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 第58节
他把霖海府的养济院从一个虚有其名的地方变成了真的养老院、孤儿院。<br />
虽然养济院的支出知府大人少不得跟商户们“募捐”,但养济院里的人确实都活下来了,冬天也极少人被冻死。<br />
另外之前霖海府受灾,也是在他的指挥下,让大部分人安然脱离灾情。<br />
所以商户们在知府大人“募捐”的时候,态度都比较积极,不过一年前,钱知府病了,病的严重,很多事没法再出面,虽然他有幕僚等人可以撑着,但同知和通判都抓住了机会。<br />
而一说到这两个人,这些商户话不多,态度变得比较肉疼。<br />
显然,这两位对商户们来说,胃口比较大。<br />
老百姓们对这些不太敏感了,对官府都是一贯的“敬而远之”,不想跟官府的人打交道。<br />
林烨心下松了一口气。<br />
还好,这地方没有那种闹得天怒人怨的“极品”同僚存在。<br />
他们又打听了一下这霖海府内的大户,等了几天,景先生、宿先生他们带着大部队到了。<br />
林烨也跟着出现在他们的队伍里。<br />
府衙已经提前收到了省里派发的红谕,知道新任同知大概什么时候到任,提前就有人在城门口候着了,他们一进城,就有人在前引路,另外有人快速前往府衙报信。<br />
知府大人告病,但是同知和通判等人都在府衙。<br />
虽然路同知要回乡守孝,但在接任之人到来之前,他还能继续处理未处理好的公务。<br />
为了给新长官一个好印象,府衙从上到下都已经收拾过了。<br />
这几天,消息灵通的,比如姚通判,他最早知道了新同知的出身。<br />
父亲是正三品的工部侍郎。<br />
本年新科状元郎,年十七。<br />
知道这一点的时候,通判差点没哭出来。<br />
他今年四十九,三十余岁中了二甲进士,从中进士混到如今的正六品通判,他走了十五年。<br />
而这位林同知呢?<br />
他刚考中状元,就是从六品,才过去几个月,就成了正五品,成为了他上级!<br />
他这些年是活到狗身上去了?<br />
路同知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比姚通判晚一些,震撼一点没比他少。<br />
但不管心底有多震动,面上他都要端住,最好再结个善缘。<br />
这人能升这么快,不单单是因为他是状元,还因为他有个好父亲,朝中有人好做官啊!<br />
所以有些让林烨意外,交接的时候,这位路同知十分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r />
但就算如此,该核的账还是要核,该看的库房、粮仓、牢房、府学等地都要亲自查看。<br />
库房里的银子相当瞩目,谁能信,一地府城,库房里居然只有两千多两的银子。<br />
路同知十分坦然:“我从知府大人手里接过的时候就只有一千八百多两,去年修了城墙,前年府衙因为雨势连绵,塌了一小半,也花了不少银子维修,账本在这里。”<br />
他可没有捞府衙的银子。<br />
粮仓也是林烨查看的重点区域,这是极容易被伸手的地方,不出意料,粮仓里只有一点陈粮,底部还是发了霉无法食用的。<br />
路同知微笑:“因为前年雨势太大,这里也塌了,当时这里放的粮食都坏了,这些知府大人都知晓,如今这些粮食都是去年新收入库中的,今年秋收后,这里想必就能充实起来了。”<br />
第53章 开荒堆肥/水泥/修路<br />
路同知并不避讳之前他被架空的事实, 态度相当坦然,账本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一副你要是觉得有问题, 那就要查知府大人的姿态。<br />
而知府大人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内情他不知道,账本就在这里,小毛病或许有,大毛病没有。<br />
路同知已经揣摩过了, 这么一个少年得志的人,他会是个什么性格?<br />
路同知不是没有年轻过,他还记得自己年轻时的理想。<br />
所以他认为林烨很有可能是个眼睛里揉不下沙子、嫉恶如仇的性格。<br />
所以他连夜把自己做的一些事收尾了,损失是有一些, 但为了保住名声, 不让自己成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目标, 他认怂。<br />
在这方面, 姚通判和他有默契, 有部分是两人一块儿收拾的烂摊子。<br />
这位新同知一看就是他们惹不起的人物, 他们识趣一点,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br />
所以虽然账上没有多少银子,但也没有留下一个烂摊子给继任者。<br />
粮仓里的陈粮味道不好, 那也是正经的粮食, 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拿出来用,今年看年景还不错, 不会出什么大事。<br />
景先生看完了, 觉得还过得去。<br />
有一些人是极不讲究, 自己捞够了, 欠下大笔的外债给接任者, 等接任者来了, 手上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粮食没粮食,给接任者留下一个烂摊子。<br />
所以两个先生摸清楚了情况之后都没说什么。<br />
显然这是他们去省里面报道的时候,这里的人提前得到消息了,所以才会是这样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局面。<br />
对这一点,那位上任时间也不长的邬海县县令楼崇魏最有发言权,他来上任的时候就被坑惨了,他上任年纪大了,不知道得罪了谁,被调到偏远地方做县令,知道自己很可能回不来了,所以吃相难看。<br />
楼崇魏是自掏腰包才让县衙正常运转的。<br />
他一直关注着府城的情况,所以在知道新任同知上任之后,立刻就得到了消息,他震惊的蹦了起来,没注意到自己是在马车上,磕了个结实,头上多了个大包。<br />
不过当时他顾不上头上火辣辣的疼痛了,心绪沉浸在震撼中。<br />
哎呀,怎么都没想到他的上级居然是他同榜的状元郎!<br />
一个七品县令,一个五品同知。<br />
这个差距,楼崇魏感觉眼前世界都暗淡了下来,然后他迅速回过神来了,大喜!<br />
他不是正愁自己没有靠山吗?<br />
现在他的上级是他同榜,也是一起吃过饭,能说得上话的,这是好事啊!以他的情况肯定不会在这边待太久,也肯定会做出功绩来,自己比他先来,对这边也更多一点了解,还等什么?<br />
现成的大腿,赶紧抱啊!<br />
所以很快楼崇魏就过去投诚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r />
果然,这确实是一个心有沟壑的。<br />
没多久就让他一起去剿匪了。<br />
说是剿匪,其实是楼县令的自我抬举,就他这个县衙里哪有什么能人,他就是派人帮忙打探消息,看看那些山贼会藏在哪里而已。<br />
不出意料的没有收获。<br />
他这边没有头绪,结果那边没多久就听到了好消息。<br />
同知大人剿匪一百余人,其中还有二十来个女眷和小孩。<br />
这些匪徒已经在鹤宜县的深山里建了个寨子,在那里开荒种地。<br />
不过这些开出来的地完全不能自给自足,所以他们会出去抢本地百姓的钱和粮食,至于外地行商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对这些外地人不留活口。<br />
这样才能掩盖他们杀人夺财的事,不会引得官府大力通缉。<br />
对此,鹤宜县的县令知道的时候,感觉天都塌了。<br />
他是直到要派人去剿匪才知道这伙人在哪、做过什么事。<br />
他一个疏忽职守的罪名是少不了了。<br />
他这个县令位子摇摇欲坠,因为这些匪徒还有内情。<br />
那山里还有一座铁矿。<br />
不过如今这座小铁矿已经被挖空了,只剩下一点点尾巴。<br />
也就是几年前才挖空的,挖了多久、怎么运出去的、炼出来的铁卖给谁……这些他这个县令居然一无所知。<br />
对这些,林烨让人仔细审问,结果让他闻到了熟悉的味道。<br />
现在这位大当家是这两年才上位的,之前那位大当家病逝了,之前铁矿的销售、运输是前任大当家一手包办的,当时的二当家、如今的大当家知道的十分有限。<br />
只知道他们会运到特定地点,然后就可以离开了,钱一分不会少他们的。<br />
这让林烨幻视了他在南疆遇到的山匪,鼓动山匪的那人也是之后就消失无踪了,可惜,让他们辨认了,他们的前任大当家眉毛上没有痣。<br />
林烨一边让人审问,看能不能得到别的线索,一边让人继续探查周围,看看是否还有铁矿。<br />
他知道这些匪徒肯定是探查过了,但万一还有漏网之鱼呢?<br />
至于矿洞里的那些被他们认为是废物矿渣,林烨让人当宝贝一样收集好,全都运了出来。<br />
这可是好东西。<br />
他让人反复实验的水泥方子,就要用到这矿渣。<br />
另外他从这些匪徒这里得到了来到霖海府的第一桶金,虽然跟一座小型铁矿石的收益无法相比,但到底让库房不至于只有可怜兮兮的两千多两银子了。<br />
有了银子,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因为现在季节合适,林烨立刻发布告示,招人开荒、种红薯。<br />
没办法,现有的熟地都种了东西,他不能好端端的把上面没收的庄稼毁了种本地人没见过的红薯吧?<br />
真要这样做了,他的官声在红薯收之前就没法听了。<br />
刚开出来的地肥力不足,林烨还让人教他们怎么堆肥,再让人指导他们怎么种红薯,只要是种地的,就没有人不关心怎么堆肥的。<br />
哪怕现在还不知道堆肥的效果,一个比一个听的认真。<br />
张大石是府城周围村里的人,他家里兄弟多,不确认伺候地,他就时常在城里找活干,告示出来的第一时间他听到有人读了告示上的信息,就报名了。<br />
去城外开荒,按开荒地的大小算钱,还包一顿午饭,他算了一下,自己一天应该能挣十文钱,他当然干!<br />
他在城里找到短工,一般也就七到十文一天,这开荒还不是只能干几天的短工,这要是能开一个月,他就能挣三百文钱!<br />
等真的去干活了,张大石心中直呼自己赚到了,因为那午饭是任吃的,他可以吃饱!<br />
他高大,也能吃,平日里除非是秋收农忙,他从不敢放开了吃饱,太费粮食了,如今这里杂粮饼和野菜汤管够,时不时还能在野菜汤里看到点蛋花或者油腥!比家里平时吃的还好!<br />
吃饱了,人也更有力气,他干起活来更卖力了,平均下来,他一天能挣十四到十六文钱!<br />
要不是不收人了,他真想把自己三个弟弟也叫来一起干!
虽然养济院的支出知府大人少不得跟商户们“募捐”,但养济院里的人确实都活下来了,冬天也极少人被冻死。<br />
另外之前霖海府受灾,也是在他的指挥下,让大部分人安然脱离灾情。<br />
所以商户们在知府大人“募捐”的时候,态度都比较积极,不过一年前,钱知府病了,病的严重,很多事没法再出面,虽然他有幕僚等人可以撑着,但同知和通判都抓住了机会。<br />
而一说到这两个人,这些商户话不多,态度变得比较肉疼。<br />
显然,这两位对商户们来说,胃口比较大。<br />
老百姓们对这些不太敏感了,对官府都是一贯的“敬而远之”,不想跟官府的人打交道。<br />
林烨心下松了一口气。<br />
还好,这地方没有那种闹得天怒人怨的“极品”同僚存在。<br />
他们又打听了一下这霖海府内的大户,等了几天,景先生、宿先生他们带着大部队到了。<br />
林烨也跟着出现在他们的队伍里。<br />
府衙已经提前收到了省里派发的红谕,知道新任同知大概什么时候到任,提前就有人在城门口候着了,他们一进城,就有人在前引路,另外有人快速前往府衙报信。<br />
知府大人告病,但是同知和通判等人都在府衙。<br />
虽然路同知要回乡守孝,但在接任之人到来之前,他还能继续处理未处理好的公务。<br />
为了给新长官一个好印象,府衙从上到下都已经收拾过了。<br />
这几天,消息灵通的,比如姚通判,他最早知道了新同知的出身。<br />
父亲是正三品的工部侍郎。<br />
本年新科状元郎,年十七。<br />
知道这一点的时候,通判差点没哭出来。<br />
他今年四十九,三十余岁中了二甲进士,从中进士混到如今的正六品通判,他走了十五年。<br />
而这位林同知呢?<br />
他刚考中状元,就是从六品,才过去几个月,就成了正五品,成为了他上级!<br />
他这些年是活到狗身上去了?<br />
路同知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比姚通判晚一些,震撼一点没比他少。<br />
但不管心底有多震动,面上他都要端住,最好再结个善缘。<br />
这人能升这么快,不单单是因为他是状元,还因为他有个好父亲,朝中有人好做官啊!<br />
所以有些让林烨意外,交接的时候,这位路同知十分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r />
但就算如此,该核的账还是要核,该看的库房、粮仓、牢房、府学等地都要亲自查看。<br />
库房里的银子相当瞩目,谁能信,一地府城,库房里居然只有两千多两的银子。<br />
路同知十分坦然:“我从知府大人手里接过的时候就只有一千八百多两,去年修了城墙,前年府衙因为雨势连绵,塌了一小半,也花了不少银子维修,账本在这里。”<br />
他可没有捞府衙的银子。<br />
粮仓也是林烨查看的重点区域,这是极容易被伸手的地方,不出意料,粮仓里只有一点陈粮,底部还是发了霉无法食用的。<br />
路同知微笑:“因为前年雨势太大,这里也塌了,当时这里放的粮食都坏了,这些知府大人都知晓,如今这些粮食都是去年新收入库中的,今年秋收后,这里想必就能充实起来了。”<br />
第53章 开荒堆肥/水泥/修路<br />
路同知并不避讳之前他被架空的事实, 态度相当坦然,账本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一副你要是觉得有问题, 那就要查知府大人的姿态。<br />
而知府大人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内情他不知道,账本就在这里,小毛病或许有,大毛病没有。<br />
路同知已经揣摩过了, 这么一个少年得志的人,他会是个什么性格?<br />
路同知不是没有年轻过,他还记得自己年轻时的理想。<br />
所以他认为林烨很有可能是个眼睛里揉不下沙子、嫉恶如仇的性格。<br />
所以他连夜把自己做的一些事收尾了,损失是有一些, 但为了保住名声, 不让自己成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目标, 他认怂。<br />
在这方面, 姚通判和他有默契, 有部分是两人一块儿收拾的烂摊子。<br />
这位新同知一看就是他们惹不起的人物, 他们识趣一点,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br />
所以虽然账上没有多少银子,但也没有留下一个烂摊子给继任者。<br />
粮仓里的陈粮味道不好, 那也是正经的粮食, 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拿出来用,今年看年景还不错, 不会出什么大事。<br />
景先生看完了, 觉得还过得去。<br />
有一些人是极不讲究, 自己捞够了, 欠下大笔的外债给接任者, 等接任者来了, 手上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粮食没粮食,给接任者留下一个烂摊子。<br />
所以两个先生摸清楚了情况之后都没说什么。<br />
显然这是他们去省里面报道的时候,这里的人提前得到消息了,所以才会是这样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局面。<br />
对这一点,那位上任时间也不长的邬海县县令楼崇魏最有发言权,他来上任的时候就被坑惨了,他上任年纪大了,不知道得罪了谁,被调到偏远地方做县令,知道自己很可能回不来了,所以吃相难看。<br />
楼崇魏是自掏腰包才让县衙正常运转的。<br />
他一直关注着府城的情况,所以在知道新任同知上任之后,立刻就得到了消息,他震惊的蹦了起来,没注意到自己是在马车上,磕了个结实,头上多了个大包。<br />
不过当时他顾不上头上火辣辣的疼痛了,心绪沉浸在震撼中。<br />
哎呀,怎么都没想到他的上级居然是他同榜的状元郎!<br />
一个七品县令,一个五品同知。<br />
这个差距,楼崇魏感觉眼前世界都暗淡了下来,然后他迅速回过神来了,大喜!<br />
他不是正愁自己没有靠山吗?<br />
现在他的上级是他同榜,也是一起吃过饭,能说得上话的,这是好事啊!以他的情况肯定不会在这边待太久,也肯定会做出功绩来,自己比他先来,对这边也更多一点了解,还等什么?<br />
现成的大腿,赶紧抱啊!<br />
所以很快楼崇魏就过去投诚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r />
果然,这确实是一个心有沟壑的。<br />
没多久就让他一起去剿匪了。<br />
说是剿匪,其实是楼县令的自我抬举,就他这个县衙里哪有什么能人,他就是派人帮忙打探消息,看看那些山贼会藏在哪里而已。<br />
不出意料的没有收获。<br />
他这边没有头绪,结果那边没多久就听到了好消息。<br />
同知大人剿匪一百余人,其中还有二十来个女眷和小孩。<br />
这些匪徒已经在鹤宜县的深山里建了个寨子,在那里开荒种地。<br />
不过这些开出来的地完全不能自给自足,所以他们会出去抢本地百姓的钱和粮食,至于外地行商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对这些外地人不留活口。<br />
这样才能掩盖他们杀人夺财的事,不会引得官府大力通缉。<br />
对此,鹤宜县的县令知道的时候,感觉天都塌了。<br />
他是直到要派人去剿匪才知道这伙人在哪、做过什么事。<br />
他一个疏忽职守的罪名是少不了了。<br />
他这个县令位子摇摇欲坠,因为这些匪徒还有内情。<br />
那山里还有一座铁矿。<br />
不过如今这座小铁矿已经被挖空了,只剩下一点点尾巴。<br />
也就是几年前才挖空的,挖了多久、怎么运出去的、炼出来的铁卖给谁……这些他这个县令居然一无所知。<br />
对这些,林烨让人仔细审问,结果让他闻到了熟悉的味道。<br />
现在这位大当家是这两年才上位的,之前那位大当家病逝了,之前铁矿的销售、运输是前任大当家一手包办的,当时的二当家、如今的大当家知道的十分有限。<br />
只知道他们会运到特定地点,然后就可以离开了,钱一分不会少他们的。<br />
这让林烨幻视了他在南疆遇到的山匪,鼓动山匪的那人也是之后就消失无踪了,可惜,让他们辨认了,他们的前任大当家眉毛上没有痣。<br />
林烨一边让人审问,看能不能得到别的线索,一边让人继续探查周围,看看是否还有铁矿。<br />
他知道这些匪徒肯定是探查过了,但万一还有漏网之鱼呢?<br />
至于矿洞里的那些被他们认为是废物矿渣,林烨让人当宝贝一样收集好,全都运了出来。<br />
这可是好东西。<br />
他让人反复实验的水泥方子,就要用到这矿渣。<br />
另外他从这些匪徒这里得到了来到霖海府的第一桶金,虽然跟一座小型铁矿石的收益无法相比,但到底让库房不至于只有可怜兮兮的两千多两银子了。<br />
有了银子,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因为现在季节合适,林烨立刻发布告示,招人开荒、种红薯。<br />
没办法,现有的熟地都种了东西,他不能好端端的把上面没收的庄稼毁了种本地人没见过的红薯吧?<br />
真要这样做了,他的官声在红薯收之前就没法听了。<br />
刚开出来的地肥力不足,林烨还让人教他们怎么堆肥,再让人指导他们怎么种红薯,只要是种地的,就没有人不关心怎么堆肥的。<br />
哪怕现在还不知道堆肥的效果,一个比一个听的认真。<br />
张大石是府城周围村里的人,他家里兄弟多,不确认伺候地,他就时常在城里找活干,告示出来的第一时间他听到有人读了告示上的信息,就报名了。<br />
去城外开荒,按开荒地的大小算钱,还包一顿午饭,他算了一下,自己一天应该能挣十文钱,他当然干!<br />
他在城里找到短工,一般也就七到十文一天,这开荒还不是只能干几天的短工,这要是能开一个月,他就能挣三百文钱!<br />
等真的去干活了,张大石心中直呼自己赚到了,因为那午饭是任吃的,他可以吃饱!<br />
他高大,也能吃,平日里除非是秋收农忙,他从不敢放开了吃饱,太费粮食了,如今这里杂粮饼和野菜汤管够,时不时还能在野菜汤里看到点蛋花或者油腥!比家里平时吃的还好!<br />
吃饱了,人也更有力气,他干起活来更卖力了,平均下来,他一天能挣十四到十六文钱!<br />
要不是不收人了,他真想把自己三个弟弟也叫来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