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关于乌雀山大桥的研究论文,或者做出新的桥梁设计方案,最后交给国院领导审评。如果他们认可你们的成果,就能留下来。”<br/><br/> 钱旭阳一脸得意,显然早就知道了这个标准。<br/><br/> 而律风沉默着,视线远眺了一下茫茫多的档案柜。<br/><br/> “待会有个叫钟珂的会来找你们。她清楚乌雀山大桥的情况,缺什么,想看什么,她再给你们调电脑里的图纸。”<br/><br/> 冯主任叹息一声,“也不用有什么压力,你们刚来,先熟悉熟悉。”<br/><br/> 说完,他就留下两个新人和一室资料走了。<br/><br/> 冯汉林离开都带着感慨。<br/><br/> 律风这么优秀的人才,随便送到哪个项目里都能顶起一片天。<br/><br/> 然而,昨天面试结束,吴院亲自去找总院李正业院长,要给律风特别申请一个桥梁设计师名额。<br/><br/> 谁知道,钱副院早就等在了院长办公室,坚持说今年的名额仅此一个,一定要优先把自己儿子塞进桥梁院。<br/><br/> 亲儿子的工作问题,当爹的格外重视。<br/><br/> 桥梁分院又是发通知,又是搞录像,气氛热烈得完全把律风当成了自家人。<br/><br/> 钱副院怎么可能不着急。<br/><br/> 他堂堂一个国院副院长,比吴赢启这个桥梁分院长还高一级,如果这都不能决定一个小小的设计助理岗位,那他的面子怎么放?<br/><br/> 冯汉林也不知道当时战况。<br/><br/> 更不知道李院长怎么调解矛盾。<br/><br/> 但是,吴院冷着一张脸回来,就叫他分别给律风、钱旭阳打电话——<br/><br/> 马上实习,专攻乌雀山大桥项目,谁能拿出让国院所有领导满意的结果,谁就直接入职桥梁设计师。<br/><br/> 要是都不满意……<br/><br/> 那就各回各家,以示公平。<br/><br/> 于是,招入的设计助理没了。<br/><br/> 两个人都成为了实习助理,一年为期,奔着桥梁设计师的位子,谁去谁留全凭本事。<br/><br/> 律风的本事,冯汉林是见过的,把他放在任何一个在建项目担任主设计都没有问题。<br/><br/> 可乌雀山大桥……<br/><br/> 冯汉林惋惜不已,却毫无办法。<br/><br/> 如果吴赢启选择的不是乌雀山大桥,钱副院恐怕也不会同意来这么一场“公平”比试。<br/><br/> 因为那座桥,众所周知没法建成,项目又不能取消,一直搁置至今。<br/><br/> 律风想在这座国院十二年来都没法完成的桥梁上出成绩……<br/><br/> 还不如指望钱旭阳靠着他爸的积累,写出一篇乌雀山大桥论文讨得领导欢心容易。<br/><br/> 冯汉林理解吴赢启的意思。<br/><br/> 作为院长,他完全可以在明年,特地给律风设置一个桥梁设计师岗位。<br/><br/> 但是,他仍旧希望,律风能够靠自己的能力留下来,做出成绩。<br/><br/> -<br/><br/> 档案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日光灯嗡嗡嗡的低鸣。<br/><br/> 冯主任走了之后,钱旭阳就找了张凳子坐下来,安安稳稳玩手机。<br/><br/> 律风懒得管钱旭阳什么态度,心思全在面前的资料里。<br/><br/> 他稍稍绕着档案柜走了走,清楚了这些档案的排列顺序和门类,随手抽出了一盒,扔在桌上慢慢看。<br/><br/> 满满一室的资料,全是关于乌雀山大桥的信息。<br/><br/> 律风手上这本装订成册的档案,从文件的字号、时间落款都能看出年代感。<br/><br/> 厚厚的纸页里,全是上传下达的请示以及批复。<br/><br/> 字里行间写满了乌雀山大桥存在的必要性。<br/><br/> 公文有着刻板的表述方式。<br/><br/> 乌雀山大桥的用词严谨,数据详实,就算是他这样不怎么懂得公文格式的人,都能清楚领悟国家要建的是什么桥——<br/><br/> 一座横跨乌雀山峡谷,跨度超过1000米,桥面与江面距离高达600米的特大高速桥。<br/><br/> 律风只是见到这两个数据<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就止不住皱眉。<br/><br/> 全球跨度超过1000米的桥梁,屈指可数。<br/><br/> 桥面高度600米的桥梁,根本没有。<br/><br/> 律风不禁快速查看起档案柜标签贴好的时间。<br/><br/> 资料室里林立的档案柜,一列一列的装满了跨度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档案盒。<br/><br/> 律风一路走到最前面一排,终于翻出了最初提出兴建乌雀山大桥的那份资料。<br/><br/> 时间,十二年前。<br/><br/> 当时曲水湾大桥都还没有宣布开工,桥梁分院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建成这么一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桥梁了!<br/><br/> 律风认真读着那份十二年前的请示文件,完完全全被撰写它的人震撼。<br/><br/> 他们没有曲水湾大桥的成功经验,更没有超出当年建设工程水平的技术,仍旧白纸黑字地写道:<br/><br/> “只要乌雀山大桥建成,国家高速就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冰天雪地的藏区,缩短四小时的绕山路程,打通西藏与内陆的最后阻碍。”<br/><br/> 只要、就能。<br/><br/> 简单两个词,代表着桥梁分院,必须在一座海拔2700米的山上设计出一座跨度1000米的桥梁,桥面与深谷水面距离超过600米。<br/><br/> 哪怕是律风这样研究过二十九座桥梁奇迹的人,也会觉得撰写这份请示的人异想天开!<br/><br/> 然而,正是这份异想天开的请示,才有了乌雀山大桥满满一室的研究资料。<br/><br/> 律风几乎是怀着震惊、错愕,去翻看后续的项目组文件。<br/><br/> 他每打开一盒资料,都像打开了一个惊吓箱。<br/><br/> ——乌雀山环境恶劣,冬季天寒地冻、夏秋阴雨大雾、春季风速七到八级。<br/><br/> ——交通建设集团规划的桥梁位置,存在严重山体滑坡、落石风险。<br/><br/> ——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600米,峡谷全长19千米。<br/><br/> 乌雀山的恶劣情况,清晰可见,数据详实。<br/><br/> 然而,这个不可思议的项目,还在继续着勘测。<br/><br/> 律风跳过中间整整十年的光阴,找到两年前的档案,都能清楚的看到——<br/><br/> “乌雀山受7.2级地震影响,方案三、方案四原定桥墩设计地点存在风险,有待进一步勘测研究。”<br/><br/> 十二年过去,项目组的报告依然不断发回乌雀山情况。<br/><br/> 律风慢慢翻完去年最后一份资料,终于能够确定这个项目完全停滞了。<br/><br/> 自从两年前乌雀山遭遇7.2级地震,影响了方案三、方案四的落位点,这座山体的测量数据,就再也没有新的变化。<br/><br/> 没有变化,代表着项目走向尾声。<br/><br/> 律风桌上摆满的资料,连同十二年来勘测研究的全部档案,默默地沉睡在冰冷的铁皮柜里。<br/><br/> 似乎每一份都在讲述这个徒劳无功的项目,耗费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最终一腔热血,被7.2级地震浇灭。<br/><br/> 他忽然懂得了冯主任的叹息。<br/><br/> 一座没有政策阻碍的桥梁,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十二年没能确定方案顺利开工,那么,再过十二年也不一定能有进展。<br/><br/> 去研究一座没有进展的桥梁,根本不需要压力。<br/><br/> 他们能给出的论文或者建模,无非是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全凭审阅者的喜好来判断优劣。<br/><br/> 因为,他们两<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