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比如,陆明蕙给豢养面首无数的清玉公主推荐人选。”<br />
“侯爷可知,陆明蕙推荐的人是谁?”<br />
“抱朴书院俞山长新收的弟子。”<br />
“真真是好大的狗胆。”<br />
“比如,侯夫人日渐落寞的娘家打着侯爷的名头在外放高息印子钱。”<br />
“还不上,就烧人房屋抢人儿女夺人良田,如遇反抗,以暴民处置。”<br />
“听说侯夫人娘家子侄里有一个靠平民乱展露头角的六品小武官。”<br />
“侯爷,你说,那小武官的战功从何而来。”<br />
“侯爷,你觉得这些事情真能遮掩的天衣无缝吗?”<br />
永宁侯惊愕至极,难以置信地凝视着陆明朝,嘴唇颤抖着问道:“你,你是怎么知道的?”<br />
陆明朝继续道“还有一事,王嬷嬷应该不知。”<br />
“世人皆知,事出反常必有妖。”<br />
“难道侯爷不好奇陆明蕙为何突然改变心意,同意退婚吗?”<br />
“明明陆明蕙执着于嫁给顾淮为妻。”<br />
“因为侯夫人许给了陆明蕙更大的前程啊。”<br />
“什么是比未来国公府的主母还要大还要诱人的前程,侯爷心知肚明。”<br />
“敢问侯爷,您当真能护她们母女周全吗?”<br />
“不,侯爷护不住。”<br />
“最起码,杀人灭口、杀良冒功两件事瞒不住。”<br />
“我能知道,旁人自然也有办法知道。”<br />
“你……”<br />
永宁侯猛然起身,伸出手指“你……”<br />
“你早就知道?”<br />
“杀良冒功之事,我仅比侯爷早知道一步。”陆明朝冷冷道“侯夫人和陆明蕙做的恶,与侯爷的纵容袒护、自私凉薄的言传身教,脱不了干系。”<br />
“我若是侯爷,即刻就找侯夫人开诚布公的聊聊了。”<br />
永宁侯狼狈而来,狼狈而去。<br />
当天,陆明朝搬离了永宁侯府。<br />
她还要为王嬷嬷处理后事操持丧仪呢。<br />
在王嬷嬷租赁的房间里,她找到了王嬷嬷为她缝制的新衣。<br />
不是外袍,是一袭叠放着的柔软舒适的棉质中衣。<br />
中衣已经过了水,散发着淡淡的皂角清香。<br />
前襟处,有一张薄薄的票据。<br />
是汇通钱庄的票据。<br />
陆明朝小心翼翼的将中衣和票据收起。<br />
这张票据的百两银子,是王嬷嬷为奴为婢的一生。<br />
她分不清,侯夫人到底是残忍还是心软。<br />
留了王嬷嬷一命,却剜去了王嬷嬷的双眸、割掉了王嬷嬷的舌头,挑断了王嬷嬷的手筋脚筋。<br />
难不成是念几十年的主仆情谊吗?<br />
这样的情谊,不如没有。<br />
王嬷嬷的遗体已经收拾妥当入殓。<br />
额上的血迹已被彻底清洗干净,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盘绕在脑后,一条镶嵌着绿宝石的头带遮掩了额上的伤痕,而白色的锦帕则覆盖在空洞的眼眶之上。<br />
很干净,很得体。<br />
就像陆明朝记忆里的王嬷嬷。<br />
棺盖阖上,一根又一根的长钉钉入棺木。<br />
陆明朝跪在蒲团上,絮絮讲述着原主和王嬷嬷的过往。<br />
捻起纸钱抛进了火盆,风轻拂而过,纸钱在火焰之中打了个旋,与袅袅升起的青烟交织在一起,似是在无声地说,她也都记得。<br />
或许,王嬷嬷已经见到了惦念不已的原主。<br />
陆明朝只能这般想。<br />
“夫人,端王殿下接了拜帖,明日巳时三刻归裕楼天字号包厢一见。”<br />
琥珀跪在陆明朝身侧,先是为王嬷嬷烧了把纸钱才开口道。<br />
陆明朝颔首“琥珀,外头的梨花谢了吗?”<br />
“今年花开的早,也谢的早。”琥珀小声道。<br />
而后,又补充道“城外山上的梨花应该还在盛开期,奴婢这就去摘些回来。”<br />
“夫人,勿过于幽思伤神。”<br />
忽有人轻叩门扉。<br />
陆明朝回眸,一袭素色衣袍的顾淮映入眼帘,手中拎着一个大大的竹筐。<br />
“阿朝,我想给王嬷嬷上一炷香。”<br />
似是生怕陆明朝开口撵他走,顾淮忙不迭道。<br />
“阿朝,往日,王嬷嬷也待我极好。”<br />
陆明朝搭着琥珀的手站起身来“请便。”<br />
她是不是还会心软】<br />
第三百零八章 她是不是还会心软<br />
王嬷嬷待顾淮的好是爱屋及乌的好。<br />
顾淮缓缓地走向灵堂,双手恭敬地捧着竹筐,直至棺木之前。<br />
他轻轻揭开竹盖,露出满筐密布的梨花枝。<br />
陆明朝的眼眸闪过一丝异色,视线悄然偏移,最终定格在顾淮那双沾满了泥土的云缎靴上。<br />
在听闻她操办王嬷嬷丧事,便入山折梨花枝了吗?<br />
“为何会带梨花枝?”<br />
在顾淮上了香后,陆明朝凝眉问道。<br />
顾淮目光深邃,轻声低语:“王嬷嬷曾经说过,她此生最喜爱阿朝制作的梨花膏。”<br />
“阿朝向王嬷嬷承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会年复一年地为她制作梨花膏。”<br />
“即使王嬷嬷百年归老,阿朝也会带着梨花膏,去祭奠王嬷嬷。”<br />
在顾淮的描述,勾出了陆明朝的脑海里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画面。<br />
画面里,原主尚且天真年少,顾淮笑容清浅,眼神柔和又疼惜。<br />
那是少时,顾淮看原主的眼神。
“侯爷可知,陆明蕙推荐的人是谁?”<br />
“抱朴书院俞山长新收的弟子。”<br />
“真真是好大的狗胆。”<br />
“比如,侯夫人日渐落寞的娘家打着侯爷的名头在外放高息印子钱。”<br />
“还不上,就烧人房屋抢人儿女夺人良田,如遇反抗,以暴民处置。”<br />
“听说侯夫人娘家子侄里有一个靠平民乱展露头角的六品小武官。”<br />
“侯爷,你说,那小武官的战功从何而来。”<br />
“侯爷,你觉得这些事情真能遮掩的天衣无缝吗?”<br />
永宁侯惊愕至极,难以置信地凝视着陆明朝,嘴唇颤抖着问道:“你,你是怎么知道的?”<br />
陆明朝继续道“还有一事,王嬷嬷应该不知。”<br />
“世人皆知,事出反常必有妖。”<br />
“难道侯爷不好奇陆明蕙为何突然改变心意,同意退婚吗?”<br />
“明明陆明蕙执着于嫁给顾淮为妻。”<br />
“因为侯夫人许给了陆明蕙更大的前程啊。”<br />
“什么是比未来国公府的主母还要大还要诱人的前程,侯爷心知肚明。”<br />
“敢问侯爷,您当真能护她们母女周全吗?”<br />
“不,侯爷护不住。”<br />
“最起码,杀人灭口、杀良冒功两件事瞒不住。”<br />
“我能知道,旁人自然也有办法知道。”<br />
“你……”<br />
永宁侯猛然起身,伸出手指“你……”<br />
“你早就知道?”<br />
“杀良冒功之事,我仅比侯爷早知道一步。”陆明朝冷冷道“侯夫人和陆明蕙做的恶,与侯爷的纵容袒护、自私凉薄的言传身教,脱不了干系。”<br />
“我若是侯爷,即刻就找侯夫人开诚布公的聊聊了。”<br />
永宁侯狼狈而来,狼狈而去。<br />
当天,陆明朝搬离了永宁侯府。<br />
她还要为王嬷嬷处理后事操持丧仪呢。<br />
在王嬷嬷租赁的房间里,她找到了王嬷嬷为她缝制的新衣。<br />
不是外袍,是一袭叠放着的柔软舒适的棉质中衣。<br />
中衣已经过了水,散发着淡淡的皂角清香。<br />
前襟处,有一张薄薄的票据。<br />
是汇通钱庄的票据。<br />
陆明朝小心翼翼的将中衣和票据收起。<br />
这张票据的百两银子,是王嬷嬷为奴为婢的一生。<br />
她分不清,侯夫人到底是残忍还是心软。<br />
留了王嬷嬷一命,却剜去了王嬷嬷的双眸、割掉了王嬷嬷的舌头,挑断了王嬷嬷的手筋脚筋。<br />
难不成是念几十年的主仆情谊吗?<br />
这样的情谊,不如没有。<br />
王嬷嬷的遗体已经收拾妥当入殓。<br />
额上的血迹已被彻底清洗干净,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盘绕在脑后,一条镶嵌着绿宝石的头带遮掩了额上的伤痕,而白色的锦帕则覆盖在空洞的眼眶之上。<br />
很干净,很得体。<br />
就像陆明朝记忆里的王嬷嬷。<br />
棺盖阖上,一根又一根的长钉钉入棺木。<br />
陆明朝跪在蒲团上,絮絮讲述着原主和王嬷嬷的过往。<br />
捻起纸钱抛进了火盆,风轻拂而过,纸钱在火焰之中打了个旋,与袅袅升起的青烟交织在一起,似是在无声地说,她也都记得。<br />
或许,王嬷嬷已经见到了惦念不已的原主。<br />
陆明朝只能这般想。<br />
“夫人,端王殿下接了拜帖,明日巳时三刻归裕楼天字号包厢一见。”<br />
琥珀跪在陆明朝身侧,先是为王嬷嬷烧了把纸钱才开口道。<br />
陆明朝颔首“琥珀,外头的梨花谢了吗?”<br />
“今年花开的早,也谢的早。”琥珀小声道。<br />
而后,又补充道“城外山上的梨花应该还在盛开期,奴婢这就去摘些回来。”<br />
“夫人,勿过于幽思伤神。”<br />
忽有人轻叩门扉。<br />
陆明朝回眸,一袭素色衣袍的顾淮映入眼帘,手中拎着一个大大的竹筐。<br />
“阿朝,我想给王嬷嬷上一炷香。”<br />
似是生怕陆明朝开口撵他走,顾淮忙不迭道。<br />
“阿朝,往日,王嬷嬷也待我极好。”<br />
陆明朝搭着琥珀的手站起身来“请便。”<br />
她是不是还会心软】<br />
第三百零八章 她是不是还会心软<br />
王嬷嬷待顾淮的好是爱屋及乌的好。<br />
顾淮缓缓地走向灵堂,双手恭敬地捧着竹筐,直至棺木之前。<br />
他轻轻揭开竹盖,露出满筐密布的梨花枝。<br />
陆明朝的眼眸闪过一丝异色,视线悄然偏移,最终定格在顾淮那双沾满了泥土的云缎靴上。<br />
在听闻她操办王嬷嬷丧事,便入山折梨花枝了吗?<br />
“为何会带梨花枝?”<br />
在顾淮上了香后,陆明朝凝眉问道。<br />
顾淮目光深邃,轻声低语:“王嬷嬷曾经说过,她此生最喜爱阿朝制作的梨花膏。”<br />
“阿朝向王嬷嬷承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会年复一年地为她制作梨花膏。”<br />
“即使王嬷嬷百年归老,阿朝也会带着梨花膏,去祭奠王嬷嬷。”<br />
在顾淮的描述,勾出了陆明朝的脑海里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画面。<br />
画面里,原主尚且天真年少,顾淮笑容清浅,眼神柔和又疼惜。<br />
那是少时,顾淮看原主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