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311章 袁术祭旗<br />
作为下一辈的领头之人,诸葛亮显然更偏向于内政,而司马懿与陆逊则略倾向于军略。<br />
虽然三人都是出将入相的全能型人才,但终究还是各自有相对的长处。<br />
诸葛亮考虑到当前各地的内政情况,因此对于扩军之事略保守了些,因为他深知如今田泽治下人口之短缺。<br />
而司马懿和陆逊则是更加纯粹的从军事角度去考虑此事。<br />
当然,他们也知晓陈宫的难处,所以没有狮子大开口。否则以二人的性格,或许直接来句扩军五十万。<br />
“既然如此,那便扩军三十万吧。”田泽道。<br />
随后看了眼面色略有些难看的陈宫,又道:“与公孙伯圭的战事,暂且搁置。待到明年入春再说。”<br />
因为曹操的接连失误,司隶拿下的太过轻松,超乎了田泽等人的想象。<br />
以至于张辽和张郃部的折损并不多,完全可以直接攻打西凉。<br />
尤其是在如今曹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br />
但是综合考虑治下的情况、战局以及扩军之事,田泽还是选择暂时将此事搁置。<br />
毕竟如今五大诸侯方才联盟,锐气正盛。<br />
一旦田泽此时动手,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届时冀州、青州东莱以及司隶必然会陷入漫长的战火。<br />
“司隶的稳固和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毕竟是曾经的王兴之地,日后……”田泽略微沉吟,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br />
蓟县之地虽好,但是有些太过偏向东北,于日后征伐中原和南方,及掌控西部的西域、身毒等地有所不利。将来田泽觉得还是将国都迁至长安、洛阳一带为好。<br />
但是如今说此言,还是有些为时尚早。<br />
田泽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场众人皆是听出了田泽的言外之意。<br />
长安、洛阳能否于后世屡次成为国都所在,是有其必然原因的。<br />
从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方面考虑,在这个时代,这里确实是最合适的建都之地之一。<br />
“主公,臣明白。”陈宫主动说道。<br />
司隶之地虽然不大,但按照田泽的要求,经营起来比之冀州、并州等地耗费的钱粮人力还要多得多。<br />
这数年来,司隶之地遭到巨大的破坏,非但要尽数重建,还要恢复废弛已久的各种水利、关卡等,其中靡费可想而知。<br />
程昱闻言,微微叹了口气,却也没说什么。<br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扩军之事被敲定,再强求攻伐西凉已不再可能。<br />
况且从战略角度而言,此时攻伐西凉,风险也确实大了些。<br />
程昱不敢保证,一旦刘备和刘焉出兵牵制,曹操、袁绍和孙策联合北上的话,关羽和徐晃能否护的住。<br />
瓷器安能碰瓦罐。<br />
但凡有打进冀州的可能,曹操和袁绍宁愿完全舍弃兖州、青州之地的防守,都会拼一把。<br />
肥的流油的地方,他们稍微吃下一两郡之地,就足以弥补的回损失了。<br />
于田泽方而言,即使能赢,一旦冀州之地遭其席卷,亦是得不偿失。<br />
在不能确保冀州安全的情况下,此战不可开启。<br />
……虎头蛇尾的一场战役,就如此结束。<br />
在田泽死守司隶和冀州之地的情况下,五大诸侯也不敢主动进攻,战事暂时告一段落。<br />
这一年,不出意料的又是天下大旱,就连蝗灾都颇为严重。<br />
虽然因为田泽的提醒,各路诸侯都提前有所准备,不至于颗粒无收,保住了以往约三成左右的收成。<br />
尽管依旧不够吃,但加上田泽交易的粮草,起码能确保饿不死人。<br />
当然,袁术除外。<br />
这厮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丝毫没有将田泽的提醒放在心上。更准确来说,他压根就不在乎治下百姓和士卒能否吃得饱。<br />
作为一方诸侯,袁术虽然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在很多方面的水平却根本达不到及格线以上,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诸侯。<br />
袁家那一套经学于治世时尚可,真正治理内政、领兵作战根本就是百无一用。<br />
所以袁绍没少重用颍川的人才,麾下汝南派、颍川派、冀州派、徐州派等杂糅其中。<br />
而袁术则是傻乎乎的真的信了袁家那一套,依旧玩着“无为而治”。<br />
若是太平盛世,亦或者天象气候好些,这么做还行。百姓虽然富裕不起来,起码不会太过穷苦。<br />
但如今之局势,再加上大灾,袁术麾下的百姓和士卒连树皮都啃光了,只能去河里捞河蚌吃。<br />
要知道,这些捞河蚌吃的人可没有什么调味料,能煮熟了吃就不错了,其味道不言而喻,比之树皮还要难吃的多。<br />
最关键的是捕捞河蚌非但有风险、捕捞艰难,而且河蚌之中还有不少寄生虫等,难以处理,食用起来亦有不少风险。<br />
但就是到这种程度,田泽都把粮食运到淮南周边了,袁术依旧头铁的不愿交易。<br />
世家出身的弊端暴露无遗,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思。<br />
袁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孙策、刘备等人可是心中一清二楚。<br />
淮南之地虽然被袁术折腾的不轻,可也有不少人口,是一块肥肉。<br />
他们盯着袁术很久了,只是没有恰当的机会动手罢了。<br />
此次五大诸侯联盟,刚好是个契机,作为被袁绍、曹操、刘备和孙策四方围在中间的冢中枯骨,也是时候应该贡献自己的价值了。<br />
以之祭旗,奠定联盟的基础,对大家都好。<br />
袁绍此时的心情却是颇为复杂。<br />
如果有可能的话,其实他想让袁术一直撑下去。<br />
他与袁术虽然不对付,但毕竟同为袁家出身,兄弟二人,打断骨头连着筋。<br />
只要袁术看清形势,他给足待遇,直接率部连同地盘投奔他的可能性极大。<br />
可惜的是,他等不到这一良机了。<br />
刘备、曹操和孙策对于袁绍的心思也门清,他们必然不会允许此事发生。因此,四方瓜分袁术已成定局。<br />
就在四方蠢蠢欲动之时,袁术还没心没肺的躺在皇宫的龙床之上喝着蜜水,丝毫没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恐怖危机。<br />
(本章完)</p>
作为下一辈的领头之人,诸葛亮显然更偏向于内政,而司马懿与陆逊则略倾向于军略。<br />
虽然三人都是出将入相的全能型人才,但终究还是各自有相对的长处。<br />
诸葛亮考虑到当前各地的内政情况,因此对于扩军之事略保守了些,因为他深知如今田泽治下人口之短缺。<br />
而司马懿和陆逊则是更加纯粹的从军事角度去考虑此事。<br />
当然,他们也知晓陈宫的难处,所以没有狮子大开口。否则以二人的性格,或许直接来句扩军五十万。<br />
“既然如此,那便扩军三十万吧。”田泽道。<br />
随后看了眼面色略有些难看的陈宫,又道:“与公孙伯圭的战事,暂且搁置。待到明年入春再说。”<br />
因为曹操的接连失误,司隶拿下的太过轻松,超乎了田泽等人的想象。<br />
以至于张辽和张郃部的折损并不多,完全可以直接攻打西凉。<br />
尤其是在如今曹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br />
但是综合考虑治下的情况、战局以及扩军之事,田泽还是选择暂时将此事搁置。<br />
毕竟如今五大诸侯方才联盟,锐气正盛。<br />
一旦田泽此时动手,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届时冀州、青州东莱以及司隶必然会陷入漫长的战火。<br />
“司隶的稳固和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毕竟是曾经的王兴之地,日后……”田泽略微沉吟,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br />
蓟县之地虽好,但是有些太过偏向东北,于日后征伐中原和南方,及掌控西部的西域、身毒等地有所不利。将来田泽觉得还是将国都迁至长安、洛阳一带为好。<br />
但是如今说此言,还是有些为时尚早。<br />
田泽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场众人皆是听出了田泽的言外之意。<br />
长安、洛阳能否于后世屡次成为国都所在,是有其必然原因的。<br />
从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方面考虑,在这个时代,这里确实是最合适的建都之地之一。<br />
“主公,臣明白。”陈宫主动说道。<br />
司隶之地虽然不大,但按照田泽的要求,经营起来比之冀州、并州等地耗费的钱粮人力还要多得多。<br />
这数年来,司隶之地遭到巨大的破坏,非但要尽数重建,还要恢复废弛已久的各种水利、关卡等,其中靡费可想而知。<br />
程昱闻言,微微叹了口气,却也没说什么。<br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扩军之事被敲定,再强求攻伐西凉已不再可能。<br />
况且从战略角度而言,此时攻伐西凉,风险也确实大了些。<br />
程昱不敢保证,一旦刘备和刘焉出兵牵制,曹操、袁绍和孙策联合北上的话,关羽和徐晃能否护的住。<br />
瓷器安能碰瓦罐。<br />
但凡有打进冀州的可能,曹操和袁绍宁愿完全舍弃兖州、青州之地的防守,都会拼一把。<br />
肥的流油的地方,他们稍微吃下一两郡之地,就足以弥补的回损失了。<br />
于田泽方而言,即使能赢,一旦冀州之地遭其席卷,亦是得不偿失。<br />
在不能确保冀州安全的情况下,此战不可开启。<br />
……虎头蛇尾的一场战役,就如此结束。<br />
在田泽死守司隶和冀州之地的情况下,五大诸侯也不敢主动进攻,战事暂时告一段落。<br />
这一年,不出意料的又是天下大旱,就连蝗灾都颇为严重。<br />
虽然因为田泽的提醒,各路诸侯都提前有所准备,不至于颗粒无收,保住了以往约三成左右的收成。<br />
尽管依旧不够吃,但加上田泽交易的粮草,起码能确保饿不死人。<br />
当然,袁术除外。<br />
这厮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丝毫没有将田泽的提醒放在心上。更准确来说,他压根就不在乎治下百姓和士卒能否吃得饱。<br />
作为一方诸侯,袁术虽然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在很多方面的水平却根本达不到及格线以上,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诸侯。<br />
袁家那一套经学于治世时尚可,真正治理内政、领兵作战根本就是百无一用。<br />
所以袁绍没少重用颍川的人才,麾下汝南派、颍川派、冀州派、徐州派等杂糅其中。<br />
而袁术则是傻乎乎的真的信了袁家那一套,依旧玩着“无为而治”。<br />
若是太平盛世,亦或者天象气候好些,这么做还行。百姓虽然富裕不起来,起码不会太过穷苦。<br />
但如今之局势,再加上大灾,袁术麾下的百姓和士卒连树皮都啃光了,只能去河里捞河蚌吃。<br />
要知道,这些捞河蚌吃的人可没有什么调味料,能煮熟了吃就不错了,其味道不言而喻,比之树皮还要难吃的多。<br />
最关键的是捕捞河蚌非但有风险、捕捞艰难,而且河蚌之中还有不少寄生虫等,难以处理,食用起来亦有不少风险。<br />
但就是到这种程度,田泽都把粮食运到淮南周边了,袁术依旧头铁的不愿交易。<br />
世家出身的弊端暴露无遗,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思。<br />
袁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孙策、刘备等人可是心中一清二楚。<br />
淮南之地虽然被袁术折腾的不轻,可也有不少人口,是一块肥肉。<br />
他们盯着袁术很久了,只是没有恰当的机会动手罢了。<br />
此次五大诸侯联盟,刚好是个契机,作为被袁绍、曹操、刘备和孙策四方围在中间的冢中枯骨,也是时候应该贡献自己的价值了。<br />
以之祭旗,奠定联盟的基础,对大家都好。<br />
袁绍此时的心情却是颇为复杂。<br />
如果有可能的话,其实他想让袁术一直撑下去。<br />
他与袁术虽然不对付,但毕竟同为袁家出身,兄弟二人,打断骨头连着筋。<br />
只要袁术看清形势,他给足待遇,直接率部连同地盘投奔他的可能性极大。<br />
可惜的是,他等不到这一良机了。<br />
刘备、曹操和孙策对于袁绍的心思也门清,他们必然不会允许此事发生。因此,四方瓜分袁术已成定局。<br />
就在四方蠢蠢欲动之时,袁术还没心没肺的躺在皇宫的龙床之上喝着蜜水,丝毫没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恐怖危机。<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