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嘿嘿。<br />
李琎翻了个身,凭空打了一套拳。<br />
热气球可是能越山跨河的,就算有马匹也追不上,所以薛先生一定把那个小子救出来了。<br />
只是不知道那俩长一样的到底是不是双胞胎,他觉得是,毕竟天下哪来那么多巧合……<br />
想着想着,他也困了,不知不觉便睡着了。<br />
再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然近了黄昏。<br />
李琎一咕噜爬起来去找薛大壮,却被告知薛大人正午便告辞了,说是要去码头看船和随从。<br />
李琎原本听说大壮走了还一脸郁卒,听说他的船现在就停在闽州码头马上又来了精神,命人套车要去看船。<br />
他是郡王,汝阳郡王府他说什么就是什么,随从们马上张罗了起来。<br />
日暮时分,穿戴整齐的小王爷出门,轻车简从直奔闽州港。<br />
他也是来的凑巧,大壮此时刚好就在船上。高仙芝、海里古、按缇娜和卢贝也在,几人正围坐在一起吃火锅。<br />
李琎一进来就闻到了一股奇特的香气。<br />
嗯……就怎么说呢,有点冲,有点辣,还有点香。<br />
吸进鼻子里火辣辣的,但又引得人口水直流,是他从来都没体验过的感觉。<br />
“这是……”<br />
大壮一抬头,发现是汝阳郡王进来了,连忙带着众人给他行礼。<br />
李琎摆了摆,两只眼紧盯着那只被围在当中的铁锅不放。<br />
铁锅现在在大唐并不算稀奇,说起来还是薛先生当初改良了冶铁的工艺,给他亲爹宁王做了一道小炒,由此才在长安城风靡起来的。<br />
现在城里有名有姓的酒楼食肆,多半都要制备几口铁锅做炒菜。托安西大开发的福,西域诸国现在都用矿石与大唐交易商品,煤铁朝廷一点都不缺,也不限制民间使用铁器了。<br />
不过这是什么?为什么红红的?<br />
“这是辣椒火锅。”<br />
大壮一边给汝阳郡王答疑解惑,一边处理手中的食材。<br />
之前在海上虽然海鲜不限量,但牛羊猪肉肯定是没有的,蔬菜和菌菇也是妄想。<br />
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大唐,登陆地又是富庶的闽州,大壮就想做一顿他眼馋已久的麻辣火锅吃吃,以告慰他寡淡已久的味蕾和脏腑。<br />
嘿嘿,这不是有他千辛万苦、跨越重洋带回来的辣椒、土豆、红薯、玉米吗!?<br />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当然是要他大壮第一个享受,不然都对不起他这一路的风雨兼程。<br />
于是中午睡饱之后,大壮便溜溜达达回了码头。<br />
但他知道李琎这小子一定耐不住性子,十有八九会跟来追连载,所以在准备火锅的时候他也没着急,等汝阳郡王来了才开始动手。<br />
这也是大壮第一次向李唐皇室成员正式展示自己漂流太平洋的成果。他其实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毕竟李琎的亲爹是宁王李成器,这父子俩在吃喝上乃是大唐顶流。得到他们的认可,米州作物的认可会更容易被百姓接受。<br />
“两只锅,两种口味,一只是用鸡汤吊的汤底,一只放了辣椒。”<br />
大壮给李琎介绍底料。<br />
“辣椒是我从米洲带回来的作物,气味辛辣刺激,比茱萸更甚。我用麻椒花椒和辣椒放在一起炒制,又加入了一些香料调味,殿下要是吃不惯辣的可以吃鸡汤锅,我放了一些菌菇和海味,味道还是十分鲜美的。”<br />
李琎叛逆少年,看都不看那只清汤锅,两只眼黏在红汤上不放。<br />
谁要吃什么清汤锅啊!这玩意长安城就有,别说用鸡汤就是用山珍海味吊汤头的他都吃过,没什么稀奇的。<br />
倒是这个辣椒……这就是米洲人吃的东西吗?<br />
他正琢磨着,一旁的大壮已经拿起了菜刀,十分利索地片起了羊肉。<br />
该说不说,大壮的刀工还是可圈可点的。羊肉被他切成了透亮的薄片,然后再卷成一圈,堆砌成一座漂亮的肉山。<br />
接着是猪肉。<br />
七八年过去,桥东村的养猪之风到底还是吹到的闽州,肉摊子上的猪肉都是阉割过的,已经闻不出什么腥臊味。<br />
这次火锅大壮准备三种肉,羊肉猪肉和鱼肉。鱼是在码头上刚买的,离水后不久还活蹦乱跳。闽州靠海海味之风盛行,渔家普遍也擅料理鱼,举手间两条鱼便被削成了鱼片,近乎透明的鱼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晶亮的光泽。<br />
“好刀工!”<br />
大壮赞了一声,然后拿起面粉倒进盆中,加水油后开始快速的揉捏。<br />
他揉粉的动作很快,手掌几乎舞出残影。这时候高仙芝的鱼糜肉末也准备好了,大壮拿起粉团开始包丸子,一颗颗丸子从他的虎口处挤出,光滑弹润,在红汤清汤中不停地翻滚起伏,十分惹人喜爱。<br />
等了一会儿,锅中的底汤开始翻滚。大壮便招呼李琎过来涮物。<br />
李琎是朝廷的郡王,在场除了跟他熟稔的大壮,其他人根本没资格跟他坐一桌。于是大壮便安排余下几人去舱室另起了一锅,只留李琎在甲板上,由他单独招呼。<br />
指着琳琅满目摆出三圈的配菜,大壮殷勤地露出了六颗小白牙。<br />
“殿下请看,这便是我从米洲带回来的果蔬。”<br />
“这是西红柿、这是玉米、这是土豆、这是红薯、这是南瓜……”<br />
“不知殿下您想从哪个开始涮啊?”<br />
第241章 再尝尝?<br />
想吃什么……<br />
李琎看着这满满一桌稀奇古怪的食物, 有点眼花缭乱。<br />
这……这……这他都没见过啊?!这都是些啥?这个金灿灿的棒子和灰不溜秋的土蛋子真的能吃?<br />
大壮多机灵个人,一眼就看出了汝阳郡王的窘迫,忙不迭地给小郡王作介绍。<br />
“黄色细粒的这个叫玉米,能吃的是外层这些玉米粒, 玉米粒都是围着玉米棒长的, 嫩玉米清甜,老玉米饱腹, 是种十分高产的作物。”<br />
他一边说一边将玉米掰成一段一段, 叠在盘子里搭出一座玉米山。<br />
“玉米的适应性很强, 大唐很多地方都能种植,这几穗玉米我已经提前煮好了,殿下要不要尝一尝?”<br />
说到这里, 他顿了顿,状似无意地笑道。<br />
“说起来这些菜还是第一次在大唐的土地上亮相, 昨天中午船才靠了闽州港,殿下是大唐第一位吃到米洲作物的人呢。”<br />
第一?<br />
李琎的眼瞬间亮了。<br />
他是第一个吃到的啊!薛先生漂洋过海带回来的新鲜吃食, 现在全大唐除了他们仨(海里古等外乡人不算)就没人见识过, 他李嗣恭这次可真是赶着了!<br />
“我先来尝尝。”<br />
他喜滋滋地接过一捧玉米棒,小心翼翼的地咬了一口。<br />
“好吃!”<br />
小郡王的眼睛更亮了, 一口接一口地啃个不停,两腮塞得鼓鼓的,像只屯粮的小仓鼠。<br />
“好吃, 汁水丰富,清甜爽嫩,先生这个玉米是真好吃!”<br />
嘿嘿, 煮玉米好吃吧。<br />
大壮一脸慈祥地看着小郡王。<br />
“玉米的做法很多,刷了酱汁火烤、脱粒之后磨粉做玉米饼, 这些都是米洲常见的吃法。”<br />
“但这个土豆比玉米更高产,连着这个红薯,这两样都是可以救荒的作物。”<br />
大壮又递过水煮土豆和红薯。<br />
“土豆和红薯富含淀粉,要是以后再遇到蝗灾水灾,靠着这些作物也能活人命。”<br />
“能有多少产量?”<br />
李琎问大壮。<br />
大壮说了一个数字,然后小王爷的嘴巴就变成了一个“o”,一脸不敢置信。<br />
“真能这么多。”<br />
“差不多。”<br />
大壮点头。<br />
“但最主要的还是土豆好种,一岁三熟,是抗灾备荒的最优选。”<br />
“之前海州闹蝗灾,我答应郯王殿下要为大唐寻找可以救荒的良种,这三个就是了。”<br />
这事儿李琎是听说过的,当初他大哥李琮可是差点把私库都给掏干净了,说是资助薛三建了一艘大海船,还命名为“琮琮号”,准备出海去寻找良种。<br />
这事儿最开始在长安城勋贵之间都被当个笑话说,所有人都觉得李琮是上了薛三的恶当,是换汤不换药的“寻仙”骗局,李琮绝对是被薛三忽悠了。<br />
……后来又听说陛下也出了一股,又封薛三为正七品招抚使,奉命出海寻种。<br />
勋贵:陛下明察秋毫,那必然不可能是上当,是公干没错了!<br />
其实李琎刚上船的时候,心里其实不是没犯嘀咕的。毕竟这艘小帆船看着着实不怎么起眼,他大哥掏光了家底就造了个这?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很值钱的样子啊!<br />
结果薛三给他摆了满满当当一桌子米洲作物,全都是他没见过的。虽然李琎也不知道薛三是不是真找到了陆地,但他能确定这些东西都是大唐现有航线中没有的,而且如果土豆红薯和玉米真像薛三说的这样高产,那大哥那点银钱花的简直超值!<br />
他吃了一口土豆,又啃了一块红薯,觉得红薯甜甜的真好吃。</p>
李琎翻了个身,凭空打了一套拳。<br />
热气球可是能越山跨河的,就算有马匹也追不上,所以薛先生一定把那个小子救出来了。<br />
只是不知道那俩长一样的到底是不是双胞胎,他觉得是,毕竟天下哪来那么多巧合……<br />
想着想着,他也困了,不知不觉便睡着了。<br />
再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然近了黄昏。<br />
李琎一咕噜爬起来去找薛大壮,却被告知薛大人正午便告辞了,说是要去码头看船和随从。<br />
李琎原本听说大壮走了还一脸郁卒,听说他的船现在就停在闽州码头马上又来了精神,命人套车要去看船。<br />
他是郡王,汝阳郡王府他说什么就是什么,随从们马上张罗了起来。<br />
日暮时分,穿戴整齐的小王爷出门,轻车简从直奔闽州港。<br />
他也是来的凑巧,大壮此时刚好就在船上。高仙芝、海里古、按缇娜和卢贝也在,几人正围坐在一起吃火锅。<br />
李琎一进来就闻到了一股奇特的香气。<br />
嗯……就怎么说呢,有点冲,有点辣,还有点香。<br />
吸进鼻子里火辣辣的,但又引得人口水直流,是他从来都没体验过的感觉。<br />
“这是……”<br />
大壮一抬头,发现是汝阳郡王进来了,连忙带着众人给他行礼。<br />
李琎摆了摆,两只眼紧盯着那只被围在当中的铁锅不放。<br />
铁锅现在在大唐并不算稀奇,说起来还是薛先生当初改良了冶铁的工艺,给他亲爹宁王做了一道小炒,由此才在长安城风靡起来的。<br />
现在城里有名有姓的酒楼食肆,多半都要制备几口铁锅做炒菜。托安西大开发的福,西域诸国现在都用矿石与大唐交易商品,煤铁朝廷一点都不缺,也不限制民间使用铁器了。<br />
不过这是什么?为什么红红的?<br />
“这是辣椒火锅。”<br />
大壮一边给汝阳郡王答疑解惑,一边处理手中的食材。<br />
之前在海上虽然海鲜不限量,但牛羊猪肉肯定是没有的,蔬菜和菌菇也是妄想。<br />
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大唐,登陆地又是富庶的闽州,大壮就想做一顿他眼馋已久的麻辣火锅吃吃,以告慰他寡淡已久的味蕾和脏腑。<br />
嘿嘿,这不是有他千辛万苦、跨越重洋带回来的辣椒、土豆、红薯、玉米吗!?<br />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当然是要他大壮第一个享受,不然都对不起他这一路的风雨兼程。<br />
于是中午睡饱之后,大壮便溜溜达达回了码头。<br />
但他知道李琎这小子一定耐不住性子,十有八九会跟来追连载,所以在准备火锅的时候他也没着急,等汝阳郡王来了才开始动手。<br />
这也是大壮第一次向李唐皇室成员正式展示自己漂流太平洋的成果。他其实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毕竟李琎的亲爹是宁王李成器,这父子俩在吃喝上乃是大唐顶流。得到他们的认可,米州作物的认可会更容易被百姓接受。<br />
“两只锅,两种口味,一只是用鸡汤吊的汤底,一只放了辣椒。”<br />
大壮给李琎介绍底料。<br />
“辣椒是我从米洲带回来的作物,气味辛辣刺激,比茱萸更甚。我用麻椒花椒和辣椒放在一起炒制,又加入了一些香料调味,殿下要是吃不惯辣的可以吃鸡汤锅,我放了一些菌菇和海味,味道还是十分鲜美的。”<br />
李琎叛逆少年,看都不看那只清汤锅,两只眼黏在红汤上不放。<br />
谁要吃什么清汤锅啊!这玩意长安城就有,别说用鸡汤就是用山珍海味吊汤头的他都吃过,没什么稀奇的。<br />
倒是这个辣椒……这就是米洲人吃的东西吗?<br />
他正琢磨着,一旁的大壮已经拿起了菜刀,十分利索地片起了羊肉。<br />
该说不说,大壮的刀工还是可圈可点的。羊肉被他切成了透亮的薄片,然后再卷成一圈,堆砌成一座漂亮的肉山。<br />
接着是猪肉。<br />
七八年过去,桥东村的养猪之风到底还是吹到的闽州,肉摊子上的猪肉都是阉割过的,已经闻不出什么腥臊味。<br />
这次火锅大壮准备三种肉,羊肉猪肉和鱼肉。鱼是在码头上刚买的,离水后不久还活蹦乱跳。闽州靠海海味之风盛行,渔家普遍也擅料理鱼,举手间两条鱼便被削成了鱼片,近乎透明的鱼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晶亮的光泽。<br />
“好刀工!”<br />
大壮赞了一声,然后拿起面粉倒进盆中,加水油后开始快速的揉捏。<br />
他揉粉的动作很快,手掌几乎舞出残影。这时候高仙芝的鱼糜肉末也准备好了,大壮拿起粉团开始包丸子,一颗颗丸子从他的虎口处挤出,光滑弹润,在红汤清汤中不停地翻滚起伏,十分惹人喜爱。<br />
等了一会儿,锅中的底汤开始翻滚。大壮便招呼李琎过来涮物。<br />
李琎是朝廷的郡王,在场除了跟他熟稔的大壮,其他人根本没资格跟他坐一桌。于是大壮便安排余下几人去舱室另起了一锅,只留李琎在甲板上,由他单独招呼。<br />
指着琳琅满目摆出三圈的配菜,大壮殷勤地露出了六颗小白牙。<br />
“殿下请看,这便是我从米洲带回来的果蔬。”<br />
“这是西红柿、这是玉米、这是土豆、这是红薯、这是南瓜……”<br />
“不知殿下您想从哪个开始涮啊?”<br />
第241章 再尝尝?<br />
想吃什么……<br />
李琎看着这满满一桌稀奇古怪的食物, 有点眼花缭乱。<br />
这……这……这他都没见过啊?!这都是些啥?这个金灿灿的棒子和灰不溜秋的土蛋子真的能吃?<br />
大壮多机灵个人,一眼就看出了汝阳郡王的窘迫,忙不迭地给小郡王作介绍。<br />
“黄色细粒的这个叫玉米,能吃的是外层这些玉米粒, 玉米粒都是围着玉米棒长的, 嫩玉米清甜,老玉米饱腹, 是种十分高产的作物。”<br />
他一边说一边将玉米掰成一段一段, 叠在盘子里搭出一座玉米山。<br />
“玉米的适应性很强, 大唐很多地方都能种植,这几穗玉米我已经提前煮好了,殿下要不要尝一尝?”<br />
说到这里, 他顿了顿,状似无意地笑道。<br />
“说起来这些菜还是第一次在大唐的土地上亮相, 昨天中午船才靠了闽州港,殿下是大唐第一位吃到米洲作物的人呢。”<br />
第一?<br />
李琎的眼瞬间亮了。<br />
他是第一个吃到的啊!薛先生漂洋过海带回来的新鲜吃食, 现在全大唐除了他们仨(海里古等外乡人不算)就没人见识过, 他李嗣恭这次可真是赶着了!<br />
“我先来尝尝。”<br />
他喜滋滋地接过一捧玉米棒,小心翼翼的地咬了一口。<br />
“好吃!”<br />
小郡王的眼睛更亮了, 一口接一口地啃个不停,两腮塞得鼓鼓的,像只屯粮的小仓鼠。<br />
“好吃, 汁水丰富,清甜爽嫩,先生这个玉米是真好吃!”<br />
嘿嘿, 煮玉米好吃吧。<br />
大壮一脸慈祥地看着小郡王。<br />
“玉米的做法很多,刷了酱汁火烤、脱粒之后磨粉做玉米饼, 这些都是米洲常见的吃法。”<br />
“但这个土豆比玉米更高产,连着这个红薯,这两样都是可以救荒的作物。”<br />
大壮又递过水煮土豆和红薯。<br />
“土豆和红薯富含淀粉,要是以后再遇到蝗灾水灾,靠着这些作物也能活人命。”<br />
“能有多少产量?”<br />
李琎问大壮。<br />
大壮说了一个数字,然后小王爷的嘴巴就变成了一个“o”,一脸不敢置信。<br />
“真能这么多。”<br />
“差不多。”<br />
大壮点头。<br />
“但最主要的还是土豆好种,一岁三熟,是抗灾备荒的最优选。”<br />
“之前海州闹蝗灾,我答应郯王殿下要为大唐寻找可以救荒的良种,这三个就是了。”<br />
这事儿李琎是听说过的,当初他大哥李琮可是差点把私库都给掏干净了,说是资助薛三建了一艘大海船,还命名为“琮琮号”,准备出海去寻找良种。<br />
这事儿最开始在长安城勋贵之间都被当个笑话说,所有人都觉得李琮是上了薛三的恶当,是换汤不换药的“寻仙”骗局,李琮绝对是被薛三忽悠了。<br />
……后来又听说陛下也出了一股,又封薛三为正七品招抚使,奉命出海寻种。<br />
勋贵:陛下明察秋毫,那必然不可能是上当,是公干没错了!<br />
其实李琎刚上船的时候,心里其实不是没犯嘀咕的。毕竟这艘小帆船看着着实不怎么起眼,他大哥掏光了家底就造了个这?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很值钱的样子啊!<br />
结果薛三给他摆了满满当当一桌子米洲作物,全都是他没见过的。虽然李琎也不知道薛三是不是真找到了陆地,但他能确定这些东西都是大唐现有航线中没有的,而且如果土豆红薯和玉米真像薛三说的这样高产,那大哥那点银钱花的简直超值!<br />
他吃了一口土豆,又啃了一块红薯,觉得红薯甜甜的真好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