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玲不羞不恼,褚归啥地位她啥地位,说来徐师傅平日里不曾亏待过他们,只是不如有褚归在的时候精细罢了。<br />
徐师傅自己钓的鱼,他单独打包了两条,麻烦褚归带给贺岱岳,他知道贺岱岳受了伤,一直抽不出空去探望。<br />
褚归代贺岱岳谢过徐师傅的心意,回到家把装酸菜鱼的盆子搁桌上,为了防止撒汤,他胳膊差点拎断了。<br />
“辛苦了辛苦了。”贺岱岳帮褚归捏捏胳膊揉揉手指,“沈哥他们明天上大梁,请我们晚上去他家吃饭。”<br />
上梁是建房过程中顶重要的环节,沈家良在上梁的前一日请亲朋好友们吃饭,不图排场,纯粹基于传统寓意求个好运气。<br />
“老院子?”褚归捡了粒碗里的花生米嚼,沈家明日上大梁,新房无处开火,吃饭的地点无疑是他们暂住的老院子了。<br />
“对。”见褚归吃得香,贺岱岳剥花生剥得愈发起劲,左手吊着并不阻碍手指的活动,他右手抓一粒花生,缩着胳膊与左手对齐,在胸口完成剥的动作。<br />
褚归瞧得一阵眼晕,连忙制止了贺岱岳滑稽而可怜的行为,他哪怕单手剥呢,褚归也不至于这般如鲠在喉。<br />
沈家良请的人不多,来客仅贺岱岳他们和杨桂平一家子,徐师傅送的酸菜正好给他们加个菜。<br />
彭小燕挖了不少野菜,荠菜焯水凉拌,蕨苔去除了苦涩味炒腊肉,香椿切得碎碎的与鸡蛋下锅油煎,细嫩的春笋烧汤……<br />
尽管手头拮据,彭小燕做的一桌春日鲜却堪称丰盛。<br />
褚归落座,面前恰是一盘凉拌的折耳根,他不挑食,唯独没法接受折耳根的味道,贺岱岳伸长手臂将折耳根与荠菜调换了位置。<br />
“折耳根多好吃啊,褚医生怎么会吃不惯?”杨桂平大为震惊,他从未见过有人吃不了折耳根的,“你尝一下、尝一下试试。”<br />
杨桂平极力邀请,褚归盖着碗拒绝:“我尝过了,真的不行。”<br />
没尝过哪清楚自己吃不了呢,那难以言喻的腥味褚归至今记忆犹新。<br />
褚归第一次吃折耳根是上辈子到困<br />
山村的次年春日,折耳根即鱼腥草,全株入药,褚归之前接触的是晾干后的植株,贺岱岳某天下午挖了一篮子新鲜的,洗净泥土的折耳根白生生的,叶子正面绿背面红。<br />
贺岱岳加了盐、酱油、醋和少许辣椒面凉拌,褚归怀揣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以及对贺岱岳的信任夹了一筷子直接放进嘴里。 ?,记住?<br />
此生难忘!<br />
第二次吃折耳根则是上个月,贺岱岳同样记得褚归上辈子吃折耳根的反应,他认为是自己厨艺的原因,为了给折耳根正名,厨艺大有进步的贺岱岳严谨地拌了一盘。<br />
褚归小心翼翼地夹了两根,迟疑地放进嘴里。<br />
此生难忘!!<br />
褚归发誓,没有第二次了。<br />
“好吧。”杨桂平遗憾放弃,怎么有人会不喜欢吃折耳根呢!<br />
虽然受不了折耳根,桌上的其他菜还是很美味的。上一秒在土里下一秒咽肚里,春天的野菜吃的就是一个鲜字。<br />
清楚沈家的贫困,无论彭小燕如何让他们别拘礼,贺岱岳他们均未敞开了吃,碗里的饭见底,桌上的素菜光盘,众人便陆续放下了筷子。<br />
没吃饱的后果是临睡前褚归与贺岱岳饿得面面相觑,翻饼干垫一垫或者去厨房煮点面?<br />
犹豫间潘中菊敲了房门:“给你们煮了四个荷包蛋,起来吃了再睡吧。”<br />
不用纠结了,两人迅速起身穿衣服。<br />
上梁时褚归去了新房,开春以来十日里二日晴七日阴雨,严重拖慢了沈家新房的进度,春耕伊始,劳动力们忙着上工,围观的人基本上全是老人和小孩。<br />
结实的梁木被人们合力送上了房顶,沈家良向四周抛洒着炒过的花生、豆子,小孩们掀着衣摆满场接,花生撒到身前,褚归抬手抓了个空。<br />
“我接到了。”贺岱岳挺胸让褚归看他吊着的左手,胳膊与胸膛的夹缝间赫然兜了几粒花生豆子。<br />
彭小燕注意到了站在人群外面的两人,端着筲箕过来叫他们沾沾喜气,褚归抓了一小把,彭小燕嫌他太客气,自己狠抓了两二把塞他兜里。<br />
褚归和贺岱岳不怎么沾零嘴,一人吃了粒花生,剩下的给现场的孩子们分了。<br />
次日清明,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昨晚断续地下着,果真应了春明时节雨纷纷那句话。<br />
贺岱岳父亲的坟埋在老房子后面的竹林里,与贺家的祖坟挨着。潘中菊数了二对香烛,纸钱提了两摞,贺岱岳七年没在清明节上坟了,今日多多烧些纸钱。<br />
为了不耽误潘中菊上工,他们冒雨出了门,所幸下的毛毛细雨,只需要戴顶斗笠护住头。<br />
泥路湿滑,贺岱岳的右脚不能着重力,褚归护着他稳稳当当地到了老房子。<br />
贺大伯他们刚放了碗筷,贺岱光拿了根竹竿在前面开路,打落草叶上雨水同时驱蛇。<br />
贺岱岳父亲年轻时遭逢意外,走得比贺岱岳曾祖还早,他的坟埋在最里面,坟包长满了杂草,垒坟的石块青苔遍布,静悄悄地隐没在竹林之中。<br />
开头几年潘中菊每次见了贺岱岳父亲的坟都忍不住哭,后面贺岱岳入伍,她一个人来烧纸钱,边烧边自言自语,倒是不哭了。<br />
“春生,我们儿子来看你了。”潘中菊站在坟边,扫了扫上面的落叶。
徐师傅自己钓的鱼,他单独打包了两条,麻烦褚归带给贺岱岳,他知道贺岱岳受了伤,一直抽不出空去探望。<br />
褚归代贺岱岳谢过徐师傅的心意,回到家把装酸菜鱼的盆子搁桌上,为了防止撒汤,他胳膊差点拎断了。<br />
“辛苦了辛苦了。”贺岱岳帮褚归捏捏胳膊揉揉手指,“沈哥他们明天上大梁,请我们晚上去他家吃饭。”<br />
上梁是建房过程中顶重要的环节,沈家良在上梁的前一日请亲朋好友们吃饭,不图排场,纯粹基于传统寓意求个好运气。<br />
“老院子?”褚归捡了粒碗里的花生米嚼,沈家明日上大梁,新房无处开火,吃饭的地点无疑是他们暂住的老院子了。<br />
“对。”见褚归吃得香,贺岱岳剥花生剥得愈发起劲,左手吊着并不阻碍手指的活动,他右手抓一粒花生,缩着胳膊与左手对齐,在胸口完成剥的动作。<br />
褚归瞧得一阵眼晕,连忙制止了贺岱岳滑稽而可怜的行为,他哪怕单手剥呢,褚归也不至于这般如鲠在喉。<br />
沈家良请的人不多,来客仅贺岱岳他们和杨桂平一家子,徐师傅送的酸菜正好给他们加个菜。<br />
彭小燕挖了不少野菜,荠菜焯水凉拌,蕨苔去除了苦涩味炒腊肉,香椿切得碎碎的与鸡蛋下锅油煎,细嫩的春笋烧汤……<br />
尽管手头拮据,彭小燕做的一桌春日鲜却堪称丰盛。<br />
褚归落座,面前恰是一盘凉拌的折耳根,他不挑食,唯独没法接受折耳根的味道,贺岱岳伸长手臂将折耳根与荠菜调换了位置。<br />
“折耳根多好吃啊,褚医生怎么会吃不惯?”杨桂平大为震惊,他从未见过有人吃不了折耳根的,“你尝一下、尝一下试试。”<br />
杨桂平极力邀请,褚归盖着碗拒绝:“我尝过了,真的不行。”<br />
没尝过哪清楚自己吃不了呢,那难以言喻的腥味褚归至今记忆犹新。<br />
褚归第一次吃折耳根是上辈子到困<br />
山村的次年春日,折耳根即鱼腥草,全株入药,褚归之前接触的是晾干后的植株,贺岱岳某天下午挖了一篮子新鲜的,洗净泥土的折耳根白生生的,叶子正面绿背面红。<br />
贺岱岳加了盐、酱油、醋和少许辣椒面凉拌,褚归怀揣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以及对贺岱岳的信任夹了一筷子直接放进嘴里。 ?,记住?<br />
此生难忘!<br />
第二次吃折耳根则是上个月,贺岱岳同样记得褚归上辈子吃折耳根的反应,他认为是自己厨艺的原因,为了给折耳根正名,厨艺大有进步的贺岱岳严谨地拌了一盘。<br />
褚归小心翼翼地夹了两根,迟疑地放进嘴里。<br />
此生难忘!!<br />
褚归发誓,没有第二次了。<br />
“好吧。”杨桂平遗憾放弃,怎么有人会不喜欢吃折耳根呢!<br />
虽然受不了折耳根,桌上的其他菜还是很美味的。上一秒在土里下一秒咽肚里,春天的野菜吃的就是一个鲜字。<br />
清楚沈家的贫困,无论彭小燕如何让他们别拘礼,贺岱岳他们均未敞开了吃,碗里的饭见底,桌上的素菜光盘,众人便陆续放下了筷子。<br />
没吃饱的后果是临睡前褚归与贺岱岳饿得面面相觑,翻饼干垫一垫或者去厨房煮点面?<br />
犹豫间潘中菊敲了房门:“给你们煮了四个荷包蛋,起来吃了再睡吧。”<br />
不用纠结了,两人迅速起身穿衣服。<br />
上梁时褚归去了新房,开春以来十日里二日晴七日阴雨,严重拖慢了沈家新房的进度,春耕伊始,劳动力们忙着上工,围观的人基本上全是老人和小孩。<br />
结实的梁木被人们合力送上了房顶,沈家良向四周抛洒着炒过的花生、豆子,小孩们掀着衣摆满场接,花生撒到身前,褚归抬手抓了个空。<br />
“我接到了。”贺岱岳挺胸让褚归看他吊着的左手,胳膊与胸膛的夹缝间赫然兜了几粒花生豆子。<br />
彭小燕注意到了站在人群外面的两人,端着筲箕过来叫他们沾沾喜气,褚归抓了一小把,彭小燕嫌他太客气,自己狠抓了两二把塞他兜里。<br />
褚归和贺岱岳不怎么沾零嘴,一人吃了粒花生,剩下的给现场的孩子们分了。<br />
次日清明,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昨晚断续地下着,果真应了春明时节雨纷纷那句话。<br />
贺岱岳父亲的坟埋在老房子后面的竹林里,与贺家的祖坟挨着。潘中菊数了二对香烛,纸钱提了两摞,贺岱岳七年没在清明节上坟了,今日多多烧些纸钱。<br />
为了不耽误潘中菊上工,他们冒雨出了门,所幸下的毛毛细雨,只需要戴顶斗笠护住头。<br />
泥路湿滑,贺岱岳的右脚不能着重力,褚归护着他稳稳当当地到了老房子。<br />
贺大伯他们刚放了碗筷,贺岱光拿了根竹竿在前面开路,打落草叶上雨水同时驱蛇。<br />
贺岱岳父亲年轻时遭逢意外,走得比贺岱岳曾祖还早,他的坟埋在最里面,坟包长满了杂草,垒坟的石块青苔遍布,静悄悄地隐没在竹林之中。<br />
开头几年潘中菊每次见了贺岱岳父亲的坟都忍不住哭,后面贺岱岳入伍,她一个人来烧纸钱,边烧边自言自语,倒是不哭了。<br />
“春生,我们儿子来看你了。”潘中菊站在坟边,扫了扫上面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