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能真正清闲下来。<br/><br/> 赵崇昭说:“那就回京吧。”<br/><br/> 得了赵崇昭的话,赵昀放松下来。谢则安知道赵昀最近累得很,叫人备些冰茶让赵昀喝,他自己和赵崇昭没什么顾忌,各自抱着碗冰淇淋消暑,还顺口叫人给李明霖勺了一碗。<br/><br/> 李明霖:“……”<br/><br/> 那冰冰凉凉、颜色漂亮、缀满水果的冰淇淋是让人食指大动没错,但这对赵昀好像有些残忍。有这么两个贪图享受的“长辈”在,赵昀居然没长歪,真是不幸中的大幸!<br/><br/> 赵昀对上李明霖的目光,笑着说道:“李先生且吃,我喝茶就好。”<br/><br/> 李明霖觉得太子殿下实在太招人疼了!<br/><br/> 谢则安说:“阿昀小时候也没少吃,不过吃了经常闹肚子,还是别贪图一时的痛快了。”<br/><br/> 李明霖见他们亲如一家,也就放下心来,坐下品尝谢则安喜爱的美食。<br/><br/> 赵崇昭生辰是大事,许多人都提前备着寿礼。生辰当天,周边各国都派了使者过来道贺,顺便送上分量不轻的贺礼。<br/><br/> 没办法,大庆这十几年来厉兵秣马,练兵选将的事一刻都不曾放松过,正等着哪个倒霉蛋往枪口上撞呢!<br/><br/> 吐蕃早些年想往东抢点粮,结果被人两面包抄,打得割了一大片土地才勉强保住自己的“吐蕃”名号。有些比较弱小的小国已经直接归降,表示愿意成为大庆的一部分。<br/><br/> 归降有什么不好?瞧瞧西夏和北狄,那可真是一日更胜一日!<br/><br/> 这虽然还不算是四海来朝,不过对于曾经见识过外敌祸乱边疆的老臣们来说,这样的光景已经足以让他们高兴到老泪纵横。<br/><br/> 因此在寿宴上,连最不喜饮酒的徐君诚都多喝了几杯。<br/><br/>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开怀的笑意。<br/><br/> 这一刻他们都对自己曾经最不看好的皇帝陛下予以最真诚的祝愿,愿他与山同寿,与海同昌。<br/><br/> 不少人的目光,也都齐齐落在赵崇昭身边的谢则安身上。这位曾经最被人看好也确实一直平步青云的“驸马爷”,已经被时间打磨出最耀目的光彩。不管从文还是从武,他都是许多人心中最景仰的人,文能安邦、武能定疆,任谁提起他都赞不绝口。<br/><br/> 这位兼有“驸马爷”“状元郎”等等名头的谢参政只有一个缺点:他实在太疲懒了。<br/><br/> 这么想着,所有人心里又有些幸灾乐祸。<br/><br/> 谢参政要是知道姚相和徐相的打算,一定会苦恼不已吧?<br/><br/> 赵崇昭的寿宴结束之后,姚鼎言和徐君诚就找上了他和谢则安。<br/><br/> 谢则安在寿宴时已经察觉许多人的目光有点古怪,再看到姚鼎言两人联袂而来,心里咯噔一跳,觉得有点不妙。<br/><br/> 果然,姚鼎言一开口就让谢则安眉头直跳:“陛下,老臣想辞掉相位。”<br/><br/> 徐君诚也同样表态。<br/><br/> 赵崇昭吃了一惊:“徐相,姚相,你们正当盛年,怎么会有这种想法?”<br/><br/> 徐君诚面不改色地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br/><br/> 谢则安:“……”<br/><br/> 这个理由好生耳熟。<br/><br/> 姚鼎言说:“偏居一隅,见识难免狭隘,还是得多出去走走,看看民风民情。”<br/><br/> 谢则安:“……”<br/><br/> 这个理由还是好生耳熟。<br/><br/> 徐君诚和姚鼎言继续你一眼我一语地搬出理由,都是谢则安以前溜走时用过的。<br/><br/> 谢则安算是明白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br/><br/> 谢则安和赵崇昭对视一眼,只能说:“可先生你们都去了的话,政事堂的事谁来做主?”<br/><br/> 姚鼎言和徐君诚齐齐地看向他。<br/><br/> 谢则安拒绝得相当激烈:“不行!别找我!”<br/><br/> 姚鼎言说:“哦,本来我还没想好交给谁的,既然三郎你自动请缨那就交给三郎你吧。”说完他装模作样地询问徐君诚,“徐相,你意下如何<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br/><br/> 徐君诚捋着自己的长须,笑着颔首:“正合我意。”<br/><br/> 当年七月,姚鼎言与徐君诚双双辞相离京。<br/><br/> 当朝驸马谢衡,字则安,人称“谢三郎”,十岁与圣上相识,十六岁三元及第,十八岁掌劝君尺,二十岁为尚书,二十五岁为参知政事,三十六岁拜相,官居一品。谢三郎与圣上感情甚笃,二十余年不曾改变,荣显一时,鲜有人能及。<br/><br/> 时前朝范丞相长子入京,恰逢驸马与圣上同游桥市,忆当年所见,作“立秋上河图”。此画长十六尺,宽一尺,京城繁华皆在画中,更有圣上与驸马携手入画。<br/><br/> 圣上颇为喜欢,放入御书房中。御书房内,已挂有二十余年前的旧画。<br/><br/> 桥市繁华更甚从前,灯火灿亮更甚从前。<br/><br/> 只有画中人如旧。<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完结啦!!!<br/><br/> 这篇文写得挺开心的,从看网文以来,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历史穿越,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想要写一篇最最普通的穿越yy文,造水泥烧玻璃写写诗当当官追追妹子(咦)啥的。写这么一篇文也算是了了个心愿。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地方写得不尽如人意,这都是因为我太懒,懒得查资料,也懒得写大纲,都是天马行空地写过来。写到感兴趣的桥段时固然是鸡血上头一天两更,但也有好几个非常煎熬的低 ch_ao 期。<br/><br/> 不管怎么样,我都觉得已经挺圆满了!!!<br/><br/>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br/><br/> 我这人其实有个毛病,每篇文越到后面越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留言,其实每天都把每天新留言刷来看了,就是没有回过去。还有好多的地雷们,我收到时也暗搓搓地高兴,但是可能因为是两文同更,每天都得写好多,交流反而少了很多。<br/><br/> 但是每一个冒过泡的人我都记得哒,么么(* ̄3)(e ̄*)<br/><br/> 第223章番外-卧龙跃马终黄土<br/><br/> 二十岁这一年,赵英为了麾下将士回京向户部“讨钱”。<br/><br/> 在路经回廊的时候,他听到有人在议论一个名字——<br/><br/> 临均。<br/><br/> 这个人,赵英自然是知道的。他父皇儿女众多,却只对临均爱重有加,几乎时刻把临均带在身边。没有人敢提起临均的身世,有好奇的人多问一几句,传入他父皇耳里之后当场被杖毙。<br/><br/> 他父皇的意思是,谁都不必知道临均是谁的儿子,只需要知道临均是他最重视的孩子就行了。<br/><br/> 据说只要谁被临均看好了,太子之位肯定会落到他头上——要不怎么连倨傲如他弟弟恭王赵深在他面前都格外乖顺。<br/><br/> 赵英回想起曾经见过的一幕幕,便觉得这些传言不听也罢。<br/><br/> 恭王与临均之间的情谊,绝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仅仅只为了“权位”二字。<br/><br/> 他们只是不相信皇室之中也有那样的情义罢了。<br/><br/> 正事要紧,赵英快步往前走,不再关心宫里的风言风语。<br/><br/> 他已经在心里做好了面对官吏刁难的准备。<br/><br/> 没想到临均出面帮了他一把。<br/><br/> 赵英对临<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