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齐公公站在朝辞啼身旁,喊着一层不变的话语。</p><p> 大臣们也各自上诉最近所遇的繁杂之事,按部就班听问解惑。</p><p> 花无凝一如既往默不作声,像是置身事外的看客,不关乎他人任何事。</p><p> “不好了!”</p><p> 一个太监匆匆忙忙跑来,齐公公大声呵斥,“放肆!大呼小叫做什么!拉下去!”</p><p> “请朝太师赎罪,奴才真的有要事禀告!”小太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地说道。</p><p> “什么事?”朝辞啼低眸看了眼小太监,让他回话。</p><p> 大庭广众之下,若是不让其回答才会引起诟病。</p><p> “胡淑女殁了!”小太监大声说道。</p><p> “啊?这是怎么回事?”</p><p> “胡淑女,不就是胡国的公主吗?”</p><p> 大臣们骚动起来,花无凝也是错愕地望向了小太监。</p><p> 胡淑女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殁了?</p><p> 这可是胡国送来的公主,虽说被贬了,但到底还是一位公主,胡国国力也不弱,若是给不出一个理由,怕是会惹怒他国。</p><p> 唐国新君又未定,善战的将领也没有选出,胡国要是借题发挥,怕是又要经历一番水深火热的战争了。</p><p> “侍奉宫女怎么说的?”朝辞啼面色一凝,他下意识的看向花无凝,却发现对方也是一副震惊斐然的模样。</p><p> “宫女说前一个时辰还好好的,胡淑女突然想吃核桃酥,宫女就去拿了。”小太监头埋在地上,匍匐着身子一点也不敢动,“等她再回去,胡淑女就自缢于房中,根本没得救。”</p><p> “此事我会查明。”朝辞啼听完后沉声安抚,“诸位不必惊慌。”</p><p> “今日早朝便是如此,退朝吧。”</p><p> 大臣们也不敢多言,纷纷退了出去。</p><p> 花无凝还是走在了最后,身旁跟着的柳蘅也疑云布容,“阿凝可知胡淑女为何自缢?”</p><p> “不知。”被问道的花无凝果断摇头,黛眉轻颦。</p><p> 这一回答柳蘅也是明白了,胡淑女自缢一事与她无关。</p><p> 可正因为无关,才让心更不解其惑。若不是柳蘅与花无凝所为,难不成是朝辞啼?</p><p> “会不会是…”</p><p> 柳蘅欲问之语卡在喉中,他眼神瞄见朝辞啼一身阴冷寒气地行了过来,“朝太师。”</p><p> “镇国公怎么看待胡淑女一事?”朝辞啼像是没看见柳蘅一般,直愣愣地从二人中间插过去,看着花无凝问道。</p><p> “朝太师要问镇国公,也该懂得礼仪!”柳蘅被挤到一旁,不满而语。</p><p> “柳少师如此懂尊卑礼仪,难道不知毋儳言,毋剿说吗?”朝辞啼毫不客气回敬,“我与镇国公论事,她还未出口,你插什么嘴。”</p><p> “分明是我与镇国公相谈甚欢,朝太师不分青红皂白横插而入,现在反咬一口怪于我身。”柳蘅拧着眉驳斥。</p><p> 两人相视,谁也不服谁,朝辞啼轻蔑一笑,转头询问花无凝,“镇国公有何高见?”</p><p> “阿蘅站过来。”花无凝看了两人,示意柳蘅站在她右侧。</p><p> 柳蘅柔声应道,睨朝辞啼一眼,高傲地走到了花无凝右边。</p><p> 倏尔瞬间,朝辞啼眼眸阴沉下来,他看向花无凝手指微微攥紧。</p><p> “朝太师问错人了,我一朝堂官员,怎么可能知道后宫的事情。”花无凝莫然视之,她回得风轻云淡。</p><p> “镇国公对此毫无想法?”朝辞啼锐利的眼落在花无凝右侧的柳蘅身上,逼迫他不许接近花无凝。</p><p> 柳蘅淡笑着,往花无凝身侧更靠近了一分。</p><p> “我自然是没有头绪。”花无凝坦然而言:“朝太师还是好好查查胡淑女的死因,给胡国一个交代才是。”</p><p> “不然这纷争一起,朝太师的兵权可就不得不交出来了。”上下打量朝辞啼,花无凝笑得无害又坦荡。</p><p> 可她言有所指,不免让朝辞啼心生疑虑,“镇国公真为朝某思虑,朝某很是心愉。”</p><p> “心愉便好,本官也只能体恤太师到这里了。”花无凝叹谓一声,“朝太师可得找到缘由,文武百官,百姓黎民才可安居乐业。”</p><p> “镇国公心系百官黎民,不若与我一同查找原因?”朝辞啼问出口。</p><p> “不了,本官近日身体抱恙,杂事诸多,帮不上大人。”花无凝想也不想一口回绝,“朝太师智勇双全,此事于你而言易如反掌,何须用上我们?”</p><p> 淡然理理衣袖,花无凝行礼,“府中尚有事,失陪了朝太师。”</p><p> 转身让柳蘅跟着自己走下了圣銮殿的长阶,留下朝辞啼一人。</p><p> “朝辞啼说这些话,难不成他以为胡淑女是你找人杀了的?”</p><p> 待出了宫门,柳蘅就着朝辞啼询问的言论细细思忖。</p><p> “八/九不离十。”花无凝疑惑萦于眉间。</p><p> “这么说,胡淑女的死跟朝辞啼也没有关系。”柳蘅点出了花无凝心中之思,“是谁动的手?”</p><p> “自</p> ', ' ')('\n <p>缢而亡。”花无凝呢喃念道:“她此前一直待在冷宫,怕是受不了自行了断了。”</p><p> “看朝辞啼能查出什么吧。”</p><p> 柳蘅也道不出个所以然,觉得花无凝所言最是有可能,</p><p> 但他们不在其中,也不了解实情。</p><p> “先回去吧,估计再过时日就清楚了。”花无凝唇畔勾起一抹笑。</p><p> 身旁的柳蘅看在眼里,意有所动,微微应和,“阿凝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p><p> “好,阿蘅。”花无凝回眸一笑,“你在我会安心很多。”</p><p> “阿凝过誉了。”柳蘅耳尖泛红,“我送你回去。”</p><p> 花无凝也没拒绝,等到了镇国公府,两人道了别后,各自离去。</p><p> 回到房间,她蓦得松了口气,悠哉地坐在榻上,拿起笔墨开始书写着什么。</p><p> 神情严肃却又异常兴奋,她眼中自信俨然。</p><p> “朝辞啼,你接下来可有大麻烦了。”花无凝写了很久,将宣纸分成了两份,分别装好后她喊道:“暗一。”</p><p> 暗一下一瞬出现在屋内,“主子,有何吩咐?”</p><p> “这一份给暗二,告诉她春雪巷的势力可以慢慢动手了。”花无凝将东西递给暗一。</p><p> “是。”暗一领命又飞快得离去。</p><p> 花无凝摸着剩下的那一份,等候她想要的消息。</p><p> 胡淑女自缢的事情,不知怎么的传得飞快,不过才三日胡国就接到了消息,大军直接压在了边境,要为他们的公主讨回公道!</p><p> 大军压境的讯息也传进了京城内,人们再次叫苦不堪。</p><p> 没有人想要打仗,也没有人喜欢硝烟。</p><p> 可花无凝却从容淡定,不因有它,而是因为她正好需要这么一场战争,让朝辞啼下台。</p><p> 再次换好官服,赶去圣銮殿,看着乱成一团的大臣们,她也兀自拧起眉,不知如何是好般。</p><p> 朝辞啼走进后,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说道:“朝太师,如今胡国压境,该如何解决?”</p><p> “胡淑女是自行了结,仵作查看了几次,也给胡国说明了,他们就是不退兵,也不信我们的说辞。”</p><p> “太师,我看胡国是想趁虚而入,若不能将其打退,这万里江山就只能拱手让人了!”</p><p> 朝辞啼沉默不言,等所有人都说得差不多才命人禁声,“胡国不听我国解释,派兵压境,狼子野心,人尽皆知。”</p><p> “看来这场仗,我们是非打不可了。”朝辞啼说道:“有哪位武将愿意去保家卫国,护佑河山。”</p><p> 此言一出,在场文武百官皆不回应,虽是早知道会是如此,可于他们而言,谁又能在此时上阵杀敌?</p><p> 胡国能公开挑衅,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派出大军,肯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他们又能找谁。</p><p> “若是花将军与裴将军尚在便好了。”不知是哪位官员说了一句,百官更是鸦雀无声。</p><p> 两位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接连死于闸刀之下,如今众人才想起他们在就好了。</p><p> “臣愿意!”</p><p> 花无凝站出行列,高喊出声。</p><p> 突变(2)铿锵有力的声音穿……</p><p> 铿锵有力的声音穿入在场官员耳中,他们齐齐回头看着花无凝。</p><p> 花无凝也不见胆怯,面上是前所未有的坚决。</p><p> “镇国公你愿意为唐国出征?”朝辞啼眼神复杂地看着花无凝,默了良久才开口。</p><p> “是的,朝太师。”花无凝不卑不亢地回她,目光坚定不移。</p><p> “你有何本事上阵杀敌。”朝辞啼眼神暗了几瞬,语中暗藏着一股怒意。</p><p> “镇国公你常年深居家宅,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用什么杀敌!”身居于她侧边的官员满脸的不赞同。</p><p> “花将军在时未尝教授你武功,镇国公还是不要在国难当头时诱人戏笑。”另外一个官员也满是不以为然。</p><p> 周边的奚落声此起彼伏,皆是不看好花无凝出征。</p><p> “各位所言极是,那么我请教诸位谁想上战场?”花无凝转身面朝着百官,昂着一股雄浑的气势问道:“有人愿意吗!”</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