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438章 整训骑兵<br />
在亲自参与过多次大战后,田泽对于战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br />
在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崩盘。<br />
每一场战争的胜负,都有数之不尽的细节堆砌,并不是纯靠一个计策、一场天时就能决定的。<br />
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关羽能够威震华夏,纯靠的是一场雨吗?<br />
对于荆州军的整训、襄樊地区地形的了解、整体战局的把握、曹魏军事部署弱点的掌握、曹魏内部反曹势力的鼓动……<br />
这些还只是宏观方面,具体的细节更是太多了。<br />
而徐晃能够在关羽最巅峰之时将之击败,其能力毋庸置疑,绝对的顶尖帅才。<br />
要知道,那时的关羽,将一生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曹操都打的一度准备迁都了。<br />
麾下多是战力较弱的新兵,面临的是前线友军尽数崩盘、关羽军士气正盛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正面击败威震华夏的关羽,这天下有几人能够做到?<br />
偏偏徐晃就做到了。<br />
整饬新兵、稳定局面,里应外合、声东击西,长驱直入,正面击败关羽,连破十重围堑、解樊城之围……<br />
徐晃在这一战中可称赞的主要操作太多了,战绩更是令世人瞠目。<br />
即便是曹操也不禁惊叹,自己用兵三十多年就没有听说过能够做到这一点的。<br />
虽然蜀汉谋臣廖立则认为,关羽犯了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的错误,但不过是嘴炮而已。<br />
究极状态下的关羽,一个人吊打魏国和吴国诸多名将。<br />
愣生生一直以勇猛著称的曹仁给打成了防守大师,把曹氏外姓第一将于禁给打跪了。<br />
兵力优势、民心优势、士气优势……<br />
这种情况下曹操都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的了关羽,直接把张辽和诸将都调了回来,甚至做好了迁都的准备。<br />
而徐晃带着一群新兵,还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竟然打赢了,这几乎是天方夜谭。<br />
对比一下,就好像此前的中原大战,关羽率领数十万精锐,被对方以十万新兵打败了一样。<br />
某种程度上而言,徐晃这一战几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r />
毕竟以关羽的威势和当时的局面,若是真的打下了襄樊,即便后方被孙权偷袭,结局也不会是那般。<br />
田泽之所以一直保守用兵,也是担心发生这种事。<br />
站在上帝视角,总觉得关羽兵败似乎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但那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br />
若是真的处于当时关羽的角度,谁能想到会败的那么惨?曹操都不敢相信。当时天下人一度以为关羽就要收复中原,大汉就要三兴了。<br />
这种不可思议的仗,汉末实在是太多了。<br />
袁绍等诸侯麾下可不少良将,田泽也不确定哪个一不小心就爆发了,改变了战局。<br />
曹操虽然表面上是唯才是举,但是一直疑心病很重,一直重用曹氏和夏侯氏的宗亲,外将基本没有独自领兵的机会,基本上都是作为副将,在打白工、擦屁股。<br />
赢了,算曹氏宗亲的,能得到的奖赏寥寥。输了,自己殿后,非但有生命危险,而且还可能背锅。<br />
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杀出来的五子良将,含金量绝对是满满的,在领兵作战方面并不亚于五虎上将。<br />
若是不一直被压着,多历练历练,成就不可限量。<br />
如今的徐晃便是这样。田泽有着自己的手段,自然不会压制这些骁将,徐晃能够稳坐五帅之位,力压赵云、臧霸和甘宁之流,实力毋庸置疑。<br />
只不过因为用兵缺少特色,而被一直安排脏活累活罢了。<br />
和徐荣、赵云是一个性质,都是中坚力量。<br />
在收到田泽的军令后,徐晃虽然依旧沉稳,却也免不了生出一丝兴奋。<br />
终于有他发挥的机会了。<br />
正如程昱所言,田泽麾下能玩的好郭嘉这一战略的将领不多,这种精细活,玩的最好的就是徐晃。<br />
董昭和程昱等人说徐晃不擅长骑兵作战,那只不过是相对而言。<br />
用兵严整的徐晃虽然不喜欢冒险,但是关键时候也从不含糊,否则也打不出长驱直入的操作。<br />
骑兵这种优劣明显的兵种,在徐晃看来不可或缺,但却不能太多,所以对于大规模骑兵作战他鲜少运用。<br />
这不意味着徐晃不懂大规模的骑兵指挥作战,相反,徐晃能做到很多张辽、关羽都做不到的操作。<br />
在田泽调配的近十万骑兵陆续赶到后,徐晃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专项整训。<br />
知晓此战战略的徐晃,此次可谓是将自己军纪严明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是把麾下骑兵往崩溃了整。<br />
以至于陈宫不得不再度加强了这些士卒的伙食保障,而且还安排了大量的士子进行宣传和思想教育。<br />
在这为期半年的训练之中,重点训练骑兵之间彼此联系和闻令而动等方面,几乎将之作为了骑兵的本能。<br />
毕竟,此战关键不在于作战能力,而在于这些骑兵的组织力。<br />
大齐的大规模兵力调动,以及徐晃疯狂练兵之举,自然瞒不过中原诸侯。<br />
尤其是袁绍和曹操,在得知此事后,顿时明白,麻烦大了!<br />
在中原这种地形上,己方缺少骑兵,而对手准备了大量的骑兵,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很清楚。<br />
一时间,袁绍麾下舍弃青州而退守徐州的言论再次声嚣尘上。<br />
就是曹操这边,也出现了舍弃兖州而守豫州的言论。<br />
对于这些弱智言论,袁绍和曹操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直接按下,装作不知道。<br />
他们能不清楚说出这些言论的人是什么心思吗?<br />
无非是少许短视的人、软弱的人,以及大量别有用心的人而已。<br />
但是这种时候,大敌当前,他们根本抽不出身来处理,不得不冷处理。<br />
背地里,曹操和袁绍都已经记好了小本本,等着腾出手来背后算账。<br />
俩难兄难弟几乎是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对方,开始商量对策。<br />
他们不确定田泽的目标是谁,也不确定田泽什么时候发兵,但他们绝对不会坐以待毙。<br />
(本章完)</p>
在亲自参与过多次大战后,田泽对于战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br />
在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崩盘。<br />
每一场战争的胜负,都有数之不尽的细节堆砌,并不是纯靠一个计策、一场天时就能决定的。<br />
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关羽能够威震华夏,纯靠的是一场雨吗?<br />
对于荆州军的整训、襄樊地区地形的了解、整体战局的把握、曹魏军事部署弱点的掌握、曹魏内部反曹势力的鼓动……<br />
这些还只是宏观方面,具体的细节更是太多了。<br />
而徐晃能够在关羽最巅峰之时将之击败,其能力毋庸置疑,绝对的顶尖帅才。<br />
要知道,那时的关羽,将一生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曹操都打的一度准备迁都了。<br />
麾下多是战力较弱的新兵,面临的是前线友军尽数崩盘、关羽军士气正盛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正面击败威震华夏的关羽,这天下有几人能够做到?<br />
偏偏徐晃就做到了。<br />
整饬新兵、稳定局面,里应外合、声东击西,长驱直入,正面击败关羽,连破十重围堑、解樊城之围……<br />
徐晃在这一战中可称赞的主要操作太多了,战绩更是令世人瞠目。<br />
即便是曹操也不禁惊叹,自己用兵三十多年就没有听说过能够做到这一点的。<br />
虽然蜀汉谋臣廖立则认为,关羽犯了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的错误,但不过是嘴炮而已。<br />
究极状态下的关羽,一个人吊打魏国和吴国诸多名将。<br />
愣生生一直以勇猛著称的曹仁给打成了防守大师,把曹氏外姓第一将于禁给打跪了。<br />
兵力优势、民心优势、士气优势……<br />
这种情况下曹操都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的了关羽,直接把张辽和诸将都调了回来,甚至做好了迁都的准备。<br />
而徐晃带着一群新兵,还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竟然打赢了,这几乎是天方夜谭。<br />
对比一下,就好像此前的中原大战,关羽率领数十万精锐,被对方以十万新兵打败了一样。<br />
某种程度上而言,徐晃这一战几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r />
毕竟以关羽的威势和当时的局面,若是真的打下了襄樊,即便后方被孙权偷袭,结局也不会是那般。<br />
田泽之所以一直保守用兵,也是担心发生这种事。<br />
站在上帝视角,总觉得关羽兵败似乎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但那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br />
若是真的处于当时关羽的角度,谁能想到会败的那么惨?曹操都不敢相信。当时天下人一度以为关羽就要收复中原,大汉就要三兴了。<br />
这种不可思议的仗,汉末实在是太多了。<br />
袁绍等诸侯麾下可不少良将,田泽也不确定哪个一不小心就爆发了,改变了战局。<br />
曹操虽然表面上是唯才是举,但是一直疑心病很重,一直重用曹氏和夏侯氏的宗亲,外将基本没有独自领兵的机会,基本上都是作为副将,在打白工、擦屁股。<br />
赢了,算曹氏宗亲的,能得到的奖赏寥寥。输了,自己殿后,非但有生命危险,而且还可能背锅。<br />
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杀出来的五子良将,含金量绝对是满满的,在领兵作战方面并不亚于五虎上将。<br />
若是不一直被压着,多历练历练,成就不可限量。<br />
如今的徐晃便是这样。田泽有着自己的手段,自然不会压制这些骁将,徐晃能够稳坐五帅之位,力压赵云、臧霸和甘宁之流,实力毋庸置疑。<br />
只不过因为用兵缺少特色,而被一直安排脏活累活罢了。<br />
和徐荣、赵云是一个性质,都是中坚力量。<br />
在收到田泽的军令后,徐晃虽然依旧沉稳,却也免不了生出一丝兴奋。<br />
终于有他发挥的机会了。<br />
正如程昱所言,田泽麾下能玩的好郭嘉这一战略的将领不多,这种精细活,玩的最好的就是徐晃。<br />
董昭和程昱等人说徐晃不擅长骑兵作战,那只不过是相对而言。<br />
用兵严整的徐晃虽然不喜欢冒险,但是关键时候也从不含糊,否则也打不出长驱直入的操作。<br />
骑兵这种优劣明显的兵种,在徐晃看来不可或缺,但却不能太多,所以对于大规模骑兵作战他鲜少运用。<br />
这不意味着徐晃不懂大规模的骑兵指挥作战,相反,徐晃能做到很多张辽、关羽都做不到的操作。<br />
在田泽调配的近十万骑兵陆续赶到后,徐晃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专项整训。<br />
知晓此战战略的徐晃,此次可谓是将自己军纪严明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是把麾下骑兵往崩溃了整。<br />
以至于陈宫不得不再度加强了这些士卒的伙食保障,而且还安排了大量的士子进行宣传和思想教育。<br />
在这为期半年的训练之中,重点训练骑兵之间彼此联系和闻令而动等方面,几乎将之作为了骑兵的本能。<br />
毕竟,此战关键不在于作战能力,而在于这些骑兵的组织力。<br />
大齐的大规模兵力调动,以及徐晃疯狂练兵之举,自然瞒不过中原诸侯。<br />
尤其是袁绍和曹操,在得知此事后,顿时明白,麻烦大了!<br />
在中原这种地形上,己方缺少骑兵,而对手准备了大量的骑兵,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很清楚。<br />
一时间,袁绍麾下舍弃青州而退守徐州的言论再次声嚣尘上。<br />
就是曹操这边,也出现了舍弃兖州而守豫州的言论。<br />
对于这些弱智言论,袁绍和曹操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直接按下,装作不知道。<br />
他们能不清楚说出这些言论的人是什么心思吗?<br />
无非是少许短视的人、软弱的人,以及大量别有用心的人而已。<br />
但是这种时候,大敌当前,他们根本抽不出身来处理,不得不冷处理。<br />
背地里,曹操和袁绍都已经记好了小本本,等着腾出手来背后算账。<br />
俩难兄难弟几乎是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对方,开始商量对策。<br />
他们不确定田泽的目标是谁,也不确定田泽什么时候发兵,但他们绝对不会坐以待毙。<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