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他说得比较委婉,姬安其实也明白。<br />
    顾虑的点有两个:一是下面会不会假借“还不上”而强抢百姓的地,二是这些收回到朝廷手中的地会不会“莫名其妙”就不见了。<br />
    对此,姬安也想不到什么很好的办法,但面上没有显露出来,只说:“关于回收田地这部分,暂时先由农学署管理。我想,应该不会有很多才对。”<br />
    只要地到不了地方府衙手上,没有利益可图,想来也不会有人往这方面动什么歪心思。<br />
    姬安:“诸位爱卿想想可还有什么漏洞,今日便将细则议定下来。总之先试一试,出现什么问题还可以及时弥补。”<br />
    他的决心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上官钧虽一言未发,但看态度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众宰相自知此事已成定局,也就跟着一同集思广益,今天的会议时间就尤其长一些。<br />
    所有事情议完,姬安留了刘叔圭下来。<br />
    刘叔圭刚才就已经有心理准备,此时先向姬安笑道:“陛下可是需要臣跑一趟江南,为陛下送那冬油菜的种子。”<br />
    姬安也是一笑:“叔圭通透。而且,我听二郎说,你长于后勤调度,这回就交由你来统筹两路转运司。”<br />
    只从称呼上就能听出,这话说得甚是亲密。<br />
    刘叔圭颇有些受宠若惊地站起身,对姬安和上官钧作揖道:“臣必不负陛下与大司马所托。”<br />
    上官钧抬手示意他坐,却是说:“运种子不如你自己走更快速方便。还是你尽量多跑,让陛下直接将种子送到各县。”<br />
    姬安愣了下:“好多地方呢,叔圭一个人跑得过来吗?”<br />
    上官钧解释道:“州县是按户数划分。江南鱼米之乡,丁口稠密,州县的范围就比别处小。而且水道纵横,行船方便,叔圭又是枢密院的人,可以征调水师的快速船只。规划一下,未必跑不过来。”<br />
    刘叔圭会意,接话道:“臣一会儿就做规划,今日之内呈报给陛下与大司马,明日便能出发。”<br />
    姬安欣慰地点点头:“好,辛苦你了。待你回京,我必重赏。”<br />
    ○●<br />
    姬安在宫里为江南两路的水患头疼,城郊皇庄上却是一派喜气洋洋。<br />
    原先的几场雨还让李震士担心过几日,但秋分之后一直是艳阳高照,他就彻彻底底放下心来。<br />
    进入秋收,他干脆不回京了,直接住到皇庄上,每日都到田间亲自盯着各处收割。甚至每一样都自己跟着上手收一收,亲自体会种植手册中讲述的要点。<br />
    今日轮到收红薯,先是农学署的庄户们下地试收。<br />
    第一窝红薯被挖出来之时,数量与个头都引得众人惊呼连连。<br />
    “八个!竟然一串真有这么多!”<br />
    “而且每只个头还不小,都要赶上萝卜了!”<br />
    众人当中只有留下的几人先前见过块状种子,虽然书上有描述,但亲眼见到的冲击力还是很大。连他们都如此吃惊,更别提因为去河关而没赶上看种子的那些人。<br />
    李震士简直双眼放光。<br />
    他走过去,弯身拿起一个在手中掂一掂,忍不住惊道:“很实!”<br />
    随即直起身,放眼望向三亩红薯地,心中大致算算,心跳都禁不住开始加快。<br />
    不过他很快又压下兴奋,在心里自语道——这是良田,关键还要看砂壤那边能产多少。<br />
    想到这里,李震士都有些等不及,招呼上几个人,带着他们快步向砂壤地赶去。<br />
    第171章 亩产<br />
    李震士带着几个人来到种红薯的砂壤地边。<br />
    这里也是三亩,但又划分为两半。一半是按着种植手册上的肥水要求都伺候好的,一半是只供足水却肥料减半的。<br />
    李震士拎上镰刀和耙,看清地面标记,交代几人挖足肥那半边,自己则绕到少肥的那一头。<br />
    地表的红薯藤叶已经枯黄,李震士先用镰刀割掉一小片藤,接着拿耙小心地锄进地面浅层,拨开碎沙土,仔细观察有无红薯露出。<br />
    没几下,他就挖到了一窝,下耙更是小心。将四周围的土锄松,就干脆蹲下身,扯着藤根将整窝红薯拽出来。<br />
    李震士数了数,有七个。明显可看出个头大小不一,最大的一个都比刚才良田里挖出来的小一圈。但他扯下来放手里掂一掂,感觉同样挺压手。<br />
    这时,对面那一半也有人挖到了一窝,李震士起身走过去细看。<br />
    这窝也是七个,个头较为均匀,每个大小都和李震士手中的差不多。李震士也扯下一个掂掂,重量相差无几。<br />
    几人回忆着刚才良田里那红薯的个头,都异常惊喜:“还以为大小会差上一半,现在看,只要肥下够,差别没有那么大!果然砂壤也种得!”<br />
    李震士心中很高兴,但还是谨慎地道:“光看一个两个还不能下结论,得都挖出来比才算。”<br />
    只是,话音里的笑意却掩盖不住。<br />
    李震士叮嘱一下几人小心挖掘,自己也正要回去继续。却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引得几人都望过去。<br />
    片刻之后,一个穿着宫中内侍服的人在路边勒住马,翻身跳下。李震士对他有些印象,该是负责通传的内侍。<br />
    那内侍一边唤着“农学令”一边大步走来,到得近前,急声说:“李令,圣上唤你即刻进宫面圣!”<br />
    李震士身上还穿着方便下地的短褐,闻言扔开工具,双手在衣服下摆随意擦擦,同时回道:“我这就回庄子更衣。”<br />
    内侍连忙说:“不用换了,也不用回庄,就骑我这匹马回去!圣上让你越快越好!”<br />
    李震士听见这般急,就抓起刚才的两只红薯揣进怀中,几大步走到路旁,一边接马一边道:“我的驴在庄子里,内侍可骑它回去,顺便再给圣上带上两颗土豆和玉米。”<br />
    内侍应着好,催着他上马,直看到人骑马走了,才放下心来。<br />
    李震士一路跑马,进城门、过御街,直到皇宫南大门才停,跳下马来接受御卫检查,再疾步往永昌殿而去。<br />
    现在才进午时,李震士料想姬安刚开完政事堂的会,去到书房果然见到天子亲信内侍关忠。在关忠通报之后,跟着他一同进内间。<br />
    书房里不仅姬安在,上官钧也在,两人都在翻看着什么,地上还摆着几口装满纸的木箱。<br />
    李震士上前行礼。<br />
    姬安上下扫他一眼,笑道:“从地里来的是吧,快坐。关忠,给李卿上杯茶。”<br />
    李震士谢过座和茶,一路赶回来的确口渴得紧,也就不客气地灌下一杯。刚放下杯,发现关忠捧来一本册子,又连忙接到手中。<br />
    说是册子也不太准确,只有左上角缝过一针,将纸张都钉在一起不散开,内容则是他早先上呈姬安的冬油菜种植图解。<br />
    先前姬安批阅过冬油菜推广奏疏后,就先给了农学署冬油菜的种植手册,让李震士在江南挑几个地方,做好准备教导人种实验田。<br />
    经过河关那一番种植教导,李震士和众下属算是积累了不少教人的经验。他和下属们就根据种植手册一同改编出这份图解,力求不识字也能看懂,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br />
    姬安翻看完,将图册放到桌上:“还好你们准备得早,我就早早让人先雕了版。这几箱是赶着印出来的第一批,总份数写在你手上那本的最后一页,你回去算算够不够用。若是不够,明日找人传个话,我让人继续印。”<br />
    李震士听到此,吃惊地问:“陛下的意思是……”<br />
    姬安:“江南两路遭水患,你该知道吧。”<br />
    李震士点下头,他还知道田守朴被紧急派往沧阴县上任了。<br />
    姬安:“我要在损失严重的那些县推广冬油菜,这样明春收了菜籽便可有收入,不至于要熬到秋收去。”<br />
    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叠纸让关忠传过去:“这是后几期《旬报》要刊发的文章,详细写了此事,你回去慢慢看。”<br />
    李震士面色一肃,连忙问:“不知一共有多少个县?”<br />
    他最近都扑在皇庄上,朝议一直请假,对江南水患了解并不深。<br />
    姬安叹息道:“农学署的任务很艰巨——共十八个县。”<br />
    李震士听得心惊——十八个县,就是近九百个村!<br />
    姬安:“时间紧迫,你们是赶不及每个村都去了。我已发去通知,让各县做好准备,召集各村来县城领种之时一同听指导,过后你们再挨村查看。”<br />
    李震士应道:“臣回去就召集人,明日便出发,路上商议如何分派人手。”<br />
    红薯是三种新粮里最后收的,他本也打算收完红薯就带人出发,现在不过是提早几日走而已。<br />
    只是原计画的精细指导只能变成粗犷指导,对连官员带庄户只有不到六十人的农学署的确是一大考验。幸好这回指导的都是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农人,又有图解手册辅助,应当不至于太慌乱。<br />
    姬安续道:“还有一事,贷种需要你们把关。我知你们人手不多,另派王晦带一队内侍辅助。详情我已和王晦交待清楚,你们坐空的大漕船南下,走得快,一路上他会给你们做培训。等下关忠会领你去找王晦。”</p>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山海提灯

跃千愁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蒋纯惜萧尘

佚名

绝代股神

佚名

仙逆

佚名

为了自救,老祖她在线剧透

佚名

极品霸医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