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br/><br/> 杨沐苦着脸,这也不能怪自己吧,又不是主动去招惹的。<br/><br/> 颜宁拍拍手:“成了,我看也没成什么气候,让那些三姑六婆去肖想吧。”<br/><br/> 杨沐心里一松,脸上就要露出笑容来。<br/><br/> “不过——这几日你得听我的差遣,以消我心头不快。”<br/><br/> 杨沐马上狗腿地点头哈腰:“诶,好嘞,听凭颜大人差遣。”<br/><br/> 本来颜先生参加完吴严的婚礼,就准备要回去了,但是架不住几个学生竭力挽留,颜宁也表示很久没有回来了,想多留几天,于是便多留了两天。<br/><br/> 尽管是冬天,但是也挡不住颜宁的游兴。好在天气晴好,杨沐陪着他去清溪垂钓,去玉荷湾荡舟,去藕田体验挖藕的痛苦与快乐。<br/><br/> 说是垂钓,其实这种天哪里能钓到鱼,鱼儿都不吃饵了,不过是两个人坐在河堤下的背风处晒太阳罢了,最主要的是两人能够单独相处。<br/><br/> “可惜是冬天啊,这柳树也落光了,河水也冰冷的,鱼儿也不上钩了。”颜宁将头靠在杨沐肩上感叹,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记得那年夏天,我们随随便便就钓了两条大鲫鱼呢,那鲫鱼汤是又浓又香啊。我再也没有喝过那么浓那么鲜的鱼汤了。”<br/><br/> 杨沐没有作声,也没有反驳他,那鱼汤之所以无与伦比的鲜浓,是因为当时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少,又隔了经年的岁月,用浓浓的怀恋之情炖制出来的。<br/><br/> 过了许久,杨沐在他耳边轻轻地说:“我今天给你再炖一锅鲫鱼汤吧,没有豆腐,我们放点萝卜丝。”<br/><br/> “好。”颜宁答,一会儿又睁着困惑的眼望着杨沐,“不过我们哪来的鲫鱼呢?”<br/><br/> 杨沐说:“杨大伯家今天干鱼塘,走,我们去捉条大的来。”<br/><br/> 颜宁好奇心顿起:“我们自己去捉鱼吗?好啊,现在就去。”<br/><br/> 杨沐说:“我们去看看吧,天气太冷了,你就别下水了,看他们捉就好了。”<br/><br/> “那你呢?”<br/><br/> “杨大伯家的事,我总要去帮忙的。我们总是受着他们的恩情,能出力的时候端着不去,会被人说闲话的。”杨沐也是个壮劳力了,他和杨大伯家素来亲厚,没有不帮忙的理由。<br/><br/> “行,我去看你捉。好多年都没看到捉鱼了。”颜宁率先站起来,伸手拉起杨沐。于是地面上铺着的干稻草只剩下两个浅浅的臀印。<br/><br/> 冬天干鱼塘是南方的一大特色,水乡尤甚。民间有个传统,年夜饭上一定要有一尾全鱼,以示年年有鱼(余),所以养鱼的人家会在腊月里,将养了一年甚至几年的鱼打捞出来,赶在年前卖出去。干鱼塘的场景很热闹,会有很多帮忙的人,也有很多买鱼的左邻右舍,当然会有更多看热闹的人,所以你只要看到田野里哪儿围了很多人,就差不离是在干鱼塘了。<br/><br/> 杨沐拿着钓竿,领着颜宁往一处人群走去,那是杨大伯家的鱼塘,前年和去年只拉过大网,没有清底,所以今年清底的话,通常会有长了三四年的鱼,这些鱼会有七八斤甚至十来斤重。这样的情况是很为大家喜闻乐见的。<br/><br/> 人们看见杨沐和颜宁,都纷纷笑着打招呼:“杨沐你也来了啊?”<br/><br/> 杨沐笑一笑:“带朋友过来看看。”<br/><br/> 一边对颜宁说:“一会儿我下去,你就在上边看着吧。”又在人群中看见了桂元,便唤了一声。桂元高兴地跑了过来:“杨叔叔,颜叔叔!”<br/><br/> “桂元这个钓竿给你,你先回去提个桶子来,一会儿我们要买鱼。提过来之后你就陪着颜叔叔玩,我下去帮忙捉鱼。”杨沐嘱咐桂元。<br/><br/> “好的。”桂元认真地点头,为杨沐交给他这个任务感到很光荣。<br/><br/> 下边鱼塘的水已经快见底了,有两个人正在努力地车水。一群男人光着脚,将库管卷得老高,准备拉网捞鱼。网是结实的细绳大眼网,这样是为了网大鱼。<br/><br/> 杨沐也脱了鞋袜,将库管卷到膝盖以上。<br/><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n “冷不冷?”颜宁问他。<br/><br/> “还好,一会儿忙起来就不冷了。”杨沐说。<br/><br/> 颜宁搂着杨沐脱下来的长外衣,心想幸亏不是在京城,否则不冻死才怪。<br/><br/> 杨沐又添了一句:“没事的,真的。”<br/><br/> 杨大伯年近花甲,却也老当益壮,裤子卷得高高的,此时正在下面指挥,看见杨沐:“铁蛋你也来了啊,太冷了,我们人手也够了,不用来帮忙的。”<br/><br/> 话是这么说,人家这是在跟他客气呢,你能帮上多少忙是一回事,你去不去帮是另一回事,这就是人情味世故。所以杨沐笑起来:“大伯,不冷的,好歹我也算个壮劳力呢。”<br/><br/> 杨大伯就是喜欢杨沐这点,这孩子特别懂得感恩,每次从外面回来,都少不了要给自己家捎带礼物,吃的、用的,甚至是药材补品,样样都不缺。<br/><br/> 杨大伯笑眯眯的:“那好,你裤子穿得厚了点,卷不上去,那就拉最边上的网索吧。”最边上的网索,是不需要下深水和深泥的。<br/><br/> 杨沐从善如流,接过网索,准备拉网。<br/><br/> 剩下不多的水里已经有鱼在翻跳了,不过都是些受不得浑水呛的鳙鱼、白鲢和小鱼,大草鱼和大青鱼还都蛰伏在水底呢。<br/><br/> 等所有的人都准备就绪,杨大伯发话了:“好了,我喊一二三,大家开始一起用力。一二三,走!”<br/><br/> 杨沐拉着重重的渔网,踩着冰冷的泥水往水塘的那一头走去,虽然很吃力,但是很快乐,一种收获的快乐。<br/><br/> 鱼们因为空间缩小的缘故开始翻腾跳跃,不停地撞击着网子,刹那间,整个渔网和水面都热闹起来。<br/><br/> 岸上的人都在七嘴八舌地惊喊,讨论。“哇,好大的青鱼,怕有十几斤重吧。”<br/><br/> 小孩子的声音:“哇哇,我看到了,一条好大的金丝鲤鱼!”<br/><br/> “是的,我也看到了,有两条,都好大!”<br/><br/> “今年虽然干旱,但是杨大家的鱼看来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啊。”<br/><br/> “是啊,收获真不少。”<br/><br/> 颜宁一会儿看看渔网中的鱼,一会儿瞅瞅杨沐,心里一边激动一边高兴,这里也有杨沐的功劳呢。<br/><br/> 捉鱼的感觉是十分美妙的,尤其是当你伸出双手,两手都掐不住大鱼的腮壳时,那种挑战更有成就了。<br/><br/> 杨沐看准了一条大鲫鱼,青黑色的背,银白色的肚皮,足有一两斤重,看起来鲜活无比,他伸手一抓,掐住了鲫鱼的腮壳,哈哈大笑:“颜宁,拿桶子来。”<br/><br/> 颜宁连忙小心地提着桶子走过去。杨沐说:“好了,别再过来了,一会儿鞋子该湿了,我过来。”<br/><br/> 颜宁看着那么多鱼,实在有点心痒:“要不我也脱了鞋子来吧,看起来很好玩啊。”<br/><br/> 杨沐过来将大鲫鱼放进桶里:“得了,小爷,你从来没做过这事,别受了寒。乖乖上岸上去吧,这里都是泥水,仔细弄湿了鞋子。”<br/><br/> 颜宁有些遗憾地“哦”了一声,提着大鲫鱼上了岸。<br/><br/> 杨沐又下到水里,一手摁住一条大青鱼的头,一手抓住尾巴,往上一翻,将那条六七斤重的青鱼抓起来了,扔到盛鱼的竹筐里。他知道颜宁正看着自己抓鱼呢,要多抓一些以弥补他的遗憾。<br/><br/> 抓完鱼,杨沐的脸上也沾上了泥水,衣服已经快辨不出原色了,外衣上沾满了泥浆和鱼身上的粘液。用颜宁的话来说:“你现在闻起来就<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