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黑水靺鞨并不太向往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就像不是每个统都想成为精英统一样,这只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存在对错。<br />
所以即便归附大唐,黑水靺鞨大概率还会保持之前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得另外给张嘉贞张相爷写一封信,请他好好挑选驻守黑水部的军将,尽量不要打扰黑水部的生活。<br />
这一个冬天,748带着高仙芝和海里古走遍了黑水部的土地,天天与这些部族人混在一起,它学到了许多数据库里根本没有的东西,为以后跟其他部落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
一晃到了春天,河海开化,倪属利稽也准备乘船前往大唐。<br />
船是748帮忙造的,与海昆归附大唐坐的船差不多,主打一个快速安全但不耐用。不过倪属利稽的路比海坤好走,黑水靺鞨只要绕过波海郡,从新罗是可以登陆的。之后从再换船去长安,这一路都是传统的海商路线,基本没什么危险。<br />
为了表示诚意,倪属利稽亲自带队,带着薛招抚使亲笔书写的奏折和半船青蒿药粉,从虾夷岛出发前往营州。<br />
进入营州之后,倪属利稽便按照大壮的叮嘱,提前将准备好的归附表和奏本交给了当地官府。<br />
营州都督、平卢节度使许钦澹哪敢耽搁,命人连夜飞马进京报信,说礼部派出去的招抚使薛大壮已经成功劝得靺鞨黑水部归附朝廷,如今黑水部头领倪属利稽正带着送给陛下的贡品和奏折前往长安。<br />
礼部:……谁?啥?这怎么又来了?!<br />
也不怪礼部惊讶,毕竟薛大人前阵子刚刚劝服了州胡岛归顺大唐,那岛上的酋长海昆才走了没多久,这怎么就又来了一个靺鞨黑水部,薛大人是绕着大唐周边祸害呢嘛?!<br />
早朝的朝堂上,礼部侍郎张廷圭向皇帝奏报了这个消息。<br />
李隆基很满意,点了点头。<br />
“由此可见,薛三出海寻药,是真的用了心的。”<br />
“朕看他这船走的路线都清清楚楚,东出海州之后绕路新罗,转而北上去了……”<br />
倭岛这段李隆基没好意思说,但在场的群臣人人心里有数。<br />
前阵子有小道消息说倭岛平城京遭了雷劈,李隆基第一个就想到了他的薛大招抚使,算算时间说不定也该到倭岛了。<br />
你看李老三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其实还是挺八卦的。尤其是这种隔壁邻居的内部局势,李老三一直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就喜欢各种阴谋论。<br />
立秋以后,陆续有消息传来,说倭国的平城京遭了天谴。据说天谴让平城京四分之一的坡地都被夷平,巨大的响动引发地龙翻身,熊熊大火烧掉了整座都城。<br />
哎呦,这么厉害呀!<br />
李老三听得津津有味。<br />
他早听说过倭国的平城京是仿照长安城建的,对这事儿他心里其实不怎么舒服——你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岛还敢宣称是小长安,你也配?!<br />
嗯,烧了挺好。<br />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br />
后来又有小道消息,说这次天谴跟某位云游四方的法师有关。<br />
法师?!<br />
李隆基马上就来精神了。<br />
他还特地派人去打探了一番,说这事儿是平城京中的公卿贵族妄想获得仙丹续命,使出下三滥的手段囚禁了法师,想要逼迫法师炼制丸药。结果被法师识破,以法术招来九天玄雷,几下就把平城京劈得七零八落。<br />
嗯,法师。<br />
九天玄雷。<br />
仙丹。<br />
李隆基嘬了一下牙花子。<br />
他翻了翻之前关于安西都护府的秘报,发现这事儿真一点都不稀奇。<br />
之前在西域的渴塞城,什么天火大师玄雷破城之类的,某位薛姓官员都不是第一次作案。<br />
现在黑水靺鞨的头领带着薛三的奏本来归附,李隆基特地让人拿了张舆图出来,发现黑水部在倭岛以北,从州胡到黑水部必然经过倭国。<br />
嘿嘿,算算时间,那不正好是平城京大火的前后嘛。<br />
朝堂上都是一群人精子,听皇帝这话头马上也都想通了关窍。<br />
嘿,果然是薛三,但没人会傻到把这事儿挑明。<br />
毕竟堂堂招抚使是真炸了人家的山、烧了人家的城,听说倭国的女王还因此受了惊吓,一病不起,也是这一两个月的事儿了。<br />
还有召祸的那个公卿大臣,据说就是倭国的权臣藤原不比等。这个藤原在天谴之后不久便一命归西,现在他儿子和他女婿正在打擂台,眼看就要内乱。<br />
这薛三,可是真能折腾啊!<br />
第206章 薛大人去哪儿了<br />
自家的招抚使放出去祸害周边, 李隆基对此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反而还隐约有点得意。<br />
都说他英明,你看他这是不是英明?薛大壮这招抚使可他破格提拔的,一出门就把周遭的风向给搅动起来了, 也就半年的功夫已经有两个番邦来大唐朝贡。<br />
嗯, 州胡岛那个已经不能算是番邦了,是正经的开疆拓土。皇后的娘家自告奋勇要去岛上养马, 李隆基对小舅子这种捧场的行为十分满意, 还破例给他批了一个码头。<br />
——他倒是不担心王家做大, 王守一与他相识多年,那小子根本就没什么城府,心思都写在脸上呢。<br />
“所以薛卿如今到了黑水部?”<br />
李隆基笑着看向张廷圭。<br />
张廷圭一怔, 心说薛三的奏折不是早就递到中书省了吗,难不成陛下还没看过?<br />
心下狐疑, 天子的话却是不敢不答的,于是便老老实实将薛大壮的折子复述了一遍。<br />
“那青蒿素竟然能治疟疾?”<br />
李隆基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一拍巴掌。<br />
“好, 甚好!薛卿家这一趟没白走,竟然在苦寒冻土找到了克制南地瘴毒的良药, 我大唐征南诏胜矣!”<br />
“天地自然,果然奥秘无穷!”<br />
此话一出,殿中的一众公卿重臣尽皆称是。<br />
有人高呼天佑大唐, 有人念叨陛下圣明,还有更谄媚的,竟然伏地痛哭, 直说天子明德则天地现灵药,乃是祥瑞。<br />
张嘉贞冷眼看着, 觉得这朝中真是一日赛一日的乌烟瘴气。<br />
无奈陛下喜欢。<br />
陛下这两年提拔了不少善于阿谀奉承之辈,虽然都不是无能之辈,但浮夸谄媚的风气却是压不住了,像今天这种满场欢呼雷动的场面他已经见过好几回了。<br />
相比之下,薛三这种简直能称之为“清流”。<br />
当初他说为天子出海寻药,结果人家说到做到,不但收复番邦,还解了南征大军的燃眉之急,这不是能臣是什么!?<br />
可惜啊。<br />
张相爷摇头叹气。<br />
好好一个能臣,偏偏要去出海。海上其实那样容易来去的?风里来雨里去立下的功劳,还不如这群在殿内阿谀奉承之辈擢升的快,陛下真是最近越发独断专行了。<br />
李隆基可不知道他的紫微令正在心里吐槽他,今天他是真的高兴。<br />
去年岭南曾经送来奏报,说广府八月天现异象,入夜后亮如白昼,百姓尽皆惊慌不安。<br />
消息传到长安城,也是引发朝中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br />
天降异象,那民间说什么的就都有了,虽然有官府严加控制,但也堵不住悠悠万民的嘴巴。<br />
李隆基那时候刚提拔了武惠妃不久,马上就遇到广府异象的事儿,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别扭。<br />
难不成真像那些朝臣私底下议论的,武氏崛起会导致李唐龙气衰败?<br />
吓得武惠妃当天晚上就跪在紫宸宫前请罪,还怀着身孕的小娘子泪水涟涟,在秋夜的风中颤抖着给他磕头。<br />
李隆基原本心里有点芥蒂,但一看她这模样马上消散了不少。<br />
他觉得自己功比高宗,但武惠妃肯定做不成则天大圣皇后。就这样一个娇儿哪里能有他皇祖母的手段?她如今心心念念不过是养个孩子,一个惠妃就让她诚惶诚恐了。<br />
乱政……当他李隆基是死的吗?!<br />
封妃的事儿虽然被李隆基一力压制,但广府夜昼一事,李隆基却一直压在心底。<br />
到今天,他仿佛终于找到了答案——八月薛三到了靺鞨黑水部,发动全部族收集并炮制出黄花蒿。黄花蒿乃是克制疟疾的良药,能够拯救万民生死,所以上天降下祥瑞。<br />
广府的异象并不是什么武氏乱政的示警,而是老天爷对大唐的赐福,与他龙气衰败没一丁点干系!<br />
对,就是赐福!岭南夜如白昼,象征天光已开,疟病退散!<br />
逻辑自洽后李老三感觉浑身轻松,对他那出海远行的薛招抚使越发上心。<br />
薛三虽然有时候干讨人嫌的事儿,但关键时刻这小子是真能靠得住,这朝中上下哪怕只有一个有一说一的实在人,那肯定就是薛三没错了!<br />
他说这黄花蒿能治疟疾,那就应能治,但凡他拿出手的东西都耐得住校验。<br />
“赏!当赏!”<br />
李隆基大手一挥。<br />
“薛三升正七品上招抚使,赏金百两,文书及赏钱待他回朝后一并颁发。”</p>
所以即便归附大唐,黑水靺鞨大概率还会保持之前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得另外给张嘉贞张相爷写一封信,请他好好挑选驻守黑水部的军将,尽量不要打扰黑水部的生活。<br />
这一个冬天,748带着高仙芝和海里古走遍了黑水部的土地,天天与这些部族人混在一起,它学到了许多数据库里根本没有的东西,为以后跟其他部落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
一晃到了春天,河海开化,倪属利稽也准备乘船前往大唐。<br />
船是748帮忙造的,与海昆归附大唐坐的船差不多,主打一个快速安全但不耐用。不过倪属利稽的路比海坤好走,黑水靺鞨只要绕过波海郡,从新罗是可以登陆的。之后从再换船去长安,这一路都是传统的海商路线,基本没什么危险。<br />
为了表示诚意,倪属利稽亲自带队,带着薛招抚使亲笔书写的奏折和半船青蒿药粉,从虾夷岛出发前往营州。<br />
进入营州之后,倪属利稽便按照大壮的叮嘱,提前将准备好的归附表和奏本交给了当地官府。<br />
营州都督、平卢节度使许钦澹哪敢耽搁,命人连夜飞马进京报信,说礼部派出去的招抚使薛大壮已经成功劝得靺鞨黑水部归附朝廷,如今黑水部头领倪属利稽正带着送给陛下的贡品和奏折前往长安。<br />
礼部:……谁?啥?这怎么又来了?!<br />
也不怪礼部惊讶,毕竟薛大人前阵子刚刚劝服了州胡岛归顺大唐,那岛上的酋长海昆才走了没多久,这怎么就又来了一个靺鞨黑水部,薛大人是绕着大唐周边祸害呢嘛?!<br />
早朝的朝堂上,礼部侍郎张廷圭向皇帝奏报了这个消息。<br />
李隆基很满意,点了点头。<br />
“由此可见,薛三出海寻药,是真的用了心的。”<br />
“朕看他这船走的路线都清清楚楚,东出海州之后绕路新罗,转而北上去了……”<br />
倭岛这段李隆基没好意思说,但在场的群臣人人心里有数。<br />
前阵子有小道消息说倭岛平城京遭了雷劈,李隆基第一个就想到了他的薛大招抚使,算算时间说不定也该到倭岛了。<br />
你看李老三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其实还是挺八卦的。尤其是这种隔壁邻居的内部局势,李老三一直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就喜欢各种阴谋论。<br />
立秋以后,陆续有消息传来,说倭国的平城京遭了天谴。据说天谴让平城京四分之一的坡地都被夷平,巨大的响动引发地龙翻身,熊熊大火烧掉了整座都城。<br />
哎呦,这么厉害呀!<br />
李老三听得津津有味。<br />
他早听说过倭国的平城京是仿照长安城建的,对这事儿他心里其实不怎么舒服——你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岛还敢宣称是小长安,你也配?!<br />
嗯,烧了挺好。<br />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br />
后来又有小道消息,说这次天谴跟某位云游四方的法师有关。<br />
法师?!<br />
李隆基马上就来精神了。<br />
他还特地派人去打探了一番,说这事儿是平城京中的公卿贵族妄想获得仙丹续命,使出下三滥的手段囚禁了法师,想要逼迫法师炼制丸药。结果被法师识破,以法术招来九天玄雷,几下就把平城京劈得七零八落。<br />
嗯,法师。<br />
九天玄雷。<br />
仙丹。<br />
李隆基嘬了一下牙花子。<br />
他翻了翻之前关于安西都护府的秘报,发现这事儿真一点都不稀奇。<br />
之前在西域的渴塞城,什么天火大师玄雷破城之类的,某位薛姓官员都不是第一次作案。<br />
现在黑水靺鞨的头领带着薛三的奏本来归附,李隆基特地让人拿了张舆图出来,发现黑水部在倭岛以北,从州胡到黑水部必然经过倭国。<br />
嘿嘿,算算时间,那不正好是平城京大火的前后嘛。<br />
朝堂上都是一群人精子,听皇帝这话头马上也都想通了关窍。<br />
嘿,果然是薛三,但没人会傻到把这事儿挑明。<br />
毕竟堂堂招抚使是真炸了人家的山、烧了人家的城,听说倭国的女王还因此受了惊吓,一病不起,也是这一两个月的事儿了。<br />
还有召祸的那个公卿大臣,据说就是倭国的权臣藤原不比等。这个藤原在天谴之后不久便一命归西,现在他儿子和他女婿正在打擂台,眼看就要内乱。<br />
这薛三,可是真能折腾啊!<br />
第206章 薛大人去哪儿了<br />
自家的招抚使放出去祸害周边, 李隆基对此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反而还隐约有点得意。<br />
都说他英明,你看他这是不是英明?薛大壮这招抚使可他破格提拔的,一出门就把周遭的风向给搅动起来了, 也就半年的功夫已经有两个番邦来大唐朝贡。<br />
嗯, 州胡岛那个已经不能算是番邦了,是正经的开疆拓土。皇后的娘家自告奋勇要去岛上养马, 李隆基对小舅子这种捧场的行为十分满意, 还破例给他批了一个码头。<br />
——他倒是不担心王家做大, 王守一与他相识多年,那小子根本就没什么城府,心思都写在脸上呢。<br />
“所以薛卿如今到了黑水部?”<br />
李隆基笑着看向张廷圭。<br />
张廷圭一怔, 心说薛三的奏折不是早就递到中书省了吗,难不成陛下还没看过?<br />
心下狐疑, 天子的话却是不敢不答的,于是便老老实实将薛大壮的折子复述了一遍。<br />
“那青蒿素竟然能治疟疾?”<br />
李隆基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一拍巴掌。<br />
“好, 甚好!薛卿家这一趟没白走,竟然在苦寒冻土找到了克制南地瘴毒的良药, 我大唐征南诏胜矣!”<br />
“天地自然,果然奥秘无穷!”<br />
此话一出,殿中的一众公卿重臣尽皆称是。<br />
有人高呼天佑大唐, 有人念叨陛下圣明,还有更谄媚的,竟然伏地痛哭, 直说天子明德则天地现灵药,乃是祥瑞。<br />
张嘉贞冷眼看着, 觉得这朝中真是一日赛一日的乌烟瘴气。<br />
无奈陛下喜欢。<br />
陛下这两年提拔了不少善于阿谀奉承之辈,虽然都不是无能之辈,但浮夸谄媚的风气却是压不住了,像今天这种满场欢呼雷动的场面他已经见过好几回了。<br />
相比之下,薛三这种简直能称之为“清流”。<br />
当初他说为天子出海寻药,结果人家说到做到,不但收复番邦,还解了南征大军的燃眉之急,这不是能臣是什么!?<br />
可惜啊。<br />
张相爷摇头叹气。<br />
好好一个能臣,偏偏要去出海。海上其实那样容易来去的?风里来雨里去立下的功劳,还不如这群在殿内阿谀奉承之辈擢升的快,陛下真是最近越发独断专行了。<br />
李隆基可不知道他的紫微令正在心里吐槽他,今天他是真的高兴。<br />
去年岭南曾经送来奏报,说广府八月天现异象,入夜后亮如白昼,百姓尽皆惊慌不安。<br />
消息传到长安城,也是引发朝中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br />
天降异象,那民间说什么的就都有了,虽然有官府严加控制,但也堵不住悠悠万民的嘴巴。<br />
李隆基那时候刚提拔了武惠妃不久,马上就遇到广府异象的事儿,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别扭。<br />
难不成真像那些朝臣私底下议论的,武氏崛起会导致李唐龙气衰败?<br />
吓得武惠妃当天晚上就跪在紫宸宫前请罪,还怀着身孕的小娘子泪水涟涟,在秋夜的风中颤抖着给他磕头。<br />
李隆基原本心里有点芥蒂,但一看她这模样马上消散了不少。<br />
他觉得自己功比高宗,但武惠妃肯定做不成则天大圣皇后。就这样一个娇儿哪里能有他皇祖母的手段?她如今心心念念不过是养个孩子,一个惠妃就让她诚惶诚恐了。<br />
乱政……当他李隆基是死的吗?!<br />
封妃的事儿虽然被李隆基一力压制,但广府夜昼一事,李隆基却一直压在心底。<br />
到今天,他仿佛终于找到了答案——八月薛三到了靺鞨黑水部,发动全部族收集并炮制出黄花蒿。黄花蒿乃是克制疟疾的良药,能够拯救万民生死,所以上天降下祥瑞。<br />
广府的异象并不是什么武氏乱政的示警,而是老天爷对大唐的赐福,与他龙气衰败没一丁点干系!<br />
对,就是赐福!岭南夜如白昼,象征天光已开,疟病退散!<br />
逻辑自洽后李老三感觉浑身轻松,对他那出海远行的薛招抚使越发上心。<br />
薛三虽然有时候干讨人嫌的事儿,但关键时刻这小子是真能靠得住,这朝中上下哪怕只有一个有一说一的实在人,那肯定就是薛三没错了!<br />
他说这黄花蒿能治疟疾,那就应能治,但凡他拿出手的东西都耐得住校验。<br />
“赏!当赏!”<br />
李隆基大手一挥。<br />
“薛三升正七品上招抚使,赏金百两,文书及赏钱待他回朝后一并颁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