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恕罪,臣妇告退。”<br />
宋弘深淡淡地嗯了一声,还客气了一句,“舅母慢走。”<br />
管家送王夫人离开后,王氏说道:“你舅母也是糊涂,要我说,该早点给今瑶定亲才好。”<br />
宋弘深忽然想起过年之前,听说王今瑶跟徽州知府赵家的公子要定亲。<br />
他这边认祖归宗,王家那边就退了和赵家的亲事。<br />
现在看,可不是王夫人糊涂,怕是王尚书也打的这个主意。<br />
宋弘深想了想说道:“母亲多劝劝舅舅和舅母吧,都是自家人,若是因为这事闹的难堪,我怕母亲也为难。”<br />
王氏知道,宋弘深才是真的关心她。<br />
哥哥和嫂子,怕是现在一心为了女儿的前程了。<br />
她心里也有些生气,哥嫂但凡为她考虑考虑,也不会如此为难她。<br />
所以听宋弘深这么说,王氏也冷哼了一声,“我儿放心,母亲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王家若是不怕难堪,咱们就更不怕了。”<br />
宋弘深赞道:“我就知道母亲深明大义。”<br />
“说起来我自小得母亲养育,也是我的福气,母亲从未拿我当外人。”<br />
王氏拍了拍他的手,“一家人,咱们不说两家话。到什么时候,宋家都是你的家。”<br />
“走,咱们去用午饭,那烧鸭凉了不好吃。”<br />
*<br />
八月二十一那日晚上,宋弘深换上了一身黑衣。<br />
出了宋家,就直奔礼部衙门去了。<br />
礼部衙门守卫不严,宋弘深不费什么力气,就摸了进去。<br />
礼部尚书的桌案上,放着一本册子。<br />
他翻来看了看,找到想看的那几页,记下了上面的编号。<br />
随后就把东西恢复正常,翻身出了礼部。<br />
次日一大早,京城下起了秋雨。<br />
熹光初露后,文武官员穿过重重红墙上了乾阳殿。<br />
站在百官之首的沈之修正跟忠义王宋昝说话,“王爷,太子殿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br />
宋昝轻哼一声,“你是他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br />
“这孩子心思越来越深了,我也看不透他要干什么。”<br />
这两人也就是嘴上叨咕两句,宋弘深做什么决定,他们都是支持的。<br />
可跟在两人身后的文武朝臣,却是一颗心提着。<br />
尤其是家里有适龄女儿的,上朝这一路,心里都默求诸天神佛保佑。<br />
早朝开始后,照例是处理朝政。<br />
可今日也不知怎么了,上奏折的大臣极少。<br />
后来礼部尚书见无人上奏,便上前说道:“陛下,臣已经把京城内适合的人选都整理成册。”<br />
“是否按照太子殿下所说来选人呢?”<br />
他还是觉得,太子殿下的办法太过于随意。<br />
第683章 大殿选妃<br />
宣德帝听了礼部尚书的话,下意识看向宋弘深。<br />
他也觉得这法子有些敷衍,但是又不愿意驳了宋弘深的意思。<br />
这个儿子,他是打心眼里喜欢。也想替他扫清前路,扶持他成为一代名君。<br />
所以别看父子两人私下时而有些争执,但是当着朝臣的面,宣德帝会给足他颜面。<br />
宋弘深不在意地说道:“就这么办吧,朝政繁忙,有那工夫不如做点事实。”<br />
任谁都能看出来,太子殿下这次选妃,就是在应付事。<br />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能顺利进东宫。<br />
宣德帝闻言道:“那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开始吧。”<br />
礼部尚书便拿着册子站到了大殿中间,“陛下,这是臣昨日拟定好的册子。里面一共一百三十二人,每人都标注好了编号。”<br />
“这册子除了臣之外,也无旁人看过。”<br />
在场朝臣都觉得,礼部尚书这个解释有点多余。<br />
这种册子,别人看见没用,又没有决定权。<br />
太子就更没必要看了,这一百三十二人都送进东宫,也不会有人说什么。<br />
之后礼部尚书说道:“那就请太子殿下说出心仪的编号吧,臣来公布人选。”<br />
“为保证公平,臣想请胡公公在边上一起瞧着。”<br />
宣德帝觉得这样稳妥,示意胡碌站在礼部尚书身边看着。<br />
等胡碌站定,宋弘深开口道:“二十八号。”<br />
礼部尚书拿着册子,还有些紧张。不知道是哪位姑娘,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br />
在场朝臣也都提着一口气,等着礼部尚书说出这人是谁。<br />
整个乾阳殿,忽然静谧了下来。<br />
礼部尚书翻页的时候,手还有些不好使了,微微发抖。<br />
急的胡碌心里暗骂,这老尚书年纪大了,一点不担事。<br />
好不容易翻到了那页,礼部尚书开口说道:“辅国将军府三小姐,郑南晴。”<br />
辅国将军郑缙,从前和镇北侯一起镇守辽东。<br />
今年春,二皇子被斩首后,辅国将军赶赴西僵,现在是正二品将军。<br />
宋弘深再次开口道:“三十五号。”<br />
礼部尚书把册子翻到三十五号,开口说道:“户部侍郎姜让大人的女儿,姜舒云。”<br />
姜让与靖远侯府姜家是族亲,姜舒云要叫宸妃姜紫烟一声七姑姑。<br />
姜让大喜,没想到太子殿下会抽中姜家的女儿。<br />
其实他之前本没抱希望,谁不知道因为宸妃娘娘酷似先皇后,所以宋家一向不喜宸妃娘娘。
宋弘深淡淡地嗯了一声,还客气了一句,“舅母慢走。”<br />
管家送王夫人离开后,王氏说道:“你舅母也是糊涂,要我说,该早点给今瑶定亲才好。”<br />
宋弘深忽然想起过年之前,听说王今瑶跟徽州知府赵家的公子要定亲。<br />
他这边认祖归宗,王家那边就退了和赵家的亲事。<br />
现在看,可不是王夫人糊涂,怕是王尚书也打的这个主意。<br />
宋弘深想了想说道:“母亲多劝劝舅舅和舅母吧,都是自家人,若是因为这事闹的难堪,我怕母亲也为难。”<br />
王氏知道,宋弘深才是真的关心她。<br />
哥哥和嫂子,怕是现在一心为了女儿的前程了。<br />
她心里也有些生气,哥嫂但凡为她考虑考虑,也不会如此为难她。<br />
所以听宋弘深这么说,王氏也冷哼了一声,“我儿放心,母亲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王家若是不怕难堪,咱们就更不怕了。”<br />
宋弘深赞道:“我就知道母亲深明大义。”<br />
“说起来我自小得母亲养育,也是我的福气,母亲从未拿我当外人。”<br />
王氏拍了拍他的手,“一家人,咱们不说两家话。到什么时候,宋家都是你的家。”<br />
“走,咱们去用午饭,那烧鸭凉了不好吃。”<br />
*<br />
八月二十一那日晚上,宋弘深换上了一身黑衣。<br />
出了宋家,就直奔礼部衙门去了。<br />
礼部衙门守卫不严,宋弘深不费什么力气,就摸了进去。<br />
礼部尚书的桌案上,放着一本册子。<br />
他翻来看了看,找到想看的那几页,记下了上面的编号。<br />
随后就把东西恢复正常,翻身出了礼部。<br />
次日一大早,京城下起了秋雨。<br />
熹光初露后,文武官员穿过重重红墙上了乾阳殿。<br />
站在百官之首的沈之修正跟忠义王宋昝说话,“王爷,太子殿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br />
宋昝轻哼一声,“你是他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br />
“这孩子心思越来越深了,我也看不透他要干什么。”<br />
这两人也就是嘴上叨咕两句,宋弘深做什么决定,他们都是支持的。<br />
可跟在两人身后的文武朝臣,却是一颗心提着。<br />
尤其是家里有适龄女儿的,上朝这一路,心里都默求诸天神佛保佑。<br />
早朝开始后,照例是处理朝政。<br />
可今日也不知怎么了,上奏折的大臣极少。<br />
后来礼部尚书见无人上奏,便上前说道:“陛下,臣已经把京城内适合的人选都整理成册。”<br />
“是否按照太子殿下所说来选人呢?”<br />
他还是觉得,太子殿下的办法太过于随意。<br />
第683章 大殿选妃<br />
宣德帝听了礼部尚书的话,下意识看向宋弘深。<br />
他也觉得这法子有些敷衍,但是又不愿意驳了宋弘深的意思。<br />
这个儿子,他是打心眼里喜欢。也想替他扫清前路,扶持他成为一代名君。<br />
所以别看父子两人私下时而有些争执,但是当着朝臣的面,宣德帝会给足他颜面。<br />
宋弘深不在意地说道:“就这么办吧,朝政繁忙,有那工夫不如做点事实。”<br />
任谁都能看出来,太子殿下这次选妃,就是在应付事。<br />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能顺利进东宫。<br />
宣德帝闻言道:“那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开始吧。”<br />
礼部尚书便拿着册子站到了大殿中间,“陛下,这是臣昨日拟定好的册子。里面一共一百三十二人,每人都标注好了编号。”<br />
“这册子除了臣之外,也无旁人看过。”<br />
在场朝臣都觉得,礼部尚书这个解释有点多余。<br />
这种册子,别人看见没用,又没有决定权。<br />
太子就更没必要看了,这一百三十二人都送进东宫,也不会有人说什么。<br />
之后礼部尚书说道:“那就请太子殿下说出心仪的编号吧,臣来公布人选。”<br />
“为保证公平,臣想请胡公公在边上一起瞧着。”<br />
宣德帝觉得这样稳妥,示意胡碌站在礼部尚书身边看着。<br />
等胡碌站定,宋弘深开口道:“二十八号。”<br />
礼部尚书拿着册子,还有些紧张。不知道是哪位姑娘,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br />
在场朝臣也都提着一口气,等着礼部尚书说出这人是谁。<br />
整个乾阳殿,忽然静谧了下来。<br />
礼部尚书翻页的时候,手还有些不好使了,微微发抖。<br />
急的胡碌心里暗骂,这老尚书年纪大了,一点不担事。<br />
好不容易翻到了那页,礼部尚书开口说道:“辅国将军府三小姐,郑南晴。”<br />
辅国将军郑缙,从前和镇北侯一起镇守辽东。<br />
今年春,二皇子被斩首后,辅国将军赶赴西僵,现在是正二品将军。<br />
宋弘深再次开口道:“三十五号。”<br />
礼部尚书把册子翻到三十五号,开口说道:“户部侍郎姜让大人的女儿,姜舒云。”<br />
姜让与靖远侯府姜家是族亲,姜舒云要叫宸妃姜紫烟一声七姑姑。<br />
姜让大喜,没想到太子殿下会抽中姜家的女儿。<br />
其实他之前本没抱希望,谁不知道因为宸妃娘娘酷似先皇后,所以宋家一向不喜宸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