,抓上在外浪荡的湘南郡主,直奔霍启而去。<br />
以长宁郡主的性子,她绝对不是坐以待毙的人。<br />
上一世那样一副必死无疑死局的棋,她愣是能把姜鹤完完全全摘出来保住性命,那么这一世,她有了准备,一定会留下什么后手。<br />
姜鹤此前就向她透露过,他同荣国公的霍启交好,或许,霍启就是姜家最后的希望。<br />
“到了驿站就换马骑。”谢荼拧着秀眉叮嘱吟心,“要趁着霍启到达雁荡关之前,把他截住。”<br />
既然长宁郡主要借此闹大,不妨再闹得大一些。<br />
谢荼几人换了快马一路疾驰飞追,好不容易才在雁荡关的前一站,追上了独自出行的霍启。<br />
未避免他人注意,谢荼几人是扮作行商人的身份,同霍启拼桌而坐。<br />
“这位小哥,一个人吗?”谢荼冲着霍启亮了亮袖中姜鹤的竹筒徽记。<br />
可惜独自行动的霍启警惕性很高,根本未曾抬头看,也不想搭理她。<br />
谢荼扶额,借着倒茶的机会,把茶水泼了满桌:“哎呀不好意思啊小哥。”<br />
她一边用袖口擦着,一边继续亮着徽记。<br />
但是霍启只是把自己的茶碗挪了挪,偏过身子去继续不理睬她。<br />
湘南郡主在一旁也是无奈极了,直接伸出右脚猛踹了霍启。<br />
霍启怒目而视,刚要准备兴师问罪,就被徽记晃了眼,要说的话卡在喉咙中剧烈地咳嗽了起来。<br />
谢荼借机给他倒茶拍背,靠近低声道:“霍公子,我是谢荼。”<br />
霍启震惊,努力克制自己瞪大的双眼,也同样低声道:“谢姑娘,你怎么在这儿?”<br />
表面上,俩人大声地寒暄了起来:“无妨无妨,都是小事。”<br />
“实在是对不住,不如这顿饭我们请公子吧!”<br />
谢荼低声回道:“我是来助公子一臂之力的。”<br />
霍启依旧瞪大了双眼,姜鹤没和他说还有这么一茬啊!<br />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湘南郡主给驿站众人下了迷药,全部安然入睡后,两人才翻窗得以在黑灯瞎火中见面。<br />
“霍公子,长话短说,我知道姜家委托你到边关来带人证物证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既然对方想要置姜家于死地,必然不会留着那些人证物证。”<br />
霍启是个聪明的,他知道面对谢荼,不该瞒着姜家的谋划,便一五一十地答道:<br />
“确实如此,昨日我已经得到消息,那人已死,手中的证据也被人搜罗拿走。”<br />
“那霍公子打算如何做?”谢荼追问。<br />
“只要证明此桩交易的双方,是大梁和大月,便可证明定远将军父子在此事中,只是尊崇朝廷的安排。”霍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r />
谢荼若有所思:“可是人证物证皆无,霍公子要如何证明?”
姜鹤愣愣地看着手掌心,极力压制住内心想见她的冲动:“但愿她不要强硬出头,为姜家奔波。”<br />
————————<br />
一辆毫不起眼的青顶马车自京城大门疾驰而出。<br />
车上坐着的,正是姜鹤心心念念的谢荼,陪着她一起的,还有揉着惺忪睡眼的湘南郡主。<br />
“你要带我去哪儿?”湘南郡主伸了个懒腰。<br />
原先她并不想知道目的地,她觉得,跟姜鹤和谢荼二人打交道,知道得越少越安全。<br />
说来也是倒霉,她只偷偷溜出王府,就被谢荼拦住带走了,马车疾驰一夜,她还没有正经合过眼,浑身被颠得快要散架,实在是忍不住好奇才开口问。<br />
“雁当关。”谢荼一张素净的小脸儿被遮掩在细纱面罩之下,看不清她的真实表情,只语气淡淡地回答道。<br />
“雁当关?”湘南郡主倒吸一口凉气,“那可是边关!你一个京城里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去那儿干什么!”<br />
“找人,找证据。”谢荼依旧语气冷静。<br />
“找谁?找什么证据?”湘南郡主怕极了,“你把我带着做什么?我可不造反啊!”<br />
最近姜家莫名被安上通敌叛国的罪名,朝中人心惶惶。<br />
崔阳王夫妇俩在家连日烧高香,庆幸长宁郡主手脚慢,没有向崔阳王府求亲,这才免得崔阳王府被连累。<br />
她身为姜鹤身边得用之人,自然比旁人更敏锐一些。<br />
“我告诉你啊,姜家一定是被陷害的,但是你偷跑着去给定远将军报信,试图怂恿他造反救人,这可是大逆不道之事,是诛九族的大罪,你可千万别冲动!”<br />
湘南郡主抖着嗓子劝道。<br />
谢荼冷笑一声:“带着你自然是有用,但不是造反。”<br />
“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傻子都不会做,姜家怎么可能会去做,‘通敌叛国’当然是诬陷,我就是要去找证据。”<br />
湘南郡主在内心哀嚎一声,勉力扯着嘴角笑了笑:“那就好,那就好。”<br />
“那你可知道往哪儿找人?”<br />
“跟着霍启就能知道。”谢荼扬了扬下巴,掀开车帘,看向远处。<br />
昨晚入夜时分,吟心哥哥来报,说是荣国公家的霍启出城了。<br />
谢荼当即就觉得,这个霍启就是姜鹤所设的那张底牌。<br />
于是,她留下一封书信给谢愉恩,把典心留在府中探听消息,自己则带着吟心兄妹俩,抓上在外浪荡的湘南郡主,直奔霍启而去。<br />
以长宁郡主的性子,她绝对不是坐以待毙的人。<br />
上一世那样一副必死无疑死局的棋,她愣是能把姜鹤完完全全摘出来保住性命,那么这一世,她有了准备,一定会留下什么后手。<br />
姜鹤此前就向她透露过,他同荣国公的霍启交好,或许,霍启就是姜家最后的希望。<br />
“到了驿站就换马骑。”谢荼拧着秀眉叮嘱吟心,“要趁着霍启到达雁荡关之前,把他截住。”<br />
既然长宁郡主要借此闹大,不妨再闹得大一些。<br />
谢荼几人换了快马一路疾驰飞追,好不容易才在雁荡关的前一站,追上了独自出行的霍启。<br />
未避免他人注意,谢荼几人是扮作行商人的身份,同霍启拼桌而坐。<br />
“这位小哥,一个人吗?”谢荼冲着霍启亮了亮袖中姜鹤的竹筒徽记。<br />
可惜独自行动的霍启警惕性很高,根本未曾抬头看,也不想搭理她。<br />
谢荼扶额,借着倒茶的机会,把茶水泼了满桌:“哎呀不好意思啊小哥。”<br />
她一边用袖口擦着,一边继续亮着徽记。<br />
但是霍启只是把自己的茶碗挪了挪,偏过身子去继续不理睬她。<br />
湘南郡主在一旁也是无奈极了,直接伸出右脚猛踹了霍启。<br />
霍启怒目而视,刚要准备兴师问罪,就被徽记晃了眼,要说的话卡在喉咙中剧烈地咳嗽了起来。<br />
谢荼借机给他倒茶拍背,靠近低声道:“霍公子,我是谢荼。”<br />
霍启震惊,努力克制自己瞪大的双眼,也同样低声道:“谢姑娘,你怎么在这儿?”<br />
表面上,俩人大声地寒暄了起来:“无妨无妨,都是小事。”<br />
“实在是对不住,不如这顿饭我们请公子吧!”<br />
谢荼低声回道:“我是来助公子一臂之力的。”<br />
霍启依旧瞪大了双眼,姜鹤没和他说还有这么一茬啊!<br />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湘南郡主给驿站众人下了迷药,全部安然入睡后,两人才翻窗得以在黑灯瞎火中见面。<br />
“霍公子,长话短说,我知道姜家委托你到边关来带人证物证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既然对方想要置姜家于死地,必然不会留着那些人证物证。”<br />
霍启是个聪明的,他知道面对谢荼,不该瞒着姜家的谋划,便一五一十地答道:<br />
“确实如此,昨日我已经得到消息,那人已死,手中的证据也被人搜罗拿走。”<br />
“那霍公子打算如何做?”谢荼追问。<br />
“只要证明此桩交易的双方,是大梁和大月,便可证明定远将军父子在此事中,只是尊崇朝廷的安排。”霍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r />
谢荼若有所思:“可是人证物证皆无,霍公子要如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