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p> 他心里发了狠,却不知道,沈柠所谓的分家,跟他想的一点也不一样。<br />
昨儿元春过去问了,回家也是想了一夜。<br />
“祖母,您说伯父和父亲他们还要在祠堂住多久?”<br />
元春过来试探自家的祖母。<br />
她觉得大伯母的分家方案非常好,既能避免以后的纷争,还避免了伯父和母亲相比着败家的进程。<br />
两房搅合在一起,伯父总觉吃亏,他一觉吃亏,那肯定就要不停的买古董。<br />
至于那些古董是不是真古董,伯父是不会太在意的,他只要把银子花出去就行。<br />
还有母亲,因为没得爵位,仗着管家之便,甚至都有可能偷着卖庄子。<br />
她也不会在意后世子孙如何,她只要知道二房占公中便宜就行了。<br />
这个认知是她查看公中账目时发现的。<br />
元春无奈的很。<br />
她感觉东府的大伯娘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跟祖母提出那样的分家方案。<br />
“……该出来时,总会出来。”<br />
贾母不是不心疼子孙。<br />
但她现在真不敢去东府求情。<br />
只想着贾珍也在那里,沈氏不可能老关着他。<br />
就算她想关,贾珍也不会乐意。<br />
“祖母,您去公中的大库看过吗?”<br />
元春无奈了,只能祭出终级武器。<br />
“……”<br />
老太太就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你难过什么,不是都抄回来了吗?”<br />
其实抄回来的,比库房原先的还丰厚。<br />
从她公公开始,赖家两房就管两府事务,也着实积攒了些财物。<br />
如今他们上两代积攒的,也都成了贾家的。<br />
还有周瑞,贪出去的东西,买了大庄子,熬过这一年,府里的日子反而会更好些。<br />
“祖母,您看到的只是表面。”<br />
元春朝左右一看,丫环婆子们忙躬身退出,“表面上,我们家其实是赚了的,可事实上,大伯和我娘比着捞银子,损害的是贾家整体的根基。<br />
大伯的脾气您是知道的,几乎每三个月都会从公中去取一千多两银子,那些银子都买了古董,可他的古董真的值那么多银子吗?<br />
您也觉得不值,所以您一直都说他混。<br />
外面的人也说大伯混,都以能骗到他为乐。<br />
他的名声不好了,对我们家就好吗?”<br />
贾母:“……”<br />
老太太忍不住揉了揉胸。<br />
“还有我娘,周瑞能在那么短的时间,贪上那么多,您觉得我娘手上的能少吗?总体算来,他们的银子有很多都来历不明。”<br />
什么?<br />
老太太想到什么,眼睛都瞪大了些。<br />
“我怀疑……她在放印子钱。”<br />
元春也甚艰难的放低声音道:“这也是周瑞夫妻死在牢里的真相。”<br />
贾母:“……”<br />
老太太见多识广,其实早就怀疑过。<br />
但怀疑是一回事,被孙女这么明确的指出就是另一回事了。<br />
大昭律法,不允许放印子钱。<br />
那利太高,常常逼得人家破人亡。<br />
可律法是律法,多少高门大院的后宅主母,都在通过奴才放印子钱。<br />
王氏放印子钱……<br />
“祖母,如今太上皇还在,国库没银子,皇上能忍的就忍了,但他年轻总有掌权之日,到时候面对太上皇的老臣,您说他会怎么做?到时候母亲做的这些,就能带累整个贾家。”<br />
“……”<br />
老太太的呼吸一下子变重了,“不会的,她如今不管家了。”<br />
“是,如今管家的是二嫂子,可她是母亲的亲侄女,公中没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有一个婆子,在她面前说印子钱,您说,她不会做吗?”<br />
贾母:“……”<br />
她的面色忍不住灰败起来。<br />
“还有父亲……”<br />
元春面容痛苦。<br />
少时,她觉得父亲风光霁月,既有读书人的风骨,又有闲云野鹤般的品德,是真真正正的君子。<br />
可在宫里的这几年,受到各种各样的排挤,甄太妃的一句话,有时候她都要琢磨好几天,她慢慢发现了以往不曾发现的问题。<br />
“父亲没有买古董也没有买小妾的嗜好,可是您想过,他养的那些清客相公,一年要多少银子吗?”<br />
贾母:“……”<br />
“常年跟在父亲身边的就有七个人,他们分别是程日兴、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嵇好古、胡斯来、王尔调。父亲养着他们和他们全家,不说他们在府里的花用以及四节衣裳什么的,只他们每年带回家的,最低的也有一百两,高的甚至多到五百两。<br />
这里面固然有才情的,可更多的却是阿谀奉承的小人。<br />
他们在父亲面前好话说尽,但到了外面却又借着国公府的势,狐假虎威,甚至包揽讼词,讹人钱财。”<br />
元春甚为痛心,“他们一没有帮助父亲立足官场,二没有帮助父亲教导子侄,却一天天的,哄着父亲跟他们下棋喝茶,诗词歌赋,用二吊子的本事去评什么名人字画,看着好像无所不知,却一无所用。<br />
父亲在他们的奉承中飘然自乐,天天待在书房,既不管家事,亦不管祖母和子侄。<br />
祖母,父亲做的这些,其实比伯父花银子买古董买小妾的危害还要大。”<br />
贾母:“……”<br />
她简直惊呆了。<br />
曾经国公爷身边,也有好几个清客、师爷。<br />
她养他们都养成了习惯。<br />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为国公爷和贾家做了不少事。<br />
她以为……<br />
老太太已经认识到她二儿子无能的本质,如今……<br />
“分……分家!”<br />
分了家,只能吃他们自己的,总要有点谋算了。<br />
不能说他们还贪他们自个的吧?<br />
“祖母~”<br />
元春忙给老祖母抚胸顺气,“都是孙女不好,您……”<br />
“不关你的事!”<br />
贾母难过异常。<br />
她的元春,真是要才情有才情,要容貌有容貌啊!<br />
可出生在这样的家……<br />
“你大伯娘是不是跟你说了分家的事?”<br />
“是!”<br />
元春低头。<br />
“那就好。”<br />
老太太点头,“你去告诉你大伯娘,先让我缓两天,两天后,我们再去祠堂,给你伯父和父亲分家。”<br />
不马上去提,她其实是心疼这个孙女。<br />
这孩子刚跟她说了话,她就去分家,二儿和王氏回来一打听,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br />
虽然孙女就要出嫁,可她只要一天还在府里,一个‘孝’字,就能把这孩子压得喘不过气。<br />
而且王氏是个狠心人,贾母心疼大孙女在宫里过的苦日子,哪里还舍得她被亲娘磋磨。<br />
“今天你说的话,从此就烂在肚子里,不要跟任何人提了。”<br />
说到这里,贾母又道:“算了,东府你大伯娘那里,你也不要再去了,回头我自己跟她说。”<br />
“……是!”<br />
元春慢慢伏到祖母的怀里,“祖母,谢谢您。”<br />
她亦是玲珑心肝,哪还不知道祖母说这些的本意是什么?<br />
“傻孩子,以后嫁到新平侯府,可不能如此直来直往。”<br />
老太太搂着大孙女,“你大伯娘能这么干,是因为她和你敬大伯伉俪情深,曾当宗妇多年,又有你珍大哥这个能顶门立户的儿子。”<br />
贾珍再不好也袭了爵,又是贾家的族长。<br />
沈氏自己也是一品诰命。<br />
可孙女一个新嫁妇,能有什么?<br />
老太太也看出来了,三个孙女包括凤丫头,都很佩服沈氏。<br />
她们有意无意间,说话做事,也都想跟她学。<br />
这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站稳脚跟。<br />
“新平侯府的老太太不是善人,连宝丰公主都被她压得喘不过气,你……”<br />
“大伯娘让我多陪嫁几个面凶,能打的壮硕婆子。”<br />
贾母:“……”<br />
她一下子就想到沈氏身边,那六个别着鸡毛掸子的壮硕婆子。<br />
元春向祖母讨教,“伯娘还说,遇到新平侯府老太太那样的恶人,我得先比她恶。”<br />
昨儿大伯娘还教她说,用宫斗那一招对付程家老太太没用。<br />
她得恶得混。<br />
这一点要跟大伯和珍大哥学。<br />
她得让程老太太见识到她是个混人的本质,让她不敢惹她才行。<br />
“只是我恶之前,要先跟新平侯说清楚。”<br />
“……也行!”<br />
贾母拍了拍孙女的后背,“程家老太太的名声坏了,她就算想要传你什么不孝的言论,也没几个人真去相信她。这人啊……,也都有软肋。”<br />
就好像她。<br />
老太太教自家孙女,“她应该很喜欢她那个庶孙,学学你大伯娘,找找人家的错,把他敲进祠堂里。如果一时找不到,那就看看他们身边的人,你是当家主母,寻他们的错,不会很难,把他们身边的人都弄走了,其他的,你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了。</p>
昨儿元春过去问了,回家也是想了一夜。<br />
“祖母,您说伯父和父亲他们还要在祠堂住多久?”<br />
元春过来试探自家的祖母。<br />
她觉得大伯母的分家方案非常好,既能避免以后的纷争,还避免了伯父和母亲相比着败家的进程。<br />
两房搅合在一起,伯父总觉吃亏,他一觉吃亏,那肯定就要不停的买古董。<br />
至于那些古董是不是真古董,伯父是不会太在意的,他只要把银子花出去就行。<br />
还有母亲,因为没得爵位,仗着管家之便,甚至都有可能偷着卖庄子。<br />
她也不会在意后世子孙如何,她只要知道二房占公中便宜就行了。<br />
这个认知是她查看公中账目时发现的。<br />
元春无奈的很。<br />
她感觉东府的大伯娘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跟祖母提出那样的分家方案。<br />
“……该出来时,总会出来。”<br />
贾母不是不心疼子孙。<br />
但她现在真不敢去东府求情。<br />
只想着贾珍也在那里,沈氏不可能老关着他。<br />
就算她想关,贾珍也不会乐意。<br />
“祖母,您去公中的大库看过吗?”<br />
元春无奈了,只能祭出终级武器。<br />
“……”<br />
老太太就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你难过什么,不是都抄回来了吗?”<br />
其实抄回来的,比库房原先的还丰厚。<br />
从她公公开始,赖家两房就管两府事务,也着实积攒了些财物。<br />
如今他们上两代积攒的,也都成了贾家的。<br />
还有周瑞,贪出去的东西,买了大庄子,熬过这一年,府里的日子反而会更好些。<br />
“祖母,您看到的只是表面。”<br />
元春朝左右一看,丫环婆子们忙躬身退出,“表面上,我们家其实是赚了的,可事实上,大伯和我娘比着捞银子,损害的是贾家整体的根基。<br />
大伯的脾气您是知道的,几乎每三个月都会从公中去取一千多两银子,那些银子都买了古董,可他的古董真的值那么多银子吗?<br />
您也觉得不值,所以您一直都说他混。<br />
外面的人也说大伯混,都以能骗到他为乐。<br />
他的名声不好了,对我们家就好吗?”<br />
贾母:“……”<br />
老太太忍不住揉了揉胸。<br />
“还有我娘,周瑞能在那么短的时间,贪上那么多,您觉得我娘手上的能少吗?总体算来,他们的银子有很多都来历不明。”<br />
什么?<br />
老太太想到什么,眼睛都瞪大了些。<br />
“我怀疑……她在放印子钱。”<br />
元春也甚艰难的放低声音道:“这也是周瑞夫妻死在牢里的真相。”<br />
贾母:“……”<br />
老太太见多识广,其实早就怀疑过。<br />
但怀疑是一回事,被孙女这么明确的指出就是另一回事了。<br />
大昭律法,不允许放印子钱。<br />
那利太高,常常逼得人家破人亡。<br />
可律法是律法,多少高门大院的后宅主母,都在通过奴才放印子钱。<br />
王氏放印子钱……<br />
“祖母,如今太上皇还在,国库没银子,皇上能忍的就忍了,但他年轻总有掌权之日,到时候面对太上皇的老臣,您说他会怎么做?到时候母亲做的这些,就能带累整个贾家。”<br />
“……”<br />
老太太的呼吸一下子变重了,“不会的,她如今不管家了。”<br />
“是,如今管家的是二嫂子,可她是母亲的亲侄女,公中没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有一个婆子,在她面前说印子钱,您说,她不会做吗?”<br />
贾母:“……”<br />
她的面色忍不住灰败起来。<br />
“还有父亲……”<br />
元春面容痛苦。<br />
少时,她觉得父亲风光霁月,既有读书人的风骨,又有闲云野鹤般的品德,是真真正正的君子。<br />
可在宫里的这几年,受到各种各样的排挤,甄太妃的一句话,有时候她都要琢磨好几天,她慢慢发现了以往不曾发现的问题。<br />
“父亲没有买古董也没有买小妾的嗜好,可是您想过,他养的那些清客相公,一年要多少银子吗?”<br />
贾母:“……”<br />
“常年跟在父亲身边的就有七个人,他们分别是程日兴、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嵇好古、胡斯来、王尔调。父亲养着他们和他们全家,不说他们在府里的花用以及四节衣裳什么的,只他们每年带回家的,最低的也有一百两,高的甚至多到五百两。<br />
这里面固然有才情的,可更多的却是阿谀奉承的小人。<br />
他们在父亲面前好话说尽,但到了外面却又借着国公府的势,狐假虎威,甚至包揽讼词,讹人钱财。”<br />
元春甚为痛心,“他们一没有帮助父亲立足官场,二没有帮助父亲教导子侄,却一天天的,哄着父亲跟他们下棋喝茶,诗词歌赋,用二吊子的本事去评什么名人字画,看着好像无所不知,却一无所用。<br />
父亲在他们的奉承中飘然自乐,天天待在书房,既不管家事,亦不管祖母和子侄。<br />
祖母,父亲做的这些,其实比伯父花银子买古董买小妾的危害还要大。”<br />
贾母:“……”<br />
她简直惊呆了。<br />
曾经国公爷身边,也有好几个清客、师爷。<br />
她养他们都养成了习惯。<br />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为国公爷和贾家做了不少事。<br />
她以为……<br />
老太太已经认识到她二儿子无能的本质,如今……<br />
“分……分家!”<br />
分了家,只能吃他们自己的,总要有点谋算了。<br />
不能说他们还贪他们自个的吧?<br />
“祖母~”<br />
元春忙给老祖母抚胸顺气,“都是孙女不好,您……”<br />
“不关你的事!”<br />
贾母难过异常。<br />
她的元春,真是要才情有才情,要容貌有容貌啊!<br />
可出生在这样的家……<br />
“你大伯娘是不是跟你说了分家的事?”<br />
“是!”<br />
元春低头。<br />
“那就好。”<br />
老太太点头,“你去告诉你大伯娘,先让我缓两天,两天后,我们再去祠堂,给你伯父和父亲分家。”<br />
不马上去提,她其实是心疼这个孙女。<br />
这孩子刚跟她说了话,她就去分家,二儿和王氏回来一打听,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br />
虽然孙女就要出嫁,可她只要一天还在府里,一个‘孝’字,就能把这孩子压得喘不过气。<br />
而且王氏是个狠心人,贾母心疼大孙女在宫里过的苦日子,哪里还舍得她被亲娘磋磨。<br />
“今天你说的话,从此就烂在肚子里,不要跟任何人提了。”<br />
说到这里,贾母又道:“算了,东府你大伯娘那里,你也不要再去了,回头我自己跟她说。”<br />
“……是!”<br />
元春慢慢伏到祖母的怀里,“祖母,谢谢您。”<br />
她亦是玲珑心肝,哪还不知道祖母说这些的本意是什么?<br />
“傻孩子,以后嫁到新平侯府,可不能如此直来直往。”<br />
老太太搂着大孙女,“你大伯娘能这么干,是因为她和你敬大伯伉俪情深,曾当宗妇多年,又有你珍大哥这个能顶门立户的儿子。”<br />
贾珍再不好也袭了爵,又是贾家的族长。<br />
沈氏自己也是一品诰命。<br />
可孙女一个新嫁妇,能有什么?<br />
老太太也看出来了,三个孙女包括凤丫头,都很佩服沈氏。<br />
她们有意无意间,说话做事,也都想跟她学。<br />
这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站稳脚跟。<br />
“新平侯府的老太太不是善人,连宝丰公主都被她压得喘不过气,你……”<br />
“大伯娘让我多陪嫁几个面凶,能打的壮硕婆子。”<br />
贾母:“……”<br />
她一下子就想到沈氏身边,那六个别着鸡毛掸子的壮硕婆子。<br />
元春向祖母讨教,“伯娘还说,遇到新平侯府老太太那样的恶人,我得先比她恶。”<br />
昨儿大伯娘还教她说,用宫斗那一招对付程家老太太没用。<br />
她得恶得混。<br />
这一点要跟大伯和珍大哥学。<br />
她得让程老太太见识到她是个混人的本质,让她不敢惹她才行。<br />
“只是我恶之前,要先跟新平侯说清楚。”<br />
“……也行!”<br />
贾母拍了拍孙女的后背,“程家老太太的名声坏了,她就算想要传你什么不孝的言论,也没几个人真去相信她。这人啊……,也都有软肋。”<br />
就好像她。<br />
老太太教自家孙女,“她应该很喜欢她那个庶孙,学学你大伯娘,找找人家的错,把他敲进祠堂里。如果一时找不到,那就看看他们身边的人,你是当家主母,寻他们的错,不会很难,把他们身边的人都弄走了,其他的,你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