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p> 他连小儿子也不敢抱了,匆匆忙忙跑外书房,佯装公务繁忙。<br />
倒是秦可卿心疼未来小夫婿,带了一件披风,又藏了几块点心过来。<br />
“好好的,你说了什么,把太太气成那样?”<br />
啪~<br />
蓉哥儿也好后悔,给了自己一下子,“我自大了。”<br />
可能是最近太顺了。<br />
“三人行,必有我师!”<br />
他低垂着脑袋,“祖母该打我几板子的。”<br />
秦可卿:“……”<br />
她拿过一个蒲团,陪在他身边跪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太太罚你,是想让你知错能改,可不是非要打你板子。”<br />
“嗯~”<br />
蓉哥儿看了她一眼,“夜里凉,你身子弱,不用陪我,早点回去是正经。”<br />
“现在还不冷。”<br />
秦可卿朝他一笑,“我再陪你一会吧!对了,你今天的功课还没完成吧?要不要我把书给你弄进来?”<br />
“算了,太麻烦了,我现在只有大字没完成了。”<br />
说到这,蓉哥儿就叹了一口气。<br />
他有太多的字要写了,答应祖母的书,好像永远也抄不完。<br />
“祖母回去的时候,还很生气吗?”<br />
“反正脸色不好。”<br />
秦可卿道:“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收到青竹姐姐让小丫环传的消息,我马上就把小姑姑带过去了,有小姑姑在,她气也气不久。”<br />
小姑姑贾玥正是可爱的时候,说话奶声奶气的。<br />
祖母一看到她,天大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br />
“那就好。”<br />
蓉哥儿欣慰。<br />
幸好,他有一个小姑姑。<br />
“我爹呢?他知道我被罚了吗?”<br />
秦可卿:“……”<br />
能让她说啥呢?<br />
说公公听到他被罚,吓得差点翘家跑宫里去干值夜的活?<br />
“算了,你不说我也知道。”<br />
蓉哥儿从她的沉默里,猜到什么,一时不知道是气好,还是笑好,“以后你要是看到我飘了,就早点给我提个醒。”<br />
“那万一我看不出来呢?”<br />
她觉得小夫君挺好的。<br />
“我学问还没你高呢。”<br />
她虽然也在读书,但她们并不完全侧重读书,“要不然,你常往舅爷爷那边走走,听说林大人也要进京了,有时间,你也跟林表叔多往那边跑跑。”<br />
公公不行,但舅爷爷和林大人都是靠谱的文人。<br />
第351章 书馆<br />
钱秀才的手上,因为贾蓉,突然多了好些书和国子监的试卷。<br />
对读书人来说,这才是最珍贵的。<br />
在取得同意的情况下,他好珍惜的和学里的先生以及同窗分享。<br />
能读书,主要是因为先生。<br />
他家穷,在哥哥钱大牛十岁拖无可拖去读书后,就没他的机会了。<br />
庄子里大都这样,为防孩子们成睁眼瞎,连自个名字都不会写,送一个试一下,回来再教弟弟妹妹。<br />
有天份的,聪明的,多供几年,哪怕到城里当个伙计,也比在家种地强。<br />
跟着哥哥,他很快就学会了钱二牛怎么写,可是哥哥学的越来越艰难,于是等不及的他,便常常跑到学堂,在窗子外面听先生讲课。<br />
如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好几个。<br />
不过,谁都没有他坚持的时间长。<br />
终于有一天,先生好像无意的让他们背诵一下课文,他一字不差,顺顺溜溜的背完了,先生又抽查了他之前教的几篇课文,那天跟着他到家,愿意束脩减半的收他。<br />
好不容易爹娘同意了,先生重新给起了学名‘若川’,他安心的坐进了课堂,可是,转年祖父病重,家里连半份束脩都给不起了。<br />
此时哥哥早就回家,他被先生挽留,又欠了半年束脩后,感觉实在不好意思,也想不念了,先生却替他接了抄书的活。<br />
也是直到此时,钱若川才知道这半年,先生为何主抓他的字。<br />
原本读书就艰难,笔墨难得,每个字他都尽量跟书上写的一样,被特训了半年,他的字被书店的掌柜认可了。<br />
人人都说他靠自己,但钱若川知道,没有先生,他真的什么都不是。<br />
这么多年,他的束脩始终没有涨价。<br />
好不容易,他考上秀才,先生可以多收几个学生,若是马上就走,先生得多可怜?<br />
所以哪怕钱若川知道进贾家的族学,于他的未来有多好,他也想在学里,先帮先生稳定新一批的学生。<br />
只是没想到,贾家还能如此大方的送这许多的书,连国子监的试卷都有。<br />
钱若川很珍惜这一切,和先生一起整理、抄录。<br />
“这些史论题,你一定要多看看。”<br />
五十多,须发很有些白的黄先生看着其中一道跟他当年科考时,差不多的史论题,心甚酸涩,“多学多想。”<br />
可千万别跟他似的,遇到这类题,就两眼抓瞎。<br />
“是!弟子知道了。”<br />
钱若川点头。<br />
他其实比较幸运了,因为抄书,书店的掌柜,同意他可以在里面随意看书呢。<br />
只是一些史书和名家注释,大家都更愿意买印刷的,他才没接到差不多的活,要不然,哪怕少赚银子,他也愿意抄那类书。<br />
“贾家那边……,你还是早点过去吧!”<br />
黄先生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又欣慰,又有些难过。<br />
他能教给这孩子的,都教过了,其他的……要靠他自己了。<br />
“明年!”<br />
钱若川坚持,“我都已经跟那位蓉兄弟说好了。”<br />
“你啊~”<br />
黄先生的心里更难过了。<br />
学生的好意他又如何不知?<br />
喜报传来的时候,他就给他举荐了两家好的学堂。<br />
这几年,他一直让他存钱,就是想着,等他考出去了,可以到好一点的学堂,见识更广博的世界。<br />
可这孩子死活要陪他到明年。<br />
连他爹娘哭求都不理。<br />
“先生不必担心,”钱若川宽慰他,“蓉兄弟既然愿意送这么多书来,就是认可我待到明年的。”<br />
贾家族学今年考中了三个进士,两个秀才。<br />
在京城名声也好的很。<br />
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进去了,笔墨纸砚,甚至吃喝人家都管了。<br />
刚听到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心动。<br />
但先生这里,也是他割舍不下去的。<br />
无疑的,去贾家族学读书,他的前途一片光明。<br />
那里有更多的书,有考进士经验的先生,有国子监的试卷……<br />
钱若川当时很挣扎,但还是努力跟那位蓉兄弟说了,想明年再去贾家附读。<br />
好在他虽不解,当时却尊重了。<br />
钱若川很感激,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贾蓉因为跟他祖母吐槽,还被罚进了祠堂一夜。<br />
数天后,贾蓉再至。<br />
不过这一次,他拉了整整一马车的书来。<br />
里面的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大家练字的时候,自己顺手背录的。<br />
彼此也都检查过,确定没问题,他才直接送过来。<br />
“家祖母听说钱兄的事,深觉贫苦人家的孩子上学之艰难。”<br />
寒暄几句,蓉哥儿直奔主题,“特别让小子送些大家需要的书籍和笔墨纸砚。”<br />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除此之外,小子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先生,皇后娘娘听说寒门学子的艰难,把曾经的晋王府改成了大昭书馆,如今已从翰林院、国子监,甚至皇家藏书里,挪了涵盖各方的八千本藏书。<br />
只要是我大昭子民,每月只须交三十文钱,便可自由抄录。”<br />
上次送书,钱若川说他先生在史论上的短板,他回去跟祖母说了,祖母就叹息说太外祖当初在这方面也不太行,也不知怎么和皇后说的,就这么弄了一个书馆出来。<br />
“不包月,也只需三文钱,便可进去读书一整天。”<br />
贾蓉道:“先生哪天进京,可以去那边看看。”<br />
“好好好,多谢小兄弟。”<br />
黄先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到现在还不知小兄弟是宁、荣二府哪家的少爷?”<br />
“不敢不敢,小子出身宁国府。”<br />
宁国府?<br />
黄先生的心头一颤,“那宁国府沈夫人是……”<br />
“正是家祖母!”<br />
原来如此!<br />
怪不得呢。<br />
沈夫人兵不血刃的威逼那些金人王爷自入大昭,然后又以打亲儿的十板子,生生的从罗刹国那边,又弄了大片土地。<br />
这事,如今天下谁人不知?<br />
黄先生激动的很,一时都忘了大昭书馆于他的重要性。<br />
此时,外面的人还不知道,沈柠也正在搜罗家里的藏书,要往那边捐赠。<br />
她早就想弄个图书馆了。<br />
可是,贾家已经在军中有所影响,再弄图书馆,那就是逼着皇帝忌惮贾家。<br />
尤其贾家还有一个‘宝玉’。</p>
倒是秦可卿心疼未来小夫婿,带了一件披风,又藏了几块点心过来。<br />
“好好的,你说了什么,把太太气成那样?”<br />
啪~<br />
蓉哥儿也好后悔,给了自己一下子,“我自大了。”<br />
可能是最近太顺了。<br />
“三人行,必有我师!”<br />
他低垂着脑袋,“祖母该打我几板子的。”<br />
秦可卿:“……”<br />
她拿过一个蒲团,陪在他身边跪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太太罚你,是想让你知错能改,可不是非要打你板子。”<br />
“嗯~”<br />
蓉哥儿看了她一眼,“夜里凉,你身子弱,不用陪我,早点回去是正经。”<br />
“现在还不冷。”<br />
秦可卿朝他一笑,“我再陪你一会吧!对了,你今天的功课还没完成吧?要不要我把书给你弄进来?”<br />
“算了,太麻烦了,我现在只有大字没完成了。”<br />
说到这,蓉哥儿就叹了一口气。<br />
他有太多的字要写了,答应祖母的书,好像永远也抄不完。<br />
“祖母回去的时候,还很生气吗?”<br />
“反正脸色不好。”<br />
秦可卿道:“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收到青竹姐姐让小丫环传的消息,我马上就把小姑姑带过去了,有小姑姑在,她气也气不久。”<br />
小姑姑贾玥正是可爱的时候,说话奶声奶气的。<br />
祖母一看到她,天大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br />
“那就好。”<br />
蓉哥儿欣慰。<br />
幸好,他有一个小姑姑。<br />
“我爹呢?他知道我被罚了吗?”<br />
秦可卿:“……”<br />
能让她说啥呢?<br />
说公公听到他被罚,吓得差点翘家跑宫里去干值夜的活?<br />
“算了,你不说我也知道。”<br />
蓉哥儿从她的沉默里,猜到什么,一时不知道是气好,还是笑好,“以后你要是看到我飘了,就早点给我提个醒。”<br />
“那万一我看不出来呢?”<br />
她觉得小夫君挺好的。<br />
“我学问还没你高呢。”<br />
她虽然也在读书,但她们并不完全侧重读书,“要不然,你常往舅爷爷那边走走,听说林大人也要进京了,有时间,你也跟林表叔多往那边跑跑。”<br />
公公不行,但舅爷爷和林大人都是靠谱的文人。<br />
第351章 书馆<br />
钱秀才的手上,因为贾蓉,突然多了好些书和国子监的试卷。<br />
对读书人来说,这才是最珍贵的。<br />
在取得同意的情况下,他好珍惜的和学里的先生以及同窗分享。<br />
能读书,主要是因为先生。<br />
他家穷,在哥哥钱大牛十岁拖无可拖去读书后,就没他的机会了。<br />
庄子里大都这样,为防孩子们成睁眼瞎,连自个名字都不会写,送一个试一下,回来再教弟弟妹妹。<br />
有天份的,聪明的,多供几年,哪怕到城里当个伙计,也比在家种地强。<br />
跟着哥哥,他很快就学会了钱二牛怎么写,可是哥哥学的越来越艰难,于是等不及的他,便常常跑到学堂,在窗子外面听先生讲课。<br />
如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好几个。<br />
不过,谁都没有他坚持的时间长。<br />
终于有一天,先生好像无意的让他们背诵一下课文,他一字不差,顺顺溜溜的背完了,先生又抽查了他之前教的几篇课文,那天跟着他到家,愿意束脩减半的收他。<br />
好不容易爹娘同意了,先生重新给起了学名‘若川’,他安心的坐进了课堂,可是,转年祖父病重,家里连半份束脩都给不起了。<br />
此时哥哥早就回家,他被先生挽留,又欠了半年束脩后,感觉实在不好意思,也想不念了,先生却替他接了抄书的活。<br />
也是直到此时,钱若川才知道这半年,先生为何主抓他的字。<br />
原本读书就艰难,笔墨难得,每个字他都尽量跟书上写的一样,被特训了半年,他的字被书店的掌柜认可了。<br />
人人都说他靠自己,但钱若川知道,没有先生,他真的什么都不是。<br />
这么多年,他的束脩始终没有涨价。<br />
好不容易,他考上秀才,先生可以多收几个学生,若是马上就走,先生得多可怜?<br />
所以哪怕钱若川知道进贾家的族学,于他的未来有多好,他也想在学里,先帮先生稳定新一批的学生。<br />
只是没想到,贾家还能如此大方的送这许多的书,连国子监的试卷都有。<br />
钱若川很珍惜这一切,和先生一起整理、抄录。<br />
“这些史论题,你一定要多看看。”<br />
五十多,须发很有些白的黄先生看着其中一道跟他当年科考时,差不多的史论题,心甚酸涩,“多学多想。”<br />
可千万别跟他似的,遇到这类题,就两眼抓瞎。<br />
“是!弟子知道了。”<br />
钱若川点头。<br />
他其实比较幸运了,因为抄书,书店的掌柜,同意他可以在里面随意看书呢。<br />
只是一些史书和名家注释,大家都更愿意买印刷的,他才没接到差不多的活,要不然,哪怕少赚银子,他也愿意抄那类书。<br />
“贾家那边……,你还是早点过去吧!”<br />
黄先生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又欣慰,又有些难过。<br />
他能教给这孩子的,都教过了,其他的……要靠他自己了。<br />
“明年!”<br />
钱若川坚持,“我都已经跟那位蓉兄弟说好了。”<br />
“你啊~”<br />
黄先生的心里更难过了。<br />
学生的好意他又如何不知?<br />
喜报传来的时候,他就给他举荐了两家好的学堂。<br />
这几年,他一直让他存钱,就是想着,等他考出去了,可以到好一点的学堂,见识更广博的世界。<br />
可这孩子死活要陪他到明年。<br />
连他爹娘哭求都不理。<br />
“先生不必担心,”钱若川宽慰他,“蓉兄弟既然愿意送这么多书来,就是认可我待到明年的。”<br />
贾家族学今年考中了三个进士,两个秀才。<br />
在京城名声也好的很。<br />
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进去了,笔墨纸砚,甚至吃喝人家都管了。<br />
刚听到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心动。<br />
但先生这里,也是他割舍不下去的。<br />
无疑的,去贾家族学读书,他的前途一片光明。<br />
那里有更多的书,有考进士经验的先生,有国子监的试卷……<br />
钱若川当时很挣扎,但还是努力跟那位蓉兄弟说了,想明年再去贾家附读。<br />
好在他虽不解,当时却尊重了。<br />
钱若川很感激,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贾蓉因为跟他祖母吐槽,还被罚进了祠堂一夜。<br />
数天后,贾蓉再至。<br />
不过这一次,他拉了整整一马车的书来。<br />
里面的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大家练字的时候,自己顺手背录的。<br />
彼此也都检查过,确定没问题,他才直接送过来。<br />
“家祖母听说钱兄的事,深觉贫苦人家的孩子上学之艰难。”<br />
寒暄几句,蓉哥儿直奔主题,“特别让小子送些大家需要的书籍和笔墨纸砚。”<br />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除此之外,小子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先生,皇后娘娘听说寒门学子的艰难,把曾经的晋王府改成了大昭书馆,如今已从翰林院、国子监,甚至皇家藏书里,挪了涵盖各方的八千本藏书。<br />
只要是我大昭子民,每月只须交三十文钱,便可自由抄录。”<br />
上次送书,钱若川说他先生在史论上的短板,他回去跟祖母说了,祖母就叹息说太外祖当初在这方面也不太行,也不知怎么和皇后说的,就这么弄了一个书馆出来。<br />
“不包月,也只需三文钱,便可进去读书一整天。”<br />
贾蓉道:“先生哪天进京,可以去那边看看。”<br />
“好好好,多谢小兄弟。”<br />
黄先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到现在还不知小兄弟是宁、荣二府哪家的少爷?”<br />
“不敢不敢,小子出身宁国府。”<br />
宁国府?<br />
黄先生的心头一颤,“那宁国府沈夫人是……”<br />
“正是家祖母!”<br />
原来如此!<br />
怪不得呢。<br />
沈夫人兵不血刃的威逼那些金人王爷自入大昭,然后又以打亲儿的十板子,生生的从罗刹国那边,又弄了大片土地。<br />
这事,如今天下谁人不知?<br />
黄先生激动的很,一时都忘了大昭书馆于他的重要性。<br />
此时,外面的人还不知道,沈柠也正在搜罗家里的藏书,要往那边捐赠。<br />
她早就想弄个图书馆了。<br />
可是,贾家已经在军中有所影响,再弄图书馆,那就是逼着皇帝忌惮贾家。<br />
尤其贾家还有一个‘宝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