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没有买到书,被先生罚了戒尺,一双细白的手青了好些时日。<br/><br/> 这么多年过去,连赵长宁自己都不记得东街巷口的炒糖人,他这样记着,又算怎么回事。<br/><br/> 风云晦暗,将有惊雷和雨。<br/><br/> 崔嘉闭了闭眼睛,再度睁眼,眉梢眼角已是一片冰冷。<br/><br/> 赵嫣腕子上束着铁链,仰头看着九十九层的登云阶。<br/><br/> 恍惚看到了十六岁的赵长宁撩起袍摆同众士子跪于登云阶下,妙年洁白,尽显风华。<br/><br/> 新科及第的赵长宁得天独厚却并不骄矜,与当年他清流派的父亲如出一辙。<br/><br/> 若干年后的今日,赵嫣第二次来到了这九十九阶登云梯下,却负着重枷而来。<br/><br/> 他沉默的像风中的白杨,只一片背脊从未被岁月弯折和埋没。<br/><br/> 楚钰高距金銮殿之上,他如今是这片江山的真正的主人。<br/><br/> 把赵嫣踩在脚下,就是把权柄踩在了脚下。<br/><br/> 赵嫣跪在金銮殿之下,百尺开外是明黄帷帐。<br/><br/> “赵嫣,你可知罪?”<br/><br/> 赵嫣这样的人,哪怕沦落到这般境地,却连跪也跪的端正漂亮,他恭恭敬敬的行礼,手中捧着一道折子,弯下腰身。<br/><br/> “这是臣最后一道折子,请陛下御鉴。”<br/><br/> 第七十四章<br/><br/> 宫中新任的大太监戴高如今是御前的红人。<br/><br/> 他从赵嫣手中接过折子,见折子表皮是烫金的锡纸,笔墨已干,字迹陈旧。<br/><br/> 想必已写好多日,因常日隐藏在袖中而有些褶皱,却格外干净,像被人小心翼翼的珍藏。<br/><br/> 帷帐后的楚钰从戴高手中接过了折子,嗅到折子上带着股淡淡的药香。<br/><br/> 楚钰遂打开了折子。<br/><br/> 白纸黑字,字体挺拔遒劲,颇有颜柳风骨。赵嫣虽然身负佞臣之名,却写得一手好字。<br/><br/> 若非为这声名所累,一字也当千金难求。<br/><br/> “赵嫣自知罪孽深重,不求保全自己,但求陛下能保全赵家一门几百余口性命,如若陛下体恤,则无不认之罪。”<br/><br/> 言外之意则是若不允,大可用尽酷刑,他一罪不认,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件棘手的事。<br/><br/> 目至别页,上书竟是荣家私自刺杀陈家运粮官一事的铁证。<br/><br/> “如西北得知陛下作壁上观纵容荣家以军粮谋取私利,则失尽边关数万将士民心也。”<br/><br/> 赵嫣这是在拿荣家的罪证来威胁他。<br/><br/> 若不能保全赵家上下,荣家的罪证便要公诸于世。<br/><br/> 楚钰皱了皱眉,此事传扬出去,西北的秦王如何能不生朝廷的嫌隙?<br/><br/> 楚钰放下了手中的折子。<br/><br/> 他没有想到赵嫣落魄至此,竟还能将他一军。<br/><br/> 他自登基以来处处受到赵嫣所制,如今人进了牢狱,竟还能压制他。<br/><br/> 楚钰的脸色阴沉的可怕,纵然戴高服侍他已久,仍暗自胆寒。<br/><br/> 良久,他听到龙椅上的天子沉声道,“允了。”<br/><br/> 赵嫣不知跪了多长时间,仿佛两膝在青砖上生了根,刺骨的凉意窜入四肢百脉。天际惊雷翻涌,似有暴风骤雨将至。<br/><br/> 尖细的太监嗓音在耳畔响起,“陛下允了。”<br/><br/> 赵嫣遂俯首再拜下去。<br/><br/> “以莫须有之罪名逼杀良臣,你可认罪?”<br/><br/> “擅吞国库五十万两金,你可认罪?”<br/><br/> “伤三品以上官家子弟,你可认罪?”<br/><br/> 百余条罪名罗列下来,也不过是薄薄的一张纸,红口白牙几句话。<br/><br/> 人人见这镣铐加身的首辅大人低眉敛目答,“我认。”<br/><br/> 他平静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眉宇间有几分释然之色。<br/><br/> 多年身背的负累不见,低咳了几声,恭恭敬敬的再磕下去,便同他这位及人臣,腥风血雨的十五年就此作别。<br/><br/> 君事已尽,家事已了。<br/><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n 敲锣打鼓搭建的戏台拆了,三三两两的看客们散尽,唱戏的戏子也该下台了。<br/><br/> 楚钰不会知道,即便他执意要将赵家满门抄斩,赵嫣也未必真的会将荣家刺杀运粮官一时沸沸扬扬到天下皆知。<br/><br/> 若朝廷失尽西北军心,朝政倾覆,家国罹难,他这十多年的心血便付之流水。<br/><br/> 赵嫣比谁都清楚,这道折子一定能胁迫住楚钰。<br/><br/> 所有人都以为赵嫣只是想保住赵家。<br/><br/> 天下纵有千万人,懂赵长宁者无一耳。<br/><br/> 赵嫣就像是下棋之人,他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他能伸手触及的一切,人人在他的棋盘上都是过河卒子。<br/><br/> 他这一双搅动风云的手,最终也安排好了自己的死期。<br/><br/> “罪臣赵嫣,揽内阁之大权,行私利之实事,坏祖宗之成法,为世所唾骂,今上仁慈,不累无辜,判押解大理寺,秋后问斩也。”<br/><br/> 天际沉云涌至,惊雷裂响,风声歇,大雨至。<br/><br/> 宫内林花被雨浇筑,溅落的红蕊透着血气。<br/><br/> 宣帝年间天子御审的第一案至此作结。<br/><br/> 第七十五章<br/><br/> 远在边关同突厥人搏杀的赵茗尚不知京城已经变了天。<br/><br/> 他也还不知为了保住他的性命他的兄长都做了些什么。<br/><br/> 他心中有一腔愤懑,执意要在战场中拼杀出一翻天地给瞧不起他的的兄长看。<br/><br/> 正是这口气让他跟随着大军翻过雪山,匍匐过草原,在血海中杀过去。<br/><br/> 赵家被贴上了厚厚的封条的时候,边关捷报频传。<br/><br/> 赵家倾塌,抄家的官员们在赵家却并未见到如流言中金银满地,珠玉列堂的铺张奢华。<br/><br/> 赵嫣出事前俨然散尽家仆,赵家空空如也,幽寂乏味,倒是更像墓穴。<br/><br/> 赵嫣的卧房很干净,原先供奉赵夫人的牌位的案前吃了一层厚厚的灰。<br/><br/> 赵夫人的牌位赵嫣让赵东阳和平安也一起带去了惠州。<br/><br/> 或许他是害怕有些人糟践他母亲的牌位。<br/><br/> 官员在卧房找到软枕边放的一柄金色的弯刀。<br/><br/> 这可能是官员所见赵家最值钱的物事。金刀被收缴进了国库。<br/><br/> 剩下的,都是书。<br/><br/> 有拾遗名录,有志怪传奇,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有许多早已失传的孤本。<br/><br/> 赵家一门乃诗礼簪缨之士族,从赵家祖上便收藏了不少珍本。<br/><br/> 至赵仕儒,即便是被流放,这些珍本也始终妥善安置。<br/><br/> 后至赵嫣手中,更特意辟十几间书阁。<br/><br/> 至此便不再只是刑部的事。<br/><br/> 礼部同翰林院的纂史官都风闻而至,几日居于被封的赵府修纂和查验。<br/><br/> 程沐便是这些史官其中之一。<br/><br/> 一个二十来岁,将将传承了家族衣钵的年轻人。<br/><br/> 他已在赵家挑灯多时,这些孤本对于史官来说每一本均价值连城。<br/><br/> 而让程沐震惊的是,无论传世孤本亦或是闲庭杂记,每一卷都有翻阅和作注的痕迹。<br/><br/> 他手中捧着的书卷,是前朝隐士所著之杂记,正本早已遗失多年。<br/><br/> 杂记边页均是少年赵长宁义愤填膺的笔触,句句称这位大儒为懦夫。<br/><br/> “岂因祸及而避之。”<br/><br/> 注于建安十五年,栩栩如生的洒脱少年形象<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