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是萧缜那边有了动作?</p><p> 反王的两千骑兵沿着来路跑得飞快,李纲、范师爷带领步兵走得慢,早看不到骑兵的影子了。</p><p> 为了保持体力,李纲叫伙房将预备应急的一批干粮发了下去,也就是烙饼,这个季节,干巴巴的烙饼放十天都坏不了。</p><p> 士兵们边走边啃饼,没有汤水,只有一波波的灰土。</p><p> 李纲催得急,步兵行军的速度也还算快,一个多时辰后便到了定县、卫县中间的那段山丘地带。</p><p>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李纲谨慎地扫了眼两边的山丘。</p><p> 范师爷见了,笑道:“王爷放心,昨日来时我们已经检查过,之后定、卫两县的兵马都死守城门,只有萧缜的骑兵营驻守在外,这边不可能再有伏兵。”</p><p> 李纲想想也是,再加上先前的两千骑兵也探过路了,便继续带兵全速前行。</p><p> 当已然不足三万的步兵密密麻麻地占据了这段山路,山丘上忽然响起一声暴喝:“放!”</p><p> 李纲猛地抬头,入眼是一排鬼魅一般冒出来的身影,以及一片箭雨。</p><p> 李纲反应够快,松了脚蹬跳到骏马内侧,可是马也不傻啊,比人更警觉,发现有危险就往前跑了,也不管会不会踢到士兵,跑着跑着,前方忽地燃起一道熊熊大火,惊得那一匹匹马原地转圈踱步。</p><p> 中间段的敌兵们就惨了,左右两侧的箭雨一共发了三波,箭雨刚停,又有圆木轰隆隆滚了下来。</p><p> 李纲气得朝范师爷大骂:“你不是说没埋伏吗,这些都是鬼啊!”</p><p> 范师爷在小兵群里躲躲闪闪,大概没听见吧。</p><p> 当圆木滚完,李纲瞅瞅依然占据人数优势的大军,拔出大刀道:“兄弟们,跟我杀上去!他们只有一千多人,大白天的没地方可藏,绝不是我们的对手!”</p><p> 话音刚落,萧延、萧野、孙典带领他们的三千步兵分别从萧守义、乔长顺的两千步兵身后现出了身形。</p><p> 李纲:“……”</p><p> 萧延朝着底下的敌兵道:“老子趴在这冷飕飕的山上等了你们一晚,接下来可要杀个尽兴才行,有种的认准我的脸来打,害怕的扔了兵器跪地投降,萧家不杀降兵,这是规矩!”</p><p> 萧野:“三哥提醒他们做何,李纲这种鱼肉百姓之人他们竟然也愿效忠,我恨不得把他们杀得干干净净!”</p><p> 孙典:“废话少说,兄弟们,都给我上!”</p><p> 不等敌兵往上冲,这五千步兵举着刀挥着枪主动往山下奔去。</p><p> 反王这边人多,正经兵器却少得可怜,拿着农具当兵器的小兵们瞧见卫城军竟然人手一杆寒光凛凛的长枪,当场跪了一大波。</p><p> 李纲见刚刚冒头的那三个体型健硕的汉子都奔着他来了,抢着要砍他的脑袋一样,肝胆也是一颤,重新抢来一匹骏马狠劲儿地甩鞭子:“跑!都给我跑,跑出去就能活命!”</p><p> 只要他跑得快,那三人就追不上他!</p><p> 可惜,萧延三人也能抢马。</p><p> 萧野最精,冲下来的时候就瞄准了一匹马,此时翻到马背上,笑着对萧延、孙典道:“反王归我,你们留下镇场子吧!”</p><p> 萧野他们率领的五千步兵是初三那晚出的城。</p><p> 之后三日, 他们扎营在这片山丘附近的山林之中,昼伏夜出,陆续将骑兵营送来的圆木搬运上山。</p><p> 为了不被反王的探子发现, 三日里他们不曾生火, 只吃随身携带的烙饼度日, 喝的也是凉水, 哪怕穿着新做的厚厚棉衣裹着厚厚的棉被, 承受的寒苦也绝非城中军民可想象。</p><p> 昨晚反王大军经过之后, 睡了一日的伏兵立即忙碌起来, 来来回回地跑, 将大量圆木搬到伏击之地。搬完了, 天也快亮了, 众人继续喝凉水啃烙饼,趁着敌兵攻城的时候抓紧时间睡了半日恢复体力, 再在此时发动攻击。</p><p> 为了不让前三日受的寒苦白费,五千人也要狠狠地杀他一场。</p><p> 其中萧守义、萧延等千户更都是以一敌十的猛将, 所过之处敌兵血流成河。</p><p> 敌兵呢, 既无这般昂扬的士气, 又是接连攻城、行军的疲惫之军, 李纲没跑的时候还有小兵出于对他的畏惧试图抵抗, 李纲一跑,那些胆小的老弱的兵纷纷跪地投降。另一半小兵,要么被卫城军杀死, 要么因为兵器、疲惫难以抵抗,不甘心也得降, 总不能真的视死如归吧?</p><p> 如此厮杀了半个时辰,山路上的战斗便结束了。</p><p> 卫城军自备了绳索, 李纲的粮草车上也都有绳子,全部拿过来,将降兵们十个一组绑成一串。</p><p> 敌军留下的骡马、兵器要一一归拢,尸体也要凑成堆焚烧。</p><p> 都是力气活,守城军挑了一些瘦弱、老实的降兵来干,自家人只管盯着。</p><p> 正忙着,萧野骑马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人头,靠近了往降兵们那边一扔:“李纲死了,跟着他跑走的三千多兵有的降了,有的还在往前逃命。”</p><p> 地上的人头长发凌乱,死不瞑目,正是李纲。</p><p> 降兵中</p> ', ' ')('\n <p>间的范师爷苦笑两声,闭上了眼睛。</p><p> 又是败在自己的轻敌吗?</p><p> 范师爷摇摇头,不是他轻敌,而是萧家太过厉害,谁能想到他们敢将大多兵力派出城外只留少量士兵守城,谁又能想到他们会在同一个地方设伏两次?</p><p> 萧延捡起李纲的人头瞅了瞅,对父亲道:“爹,你在这边看着,我们去追逃兵顺便支援二哥,只要咱们把反王的人头带过去,李振那两万大军必然不战而降。”</p><p> 萧守义:“去吧,路上注意安全。”</p><p> 萧延、萧野、孙典、佟贵、潘岱等勇武之人都站了出来,乔长顺坐在舅舅身边,没有去抢这功劳。此地降兵有两万多,需得仔细盯着才行。</p><p> 张文功、孙纬、乔长安也都在,正干劲十足地忙着清点物资,脱不开身。</p><p> 马匹有限,萧延、萧野、孙典一共带走了五十个勇武之兵,快马加鞭地出发了。</p><p> 从这里到定城还有几十里之遥,李纲先前派出的近两千骑兵根本不知道他们经过了一处设伏险地,更预料不到后面会发生的事,只管往前跑着。</p><p> 经过一处树林时,前面突然出现一队骑兵,与此同时,树林里也冲出一队骑兵,截断了他们的退路。</p><p> 敌兵统领李钟是李纲的堂兄弟,他勒住缰绳,前后打量一番,气得想笑。</p><p> 放狗屁的三千骑兵,那些坐骑分明只有一半是青壮骡马,剩下一半都是老弱,甚至还有毛驴混在其中,这样的坐骑根本无法参战,骑在上面的人也便称不上骑兵,萧缜手里的骑兵人数其实只有一千五六,一千是他的,五六百多半是定县的人马。</p><p> 盯住对面为首的疑似萧缜的男人,李钟嘲笑道:“都说萧家擅长用兵,敢情萧家的战术就是诓人啊?就你这点骑兵,根本不是二王爷两万大军的对手,来人,回去禀明王爷,让他们继续去攻卫城。”</p><p> 有一人调转马头,可后面排了一排萧家骑兵,靠他自己根本冲不过去。</p><p> 萧缜没有理会李钟,对着李钟身后的众骑兵道:“大家都是附近几县的兄弟,各位能做骑兵肯定也有一身好本事,只要你们改投我萧家麾下,我会继续让你们做骑兵,既不用昧着良心残害无辜百姓,每月亦有一两银子的军饷可领,从此保家卫民,堂堂正正做人。”</p><p> 李钟身后,有人无动于衷,亦有人面露犹豫,悄悄观察左右。</p><p> 李钟赶紧呸了萧缜一口:“怕了我们就赶紧投降,少在这花言巧语蛊惑人,兄弟们别听他的,只要咱们杀死萧缜,我会跟王爷说,让他给咱们每人发十两银子!”</p><p> 萧缜笑了:“再多的银子也要有命花才行。两边兄弟们都还年轻,家里都有爹娘妻子等着,我还是不忍叫太多兄弟白白丧命,这样如何,你选出人来与我切磋一场,若我败了,我这三千兵马都投入你麾下,若我侥幸赢了,你们两千骑兵从此听我号令。”</p><p> 李钟嗤道:“好狂的口气!”</p><p> 萧缜命自己的兵马退后三十丈,手握长枪朝李钟拱手:“卫县萧缜,还请赐教。”</p><p> 李钟盯着萧缜手里的枪。</p><p> 与其他骑兵持着的木杆枪不一样,萧缜这枪不但枪头寒光凛凛,就连丈尺长的枪杆也是通身漆黑之色,瞧着似精铁铸造而成,几十斤重的兵器,萧缜却提握轻松。</p><p> 李钟不敢轻敌,又想收服萧缜那边的骑兵,想了想,一口气从后面点了五个魁梧骑兵,都是忠心他们李家兄弟之人。</p><p> 卫城军这边有人起哄:“聪明啊,让你选个,还真选了五个,六打一,肯定赢啊!”</p><p> 李钟沉声道:“少废话,兄弟们跟我上!”</p><p> 六匹快马以左右包抄之势奔向萧缜。</p><p> 萧缜迎了上来,六人挥舞兵器齐齐刺来,萧缜往后折腰,手中长枪横扫一圈,伴随着一片撞击声,有两人的枪戟失手脱落。萧缜左手抄起一把,趁坐骑前冲之际手中一转,反手便将枪尖对准左侧最近那人刺了过去。</p><p> 枪尖没入腹部,那人攥着枪杆难以置信地跌落马下。</p><p> 众敌兵:……</p><p> 刚刚不是说切磋吗,下手怎么这么狠?</p><p> 卫城军齐声喝彩。</p><p> 李钟五人再次围攻萧缜。</p><p> 这第二次交手,萧缜又杀落一个,对方刚掉在地上时还能往前爬一段,很快便脑袋一沉不再动弹。</p><p> 李钟这边还剩四人。</p><p> 除了李钟,其他三个都慌了,忠心是忠心,但也只限于在反王这边占据优势时忠心,现在对上这么一个劲敌,过招就得死一个,谁还敢往前冲?</p><p> 李钟都不敢了,将刚刚的约定抛到脑后,朝着后方的近两千手下道:“咱们人多,不上他们的当,一起杀!”</p><p> 登时有几十匹马冲了出来,冲到一半发现其他人都没动,这几十人傻了眼,下意识地重新勒住缰绳。</p><p> 高举长枪气势冲天的李钟:“……”</p><p> 萧缜朝众敌兵拱手:“生逢乱世,我等百姓皆苦,越苦越该同心互助才能挣出一条活路,待我杀了反王身边走狗,还请诸位弃暗投明,随我萧家一</p> ', ' ')('\n <p>起护卫各县乡里。”</p><p> 有人应声,有人谨慎地保持沉默,想看看这二人究竟哪个能活。</p><p> 萧缜策马攻向李钟。</p><p> 李钟此时已是孤家寡人,想逃,四周被萧缜带来的良莠不齐的三千骑兵围了一圈,既然无路可逃,他咬咬牙,大吼一声杀了回去。</p><p> 两匹马相对而行,迅疾如风,距离尚有丈远李钟正瞄准萧缜胸口时,萧缜突然将手中长枪往前一抛。</p><p> 几十斤重的枪狠狠插进李钟的胸口。</p><p> 萧缜勒马,在李钟的马终于将他带到面前时,萧缜重新抓住自己的枪杆往上一提,便将李钟高高挑离马背,凌空于双方五千骑兵之前。</p><p> 那一瞬,周围一片死寂,只剩冬日的风拂过不远处的树林。</p><p> 卫城军的骑兵们率先下马,跪地道:“我等誓死效忠二爷!”</p><p> 敌兵们见状,忙不迭地翻下马背跪成一片:“我等也愿效忠二爷,只求二爷不弃!”</p><p> 萧缜将李钟的尸体甩到地上,扫视一圈道:“不出一个时辰,李纲大军将遭受我军伏击,高存志,你率领一千五百步兵在此截杀反王逃兵,其他人上马,随我去杀李振。”</p><p> 三千五百余真正的骑兵听令上马。</p><p> 萧缜带着定卫联盟的骑兵冲在前面,让反王的降兵紧随其后。</p><p> 他越是不怕降兵背后偷袭或是半路逃跑,降兵们越是不敢临时变卦。</p><p> 风驰电掣来到定城三里地之外的一处矮坡,便能看见李振的两万大军还在攻城。</p><p> 定县的五六百骑兵都很着急。</p><p> 萧缜道:“原地休整一刻钟,一刻钟后分左中右三路进攻。”</p><p> 短暂的养精蓄锐后,三路骑兵呼啸着朝定城冲去。</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