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br/><br/> 谢则安回信让那边尽可能地改变原有的联络方式。<br/><br/> 耶律昊一直像现在这样还好,要是他突然有了野心,那已经暴露在他眼底的“寺庙情报网”就危险了。<br/><br/> 北狄那边不安宁,大庆这边也一样。去年冬天不少难民来京,已让姚鼎言遭了不小的非议。不仅是朝中有了反对新法的声音,百姓之中更是议论纷纷。尤其是远离京城的地方,民怨已经被推到最高!<br/><br/> 明明已经到了春耕时节,却不断地有地方上报说拦截了不少难民,问要怎么处理——<br/><br/> 姚鼎言勃然大怒。<br/><br/> 如果说去年冬天面对那几批难民时他心里反省过,那这会儿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有人在针对他!他的目光落在徐君诚那边。骂他最厉害的人是胡正叔,那人是徐君诚的至交好友,胡正叔做的事徐君诚会不知道?<br/><br/> 能这么煽动百姓做这种事的,除了徐君诚他想不出别人。即使青苗法有不好的地方,他不也下令严惩了那些地方官吗?还要他怎么样?<br/><br/> 这些人的目的很明白,那就是彻底废除他一力推行开的新法!<br/><br/> 针对青苗法也就算了,还有不少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这两个新法是方宝成、沈存中、谢季禹他们手里的,总没惹来什么怨言吧?百姓都挺满意的!那些人会反对,无非是因为牵涉到了他们的利益。<br/><br/> 比如《免役法》会让本来不用纳税的一等户、二等户、三等户缴纳“免疫税”;比如《方田均税法》会用谢则安提供的方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田地良劣确定税钱,这样瞒报土地、非法吞并的豪强都吃了亏。<br/><br/> 他们反对,都是因为他们舍不得以前大口大口吞进自己肚子里的好处——而这些好处本来应该属于国库和百姓!<br/><br/> 姚鼎言的拗脾气一上来,谁都拦不住。他派杜绾当“钦差”,下地方彻查此事,凡是反对新法的一律找个由头捋下去!<br/><br/> 小人有小人的用法,得了姚鼎言的号令,杜绾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发,所到之地,无不报上了许多“贪赃枉法”之事。<br/><br/> 谢则安眼皮直跳。<br/><br/> 姚鼎言这样出乱牌,会把所有新法都拖死。谢则安得知姚鼎言已经拿到杜绾递回来的“名单”,立刻入宫和赵崇昭商量。赵崇昭对没完没了的“难民进京”也不胜其烦,听到姚鼎言的做法后他觉得挺好:“这些兴风作浪的家伙就该整治整治!”<br/><br/> 谢则安:“……”<br/><br/> 谢则安深吸一口气,正色说道:“先生这样做不对。”<br/><br/> 谢则安鲜少这么绷着脸说话,赵崇昭顿时也认真起来:“你是怕再出几次贬谪的事?”他握住谢则安的手宽 we_i ,“我不会再那么乱来的。”<br/><br/> 谢则安:“……”<br/><br/> 敢情刚刚说“就该整治整治”的人不是他?<br/><br/> 赵崇昭说:“杀鸡儆猴是要的,不管是这些兴风作浪的人,还是借新法为自己谋利的人,都应该抓几个典型严惩。再让两边这么发展下去,迟早会失控的。”他想了想,与谢则安商量起来,“还是有不少地方没有建农业合作社,张大义那边的人太少了,今年科举我多选一批人去帮忙,今年合作社的盈利也不用交上来了,想尽一切办法在所有州县铺开,这样一来我们也不至于耳聋目盲,什么消息都听不到。”<br/><br/> 谢则安听着赵崇昭条理分明的话,笑了起来:“张大哥听到一定很高兴。”<br/><br/> 赵崇昭转了话题:“最近三郎你京城往外跑,千万要小心才行。”虽然刺杀是年前的事,赵崇昭却一直没彻底放心。要是谢则安真的出了什么事,他就算把刺客千刀万剐又有什么用?所以他经常不厌其烦地叮嘱谢则安。<br/><br/> 谢则安心中一暖,说道:“我心中有数的。”<br/><br/> 赵崇昭说:“那耶律衍实在太可恨了,居然派人撺掇别人来杀你!要是被我逮着了他,一定把他千刀万剐!”赵奕景的嘴巴不算紧,稍<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微吃点苦头就说了实话。北狄在大庆这边的细作从来都不少,和他接触的正是狄国派来的人。据赵奕景所说,这些人接触的还不止他一个——再想想那频繁得十分蹊跷的“难民进京”,始作俑者是谁已经很明白了。<br/><br/> 耶律衍把这借刀杀人、挑唆生事的手法使得真顺溜。<br/><br/> 谢则安总觉得有点熟悉……咳咳。<br/><br/> 他绷起脸接话:“耶律衍负伤北上,部属死伤过半,肯定会挥师南下逼宫吧?”<br/><br/> 第208章<br/><br/> 赵崇昭这边稳得住,姚鼎言和胡正叔都被各打了一巴掌。徐君诚还在孝期,姚鼎言又没出大错,赵崇昭不会无缘无故把徐君诚召回。至于胡正叔,他注定没有姚鼎言和徐君诚的命数。因为他的主张实在太不得人心。<br/><br/> 谢小妹自揭“马甲”时,胡正叔领头抨击得最厉害。谢小妹心理素质好,在《旬报》上开辟了战场,和胡正叔战了个痛快。谢小妹是女孩子,笔锋本不比胡正叔锋利,可她是谢则安教出来的,哪会落于下风。她使的是巧劲,弄得胡正叔一身骚,自己还欢欢喜喜嫁入裕王府。<br/><br/> 裕王是个懒人,但也是个横人。他知晓胡正叔这么和谢小妹计较,顿时来气了,叫上府里几个食客一合计,把胡正叔的老底都掀了出来。胡正叔辖下死了不少人,都是他用“贞洁”逼死的,轮到他自己头上,他女儿新寡不久又嫁了人,他只说先前的女婿不好,没提半句不让女儿另嫁。再往上数,他母亲其实也是二嫁之人,第二次嫁人才有了他。<br/><br/> 这些事一出,胡正叔的名声彻底臭了。想法极端点没什么,古往今来想法极端的人多得是,也没见他们都被弄死。可你总不能对别人说一套,落在自己头上又是另一套吧?<br/><br/> 胡正叔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在事发之后他把女儿叫回家,打了个半死。女婿夺门而入,揪出妻子远走,如今投入了恭王麾下。<br/><br/> 这一着慌不择路的昏招更让不少人看清了这位“大贤”的真面目。什么大贤,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br/><br/> 裕王一家关起门来,笑得格外畅快。裕王早已不管事,才不理会这事会把胡正叔逼成什么样儿,早些年他妹妹再嫁,这家伙骂得最欢;这两年谢小妹写几篇文章,这家伙又跳出来叫嚣!真当他们赵家没脾气了是吧?<br/><br/> 谢小妹原本还怕公婆不喜自己,见裕王对自己这般回护,很快融入了裕王府这个新家。<br/><br/> 万事都好。有赵崇昭大力支持,谢则安和张大义把农业合作社铺得更开,以往许多“盲区”正式向谢则安敞开。既然知道有人在暗处煽风点火那就好办了,谢则安命人逐县查实,再以飞奴第一时间将消息送至京城。<br/><br/> 比之明晃晃的钦差御史,“暗访”的效果来得更快,谢则安很快揪出一批害群之马。<br/><br/> 谢则安着手清理人。姚鼎言可以找人开刀,他也可以。能稍微挽救一下的,他都派人下去辅佐一二;不能挽救的,那肯定是要撤下!这会儿升平“培训学校”那边的能量终于显露出来,这边培训的可都是各州县中奔走在办事第一线的差吏,不管是对“犯官”明规暗劝还是掌握对方贪墨的证据都很方便。<br/><br/> 谢则安干脆利落<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