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br />
姜宴清静静的望着她,嘴角抿的有些紧。<br />
沈缨与之对视,难得的不移寸许,不避不让。<br />
她微微倾身看着姜宴清,说:“大人张口便让我搏命,是让我为何人搏命?”<br />
“搏什么命?”<br />
“而我,为何要为之搏命?”<br />
姜宴清依旧看着她,说:“若为我,可否?”<br />
沈缨抿了抿唇,问:“为姜县令?”<br />
“不,为姜宴清。”<br />
“我将性命交托于你,与你同生共死,祸福相依。”<br />
“君子一诺,千秋万岁,你敢与我一同搏个盛世清平么?”<br />
姜宴清言罢,提起茶壶在沈缨面前的茶盏中注入刚泡好的茶水。<br />
“敢吗?”他端起茶盏递向她。<br />
沈缨望着清清淡淡的茶水,闻着悠悠茶香,心绪飘了很远。<br />
她似乎在片刻间便将自己活过的岁月翻看了一遍。<br />
她的目光落在姜宴清端着茶盏的手,那只手因用力而僵直。<br />
她盯着看了看,终于端起茶盏一饮而尽,答道:“敢。”<br />
姜宴清松开攥着茶盏的手,看着沈缨明静的面容和双眸中的坚定。<br />
多日来,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的烦心疲惫终于平静下来。<br />
他从怀中取出一瓶药,探身握住沈缨的手腕,随后又移了寸许,拢住她的手。<br />
药膏散发出浓重的药味,姜宴清解开沈缨腕上的布条,为她涂上药。<br />
那药是红色的,艳丽的红,像掺了胭脂似的。<br />
它看着是膏,涂开后却如水般柔润。<br />
药渗入沈缨的皮肉,进入骨骼,伤处泛起灼热的痛处。<br />
姜宴清用指腹将药膏推开,又点了一支艾草熏烤。<br />
他问:“痛吗?”<br />
她点点头说:“痛。”<br />
“吹走就不痛了。”<br />
沈缨看着姜宴清将她的手托到嘴边,轻轻的吹了起来。<br />
他的气息透过薄薄的皮肉入了骨,又从骨头蔓延至四肢八骸,将她熏的头脑发昏,脸也红了,心也醉了。<br />
雨歇云散,天光渐亮,马车内也有了隐隐光。<br />
姜宴清侧头看着睡着的沈缨,不禁失笑。<br />
他方才一时情难自禁,又怕自己举止过分,令人不适。<br />
故而,他一直在思索该如何说出更好听的话来。<br />
云姑说女子都爱好听的话,听的高兴了,心便软了。<br />
只是,他还没说出什么,对面的人因为药性发作,竟睡着了,还打着呼。<br />
像是疲累多日,终于睡了这么一觉。<br />
他看着沈缨,一寸一寸的刻画她的面容。<br />
他不禁想起此次回长安时见到皇帝的一番谈话。<br />
不过是见他望着树上的杜鹃鸟笑了一下,皇帝便说他在小长安遇上了情劫。<br />
说他是被小狐仙引着入红尘,有了挂念。<br />
笑他凡心深重,修不成佛了。<br />
虽是一句戏言,但他听到小狐仙三个字,一瞬间便想到了沈缨。<br />
挂念吗?<br />
他自记事起听到寺中僧人说的最多的便是心无挂碍。<br />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br />
而今,他挂念小长安,和小长安里的那个人。<br />
皇帝捏着棋子迟迟不肯落下,戏称他是被繁华的小长安迷了眼,被美人好酒绊住了脚。<br />
他未解释,平静的落下一子,将皇帝的棋子尽数吞下。<br />
皇帝看着棋局,仰头喝了一碗浓茶,叹息道:“你这条线倒是埋的深,诱朕孤军深入,如今一招釜底抽薪,便让朕功亏一篑。”<br />
“本以为,在永昌劳心劳力,你的棋技会有所退步,朕也能赢你一次。没曾想,经永昌一役,你竟更上一层。”<br />
“宴清棋技,想必当今天下已无人可及。”<br />
姜宴清自谦道:“臣在永昌便连输过林默两次。陛下德仁治国,天下安定,人才济济,实不敢称为第一。”<br />
皇帝笑了一下,侧靠在凭几上,说道:“你就爱谦虚,说起林家那位状元郎,朕当年听闻他病故,有半年无法释怀。”<br />
“那般惊才绝艳的人物,真是百年也难出一个。姿容、才智、胸怀,朕以为,他能入内阁做宰相,助朕一臂之力。却不曾想……明珠蒙尘,堕落至此。”<br />
他陷入回忆,面上有悲戚之色,但很快便敛去,指了指姜宴清说:“你也算个神童,却也只及他当年七八分。”<br />
姜宴清笑了一下说:“我为何要与他比?”<br />
如今这般,姜宴清心里自明,他不认识什么林道殊,也不知道林家当年惊艳绝伦的神童。<br />
他只识林默,林下清风起,默然对花开的林默。<br />
姜宴清边说着边给皇帝换了新茶,茶是淡茶,加了些药材,能助眠安神。<br />
他看了眼皇帝的面色,说道:“与其在此输棋,倒不如回去休息片刻,陛下累了。”<br />
皇帝却看着棋盘说道:“想让朕安睡,你用心做官,早日回到京城来帮朕。天下安,朕才安,朕需要的不是一个枕头,而是一介良臣啊。”<br />
姜宴清并未接话,而是抬手又重新布置了棋局。<br />
布好后落下一子,说道:“有臣在,定保蜀地无虞。”<br />
“进可攻,退亦可守,他日若局势有变,蜀道便是臣给陛下留的最后一步棋。”<br />
皇帝坐直身看着棋局,很久后,落下一子。<br />
一子定,而全局定。<br />
宴清安,则蜀中安。<br />
他们都知道,蜀道遥遥,巍峨艰险。<br />
守住蜀道,便是守住了西南。<br />
他们在窗前俯瞰梵音寺山中夜景,谈论蜀中治理之法,试探、考验、点拨……<br />
君臣可为友,可为亲,但君君臣臣亦是规矩。<br />
他以前以为自己可以做个孤臣,守在边陲,守到死,但如今他希望有个人愿陪着他。<br />
所以,鬼使神差的再回永昌时,他重走城北飞鸟道。<br />
巧的是,这一日,也是大雨。<br />
整个林道内,雨水声出奇的大,他不由得回想初经此地时,雨也这么大?<br />
在经过那个熟悉的十字路口时,无奇勒马缓行,那一刻他心中突然一动。<br />
纵然没有看到外头情形,他依旧知道,是沈缨在那里。<br />
不可否认,他内心是愉悦的。<br />
因为愉悦,故而生出更多的执念来。<br />
若是将此人永久的留在身边,多好。<br />
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祸福相依。<br />
他又看了眼身侧安睡的沈缨,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br />
“君子一诺,与汝共生。”<br />
写好后折了几折,折成一个小鸟的形状,放入沈缨的腰袋内。<br />
最后,他轻轻叩击车壁。<br />
马车踢踏前行。<br />
于是城北飞鸟道上缓慢行着一辆黑色马车,转入弯道,一直往城中行去。<br />
(全文完)<br />
第91章 番外<br />
开元十一年,九月,永昌漫山的桂花都开了。<br />
整座城都像披着金黄彩裳,香得霸道,艳得敞亮,满城芳定是兆瑞年。<br />
沐休日,沈缨回了竹林村。<br />
里正独子娶新妇,特意给她递了请柬,于情于理她也该去恭贺一趟。<br />
只是,这般场合沈缨并不热衷。<br />
她既不想被人探问婚事,亦不想听旁人谈论县令夫人今年会花落谁家,嘈嘈切切,都是嘲讽的话,平白沦为他人谈资。<br />
所以她早早备下贺礼提前送到里正家,谢他老人家曾经对沈家老小照拂,开席前就走了。<br />
走前,里正赠了她一包草药种子。<br />
她以前总是会和他讨要,种些草药既能给父亲用,也能换些银钱。<br />
沈缨接过来,真切地谢过。<br />
里正喜气洋洋,看着她时又感慨又欣慰,还说起来当年沈家被村民围打的事。<br />
“大家事后都有些后悔,那时也是冲动起来,手下嘴里都没个轻重。”<br />
“你们家走后,他们本来还想去你家中致歉,但那时莲家守着门,谁也进不去。”<br />
“后来便也没人再去了。”<br />
“阿缨,路是自己走的,不必理会闲人议论。姜大人虽位高清傲,但对你是真心维护的。”<br />
“你不知道,那次你家中出事前,姜大人忽然造访,说要为竹林村修条大路,要在村周查访。”<br />
“说是查访,却一路往你家中方向走。”<br />
沈缨着实吃惊,朗声问:“您是说,姜大人早知我家中出事,特意来处理此事?”<br />
里正笑了笑,说:“你那般聪慧,想一想就知道了。”<br />
沈缨想着姜宴清,他静如深潭,喜怒哀乐不流于面,情感情绪更是收的杳杳无霁。<br />
他真是让人猜不透心思啊,沈缨摇了摇头,抱着一袋种子走到村前河流边。<br />
竹林村南邻青河支流,这个季节鱼儿正是肥美。<br />
她这一趟也不白来,捞了两条白肚黑背鱼,每一条都有四斤重,她带回去养在大水缸。<br />
<a href="https:///yanqing/27_b/bjzmk.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27_b/bjzmk.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姜宴清静静的望着她,嘴角抿的有些紧。<br />
沈缨与之对视,难得的不移寸许,不避不让。<br />
她微微倾身看着姜宴清,说:“大人张口便让我搏命,是让我为何人搏命?”<br />
“搏什么命?”<br />
“而我,为何要为之搏命?”<br />
姜宴清依旧看着她,说:“若为我,可否?”<br />
沈缨抿了抿唇,问:“为姜县令?”<br />
“不,为姜宴清。”<br />
“我将性命交托于你,与你同生共死,祸福相依。”<br />
“君子一诺,千秋万岁,你敢与我一同搏个盛世清平么?”<br />
姜宴清言罢,提起茶壶在沈缨面前的茶盏中注入刚泡好的茶水。<br />
“敢吗?”他端起茶盏递向她。<br />
沈缨望着清清淡淡的茶水,闻着悠悠茶香,心绪飘了很远。<br />
她似乎在片刻间便将自己活过的岁月翻看了一遍。<br />
她的目光落在姜宴清端着茶盏的手,那只手因用力而僵直。<br />
她盯着看了看,终于端起茶盏一饮而尽,答道:“敢。”<br />
姜宴清松开攥着茶盏的手,看着沈缨明静的面容和双眸中的坚定。<br />
多日来,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的烦心疲惫终于平静下来。<br />
他从怀中取出一瓶药,探身握住沈缨的手腕,随后又移了寸许,拢住她的手。<br />
药膏散发出浓重的药味,姜宴清解开沈缨腕上的布条,为她涂上药。<br />
那药是红色的,艳丽的红,像掺了胭脂似的。<br />
它看着是膏,涂开后却如水般柔润。<br />
药渗入沈缨的皮肉,进入骨骼,伤处泛起灼热的痛处。<br />
姜宴清用指腹将药膏推开,又点了一支艾草熏烤。<br />
他问:“痛吗?”<br />
她点点头说:“痛。”<br />
“吹走就不痛了。”<br />
沈缨看着姜宴清将她的手托到嘴边,轻轻的吹了起来。<br />
他的气息透过薄薄的皮肉入了骨,又从骨头蔓延至四肢八骸,将她熏的头脑发昏,脸也红了,心也醉了。<br />
雨歇云散,天光渐亮,马车内也有了隐隐光。<br />
姜宴清侧头看着睡着的沈缨,不禁失笑。<br />
他方才一时情难自禁,又怕自己举止过分,令人不适。<br />
故而,他一直在思索该如何说出更好听的话来。<br />
云姑说女子都爱好听的话,听的高兴了,心便软了。<br />
只是,他还没说出什么,对面的人因为药性发作,竟睡着了,还打着呼。<br />
像是疲累多日,终于睡了这么一觉。<br />
他看着沈缨,一寸一寸的刻画她的面容。<br />
他不禁想起此次回长安时见到皇帝的一番谈话。<br />
不过是见他望着树上的杜鹃鸟笑了一下,皇帝便说他在小长安遇上了情劫。<br />
说他是被小狐仙引着入红尘,有了挂念。<br />
笑他凡心深重,修不成佛了。<br />
虽是一句戏言,但他听到小狐仙三个字,一瞬间便想到了沈缨。<br />
挂念吗?<br />
他自记事起听到寺中僧人说的最多的便是心无挂碍。<br />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br />
而今,他挂念小长安,和小长安里的那个人。<br />
皇帝捏着棋子迟迟不肯落下,戏称他是被繁华的小长安迷了眼,被美人好酒绊住了脚。<br />
他未解释,平静的落下一子,将皇帝的棋子尽数吞下。<br />
皇帝看着棋局,仰头喝了一碗浓茶,叹息道:“你这条线倒是埋的深,诱朕孤军深入,如今一招釜底抽薪,便让朕功亏一篑。”<br />
“本以为,在永昌劳心劳力,你的棋技会有所退步,朕也能赢你一次。没曾想,经永昌一役,你竟更上一层。”<br />
“宴清棋技,想必当今天下已无人可及。”<br />
姜宴清自谦道:“臣在永昌便连输过林默两次。陛下德仁治国,天下安定,人才济济,实不敢称为第一。”<br />
皇帝笑了一下,侧靠在凭几上,说道:“你就爱谦虚,说起林家那位状元郎,朕当年听闻他病故,有半年无法释怀。”<br />
“那般惊才绝艳的人物,真是百年也难出一个。姿容、才智、胸怀,朕以为,他能入内阁做宰相,助朕一臂之力。却不曾想……明珠蒙尘,堕落至此。”<br />
他陷入回忆,面上有悲戚之色,但很快便敛去,指了指姜宴清说:“你也算个神童,却也只及他当年七八分。”<br />
姜宴清笑了一下说:“我为何要与他比?”<br />
如今这般,姜宴清心里自明,他不认识什么林道殊,也不知道林家当年惊艳绝伦的神童。<br />
他只识林默,林下清风起,默然对花开的林默。<br />
姜宴清边说着边给皇帝换了新茶,茶是淡茶,加了些药材,能助眠安神。<br />
他看了眼皇帝的面色,说道:“与其在此输棋,倒不如回去休息片刻,陛下累了。”<br />
皇帝却看着棋盘说道:“想让朕安睡,你用心做官,早日回到京城来帮朕。天下安,朕才安,朕需要的不是一个枕头,而是一介良臣啊。”<br />
姜宴清并未接话,而是抬手又重新布置了棋局。<br />
布好后落下一子,说道:“有臣在,定保蜀地无虞。”<br />
“进可攻,退亦可守,他日若局势有变,蜀道便是臣给陛下留的最后一步棋。”<br />
皇帝坐直身看着棋局,很久后,落下一子。<br />
一子定,而全局定。<br />
宴清安,则蜀中安。<br />
他们都知道,蜀道遥遥,巍峨艰险。<br />
守住蜀道,便是守住了西南。<br />
他们在窗前俯瞰梵音寺山中夜景,谈论蜀中治理之法,试探、考验、点拨……<br />
君臣可为友,可为亲,但君君臣臣亦是规矩。<br />
他以前以为自己可以做个孤臣,守在边陲,守到死,但如今他希望有个人愿陪着他。<br />
所以,鬼使神差的再回永昌时,他重走城北飞鸟道。<br />
巧的是,这一日,也是大雨。<br />
整个林道内,雨水声出奇的大,他不由得回想初经此地时,雨也这么大?<br />
在经过那个熟悉的十字路口时,无奇勒马缓行,那一刻他心中突然一动。<br />
纵然没有看到外头情形,他依旧知道,是沈缨在那里。<br />
不可否认,他内心是愉悦的。<br />
因为愉悦,故而生出更多的执念来。<br />
若是将此人永久的留在身边,多好。<br />
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祸福相依。<br />
他又看了眼身侧安睡的沈缨,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br />
“君子一诺,与汝共生。”<br />
写好后折了几折,折成一个小鸟的形状,放入沈缨的腰袋内。<br />
最后,他轻轻叩击车壁。<br />
马车踢踏前行。<br />
于是城北飞鸟道上缓慢行着一辆黑色马车,转入弯道,一直往城中行去。<br />
(全文完)<br />
第91章 番外<br />
开元十一年,九月,永昌漫山的桂花都开了。<br />
整座城都像披着金黄彩裳,香得霸道,艳得敞亮,满城芳定是兆瑞年。<br />
沐休日,沈缨回了竹林村。<br />
里正独子娶新妇,特意给她递了请柬,于情于理她也该去恭贺一趟。<br />
只是,这般场合沈缨并不热衷。<br />
她既不想被人探问婚事,亦不想听旁人谈论县令夫人今年会花落谁家,嘈嘈切切,都是嘲讽的话,平白沦为他人谈资。<br />
所以她早早备下贺礼提前送到里正家,谢他老人家曾经对沈家老小照拂,开席前就走了。<br />
走前,里正赠了她一包草药种子。<br />
她以前总是会和他讨要,种些草药既能给父亲用,也能换些银钱。<br />
沈缨接过来,真切地谢过。<br />
里正喜气洋洋,看着她时又感慨又欣慰,还说起来当年沈家被村民围打的事。<br />
“大家事后都有些后悔,那时也是冲动起来,手下嘴里都没个轻重。”<br />
“你们家走后,他们本来还想去你家中致歉,但那时莲家守着门,谁也进不去。”<br />
“后来便也没人再去了。”<br />
“阿缨,路是自己走的,不必理会闲人议论。姜大人虽位高清傲,但对你是真心维护的。”<br />
“你不知道,那次你家中出事前,姜大人忽然造访,说要为竹林村修条大路,要在村周查访。”<br />
“说是查访,却一路往你家中方向走。”<br />
沈缨着实吃惊,朗声问:“您是说,姜大人早知我家中出事,特意来处理此事?”<br />
里正笑了笑,说:“你那般聪慧,想一想就知道了。”<br />
沈缨想着姜宴清,他静如深潭,喜怒哀乐不流于面,情感情绪更是收的杳杳无霁。<br />
他真是让人猜不透心思啊,沈缨摇了摇头,抱着一袋种子走到村前河流边。<br />
竹林村南邻青河支流,这个季节鱼儿正是肥美。<br />
她这一趟也不白来,捞了两条白肚黑背鱼,每一条都有四斤重,她带回去养在大水缸。<br />
<a href="https:///yanqing/27_b/bjzmk.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27_b/bjzmk.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