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只要没封太子没封王侯,皇子是没有资格跟来祭天的,原主就没有来过。<br />
姬安挑眉:“皇后有意见?”<br />
上官钧好笑道:“臣只是对未来的太子报以同情。”<br />
两人说笑间,郑永终于敲响车门,和朱顺一同上车。姬安站起身,等他们替自己和上官钧整好衣,就由上官钧扶着下车去。<br />
今日天气晴好,碧空如洗。<br />
一想到马上要进行他们给自己的婚礼制定的第一步,姬安也不觉得身上衮冕厚重闷热了。<br />
只消看一眼这暮春时分的灿烂阳光,他的心情就不由自主地雀跃欢腾。<br />
姬安没让内侍跟,只由上官钧扶着,两人一同穿过百官当中,登上圜丘最高处。<br />
连圜丘上吹拂的风,都从未有过的和煦。<br />
姬安和上官钧一同回身。<br />
看似与以往一样,却唯有一点不同。<br />
群臣很快发现——上官钧没有退到一阶之下。<br />
这意味着,姬安和上官钧同为主祭。<br />
上官钧沉声道:“跪上苍——”<br />
风将他的声音送往下方,再由传话官员一层一层传开。<br />
吉时已到,没人敢在此时扰乱祭祀。<br />
群臣只得默默跪下。<br />
姬安和上官钧转身,一同跪于祭坛前的软垫上。<br />
叩拜,念祭文,再叩拜,接着念祭文……<br />
一篇祭文念下来,姬安都不知道自己拜了多少次,全靠上官钧在旁提醒着。<br />
祭文终于念完,两人各持祭文一端,一同放入火盆中焚烧。<br />
青烟袅袅而起,直上九天。<br />
待祭文燃尽,太常卿为两人各送上三柱香。<br />
姬安和上官钧对视一眼,齐齐叩拜。<br />
当两人一同将香插入香炉之时,姬安突然感觉到手背上落下些湿润。<br />
他奇怪地微微抬头望天。<br />
依旧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br />
太常卿送来第二次香。<br />
姬安和上官钧再次齐拜。<br />
这次插香的时候,姬安感觉落在手背的湿润更多了。<br />
他转头看向上官钧,用眼神问——好像下雨了,要不要紧?<br />
姬安祭天这么多回,只有头一次是阴天,但祭完就出现了破云之光。之后次次都是好天气,还从没碰到过下雨或下雪。<br />
不过,上官钧回了他一个安抚的笑。<br />
见此,姬安略略放心,接过最后三柱香。<br />
两人第三次齐拜。<br />
未等他们抬头,沙沙之声已传进耳中,还伴随着圜丘下方的些许嘈杂。<br />
姬安和上官钧直起身,一同仰头望去。<br />
明媚的阳光里,能清晰地看到无数细细的雨丝,在空中反射出点点微芒。<br />
小雨落在脸上,如同轻柔的抚触。<br />
上官钧低声道:“晴雨是吉兆。”<br />
姬安嘴角高扬:“我们果然是天作之合。”<br />
两人一同将香插进香炉之中,在和风细雨里相视而笑。<br />
第243章 婚礼<br />
天子和大司马祭天后出现晴雨吉兆——这条消息在第二天就飞快地传遍了全京城。<br />
当时不仅南郊的圜丘下了太阳雨,京里也下起太阳雨。许多百姓都特地走出屋,沐浴这难得一见的吉兆甘露。第二天再一听说是祭祀后下起来的,更是期待马上到来的婚礼。<br />
三月三十休沐日,齐万生、师晟、高勉、徐小七、章实、燕似山又聚了一回。他们六人将在姬安和上官钧的婚礼上充当傧相,随着婚礼临近,六人都是又紧张又高兴。<br />
燕似山给章实敬酒:“章兄,后日我妻儿就拜托尊夫人照顾了,我的亲兵会护好她们。”<br />
章实笑着和他饮了一杯:“内子还会带上我一个同乡好友一家——是个姓赵的举人,夫妻俩带个小女儿。几个月前圣上和我聊天,听说他特别擅长给孩子开蒙,就召他进京来,正好赶上这次喜事。”<br />
燕似山自然是说:“人多更热闹,我亲兵有五十人呢,护得住。”<br />
后日两人要跟着姬安和上官钧,章实的妻子对京里熟,燕似山就将妻儿托付给对方,一同上街看热闹。<br />
燕似山喝完酒,忍不住感慨:“去年圣上就让我安排妻儿在四月前进京,那时我可做梦都没想到,竟然是叫她们来凑婚礼的热闹。”<br />
师晟给他添酒,笑道:“别说你了,我们在京里也想不到这事啊。”<br />
齐万生也叹道:“圣上和大司马当真有胆魄。”<br />
徐小七看了一圈,嘴巴动动,却还是没出声。<br />
高勉自然注意到了,代他开口说:“还有更让人想不到的。”<br />
众人一愣,目光都集中过来。<br />
高勉看一眼包间门,确认关严了,就轻轻拍下徐小七肩膀。<br />
徐小七见他已经点破,这才压低声音说:“圣上准备将男子与男子成婚写进大盛律中。”<br />
燕似山和章实都是一阵惊诧,齐万生和师晟则惊喜地对视一眼。<br />
高勉笑着小声接道:“我和小七已经决定,待圣上下了诏令,便到启阳府去办婚书,再择吉日办婚礼。只可惜到时燕兄大概不在京中了。”<br />
众人连忙向他们道贺,燕似山和章实又去看师齐两人。<br />
师晟握住齐万生的手,喜气洋洋:“我们当然也会办。”<br />
自然又是一番道贺。<br />
高勉再问徐小七:“朱内侍和鲁兄弟呢?”<br />
徐小七:“办啊。”<br />
高勉就对师齐两人道:“我是想着,最好我们把日子都错开,方便圣上和大司马凑热闹。”<br />
齐万生点头笑道:“大司马估计无所谓,但圣上必会想凑这份热闹。”<br />
众人不由得一同笑起来。<br />
*<br />
这个时候,姬安和上官钧没待在宫里,而是在禁军护送下去了北郊方丘,正在准备祭地。<br />
与冬至祭天相对,天子每年夏至祭地。<br />
不过祭地比祭天更亲民。祭天只有天子或天子委派之人能祭,祭地就没有这个限制,百姓们也能自行祭祀。<br />
姬安和上官钧出来祭地就没有带官员,只自己带着祭品便来了。<br />
方丘上还在摆祭品,马车里姬安正听上官钧念祭文标注音。<br />
祭文由上官钧写,由姬安念,再一同烧了,便当是两人同祭。<br />
父天母地,祭天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地求五谷丰登、家宅兴旺。<br />
是以,这篇祭文的内容围绕的是姬安和上官钧两人。<br />
姬安虽然只听得懂个大意,却也明白上官钧写的是两人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就越听脸越红。<br />
终于把注音都标好,姬安揉揉滚烫的耳垂,忍不住嘀咕:“你怎么写这么详细……”<br />
上官钧淡定地将祭文收好,嘴角却是一直扬着:“拜天地,自是如此才心诚。”<br />
这些事,姬安从来说不过上官钧。<br />
幸好祭文华丽,祭祀之时姬安只要对照着标注版,鹦鹉学舌地一一念出,总还不至于因为内容而不好意思到舌头打结。<br />
待两人烧完祭文、上完香,刚双双起身,便听见头顶传来鸟啼。<br />
抬头一看,一对不知何时飞来的黄鹂正在上空盘旋,富有韵律感的鸣叫声婉转清亮,悦耳动听。<br />
不止如此,四周还不断有鸟雀聚拢过来,大的如喜鹊,小的如百灵,还有许多姬安不认得的。<br />
一片鸟雀在方丘上方环绕,叽叽喳喳地叫了好一会儿,才各自散去。<br />
还引得守卫的禁军都忍不住往空中瞟了好几眼。姬安祭地这么些年,这还是头一回出现异象。<br />
姬安被上官钧扶着往方丘下走,一边低声打趣他:“那些鸟儿莫不是来拜你这凤的。”<br />
上官钧丝毫不在意,并且心情非常好:“拜过天地,我与四郎成婚所缺的,也就补完了。”<br />
姬安心里也高兴,不过还是提醒他:“明日还有拜高堂。”<br />
上官钧:“岁除祭祖之时,我们就已告知两边高堂。至今三月过去,宅中都未见异样,说明两边都是同意的。”<br />
姬安好笑:“还能这样算的?”<br />
上官钧:“自然。”<br />
两人说说笑笑地回到车上,进京回宫。<br />
*<br />
四月初一。<br />
大朝会之后,姬安将政事堂众宰相召集过来,安排一下他和上官钧休婚假期间的工作。<br />
众宰相有些麻木。<br />
婚假……的确是有的,三日。但姬安和上官钧这些年出过好几次京,都是一走就一两个月,现在补办个婚礼,还要休上十日婚假,实在是让众宰相……好生羡慕。<br />
大盛的官员除了法定节假日,还能请到的长假只有一种——探亲假。探亲假的长短还是依家乡远近而定,并且,若是请了假却被发现没回乡探亲,基本上这身官服就保不住了。<br />
官员想到别处游玩,那得被外派,闲时可在治下之地走一走,还得注意不能出辖区。京官就别想了,探亲路上碰上点意外,说不定都赶不上假期内回来。</p>
姬安挑眉:“皇后有意见?”<br />
上官钧好笑道:“臣只是对未来的太子报以同情。”<br />
两人说笑间,郑永终于敲响车门,和朱顺一同上车。姬安站起身,等他们替自己和上官钧整好衣,就由上官钧扶着下车去。<br />
今日天气晴好,碧空如洗。<br />
一想到马上要进行他们给自己的婚礼制定的第一步,姬安也不觉得身上衮冕厚重闷热了。<br />
只消看一眼这暮春时分的灿烂阳光,他的心情就不由自主地雀跃欢腾。<br />
姬安没让内侍跟,只由上官钧扶着,两人一同穿过百官当中,登上圜丘最高处。<br />
连圜丘上吹拂的风,都从未有过的和煦。<br />
姬安和上官钧一同回身。<br />
看似与以往一样,却唯有一点不同。<br />
群臣很快发现——上官钧没有退到一阶之下。<br />
这意味着,姬安和上官钧同为主祭。<br />
上官钧沉声道:“跪上苍——”<br />
风将他的声音送往下方,再由传话官员一层一层传开。<br />
吉时已到,没人敢在此时扰乱祭祀。<br />
群臣只得默默跪下。<br />
姬安和上官钧转身,一同跪于祭坛前的软垫上。<br />
叩拜,念祭文,再叩拜,接着念祭文……<br />
一篇祭文念下来,姬安都不知道自己拜了多少次,全靠上官钧在旁提醒着。<br />
祭文终于念完,两人各持祭文一端,一同放入火盆中焚烧。<br />
青烟袅袅而起,直上九天。<br />
待祭文燃尽,太常卿为两人各送上三柱香。<br />
姬安和上官钧对视一眼,齐齐叩拜。<br />
当两人一同将香插入香炉之时,姬安突然感觉到手背上落下些湿润。<br />
他奇怪地微微抬头望天。<br />
依旧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br />
太常卿送来第二次香。<br />
姬安和上官钧再次齐拜。<br />
这次插香的时候,姬安感觉落在手背的湿润更多了。<br />
他转头看向上官钧,用眼神问——好像下雨了,要不要紧?<br />
姬安祭天这么多回,只有头一次是阴天,但祭完就出现了破云之光。之后次次都是好天气,还从没碰到过下雨或下雪。<br />
不过,上官钧回了他一个安抚的笑。<br />
见此,姬安略略放心,接过最后三柱香。<br />
两人第三次齐拜。<br />
未等他们抬头,沙沙之声已传进耳中,还伴随着圜丘下方的些许嘈杂。<br />
姬安和上官钧直起身,一同仰头望去。<br />
明媚的阳光里,能清晰地看到无数细细的雨丝,在空中反射出点点微芒。<br />
小雨落在脸上,如同轻柔的抚触。<br />
上官钧低声道:“晴雨是吉兆。”<br />
姬安嘴角高扬:“我们果然是天作之合。”<br />
两人一同将香插进香炉之中,在和风细雨里相视而笑。<br />
第243章 婚礼<br />
天子和大司马祭天后出现晴雨吉兆——这条消息在第二天就飞快地传遍了全京城。<br />
当时不仅南郊的圜丘下了太阳雨,京里也下起太阳雨。许多百姓都特地走出屋,沐浴这难得一见的吉兆甘露。第二天再一听说是祭祀后下起来的,更是期待马上到来的婚礼。<br />
三月三十休沐日,齐万生、师晟、高勉、徐小七、章实、燕似山又聚了一回。他们六人将在姬安和上官钧的婚礼上充当傧相,随着婚礼临近,六人都是又紧张又高兴。<br />
燕似山给章实敬酒:“章兄,后日我妻儿就拜托尊夫人照顾了,我的亲兵会护好她们。”<br />
章实笑着和他饮了一杯:“内子还会带上我一个同乡好友一家——是个姓赵的举人,夫妻俩带个小女儿。几个月前圣上和我聊天,听说他特别擅长给孩子开蒙,就召他进京来,正好赶上这次喜事。”<br />
燕似山自然是说:“人多更热闹,我亲兵有五十人呢,护得住。”<br />
后日两人要跟着姬安和上官钧,章实的妻子对京里熟,燕似山就将妻儿托付给对方,一同上街看热闹。<br />
燕似山喝完酒,忍不住感慨:“去年圣上就让我安排妻儿在四月前进京,那时我可做梦都没想到,竟然是叫她们来凑婚礼的热闹。”<br />
师晟给他添酒,笑道:“别说你了,我们在京里也想不到这事啊。”<br />
齐万生也叹道:“圣上和大司马当真有胆魄。”<br />
徐小七看了一圈,嘴巴动动,却还是没出声。<br />
高勉自然注意到了,代他开口说:“还有更让人想不到的。”<br />
众人一愣,目光都集中过来。<br />
高勉看一眼包间门,确认关严了,就轻轻拍下徐小七肩膀。<br />
徐小七见他已经点破,这才压低声音说:“圣上准备将男子与男子成婚写进大盛律中。”<br />
燕似山和章实都是一阵惊诧,齐万生和师晟则惊喜地对视一眼。<br />
高勉笑着小声接道:“我和小七已经决定,待圣上下了诏令,便到启阳府去办婚书,再择吉日办婚礼。只可惜到时燕兄大概不在京中了。”<br />
众人连忙向他们道贺,燕似山和章实又去看师齐两人。<br />
师晟握住齐万生的手,喜气洋洋:“我们当然也会办。”<br />
自然又是一番道贺。<br />
高勉再问徐小七:“朱内侍和鲁兄弟呢?”<br />
徐小七:“办啊。”<br />
高勉就对师齐两人道:“我是想着,最好我们把日子都错开,方便圣上和大司马凑热闹。”<br />
齐万生点头笑道:“大司马估计无所谓,但圣上必会想凑这份热闹。”<br />
众人不由得一同笑起来。<br />
*<br />
这个时候,姬安和上官钧没待在宫里,而是在禁军护送下去了北郊方丘,正在准备祭地。<br />
与冬至祭天相对,天子每年夏至祭地。<br />
不过祭地比祭天更亲民。祭天只有天子或天子委派之人能祭,祭地就没有这个限制,百姓们也能自行祭祀。<br />
姬安和上官钧出来祭地就没有带官员,只自己带着祭品便来了。<br />
方丘上还在摆祭品,马车里姬安正听上官钧念祭文标注音。<br />
祭文由上官钧写,由姬安念,再一同烧了,便当是两人同祭。<br />
父天母地,祭天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地求五谷丰登、家宅兴旺。<br />
是以,这篇祭文的内容围绕的是姬安和上官钧两人。<br />
姬安虽然只听得懂个大意,却也明白上官钧写的是两人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就越听脸越红。<br />
终于把注音都标好,姬安揉揉滚烫的耳垂,忍不住嘀咕:“你怎么写这么详细……”<br />
上官钧淡定地将祭文收好,嘴角却是一直扬着:“拜天地,自是如此才心诚。”<br />
这些事,姬安从来说不过上官钧。<br />
幸好祭文华丽,祭祀之时姬安只要对照着标注版,鹦鹉学舌地一一念出,总还不至于因为内容而不好意思到舌头打结。<br />
待两人烧完祭文、上完香,刚双双起身,便听见头顶传来鸟啼。<br />
抬头一看,一对不知何时飞来的黄鹂正在上空盘旋,富有韵律感的鸣叫声婉转清亮,悦耳动听。<br />
不止如此,四周还不断有鸟雀聚拢过来,大的如喜鹊,小的如百灵,还有许多姬安不认得的。<br />
一片鸟雀在方丘上方环绕,叽叽喳喳地叫了好一会儿,才各自散去。<br />
还引得守卫的禁军都忍不住往空中瞟了好几眼。姬安祭地这么些年,这还是头一回出现异象。<br />
姬安被上官钧扶着往方丘下走,一边低声打趣他:“那些鸟儿莫不是来拜你这凤的。”<br />
上官钧丝毫不在意,并且心情非常好:“拜过天地,我与四郎成婚所缺的,也就补完了。”<br />
姬安心里也高兴,不过还是提醒他:“明日还有拜高堂。”<br />
上官钧:“岁除祭祖之时,我们就已告知两边高堂。至今三月过去,宅中都未见异样,说明两边都是同意的。”<br />
姬安好笑:“还能这样算的?”<br />
上官钧:“自然。”<br />
两人说说笑笑地回到车上,进京回宫。<br />
*<br />
四月初一。<br />
大朝会之后,姬安将政事堂众宰相召集过来,安排一下他和上官钧休婚假期间的工作。<br />
众宰相有些麻木。<br />
婚假……的确是有的,三日。但姬安和上官钧这些年出过好几次京,都是一走就一两个月,现在补办个婚礼,还要休上十日婚假,实在是让众宰相……好生羡慕。<br />
大盛的官员除了法定节假日,还能请到的长假只有一种——探亲假。探亲假的长短还是依家乡远近而定,并且,若是请了假却被发现没回乡探亲,基本上这身官服就保不住了。<br />
官员想到别处游玩,那得被外派,闲时可在治下之地走一走,还得注意不能出辖区。京官就别想了,探亲路上碰上点意外,说不定都赶不上假期内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