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李瑁坐有天下,论及从龙之功,李泌居第一,普天之下无人敢有二言。若无李泌辅佐,李瑁到底能走到那一步,就连李瑁自己都没有底,兴许他能否活到天宝年间,都是一个问题。<br />
    此前,李瑁一直对世家抱有极大的成见,恨不得将天下世家除之而后快,但方才李泌的话却将李瑁明白了过来,原来世家门阀不止威胁他权威的力量,同时也是维系大唐的力量。<br />
    这也是为何大唐历代帝王对世家门阀极尽打压权衡,却从不赶尽杀绝的原因。<br />
    如今的大唐科举之制虽行,但范围和力度均不可与宋明相较,而且如今大唐地方的文教也普及不广,寒门子弟读书者寥寥无几。<br />
    此时若是李瑁不顾一切地将世家拔除,地方和中央都将没有足够的人才能够胜任辅政安民之职。而且将来如若大乱,很可能也不会再有李泌之流助李唐帝王力挽狂澜,定鼎乾坤。<br />
    李瑁不满世家,归根结底也不是为了一口气,而是为了大唐长治久安,百年安稳,若是明知此时铲除世家对大唐不利,他又怎会去做。<br />
    大殿中很静,李瑁凝眉沉思了许久,终于,也只能对世家门阀暂且妥协。<br />
    “长源之言有理,此事确实不宜操之过急,免得伤了大唐根本。”李瑁口中说着这句话,似乎也能感受到高祖父太宗皇帝李世民曾经有过的无奈了。<br />
    李泌自己虽是世家子,但他所言也尽是出自公心,李泌对李瑁道:“世家之事乃古之疑难,非一人一时所能解决,陛下不必操之过急。”<br />
    李泌说完,又看了看李瑁的样子,似乎也能感觉到李瑁的怒意,于是接着道:“不过范阳卢氏私底下向安庆绪供粮,此事还是不可姑息,当用之敲山震虎,以卢氏警戒各大世家。”<br />
    天下世家,以七宗五姓为尊,范阳卢氏更是其中翘楚,若是李瑁能惩戒范阳卢氏,必能叫各大世家稍加收敛,也有助于李瑁后续的动作。<br />
    李瑁听了李泌的话,问道:“长源以为该如何惩戒?”<br />
    李泌回道:“征回供粮所得之地,双倍加罚,另以通敌之罪杀卢家主事一人,没其家财。不过臣以为此事想来淑妃娘娘必不知情,不必殃及淑妃娘娘。”<br />
    双倍惩处,再杀一房主事,这对于世家而言已经是极大的惩处了,至于株连亲族,自然是不可能的。<br />
    七宗五姓之间互相通婚,彼此关联密切,若是以叛国之罪大加株连,势必波及极大,得不偿失。<br />
    李瑁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当即道:“长源之言极是,朕准了。”<br />
    卢氏自己撞到了李瑁的枪口,被李瑁怒火波及,自然是自讨苦吃,但李瑁之意绝非迁怒卢氏而已,他要的是削弱世家的力量。<br />
    “敲山震虎虽有成效,但非朕所愿,朕要的是长治久安,是制度。”李瑁看着殿下的李泌和高适道。<br />
    借范阳卢氏敲打天下世家,虽然可以暂时弹压,叫他们收敛一些,但时日一久,终究还是无效,李瑁总不能一直靠着这种方式来维系。<br />
    高适闻言,禀奏道:“要限世家之力,当首推科举,只有朝中任官用人能够一视同仁,方能根治。”<br />
    李瑁听着高适的话,点了点头,但脸上却未见丝毫的笑容。<br />
    科举之制说来唯才是举,以能用人,但抛开其他人情世故不谈,光是将世家子和寒门子放于一处考试,论文才,论韬略,论眼界,世家子大多都要胜过寒门子弟。<br />
    这与天赋无关,而是出身和环境本就决定了的。<br />
    大唐历代帝王,数代英主,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则天皇帝、玄宗皇帝,无一不是极重科举,可历经数代成效也不过尔尔,朝中与地方的要职依旧尽数被世家门阀把持。<br />
    若无李瑁在此,就算是到了百余年后大唐衰亡,局势依旧如此。<br />
    李瑁道:“科举虽好,但科举之制成效几何,天下有目共睹,若光凭科举之制恐难以奏效,尚需其他举措一同施行。”<br />
    李瑁既然这么说,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高适问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br />
    李瑁道:“朕欲尊孔子有教无类之说,参照国子监,发展地方州学、县学、乡学,延请文德之辈于地方教学,接纳寒门子弟入学,你们以为可否。”<br />
    李瑁的话说完,李泌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一个有教无类,李瑁这是要扛着孔子的大旗,断了世家的根啊。<br />
    若是此计施行,到时各地大兴官学,寒门子弟也都可以自幼读书识字,条件虽依旧难与世家子比拟,但总归会有天赋较高者脱颖而出,到时李瑁再借助科举之制,对寒门子弟大加任用,自然可以打破世家门阀对地方官职的垄断。<br />
    不过李瑁的方法虽好,不过却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br />
    李泌问道:“陛下之策当可惠及万民,但若真要施行,恐怕所耗甚巨,难以久持啊。”<br />
    李瑁推行官学,鼓励寒门子弟读书,自然就要有课室,有书籍,有教书先生,还有一应用度。这些用度若是由百姓承担,恐怕寻常人家难以负荷。<br />
    可若是均有官府承担,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国库那边恐怕就该告急,户部尚书杨慎矜也该追着李瑁后面叫苦了。<br />
    早在前隋,隋文帝和隋炀帝便曾在地方兴建庠序郡县之学,但碍于所支甚巨,一度停办,而到了如今,这个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之策。<br />
    不过李瑁显然是早有打算,李瑁道:“朕欲收盐铁专营之权,以此所获之利,营建地方官学。”<br />
    李瑁之言一出,下面的李泌和高适这才反应过来,难怪李瑁有大兴官学的底气,原来李瑁的目的竟在于此。<br />
    天宝年间,盐铁之利多在民间商贾,还有杨家等朝中权贵,盐铁之利所获极大,而且关系民生安稳,李瑁自然想要将其收为朝廷所有。<br />
    “陛下若收盐铁之利,恐有与民争利之嫌,不利于风评啊。”高适对李瑁担忧道。<br />
    盐铁专营,无非就是商贾之事,文人雅士所不齿,高适也是读书人,自然也是如此。<br />
    李瑁当即道:“朕之所为,便是利天下万民,谁敢二话?”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正义利剑

佚名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