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北山定接受了臣民的请求,定国号为平,行城为首都更名为京城,年号任用大统,另废除皇后娘娘尊称,改尊称为陛下,陛下乃皇帝专用,北山定之意不言而喻,而水佳玲五年的监国也让百官说不出反对之言。<br/><br/> 水佳玲今天很高兴,因为多年以来的夙愿终于达成,天下统一百姓终于不用再受战乱之苦,父亲和各位兄长及小妹在九泉之下应该也得以瞑目。<br/><br/> 接过段敏手中的登基诏书后北山定开始用内力念出,“大统六年春二月丙午,天尊臣定,敢用玄牡,昭告上天天尊、后土神只:乐有天下,历数四代,末帝残暴无仁,以致海内困穷。<br/><br/> 王纲不立,五纬错行,灵祥并见,推术数者,虑之古道,咸以为天之历数,运终兹世,凡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乐数终之极,平家受命之符。<br/><br/> 定震畏天命,虽休勿休。羣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洎于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羣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定只承皇象,敢不钦承。<br/><br/> 卜之守 gu-i ,兆有大横,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谨择元日,与羣寮登楼受帝玺绶,告类于尔大神;唯尔有禅,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平世享,永绥四海。”<br/><br/>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奏乐起臣民开始最后一步行一拜三叩之礼,按规矩应该是三拜九叩,但北山定觉得太过便改成了一拜三叩。<br/><br/> 如此登基大典仪式圆满结束,北山定和水佳玲一同离开,但却并没有回凤凰宫,反而照原路又去了乾元殿,因为以礼她们要当面接受大臣的再次朝拜和贺表。<br/><br/> 至于另外一个含义自然是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毕竟北山定都当了皇帝,他们这些大臣无论有没有功都会得到一定的封赏,北山定自然也明白他们心里想的什么。<br/><br/> “在朕进行论功行赏之前有些事得先说一下”北山定说完看向红花,红花连忙让早就等着后面托着不少书和圣旨的小宫女上前,拿过最上面的圣旨开始宣读起来。<br/><br/> 虽然没有立即得到封赏,但大臣们也没有不满,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陛下是不会亏待他们的,所以他们很心平气和的开始听宣读。<br/><br/> 北山定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废除现行的三公九卿制度,改为实行三书六部制,具体内容和解说有《三书六部》一书可参看,圣旨一宣完就有宫女和太监将手抄本的《三书六部》发到了各位大臣手上。<br/><br/> 三书六部制即为上书、中书和下书,分别负责议政权、监察权和执行权,三书长官称同为丞相二品,六部为户、吏、工、兵、礼、刑六部,部门长官称尚书为三品。<br/><br/> 另外除了三书六部以外还有独立部门司法府、宗人府、军机府、翰林院和御医院,直接听命于皇帝并向皇帝负责,各府院最高长官分别为法尉、寺卿、博士、首府和院首,皆为二品。<br/><br/> 至于一品大员则是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和少保,是个虚荣没有什么实权,至于待遇自然是比其他品级高,责任非要说有的话就是给储君当老师。<br/><br/> 大臣还来不及翻阅第二道圣旨就又开始宣读了,犹豫再三还是选择继续听,然段敏和石翊等人倒是一点也不着急翻阅,因为此事她们早已知晓,还提了意见。<br/><br/> 第二道圣旨是废除前朝的律法和现行的一切律法,改为实行《大平法典》并从即日起开始使用,《大平法典》包括徭律、赋律、兵律、民事法、刑事法、继承法和婚姻法。<br/><br/> 且该法典适用于除皇族外的任何人,至于皇族犯事则由皇帝亲自处理,而有爵位者犯事则由专门的部门宗人府负责查实,具体处置还是由皇帝抉择,北山定还没傻到在这个特权阶级的封建社会去实行人人平等。<br/><br/> 另外北山定还下令编撰《赋役全书》,该书必须详细的记载各州县的田亩和人口,以此作为兵役、徭役和赋税征调的根据,其下分白册和黄册。<br/><br/> 白册专记田亩,而黄册专记户数<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和人口及其拥有的田亩数量,一有人员死去或出生百姓必须到官衙进行登记,田亩所有权变更也要到官衙进行登记,然后由地方官进行更改,一年更新一次呈到京城。<br/><br/> 除了以上的政策之外,北山定还废除了原来的州郡县制度,改为实行州县制度,去除中间的郡另外将各个州重新划分,管辖范围只比以前的郡大点,完全失去了以前州的地位。<br/><br/> 这也是北山定深思熟虑的结果,她曾经当过州牧自然明白州牧的权力有多大,简直就是一个小国,为了国家的安全她不可能放任这么大权力的州存在,所以缩小权力和范围是必然结果。<br/><br/> 这件事北山定有和所有朝臣商议过,并经过多次商议终于将天下元本的二十五州重新划分为二百五十个州,原来的平洲和平城因避讳国号改为水州和水城。<br/><br/> 虽然北山定不知道中国清朝的领土确切有多大,但她知道天一大陆绝非现在所知道的这点,因为光她现在建立的大平帝国就不比清朝小,甚至还要大上一点,这也是乱世各个霸主不断扩张的结果。<br/><br/> 地方太大终究不太好管,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地方,北山定不得不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九个区,每个区设立一个常驻军队负责守护,最高军事长官一年轮换一次为地方二品大员,直接听命于皇帝。<br/><br/> 每个区没有任何长官,只有一个皇帝不定时不定人亲自任命的巡按随时有可能到一个区去视察,一旦发现不平之事和无能有错的官员可自行处理并先斩后奏,为三品,州牧降为四品,县令任是七品。<br/><br/> 皇帝负责官员的一切任免,以前的举荐制废除实行科举制,科举分三级县试、州试和京试,殿试分名次,考过后分别为秀才、解才和进士,进入殿试即为进士可以做官,京试三年一次,其余一年一次。<br/><br/> 其中《大平法典》和四书五经必考,其他的也有可能考,但不会考太多,主要是为了考察书生是否读死书,因为她要的人才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人。<br/><br/> 最后北山定还颁布了百官最关心的封赏《爵位制度》,《爵位制度》并没有将人像前乐朝那样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而只将人分为了三类,一类贵族即皇族和有爵位者。<br/><br/> 二类为士族,凡是在朝中做官有品级的和有功名在身的都称为士,三类为平民,只要是大平帝国的子民就都是平民,不再像以前那样故意贬低商人和工人。<br/><br/> 爵位共四等十二级,其中一等为王,二等为侯,三等为伯,四等为员,每一等都分三级,除军功得爵位者可以世袭罔替以外,其余一代降一级,直至成为平民。<br/><br/> 追封者其嫡亲后代可以继承,旁系及非嫡亲不得继承,且都不世袭,一代降一级直至降为平民,继承者不分男女但必须分长幼,长在幼不能继承。<br/><br/> 在场的大臣闻言无不翘首以盼,虽然不在像前朝那样世袭罔替,但级级递减总还是有机会在上去的,何况这是北山定亲自颁布的,就算有怨言也没人敢当面提出来。<br/><br/> 看到下面的大臣都没异议北山定很满意,示意红花开始念最后一份圣旨,对于众人的封赏北山定心里都有数而且早就写好了。<br/><br/> 北山明和南宫灵<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