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是内阁首辅冯兆贤,次辅钱征,剩余六人是部院大臣和监试御史。<br />
大殿内时不时还传来顺真帝的低咳声。<br />
锣响三声,殿试正式开始。<br />
魏承坐在最前面,也离着诸位大臣最近,从一开始他就察觉到首辅冯兆贤的极具压迫感的目光总是落在他身上。<br />
可随着时间流逝,他所作策问越写越顺,下笔如有神助,整个人也就放松起来,不再理会任何人的驻足和目光。<br />
可是别人就没有魏承这样的好心态了。<br />
有几人因着监试御史频繁在他们桌前走动,握笔的手一直发抖,闹得满头大汗,险些殿前失仪!<br />
今年与往年不一样,总共三道策问,考生答完一道收上去一道,由着首辅次辅等人依次阅完,会按照由优到劣呈现给龙椅上的顺真帝。<br />
此次殿试一直考到午后,一声钟响,众学子跪拜之后走出大殿,从东角门离开。<br />
“呼……”<br />
直到走出皇城,众多学子才敢喘出这口气。<br />
“紧,紧张死我了!”<br />
孙览和宋子明更是互相搀扶着:“我本以为殿试是最容易考过的,没想到竟然比任何一场考试都难!”<br />
在天子眼皮底下考试,哪能是那么简单的呢?<br />
魏承其实也出了一身汗,他拍拍二人肩膀,劝慰道:“明日五更还要在宫门前等待放榜,我的住处离着皇城近些,你们今晚就随我一道挤挤吧。”<br />
二人没有罐罐这么能赚钱的弟弟,自然也买不起京城的宅院,这些日子也是在偏远客栈住着。<br />
听着魏承这么说,二人都很高兴:“那我们可就叨扰了!”<br />
.<br />
皇极宫,金銮殿。<br />
顺真帝轻咳两声,闭目养神,以手抵着额角,幽幽道:“诸位爱卿以为谁的文章最好?”<br />
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首辅冯兆贤上前一步道:“臣以为幽州学子魏承,晋州学子周显徽,平州学子莫如海文章最优。”<br />
“嗯。”<br />
顺真帝又咳两声:“我记得这个魏承是春闱会元?”<br />
次辅钱征道:“回陛下,魏承是春闱会元,莫如海和周显徽在他之下。”<br />
“太子以为呢?”<br />
一旁站着的太子李赫恭敬道:“父皇,儿臣以为这几人文章各有千秋,但此次科举,破例连出三道考题,为着是选拔能为民为国做实事之人,而不是一味堆砌辞藻,歌功颂德,唯有国之利器,方能护我大康的江山社稷。”<br />
“嗯,太子所言有理。”<br />
顺真帝睁开眼睛,又将九份考卷细致看来,最后从中择出三张工整漂亮的卷子,浑浊年迈的眸子微微睁大了些,叹一句:“太子,你瞧,此子字迹堪称大家!”<br />
太子李赫恭顺道:“父皇说得极是,这人的字自成一派铮铮风骨,想来日后也是个铿锵之臣。”<br />
状元,榜眼,探花三榜一定,后面的人依次填榜即可。<br />
顺真帝正欲摆驾回宫时,忽然道:“江大伴,魏承这个名字,朕有些耳熟啊……”<br />
江大伴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早就简在帝心,忙道:“皇上,奴也觉得耳熟,哎?是不是幽州知府口中那个在孝期也能自创万字农书的魏承?”<br />
次日,五更时分,天还没亮,宫门外围满前来看榜的学子。<br />
此时便是他们十年苦读的最后等待!<br />
忽然听着有人激动大喊:“宫门开了!宫门开了!”<br />
一时之间整个队伍都乱了起来,人高马大的官差竟也拦不住平日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书生。<br />
饶是魏承向来心如止水,在这个重要关头整颗心脏也高高提起,面色绷紧,宽袖里的手也紧紧攥着。<br />
就见一行身着官袍的人站在高处,为首的人正是昨日的提调官,他高声道:“众人听旨,今陛下策试天下贡生……幽州凤阳人士魏承,高中榜首,一甲第一,三元及第!晋州阳城人士周显徽……”<br />
“状元!”<br />
“状元!”<br />
“魏承,魏照野,你中了状元!”<br />
也不知是孙览和宋子明的声音太大,还是魏承太过震惊和惊喜,他有那么一会儿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仿佛是被海水堵塞了一般,整个人踩在地上也有种不真实的感觉。<br />
不过很快他就恢复过来,笑着拱手与众人道谢。<br />
宋子明中了二甲,赐进士出身,孙览中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众人知晓自己功名又被带去太极殿跪拜谢恩,在一切封赏流程走完之后也就只剩下最后的环节——状元游街。<br />
今天应当是京城最热闹的时候。<br />
乐声四起,临街的繁华古楼木窗大开,笑嚷声不断。许多女子哥儿都拿着花朵去砸打马游街的一众进士,道路两旁也围满想要一堵状元探花榜眼真容的百姓。<br />
“真威风啊!”<br />
“那便是今年的新科状元郎!”<br />
“嘿!您倒别说,今年这状元郎倒是比探花还俊!”<br />
“状元就是状元,一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倒是格外英俊!”<br />
为首的人正是魏承,他头戴展翅乌黑状元帽,内穿圆领白色补服,外穿朱红长袍,肩膀长挂霞光红披,脚踩黑靴,玉树临风的骑在高头白马上。<br />
又因着他面如平湖,清冷英隽,生得一副玉质金相,直引得过路百姓惊叫声不断。<br />
魏承低头抖落砸在自己身上的香囊鲜花,掌心只悄悄握着一个其貌不扬小荷包。<br />
忽然,他清冽目光一顿,怔怔地看着人群中的一人。<br />
“哎呀,状元郎怎么从马上跳下来了!”<br />
第163章<br />
这芝兰玉树的状元郎骤然翻身下马, 惹得围观百姓愈发熙攘混乱,谁都想走到近处仔细瞧瞧新科状元的英俊模样,站在高处看热闹的哥儿姐儿见此情形也愈发激动笑喊着往他身上丢香囊砸香花。<br />
自古就有榜下捉婿, 游街定情的美闻, 难不成这人真对谁一见动心?<br />
魏承目光紧锁着那抹清俊人影,在看到他被人群挤得踉踉跄跄时, 便再也顾不得身上碍事的锦绣红披, 将其扯下潦草缠在腕间, 又从袖口掏出钱袋, 猛地往空中一抛,哗哗碎银犹如天女散花, 落在四处。<br />
人群顿时传来声声喝彩,百姓也都被银子吸引过去,互相推搡, 你争我抢,这银子可比状元郎香!<br />
魏渝见着无人挡路,高挥着手臂:“哥哥!我在这儿!我在这儿!”<br />
魏承阔步上前,红袍翻飞,紧紧拥住朝他奔跑而来的魏渝。<br />
他深眸隐颤地看着这日思夜想的人, ,万般衷肠也只化成一句:“你, 你进京赶路累不累, 饿不饿……”<br />
魏渝轻笑出声,哥哥就是哥哥,如此意外惊喜的时刻也先挂念他累否饿否。<br />
“我不累也不饿。”<br />
魏渝杏眸微红,激动道:“哥哥,恭喜你三元及第, 高中魁首,我本以为赶不上这大喜日子,没想到一到京城就听说有状元游街……”<br />
魏承笑叹道:“终不负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也不负你多年期许。”<br />
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咱们回家。”<br />
“回家?”<br />
魏渝稍愣:“不继续游街吗?”<br />
“在你来之前队伍已经打马走过几条街了。”<br />
趁着混乱之际,魏承牵着魏渝的手快步离开此处。<br />
直到上了魏府马车,兄弟二人的手还牢牢握在一处。<br />
“怎么会突然进京?”<br />
魏渝笑道:“我是在三月初五收到哥哥的书信,知晓了哥哥四月下旬就要殿试,正好那时我的生意忙得差不多,又想着金榜题名如此大事,我实在不想错过,所以就动了进京的念头。咱家的商船原定三月十五日离港,我便作主提前十日出发,船至平州,我带着仆从再乘平州到京城的粮船,辗转数日,终于来到京城。”<br />
魏承颇为动容:“这一路走来,辛苦你了。”又问,“魏家商船折返幽州是何人跟船?明州的商铺可有人照料?”<br />
“我让甘九大哥和杨泰随船回幽州,魏春几个大管事和涣哥儿照料商铺,我在明州还结识了几位家世不凡的少爷,他们有求于我,自然也会上心我的铺面。”<br />
魏承眉毛微动:“家世不凡的少爷?”<br />
魏渝笑着点头,于是又将在明州发生的所有事情与哥哥细致说过。<br />
“……我离开明州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并不是头脑一热,自古强求不是买卖,钱庄筹银一事也要多给那几位少爷时间。自打救济堂建完之后,漕运部院的刘参政就相邀,话里话外是想让我替马总督赚钱,我为了不得罪也不应承,只能整日与他打机锋。后来这人忽然消停了几日,我纳闷就派人打听,哥哥你猜怎么着?”<br />
魏承含笑道:“怎么着?”<br />
魏渝嘲笑道:“这一打听才知道这刘参政在青楼醉酒狎妓伤了身,是被家仆和龟公抬出来的!这样的人竟然也是朝廷大官,实在可笑,如今我忽离明州,他和马总督应该会对魏家商行放下心防。”
大殿内时不时还传来顺真帝的低咳声。<br />
锣响三声,殿试正式开始。<br />
魏承坐在最前面,也离着诸位大臣最近,从一开始他就察觉到首辅冯兆贤的极具压迫感的目光总是落在他身上。<br />
可随着时间流逝,他所作策问越写越顺,下笔如有神助,整个人也就放松起来,不再理会任何人的驻足和目光。<br />
可是别人就没有魏承这样的好心态了。<br />
有几人因着监试御史频繁在他们桌前走动,握笔的手一直发抖,闹得满头大汗,险些殿前失仪!<br />
今年与往年不一样,总共三道策问,考生答完一道收上去一道,由着首辅次辅等人依次阅完,会按照由优到劣呈现给龙椅上的顺真帝。<br />
此次殿试一直考到午后,一声钟响,众学子跪拜之后走出大殿,从东角门离开。<br />
“呼……”<br />
直到走出皇城,众多学子才敢喘出这口气。<br />
“紧,紧张死我了!”<br />
孙览和宋子明更是互相搀扶着:“我本以为殿试是最容易考过的,没想到竟然比任何一场考试都难!”<br />
在天子眼皮底下考试,哪能是那么简单的呢?<br />
魏承其实也出了一身汗,他拍拍二人肩膀,劝慰道:“明日五更还要在宫门前等待放榜,我的住处离着皇城近些,你们今晚就随我一道挤挤吧。”<br />
二人没有罐罐这么能赚钱的弟弟,自然也买不起京城的宅院,这些日子也是在偏远客栈住着。<br />
听着魏承这么说,二人都很高兴:“那我们可就叨扰了!”<br />
.<br />
皇极宫,金銮殿。<br />
顺真帝轻咳两声,闭目养神,以手抵着额角,幽幽道:“诸位爱卿以为谁的文章最好?”<br />
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首辅冯兆贤上前一步道:“臣以为幽州学子魏承,晋州学子周显徽,平州学子莫如海文章最优。”<br />
“嗯。”<br />
顺真帝又咳两声:“我记得这个魏承是春闱会元?”<br />
次辅钱征道:“回陛下,魏承是春闱会元,莫如海和周显徽在他之下。”<br />
“太子以为呢?”<br />
一旁站着的太子李赫恭敬道:“父皇,儿臣以为这几人文章各有千秋,但此次科举,破例连出三道考题,为着是选拔能为民为国做实事之人,而不是一味堆砌辞藻,歌功颂德,唯有国之利器,方能护我大康的江山社稷。”<br />
“嗯,太子所言有理。”<br />
顺真帝睁开眼睛,又将九份考卷细致看来,最后从中择出三张工整漂亮的卷子,浑浊年迈的眸子微微睁大了些,叹一句:“太子,你瞧,此子字迹堪称大家!”<br />
太子李赫恭顺道:“父皇说得极是,这人的字自成一派铮铮风骨,想来日后也是个铿锵之臣。”<br />
状元,榜眼,探花三榜一定,后面的人依次填榜即可。<br />
顺真帝正欲摆驾回宫时,忽然道:“江大伴,魏承这个名字,朕有些耳熟啊……”<br />
江大伴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早就简在帝心,忙道:“皇上,奴也觉得耳熟,哎?是不是幽州知府口中那个在孝期也能自创万字农书的魏承?”<br />
次日,五更时分,天还没亮,宫门外围满前来看榜的学子。<br />
此时便是他们十年苦读的最后等待!<br />
忽然听着有人激动大喊:“宫门开了!宫门开了!”<br />
一时之间整个队伍都乱了起来,人高马大的官差竟也拦不住平日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书生。<br />
饶是魏承向来心如止水,在这个重要关头整颗心脏也高高提起,面色绷紧,宽袖里的手也紧紧攥着。<br />
就见一行身着官袍的人站在高处,为首的人正是昨日的提调官,他高声道:“众人听旨,今陛下策试天下贡生……幽州凤阳人士魏承,高中榜首,一甲第一,三元及第!晋州阳城人士周显徽……”<br />
“状元!”<br />
“状元!”<br />
“魏承,魏照野,你中了状元!”<br />
也不知是孙览和宋子明的声音太大,还是魏承太过震惊和惊喜,他有那么一会儿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仿佛是被海水堵塞了一般,整个人踩在地上也有种不真实的感觉。<br />
不过很快他就恢复过来,笑着拱手与众人道谢。<br />
宋子明中了二甲,赐进士出身,孙览中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众人知晓自己功名又被带去太极殿跪拜谢恩,在一切封赏流程走完之后也就只剩下最后的环节——状元游街。<br />
今天应当是京城最热闹的时候。<br />
乐声四起,临街的繁华古楼木窗大开,笑嚷声不断。许多女子哥儿都拿着花朵去砸打马游街的一众进士,道路两旁也围满想要一堵状元探花榜眼真容的百姓。<br />
“真威风啊!”<br />
“那便是今年的新科状元郎!”<br />
“嘿!您倒别说,今年这状元郎倒是比探花还俊!”<br />
“状元就是状元,一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倒是格外英俊!”<br />
为首的人正是魏承,他头戴展翅乌黑状元帽,内穿圆领白色补服,外穿朱红长袍,肩膀长挂霞光红披,脚踩黑靴,玉树临风的骑在高头白马上。<br />
又因着他面如平湖,清冷英隽,生得一副玉质金相,直引得过路百姓惊叫声不断。<br />
魏承低头抖落砸在自己身上的香囊鲜花,掌心只悄悄握着一个其貌不扬小荷包。<br />
忽然,他清冽目光一顿,怔怔地看着人群中的一人。<br />
“哎呀,状元郎怎么从马上跳下来了!”<br />
第163章<br />
这芝兰玉树的状元郎骤然翻身下马, 惹得围观百姓愈发熙攘混乱,谁都想走到近处仔细瞧瞧新科状元的英俊模样,站在高处看热闹的哥儿姐儿见此情形也愈发激动笑喊着往他身上丢香囊砸香花。<br />
自古就有榜下捉婿, 游街定情的美闻, 难不成这人真对谁一见动心?<br />
魏承目光紧锁着那抹清俊人影,在看到他被人群挤得踉踉跄跄时, 便再也顾不得身上碍事的锦绣红披, 将其扯下潦草缠在腕间, 又从袖口掏出钱袋, 猛地往空中一抛,哗哗碎银犹如天女散花, 落在四处。<br />
人群顿时传来声声喝彩,百姓也都被银子吸引过去,互相推搡, 你争我抢,这银子可比状元郎香!<br />
魏渝见着无人挡路,高挥着手臂:“哥哥!我在这儿!我在这儿!”<br />
魏承阔步上前,红袍翻飞,紧紧拥住朝他奔跑而来的魏渝。<br />
他深眸隐颤地看着这日思夜想的人, ,万般衷肠也只化成一句:“你, 你进京赶路累不累, 饿不饿……”<br />
魏渝轻笑出声,哥哥就是哥哥,如此意外惊喜的时刻也先挂念他累否饿否。<br />
“我不累也不饿。”<br />
魏渝杏眸微红,激动道:“哥哥,恭喜你三元及第, 高中魁首,我本以为赶不上这大喜日子,没想到一到京城就听说有状元游街……”<br />
魏承笑叹道:“终不负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也不负你多年期许。”<br />
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咱们回家。”<br />
“回家?”<br />
魏渝稍愣:“不继续游街吗?”<br />
“在你来之前队伍已经打马走过几条街了。”<br />
趁着混乱之际,魏承牵着魏渝的手快步离开此处。<br />
直到上了魏府马车,兄弟二人的手还牢牢握在一处。<br />
“怎么会突然进京?”<br />
魏渝笑道:“我是在三月初五收到哥哥的书信,知晓了哥哥四月下旬就要殿试,正好那时我的生意忙得差不多,又想着金榜题名如此大事,我实在不想错过,所以就动了进京的念头。咱家的商船原定三月十五日离港,我便作主提前十日出发,船至平州,我带着仆从再乘平州到京城的粮船,辗转数日,终于来到京城。”<br />
魏承颇为动容:“这一路走来,辛苦你了。”又问,“魏家商船折返幽州是何人跟船?明州的商铺可有人照料?”<br />
“我让甘九大哥和杨泰随船回幽州,魏春几个大管事和涣哥儿照料商铺,我在明州还结识了几位家世不凡的少爷,他们有求于我,自然也会上心我的铺面。”<br />
魏承眉毛微动:“家世不凡的少爷?”<br />
魏渝笑着点头,于是又将在明州发生的所有事情与哥哥细致说过。<br />
“……我离开明州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并不是头脑一热,自古强求不是买卖,钱庄筹银一事也要多给那几位少爷时间。自打救济堂建完之后,漕运部院的刘参政就相邀,话里话外是想让我替马总督赚钱,我为了不得罪也不应承,只能整日与他打机锋。后来这人忽然消停了几日,我纳闷就派人打听,哥哥你猜怎么着?”<br />
魏承含笑道:“怎么着?”<br />
魏渝嘲笑道:“这一打听才知道这刘参政在青楼醉酒狎妓伤了身,是被家仆和龟公抬出来的!这样的人竟然也是朝廷大官,实在可笑,如今我忽离明州,他和马总督应该会对魏家商行放下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