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柏灵也很快还礼。<br />
屋子里又很快只剩下柏灵和其他几个侍女。<br />
她带着几分不安在这里等候,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院子里又传来脚步声,还未等柏灵起身去看,门已经被再次打开了。<br />
上洛郡王领着一位披着红色袈裟的老僧进了屋——此人柏灵没有见过。<br />
陈信看了一眼近旁兰字号的随从,轻声道,“本王接下来要与大师讲谈佛法,你们就下去吧。”<br />
兰字号的侍女们没有半点抗拒,而那些护卫则几乎是最先迈步踏出屋子的。<br />
柏灵略略颦眉,虽然不知道这个陈信现在想做什么,但眼前这情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些护卫一定不会真的走,说不定才一出门,就翻身上了屋顶或是窗角。<br />
等屋子里重新恢复了宁静,柏灵望向陈信,“殿下今日是……?”<br />
陈信的目光转向那位老僧,轻声道,“师傅,这位就是我先前和你提过的柏灵,柏司药了。”<br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另一种说法<br />
尽管先前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但听到“柏司药”三个字从陈信的口中说出来时,柏灵还是在一瞬间感觉到几分脊背发凉。<br />
眼前的陈信是从何时知晓的她的身份,特意带她到东林寺中又意欲何为……柏灵略有些懵。<br />
眼前的老僧对着柏灵伸手揖礼,柏灵这时才反应过来,起身向老僧还礼。<br />
她喉咙微动,看了看僧人,又望向陈信。<br />
考虑到兰芷君的眼线如今很有可能就潜藏在她尚未发觉的角落,柏灵才想开口问陈信想做什么,便又沉默了下去。<br />
三人面面相觑,老僧先说话了。<br />
“小施主先坐。”那僧人抬手,示意柏灵回原位坐下。<br />
柏灵表情微凝,重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br />
“殿下也坐。”那僧人又回头道。<br />
三人就这么在这个小小的屋舍里坐了下来,尽管桌上已经摆好了留给客人的空杯和装满茶水的茶壶,但没有人伸手去碰它们。<br />
“老衲法号惠弘,”那老僧望向柏灵,又开口道,“四年前死于西客舍大火的惠施,是我的师弟。”<br />
柏灵沉眸,表情平和道,“斯人已逝,大师节哀顺变。”<br />
“……难啊。”惠弘突然叹了一声。<br />
陈信看向柏灵,“柏司药先前——”<br />
“这里没有什么柏司药。”柏灵低声打断道,她微微侧头,“郡王殿下大抵是认错人了,倘若你有什么想对那位柏司药说的话,也切莫与我讲。”<br />
“不要紧。”惠弘抚了一把自己斑白的灰胡子,“有人在听……就好。”<br />
柏灵不再看眼前的两人,只是垂下视线,低头喝茶。<br />
那边的老僧惠弘,果然旁若无人地开口讲述起来。<br />
“我与惠施,幼时便是一同长大的流浪儿,后来又是一同投的佛门,渊源不可谓不深。这些年来,我常驻平京,师弟东奔西顾,再加上信男善女一直以来的虔诚,寺中一向富庶,平日也有专门的库银交予游僧做善事,所以我们这样,倒也算是在彼此照应。<br />
“四年前,他忽然回京,此前也没有和我打过招呼,回来之后就一直待在西客舍……再后来就是那场大火。”<br />
说到这里,惠弘忽然顿了顿,他轻轻叹了口气,然后才道,“那场大火,绝非意外,而是有人纵火。”<br />
陈信目光灼灼,“大师此言可有凭证?”<br />
“自然。”惠弘轻声道,“屋内的起火点足足有十几处,若真是烛台倾倒,引燃窗帘,那不会是这种痕迹,这只能是纵火而已。”<br />
惠弘又道,“寺中当时流言四起,大家都非常愤慨……柏司药应该也是知道这些事的吧?”<br />
柏灵依旧沉默,面色如常,没有半点惊讶。<br />
——这件事,她四年前就知道了。<br />
她记得当时东林山上漫山遍野的山民,那都是自发赶来,为惠施大师送葬的百姓。<br />
当年她还在西客舍的门外遭遇了韩冲,并和几个哭泣的小沙弥说了会儿话。<br />
尽管柏灵什么也没有说,但惠弘老师傅看起来也没有半点尴尬。<br />
他叹了一声,“我原本也一直等着官府去缉拿真凶,但后来……宫里来了旨意。”<br />
听到“旨意”二字,柏灵的目光才微微晃了晃。<br />
全天下,只有一个人,能下达“旨意”。<br />
在建熙四十五年,这个人是建熙帝。<br />
“宫里的人是在一天夜里来的,从山道上来,统共有两拨。”惠弘轻声道,“一拨是宫里的公公们,当时的掌印太监黄崇德亲自见了我们主持,也见了我,那位公公和颜悦色,温言抚恤,告诉我们圣上也牵挂着东林寺的这场大火。<br />
“另一拨,是锦衣卫。<br />
“在黄公公见我们的时候,他们把西客舍的断壁残垣都给拆了,按照寺里的规矩,惠施师弟的舍利原本应当供奉去寺内的九层塔上……但那一晚,原本就已经被烧成焦炭的尸骨,也被锦衣卫们弄走了。<br />
“现在东林山后面立的碑,其实是师弟的衣冠冢,他的尸骨如今到底埋在了哪里,有没有被埋葬……我们都不知道。”<br />
柏灵握着杯子的手僵在了那里,许久都没有再抬起。<br />
这些话,与先前柏灵听东林寺主持虚云的所言大相径庭。<br />
惠弘又道,“这件事,大家掂量着轻重,之后就再没有人提及了。即便外人中还是有人觉得惠施师弟的死并非出自意外,大约也不会怀疑到宫里去,毕竟他这些年一直在外游历,在哪里结下了什么暗仇,也未可知。<br />
“再说世事无常,”惠弘的声音低了下去,“也不是说一个人行善积累,便能长命百岁,世间因缘果报错综复杂……也并非凡俗之人可以妄断。”<br />
陈信颦眉,“那惠施大师先前有留下什么线索吗?他无缘无故突然回京,应该也是有所目的的吧。”<br />
惠弘摇了摇头,“他当时只是给了我一串青檀佛珠和一套话术,让我在适当的时候,将佛珠转给当时在京中的申集川,申将军。”<br />
柏灵的睫毛再次轻轻颤动——她之前听将军府的副将说起过那串佛珠。<br />
“这些话,我原本是不打算与任何人讲的。”惠弘又叹了一声,“只是如今时日无多,常常在梦中见到师弟。日前又恰逢殿下拜访……想来,约莫也是机缘。”<br />
柏灵这时才微微侧目,“大师怎么了?”<br />
惠弘刚想开口,又摇了摇头,“罢了,不提这些吧……”<br />
……<br />
惠弘离开后,在外头蹲守的侍女守卫又重新进屋,他们给屋里换上的新的热水。<br />
柏灵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br />
陈信坐在对面,似乎一直在等柏灵开口,然而柏灵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忽然伸手拾起筷子,将筷子头在桌面上轻轻撞齐。<br />
她夹了一片青绿色的苦瓜,放进口中咀嚼。<br />
“惠弘大师得了重疾,”陈信又开口了,“家父与他曾是故交,若非因着这一层关系,恐怕我前日来,惠弘大师也是不会与我托底的。柏司药——”<br />
“殿下不尝尝这斋菜吗。”柏灵抬眸问道,“东林寺的半生瓜,很有来历呢。”<br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只有你能帮的忙<br />
陈信的话被噎在那里,他有些疑惑地望着眼前顾左右而言他的柏灵。<br />
——从始至终,柏灵没有表现出对惠施亡故这件事一丝半点的好奇和关心。<br />
这太不像那个传言中会在流民聚集时挺身而出的少年巾帼……<br />
更何况他得到的消息是,当初的那位柏司药曾经在惠施亡故前后几次上东林山——何以如今这样冷漠,不闻不问。<br />
柏灵仍旧沉眸,一言不发地咀嚼着。<br />
强烈到令人难耐的苦涩从舌根传来,每一次唇齿的咬合,都让这苦涩变得更加清晰尖锐。<br />
柏灵感觉自己的一整个口腔,此刻都弥散着苦瓜清苦。<br />
最难的部分是吞咽,吞咽的时候,她忽然涌上一股本能的呕吐冲动。<br />
然后呼吸,深呼吸……柏灵默默地将苦瓜咽下去。<br />
东林寺里的苦瓜,似乎是特意没有用绞洗、烹饪的手法去除原有的苦味。<br />
“真苦啊。”柏灵有些艰难地说道。<br />
陈信也望着眼前的清炒苦瓜,但没有动筷。<br />
“殿下不尝尝吗?”<br />
“我不爱吃苦瓜。”他轻声道。<br />
“还是可以试试的,”柏灵端起碗,用筷子挑起一小块饭团,“那位在西客舍殒命的惠施大师曾说,人若是尝出了苦瓜的滋味,半生也就过去了。”<br />
陈信微微颦眉,他将信将疑地拿起竹筷,慢慢将一片苦瓜送入口中。<br />
几乎还没有咀嚼,他的表情便狰狞起来,很快取出随身带着的绣帕,将那片苦瓜吐了出来。<br />
柏灵低头吃饭,她想着着惠施的那句话,隐隐觉得有几分想笑。<br />
到底什么是苦瓜的滋味……亏她先前还认认真真地想了那么久。<br />
那不就是苦吗?<br />
……<br />
等下了东林山,已是午后。<br />
车马中又只剩柏灵与陈信两人,车中宽敞,中间放着冰盏,人靠着冰盏,会比在车外头要凉爽许多。<br />
“柏灵姑娘。”陈信再次开口,“小王知道你父兄的事情,也明白你现在不愿再牵扯到其他麻烦里的心情,但这件事……着实事关重大。”<br />
“殿下,”柏灵轻声道,“你这一路都在说话,就不怕隔墙有耳吗?”<br />
陈信愣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镇定,“有谁胆敢来偷听,我的侍卫也不是吃素的。”<br />
“那我呢?”柏灵轻声道,“回去之后,若是有人来逼问我,你与我说了什么,殿下就不怕我全盘托出吗?”<br />
“……”陈信的眉头又皱紧了,“我……”<br />
“我们也就只有金丝笼里的那一面之缘而已,”柏灵低声道,“殿下就那么轻信吗?”<br />
“我有我自己的取信渠道。”陈信沉声道,“我虽此前人在上洛,却也听说过那位柏司药的故事……我既确信你是太医院医官之女柏灵,那你就定不会是宵小之辈,而且……”</p>
屋子里又很快只剩下柏灵和其他几个侍女。<br />
她带着几分不安在这里等候,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院子里又传来脚步声,还未等柏灵起身去看,门已经被再次打开了。<br />
上洛郡王领着一位披着红色袈裟的老僧进了屋——此人柏灵没有见过。<br />
陈信看了一眼近旁兰字号的随从,轻声道,“本王接下来要与大师讲谈佛法,你们就下去吧。”<br />
兰字号的侍女们没有半点抗拒,而那些护卫则几乎是最先迈步踏出屋子的。<br />
柏灵略略颦眉,虽然不知道这个陈信现在想做什么,但眼前这情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些护卫一定不会真的走,说不定才一出门,就翻身上了屋顶或是窗角。<br />
等屋子里重新恢复了宁静,柏灵望向陈信,“殿下今日是……?”<br />
陈信的目光转向那位老僧,轻声道,“师傅,这位就是我先前和你提过的柏灵,柏司药了。”<br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另一种说法<br />
尽管先前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但听到“柏司药”三个字从陈信的口中说出来时,柏灵还是在一瞬间感觉到几分脊背发凉。<br />
眼前的陈信是从何时知晓的她的身份,特意带她到东林寺中又意欲何为……柏灵略有些懵。<br />
眼前的老僧对着柏灵伸手揖礼,柏灵这时才反应过来,起身向老僧还礼。<br />
她喉咙微动,看了看僧人,又望向陈信。<br />
考虑到兰芷君的眼线如今很有可能就潜藏在她尚未发觉的角落,柏灵才想开口问陈信想做什么,便又沉默了下去。<br />
三人面面相觑,老僧先说话了。<br />
“小施主先坐。”那僧人抬手,示意柏灵回原位坐下。<br />
柏灵表情微凝,重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br />
“殿下也坐。”那僧人又回头道。<br />
三人就这么在这个小小的屋舍里坐了下来,尽管桌上已经摆好了留给客人的空杯和装满茶水的茶壶,但没有人伸手去碰它们。<br />
“老衲法号惠弘,”那老僧望向柏灵,又开口道,“四年前死于西客舍大火的惠施,是我的师弟。”<br />
柏灵沉眸,表情平和道,“斯人已逝,大师节哀顺变。”<br />
“……难啊。”惠弘突然叹了一声。<br />
陈信看向柏灵,“柏司药先前——”<br />
“这里没有什么柏司药。”柏灵低声打断道,她微微侧头,“郡王殿下大抵是认错人了,倘若你有什么想对那位柏司药说的话,也切莫与我讲。”<br />
“不要紧。”惠弘抚了一把自己斑白的灰胡子,“有人在听……就好。”<br />
柏灵不再看眼前的两人,只是垂下视线,低头喝茶。<br />
那边的老僧惠弘,果然旁若无人地开口讲述起来。<br />
“我与惠施,幼时便是一同长大的流浪儿,后来又是一同投的佛门,渊源不可谓不深。这些年来,我常驻平京,师弟东奔西顾,再加上信男善女一直以来的虔诚,寺中一向富庶,平日也有专门的库银交予游僧做善事,所以我们这样,倒也算是在彼此照应。<br />
“四年前,他忽然回京,此前也没有和我打过招呼,回来之后就一直待在西客舍……再后来就是那场大火。”<br />
说到这里,惠弘忽然顿了顿,他轻轻叹了口气,然后才道,“那场大火,绝非意外,而是有人纵火。”<br />
陈信目光灼灼,“大师此言可有凭证?”<br />
“自然。”惠弘轻声道,“屋内的起火点足足有十几处,若真是烛台倾倒,引燃窗帘,那不会是这种痕迹,这只能是纵火而已。”<br />
惠弘又道,“寺中当时流言四起,大家都非常愤慨……柏司药应该也是知道这些事的吧?”<br />
柏灵依旧沉默,面色如常,没有半点惊讶。<br />
——这件事,她四年前就知道了。<br />
她记得当时东林山上漫山遍野的山民,那都是自发赶来,为惠施大师送葬的百姓。<br />
当年她还在西客舍的门外遭遇了韩冲,并和几个哭泣的小沙弥说了会儿话。<br />
尽管柏灵什么也没有说,但惠弘老师傅看起来也没有半点尴尬。<br />
他叹了一声,“我原本也一直等着官府去缉拿真凶,但后来……宫里来了旨意。”<br />
听到“旨意”二字,柏灵的目光才微微晃了晃。<br />
全天下,只有一个人,能下达“旨意”。<br />
在建熙四十五年,这个人是建熙帝。<br />
“宫里的人是在一天夜里来的,从山道上来,统共有两拨。”惠弘轻声道,“一拨是宫里的公公们,当时的掌印太监黄崇德亲自见了我们主持,也见了我,那位公公和颜悦色,温言抚恤,告诉我们圣上也牵挂着东林寺的这场大火。<br />
“另一拨,是锦衣卫。<br />
“在黄公公见我们的时候,他们把西客舍的断壁残垣都给拆了,按照寺里的规矩,惠施师弟的舍利原本应当供奉去寺内的九层塔上……但那一晚,原本就已经被烧成焦炭的尸骨,也被锦衣卫们弄走了。<br />
“现在东林山后面立的碑,其实是师弟的衣冠冢,他的尸骨如今到底埋在了哪里,有没有被埋葬……我们都不知道。”<br />
柏灵握着杯子的手僵在了那里,许久都没有再抬起。<br />
这些话,与先前柏灵听东林寺主持虚云的所言大相径庭。<br />
惠弘又道,“这件事,大家掂量着轻重,之后就再没有人提及了。即便外人中还是有人觉得惠施师弟的死并非出自意外,大约也不会怀疑到宫里去,毕竟他这些年一直在外游历,在哪里结下了什么暗仇,也未可知。<br />
“再说世事无常,”惠弘的声音低了下去,“也不是说一个人行善积累,便能长命百岁,世间因缘果报错综复杂……也并非凡俗之人可以妄断。”<br />
陈信颦眉,“那惠施大师先前有留下什么线索吗?他无缘无故突然回京,应该也是有所目的的吧。”<br />
惠弘摇了摇头,“他当时只是给了我一串青檀佛珠和一套话术,让我在适当的时候,将佛珠转给当时在京中的申集川,申将军。”<br />
柏灵的睫毛再次轻轻颤动——她之前听将军府的副将说起过那串佛珠。<br />
“这些话,我原本是不打算与任何人讲的。”惠弘又叹了一声,“只是如今时日无多,常常在梦中见到师弟。日前又恰逢殿下拜访……想来,约莫也是机缘。”<br />
柏灵这时才微微侧目,“大师怎么了?”<br />
惠弘刚想开口,又摇了摇头,“罢了,不提这些吧……”<br />
……<br />
惠弘离开后,在外头蹲守的侍女守卫又重新进屋,他们给屋里换上的新的热水。<br />
柏灵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br />
陈信坐在对面,似乎一直在等柏灵开口,然而柏灵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忽然伸手拾起筷子,将筷子头在桌面上轻轻撞齐。<br />
她夹了一片青绿色的苦瓜,放进口中咀嚼。<br />
“惠弘大师得了重疾,”陈信又开口了,“家父与他曾是故交,若非因着这一层关系,恐怕我前日来,惠弘大师也是不会与我托底的。柏司药——”<br />
“殿下不尝尝这斋菜吗。”柏灵抬眸问道,“东林寺的半生瓜,很有来历呢。”<br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只有你能帮的忙<br />
陈信的话被噎在那里,他有些疑惑地望着眼前顾左右而言他的柏灵。<br />
——从始至终,柏灵没有表现出对惠施亡故这件事一丝半点的好奇和关心。<br />
这太不像那个传言中会在流民聚集时挺身而出的少年巾帼……<br />
更何况他得到的消息是,当初的那位柏司药曾经在惠施亡故前后几次上东林山——何以如今这样冷漠,不闻不问。<br />
柏灵仍旧沉眸,一言不发地咀嚼着。<br />
强烈到令人难耐的苦涩从舌根传来,每一次唇齿的咬合,都让这苦涩变得更加清晰尖锐。<br />
柏灵感觉自己的一整个口腔,此刻都弥散着苦瓜清苦。<br />
最难的部分是吞咽,吞咽的时候,她忽然涌上一股本能的呕吐冲动。<br />
然后呼吸,深呼吸……柏灵默默地将苦瓜咽下去。<br />
东林寺里的苦瓜,似乎是特意没有用绞洗、烹饪的手法去除原有的苦味。<br />
“真苦啊。”柏灵有些艰难地说道。<br />
陈信也望着眼前的清炒苦瓜,但没有动筷。<br />
“殿下不尝尝吗?”<br />
“我不爱吃苦瓜。”他轻声道。<br />
“还是可以试试的,”柏灵端起碗,用筷子挑起一小块饭团,“那位在西客舍殒命的惠施大师曾说,人若是尝出了苦瓜的滋味,半生也就过去了。”<br />
陈信微微颦眉,他将信将疑地拿起竹筷,慢慢将一片苦瓜送入口中。<br />
几乎还没有咀嚼,他的表情便狰狞起来,很快取出随身带着的绣帕,将那片苦瓜吐了出来。<br />
柏灵低头吃饭,她想着着惠施的那句话,隐隐觉得有几分想笑。<br />
到底什么是苦瓜的滋味……亏她先前还认认真真地想了那么久。<br />
那不就是苦吗?<br />
……<br />
等下了东林山,已是午后。<br />
车马中又只剩柏灵与陈信两人,车中宽敞,中间放着冰盏,人靠着冰盏,会比在车外头要凉爽许多。<br />
“柏灵姑娘。”陈信再次开口,“小王知道你父兄的事情,也明白你现在不愿再牵扯到其他麻烦里的心情,但这件事……着实事关重大。”<br />
“殿下,”柏灵轻声道,“你这一路都在说话,就不怕隔墙有耳吗?”<br />
陈信愣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镇定,“有谁胆敢来偷听,我的侍卫也不是吃素的。”<br />
“那我呢?”柏灵轻声道,“回去之后,若是有人来逼问我,你与我说了什么,殿下就不怕我全盘托出吗?”<br />
“……”陈信的眉头又皱紧了,“我……”<br />
“我们也就只有金丝笼里的那一面之缘而已,”柏灵低声道,“殿下就那么轻信吗?”<br />
“我有我自己的取信渠道。”陈信沉声道,“我虽此前人在上洛,却也听说过那位柏司药的故事……我既确信你是太医院医官之女柏灵,那你就定不会是宵小之辈,而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