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地看了看那团报纸,“不过接下来的几期报道,恐怕就是大哥的‘推波助澜’吧?”<br/><br/> “天予不取,反受其殃。我不过是借力打力而已。”<br/><br/> 打开文件夹,罗云泽得意地指了指罗夏至,“商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太讲感情’。小夏,你就心太软了。之前李家兄弟打压我们,挖我们人才的时候,人家可不跟你将什么‘仁义礼智信’的。”<br/><br/> 罗夏至频频点头,表示受教。<br/><br/> “嗯……很好。如果之后的世界格局同小夏你分析的一样,那么我们罗家之后的主要产业,就要从进出口贸易,改为实体工业了。”<br/><br/> 桌子上放着的那份厚厚的文件,就是罗夏至花了一个多月,与黎叶,尹文还有策划部同事们一起做的罗氏公司拓展实体工业可行性报告。<br/><br/> 进一步投资梁少龙的棉纺工厂和成衣工厂,只是第一步。<br/><br/> 罗氏商行将会大举投资的,是另一块广袤的“蓝海”——化学工业。<br/><br/> 在这个只有少数接受过西洋教育的人,才听说过“化学”这个词汇的时代,基本上是开天辟地的一个举措了。<br/><br/> 罗家多年来深耕商海,也认识不少在上海滩之外,国内的其他实业巨头。<br/><br/> 其中天津的樊氏家族,一边占着天津码头同样做商贸生意,另一方面在塘沽却有着自己的精盐加工工厂。可谓是两手抓,两手硬的典范。<br/><br/> 樊家是由官转商,前有几位先人在前清朝廷做官,也算享用过钟鸣鼎食。这一代掌门樊东篱是从东京帝国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回国的高材生。<br/><br/> 和罗家那位同样留学日本,但是现在除了时不时写信回家要钱,以证明自己还在世上的罗二少不同,这位可是早早回国,投身中国北方的实体工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回报祖国的。<br/><br/> 通过顾翰林在燕京师范大学同学,如今在樊家精盐工厂做高级技术管理的某位热心人士的穿针引线,罗樊两家搭上了头。<br/><br/> 罗夏至打算等中秋节过后,就亲自赶赴天津码头,会一会这位据说对化学工业有发展意向,打算全面开始招商引资的樊先生。<br/><br/> 通过几次和樊先生的电话通话和书信往来,他了解到樊家目前最打算发展的就是碱业。这正好也是罗夏至感兴趣的方向。<br/><br/> 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人使用的都是“土法治碱”,即将天然碱融化成碱水之后凝固使用。制作出来的碱块杂质多,用作清洗织物尚可,但是用来食用的话非常影响口感。而在法国,18世纪末期的尼古拉斯·卢布朗就发明了从食盐中提取碳酸钠的方法,欧洲从此进入了工业合成纯碱的时代。<br/><br/> 十九世纪末以来,“洋碱”进入中国,因为质地雪白、价格便宜的缘故,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市场,使得中国的千年碱业眼看就要毁于一旦。<br/><br/> 樊东篱在日本习得了如今最先进的技术,家中也有盐厂在手,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机器投产制碱行业,没想此时,远在上海的“百货大王”罗三少却伸出了橄榄枝。<br/><br/> 两边一拍即合,约定十月三十日,在天津见面。<br/><br/> 罗夏至本来还担心摩登百货会在中秋节前再次“作妖”,影响他此次北上的计划,谁知道人家这边居然说撤就撤,打算到来年开春才回来,半点悬念都不留。<br/><br/> 也好,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看来三样他都占了,此次北行,必定顺利!<br/><br/> ————————————————<br/><br/> 因是顾翰林的老同学牵的头,顾校长也趁着假期一同前去津门。<br/><br/> 哦不,这位校长如今已然高升矣!<br/><br/> 该称呼一声“顾副局长”才对。<br/><br/> 原来暑假期间,南京那边牵头,搞了一个青年教育家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想在一些年富力强,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老师、校长中间提拔几个办学得力,能够接受“新思想”的年轻干部。<br/><br/> 刚好,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的顾翰林几<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乎条条都中,在短期培训了两个月后,“顾校长”荣升为教育局副局长。<br/><br/> 不过可能看他实在过于年轻,负责的是“体卫股”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他南洋男子学校校长的担子也继续挑着——能者多劳嘛!不然为啥要提拔年轻人呢。<br/><br/> 于是顾翰林就不得不两头奔忙,早上还在局里主持什么秋季上海全体中小学体育大会筹备工作,下去就回学校调解两个学生打架的问题。<br/><br/> 忙忙碌碌了一个多月,饶是再年富力强,顾校长/局长也实在受不了了。正好这次罗夏至要北上,他也就大着胆子向上头提出要请假半个月。<br/><br/> 上面一看运动会也开好了,下面两个月除了新春联欢会也没什么用得到他的地方了,大笔一挥批准了他的申请——这么好用的年轻人才要留着慢慢用,一下子用死了就不划算了。<br/><br/> 于是在火车站的月台上,就形成了如今的滑稽一幕——<br/><br/> 一边是罗云泽带着白凤凰,笑笑,罗敏敏和阿宝在给罗夏至送行;<br/><br/> 另一边是顾老爷子带着顾老大夫妻给顾翰林送行。<br/><br/> 说起来,虽然都十月底了,顾老爷子最近可是“春风得意”——顾翰林在教育局里谋了差使,四舍五入也算是捧上了“朝廷”的饭碗。<br/><br/> 顾家历朝历代都吃的是宫廷里的太医供奉,也算是祖上当官的人家。如今大清朝没了,顾老爷子也不得不死了做官的心。<br/><br/> 没想到啊,这个不听他的话继承杏林家业,反而一心要搞什么“教育”的小儿子,居然当上了“官”!这个“官”还是管读书人的!<br/><br/> 这怎么不让老爷子心花怒放呢?<br/><br/> 他逢人就说自己当年给顾翰林名字起的好——这不,果然做了清贵的“翰林”了么!<br/><br/> 要不是顾家两个儿子极力阻止,这老爷子又想登报昭告天下了——最后改为拍了封电报,给远在北平的远房亲戚们“报喜”。<br/><br/> “翰林啊,去了天津,就顺路去北平看看你的那些亲戚们。你新官上任的‘委任状’带了么?都给亲戚们瞧瞧。”<br/><br/> “好的爸爸,礼物我都带着了,一定一家家拜访。‘委任状’就不必带了,万一弄丢了就不好了。”<br/><br/> 顾翰林无奈地看了一眼旁边幸灾乐祸的罗夏至。<br/><br/> “小夏啊,到了天津要马上打电话回来哦。听说北方地界在打仗呢,铁路也不太平。你一定要报平安哦。”<br/><br/> 白凤凰红着一双美目,哭戚戚地说道。<br/><br/> “好的姆妈,我一到天津就打电话,发电报。每天都和你打电话报平安。”<br/><br/> 罗夏至握着白凤凰的双手不住地点头。<br/><br/> “阿乐,你要照顾好少爷哦!我跟你讲,小夏回来要是瘦了半点,我唯你是问的。”<br/><br/> “好的八太太,我们要走了啊,这车子都要开了。”<br/><br/> 手里提着两个硕大行李箱的阿乐为难地说道。<br/><br/>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巨大的火车头喷出一片白色的烟雾,车身也微微向前移动了一些。<br/><br/> “好的好的,快上车吧!记得一到天津就要报平安哦!”<br/><br/> 在两家家人的祝福与不舍下,罗夏至和顾翰林跳上了车厢,与他们挥手告别。<br/><br/> ————————————————<br/><br/> 两天两夜后,蒸汽时代的绿皮火车喷发着独特的煤炭味的热气,缓缓驶入了天津站。<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