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养老婆我权倾朝野 第86节
<p> 对方显然也察觉到了什么, 眉眼间闪过几分警惕和犹疑。<br />
只是转瞬便压下紧张之色, 面上恢复了先前的从容和理直气壮。<br />
萧明渊凤眸之中闪过一丝不耐烦。<br />
又是个不怕死的……<br />
眼见着自家小皇孙殿下年纪轻辈分小, 又面嫩脸皮儿薄。<br />
便上赶着作死,欺负他的小皇孙!<br />
萧明渊知道, 自家皇孙殿下向来心胸开阔豁达, 是个不记仇的性子。<br />
可偏偏他心思便狠毒不饶人,又护短习惯了。<br />
自然是容不得旁人, 如此欺负他的人。<br />
“姑母息怒。”宣珩轻抿了一下嘴唇。<br />
面上还是一如往常的温和谦逊:“侄儿方才听闻姑母被人冲撞了, 本该替姑母讨回公道, 出出气。”<br />
“只是, 听闻今日姑母才从城外的龙兴寺上香礼佛归来。”<br />
宣珩淡笑一声, 温声劝慰道:“姑母才拜过佛祖和菩萨,想来今日,怕是不宜见血的,免得冲到姑母身上, 在神佛面前求来的福气。”<br />
临安公主临到嘴边的话头一哽。<br />
听着宣珩的这一番话,仿佛处处都在为她着想一般。<br />
她一时之间,竟然寻不出言语来回。<br />
临安公主上下打量了一番面前神色沉稳,满脸谦逊的宣珩。<br />
平日里她怎么不曾发现,自己这个皇侄,竟然还有如此心机。<br />
牙尖嘴利不说,竟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学出来的几分虚伪君子之相。<br />
手段高明得很呢!<br />
“你的意思是,本宫今日被贼人惊吓受辱,你母族郑国公府的人,在本宫面前动刀动剑,如此违逆犯上威胁余本宫。”<br />
“这些屈辱,是都要本宫大发慈悲、忍气吞声地认下来,不再去追究过问么?”<br />
临安公主冷笑一声:“皇侄果真是在替本宫着想!”<br />
“为了保全你母族郑国公府上下,你可是思虑周全得很呢!连本宫的脸,都要扔到地上去踩!”<br />
此言一出,四下围观之人忍不住面面相觑。<br />
明面儿上,他们自是不敢冒犯天威,当面议论皇室中人。<br />
只是心中自然忍不住嘀咕两声。<br />
此事回头若是一传扬开来。<br />
眼前这位皇长孙殿下,自然难逃一个包庇纵容的罪名。<br />
指不定临安公主方才的这些话,传到御史台的耳朵里。<br />
怕是要被列出十个八个罪状,在朝堂上大肆批判讽谏!<br />
躲在暗处的燕王三兄弟,看着那处剑拔弩张的情形。<br />
身为燕王世子的宣瑢忍不住皱了皱。<br />
“遭了,临安姑母这不是给人下套吗?”<br />
今日之事,原本和宣珩并无半点关系。<br />
临安公主受了辱,是该发脾气。<br />
可前有京兆尹前来当和事佬。<br />
后头,郑国公府的常小将军也露了面。<br />
在这皇城之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br />
大家又都是有身份,有脸面的人。<br />
即便是有什么私怨,互相通了门第根底,私底下解决干净便是了。<br />
倘若真是留不住余地,已经撕破了脸,那一起带状进宫里头,到陛下面前分辨个明白。<br />
自然也有陛下,亲自替人做主。<br />
哪里需要像临安公主这般。<br />
堂堂一位公主之尊,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喊冤叫屈的。<br />
这样子倒不像是为了来讨回公道的。<br />
倒像是要唱一出戏呢!<br />
眼下见临安公主又对宣珩这位堂兄发难。<br />
还大有不依不饶的气势。<br />
宣瑢便隐约看出来有些不对劲了!<br />
临安公主今日这阵仗。<br />
总不可能……原本就是冲着宣珩堂兄去的吧!<br />
“什么下套?”老二宣琅还有些摸不着头脑。<br />
“大哥!临安姑母今日这是怎么了,也太小气了吧!”<br />
宣琅忍不住低声嘀咕:“虽然先前她是受了委屈,可眼下大堂兄都好声好气上前来说和道歉了。”<br />
本就是屁大点儿的小事。<br />
有台阶儿就就坡下驴呗!<br />
宣琅还记得自己那位大堂兄,在宫里头对他们兄弟三人的照顾。<br />
他向来是帮亲不帮理的。<br />
自然心里要偏着些宣珩一头的。<br />
宣琅只知道,自己那位大堂兄宣珩,是最和善谦逊不过的人了。<br />
心地也好,出手也大方。<br />
又最是规矩守礼。<br />
今日这件事情,定然是同宣珩大堂兄没有任何关系的!<br />
如今宣珩堂兄露面,也不过是怕事情闹得太难看了,实在是不好收场。<br />
眼下见临安公主有些不依不饶的架势,他自然是怕宣珩大堂兄吃亏的!<br />
“出门拜个佛,还满口喊打喊杀的,也不知道到底念的是哪门子的佛……”<br />
宣琅嘀咕完,又扯了扯一旁燕王世子殿下的衣袖。<br />
“我说。”他一把揽过两个兄弟的脑袋,凑在一块儿。<br />
“我们要不要上去帮着劝两句啊!”<br />
“父王之前可是吩咐过我们的,要是有人找大堂兄的麻烦,可是要我们站在大堂兄这一头的!”<br />
宣瑢犹豫了一下,正要拿主意。<br />
却听不远处的宣珩已经开口,再次朝着临安公主温声劝慰起来。<br />
“侄儿并无此意。”<br />
宣珩见临安公主气的面色涨红,连忙上前安抚道:“郑国公府虽是侄儿母家,但是若论起亲来,临安姑母更是侄儿的亲姑母。”<br />
“即便是侄儿要帮亲不帮理,也应当是为姑母讨理才是。”<br />
一旁的萧明渊闻言,凤眸之中止不住闪过一丝笑意。<br />
他的小殿下往日虽然实诚老实惯了,眼下倒也难得有几分急智来。<br />
倒又要堵得临安公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br />
不过……<br />
萧明渊忍不住垂首看了一眼自家小皇孙的神色。<br />
凤眸之中闪过一丝笑意。<br />
怕是这个孩子并非花言巧语,心底倒是真这般想才开口如此劝阻。<br />
宣珩面色认真,看向临安公主:“姑母今日所受之辱,侄儿自当为姑母讨回。”<br />
“不过,侄儿方才也瞧过了。那郑国公府的下人,今日虽然醉酒言语不慎冲撞了姑母。”<br />
“但谅在他酒后胡言,方才……似乎也受了些伤。”<br />
宣珩语调和缓:“侄儿想,即便是现在要拿下他问审责罚,替姑母出气。醉酒之人也问不出什么。”<br />
“若真伤了人性命……姑母好歹今日也是见过佛祖的人了,佛家常说,恕人恕己,姑母心有慈悲,倘若因为一时之愤,叫自己沾染上此等业力,反倒坏了修行。”<br />
“倒不如遵循国法,由京兆尹大人将人带回衙门,一系罪责,皆遵循律令而定。”<br />
“此举,既保全姑母慈善之美誉,也能叫姑母出气,岂不是两全其美?”<br />
语罢,宣珩又看向一旁的常轩:“至于常轩,今日之事本就是误会,他也并非真心要冒犯姑母。”<br />
“只是他心性浮躁,又一时心急,才犯下如此大错。”<br />
“此事原本便是他的不对,不过他到底前些日子,还在战场之上立过功流过血,算是有功之臣。”<br />
“侄儿还未入朝,不敢擅自做主如何惩处他的罪责,但是……也不愿意轻纵了他。”<br />
宣珩朝着临安公主颔首一拜。<br />
言语诚恳有礼:“姑母放心,侄儿今日回宫,必定要代郑国公大人和常轩前去皇祖父面前请罪,将此事原原本本禀报给皇祖父。”<br />
“一应罪责,皆由皇祖父圣裁,无论是侄儿,还是郑国公府上下,都愿静听陛下训诫惩处。”<br />
“如此,不知姑母可还满意?”<br />
临安公主嘴上张了又合,来回回好几次。</p>
只是转瞬便压下紧张之色, 面上恢复了先前的从容和理直气壮。<br />
萧明渊凤眸之中闪过一丝不耐烦。<br />
又是个不怕死的……<br />
眼见着自家小皇孙殿下年纪轻辈分小, 又面嫩脸皮儿薄。<br />
便上赶着作死,欺负他的小皇孙!<br />
萧明渊知道, 自家皇孙殿下向来心胸开阔豁达, 是个不记仇的性子。<br />
可偏偏他心思便狠毒不饶人,又护短习惯了。<br />
自然是容不得旁人, 如此欺负他的人。<br />
“姑母息怒。”宣珩轻抿了一下嘴唇。<br />
面上还是一如往常的温和谦逊:“侄儿方才听闻姑母被人冲撞了, 本该替姑母讨回公道, 出出气。”<br />
“只是, 听闻今日姑母才从城外的龙兴寺上香礼佛归来。”<br />
宣珩淡笑一声, 温声劝慰道:“姑母才拜过佛祖和菩萨,想来今日,怕是不宜见血的,免得冲到姑母身上, 在神佛面前求来的福气。”<br />
临安公主临到嘴边的话头一哽。<br />
听着宣珩的这一番话,仿佛处处都在为她着想一般。<br />
她一时之间,竟然寻不出言语来回。<br />
临安公主上下打量了一番面前神色沉稳,满脸谦逊的宣珩。<br />
平日里她怎么不曾发现,自己这个皇侄,竟然还有如此心机。<br />
牙尖嘴利不说,竟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学出来的几分虚伪君子之相。<br />
手段高明得很呢!<br />
“你的意思是,本宫今日被贼人惊吓受辱,你母族郑国公府的人,在本宫面前动刀动剑,如此违逆犯上威胁余本宫。”<br />
“这些屈辱,是都要本宫大发慈悲、忍气吞声地认下来,不再去追究过问么?”<br />
临安公主冷笑一声:“皇侄果真是在替本宫着想!”<br />
“为了保全你母族郑国公府上下,你可是思虑周全得很呢!连本宫的脸,都要扔到地上去踩!”<br />
此言一出,四下围观之人忍不住面面相觑。<br />
明面儿上,他们自是不敢冒犯天威,当面议论皇室中人。<br />
只是心中自然忍不住嘀咕两声。<br />
此事回头若是一传扬开来。<br />
眼前这位皇长孙殿下,自然难逃一个包庇纵容的罪名。<br />
指不定临安公主方才的这些话,传到御史台的耳朵里。<br />
怕是要被列出十个八个罪状,在朝堂上大肆批判讽谏!<br />
躲在暗处的燕王三兄弟,看着那处剑拔弩张的情形。<br />
身为燕王世子的宣瑢忍不住皱了皱。<br />
“遭了,临安姑母这不是给人下套吗?”<br />
今日之事,原本和宣珩并无半点关系。<br />
临安公主受了辱,是该发脾气。<br />
可前有京兆尹前来当和事佬。<br />
后头,郑国公府的常小将军也露了面。<br />
在这皇城之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br />
大家又都是有身份,有脸面的人。<br />
即便是有什么私怨,互相通了门第根底,私底下解决干净便是了。<br />
倘若真是留不住余地,已经撕破了脸,那一起带状进宫里头,到陛下面前分辨个明白。<br />
自然也有陛下,亲自替人做主。<br />
哪里需要像临安公主这般。<br />
堂堂一位公主之尊,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喊冤叫屈的。<br />
这样子倒不像是为了来讨回公道的。<br />
倒像是要唱一出戏呢!<br />
眼下见临安公主又对宣珩这位堂兄发难。<br />
还大有不依不饶的气势。<br />
宣瑢便隐约看出来有些不对劲了!<br />
临安公主今日这阵仗。<br />
总不可能……原本就是冲着宣珩堂兄去的吧!<br />
“什么下套?”老二宣琅还有些摸不着头脑。<br />
“大哥!临安姑母今日这是怎么了,也太小气了吧!”<br />
宣琅忍不住低声嘀咕:“虽然先前她是受了委屈,可眼下大堂兄都好声好气上前来说和道歉了。”<br />
本就是屁大点儿的小事。<br />
有台阶儿就就坡下驴呗!<br />
宣琅还记得自己那位大堂兄,在宫里头对他们兄弟三人的照顾。<br />
他向来是帮亲不帮理的。<br />
自然心里要偏着些宣珩一头的。<br />
宣琅只知道,自己那位大堂兄宣珩,是最和善谦逊不过的人了。<br />
心地也好,出手也大方。<br />
又最是规矩守礼。<br />
今日这件事情,定然是同宣珩大堂兄没有任何关系的!<br />
如今宣珩堂兄露面,也不过是怕事情闹得太难看了,实在是不好收场。<br />
眼下见临安公主有些不依不饶的架势,他自然是怕宣珩大堂兄吃亏的!<br />
“出门拜个佛,还满口喊打喊杀的,也不知道到底念的是哪门子的佛……”<br />
宣琅嘀咕完,又扯了扯一旁燕王世子殿下的衣袖。<br />
“我说。”他一把揽过两个兄弟的脑袋,凑在一块儿。<br />
“我们要不要上去帮着劝两句啊!”<br />
“父王之前可是吩咐过我们的,要是有人找大堂兄的麻烦,可是要我们站在大堂兄这一头的!”<br />
宣瑢犹豫了一下,正要拿主意。<br />
却听不远处的宣珩已经开口,再次朝着临安公主温声劝慰起来。<br />
“侄儿并无此意。”<br />
宣珩见临安公主气的面色涨红,连忙上前安抚道:“郑国公府虽是侄儿母家,但是若论起亲来,临安姑母更是侄儿的亲姑母。”<br />
“即便是侄儿要帮亲不帮理,也应当是为姑母讨理才是。”<br />
一旁的萧明渊闻言,凤眸之中止不住闪过一丝笑意。<br />
他的小殿下往日虽然实诚老实惯了,眼下倒也难得有几分急智来。<br />
倒又要堵得临安公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br />
不过……<br />
萧明渊忍不住垂首看了一眼自家小皇孙的神色。<br />
凤眸之中闪过一丝笑意。<br />
怕是这个孩子并非花言巧语,心底倒是真这般想才开口如此劝阻。<br />
宣珩面色认真,看向临安公主:“姑母今日所受之辱,侄儿自当为姑母讨回。”<br />
“不过,侄儿方才也瞧过了。那郑国公府的下人,今日虽然醉酒言语不慎冲撞了姑母。”<br />
“但谅在他酒后胡言,方才……似乎也受了些伤。”<br />
宣珩语调和缓:“侄儿想,即便是现在要拿下他问审责罚,替姑母出气。醉酒之人也问不出什么。”<br />
“若真伤了人性命……姑母好歹今日也是见过佛祖的人了,佛家常说,恕人恕己,姑母心有慈悲,倘若因为一时之愤,叫自己沾染上此等业力,反倒坏了修行。”<br />
“倒不如遵循国法,由京兆尹大人将人带回衙门,一系罪责,皆遵循律令而定。”<br />
“此举,既保全姑母慈善之美誉,也能叫姑母出气,岂不是两全其美?”<br />
语罢,宣珩又看向一旁的常轩:“至于常轩,今日之事本就是误会,他也并非真心要冒犯姑母。”<br />
“只是他心性浮躁,又一时心急,才犯下如此大错。”<br />
“此事原本便是他的不对,不过他到底前些日子,还在战场之上立过功流过血,算是有功之臣。”<br />
“侄儿还未入朝,不敢擅自做主如何惩处他的罪责,但是……也不愿意轻纵了他。”<br />
宣珩朝着临安公主颔首一拜。<br />
言语诚恳有礼:“姑母放心,侄儿今日回宫,必定要代郑国公大人和常轩前去皇祖父面前请罪,将此事原原本本禀报给皇祖父。”<br />
“一应罪责,皆由皇祖父圣裁,无论是侄儿,还是郑国公府上下,都愿静听陛下训诫惩处。”<br />
“如此,不知姑母可还满意?”<br />
临安公主嘴上张了又合,来回回好几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