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 第124节
时间转眼间就来到了年底,崔玥忙碌了起来,每逢年节,她都要准备年礼,负责人情往来,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里面的门道不少,尤其是在官场上,礼多一分少一分都有讲究。<br />
她忙碌,林烨也不得清闲,不过他的忙碌中带有一份期待,因为他收到了一封信,信里传来了好消息,出海的人回来了。<br />
这次出海是有损失的,虽然这一次出去了三艘船,回来也是三艘船,但有一艘船遇到了天灾和人祸,里面的货物丢失了大半,人员也损伤了不少,好在另外两艘船都平平安安又顺利的回到了广州。<br />
船上的东西有一部分是属于林烨的。<br />
现在大部分堆在广州的库房里,跟信一起送过来的是一份完整的清单。<br />
另外林三福等人已经在路上了,他们会带着林烨之前列在单子上要带到他这边来的东西,还有一些林三福觉得有必要呈送给他的东西。<br />
自从收到这封信后,林烨的情绪明显就高兴了起来,在外还会端着不漏端倪,回到家里不会掩饰,在崔玥看来态度很明显,知道原因以后也不由好奇的问了许多情况,在知道他们会带回来不少西洋的书以后也期待上了。<br />
她觉得自己当初的设想很有可能成功,因为海外的世界太广袤了,她多钻研些念头,是真的很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大家,写出一本书。<br />
有很多她觉得可以写的部分,她已经列出来了。<br />
后期觉得不合适的,还有删减。<br />
她是正经的把这事当做自己的长期目标,还表现了在她身上难得的持之以恒。<br />
在读书学习这方面,除了必备的管家理财等,这些家里是不会强制要求她的,有兴趣的就学,没兴趣的知道个皮毛不会被轻易糊弄就足够了,她之前看了杂书,也是因为兴趣,正是因为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她才会看了那么多方面的杂书。<br />
林三福等人来的时候,有些人误以为这是带着货物来贩卖的行商,因为他们带的东西还多了,有些看着他们眼生的人还主动上去询问,看能不能从中得利,结果得知这是林道台的家仆,立刻退避三舍。<br />
他们想占便宜,不是想找死。<br />
林三福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林府,林烨已经在等着他了。<br />
他一见到主子,立刻就要下跪行大礼,被林烨及时扶了起来:“不必行大礼,你们一路辛苦了。”<br />
林三福眼眶发热,“大爷,我们这次出海,幸不辱命!”<br />
他们带回了主子要的那种割树干就会流出白色眼泪的树!<br />
第124章 林大人是个妙人<br />
“大人, 我们回到育兴城了。”<br />
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马车从育兴城的南城门处缓缓驶入,这马车有家徽,所以门口负责检查的人只是看了一眼, 就让过去了。<br />
这是他们巡抚大人的家徽,想必在马车上的是他们家的管事,出城去办事去了。<br />
马车走的很慢,所以马车里的人能听到马车外行人的交谈。<br />
“刚刚有一个车队过去了, 去了林大人府上,可能是从京城来的。”<br />
“不是,从京城来的应该从北城门进来才是。”<br />
“看到那么多东西我还以为是商队,还想过去问问有没有什么稀罕物, 幸好没上去。”<br />
“上去了也没事, 叶老三就去问了, 一点事没有, 林大人府上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br />
“这话说的很是。”<br />
“要过年了, 你家的房顶还不打算修一修, 今年赚到了钱吧?”<br />
“我打算弄点稻草再凑合一年,明年再修,今年我女儿定亲了, 给她多存点嫁妆。”<br />
“哎哟, 这样的喜事怎么没听你说,定了哪家的?”<br />
“定了石家的老五。”<br />
“哟, 那可是好小子, 又高又壮, 还有一门手艺, 是个好女婿, 我记得他今年去修路赚了不少钱, 你们什么时候请喝喜酒?”<br />
“还没那么快,我女儿年纪还有点小,打算再留半年……”声音越发小了,马车里的人渐渐远去,直到彻底听不见。<br />
闵大人闭着眼睛盘坐在马车上,轻声道:“回头打听下,是林府的什么人。”<br />
听他们说起,这车队的规模不小。<br />
靠近马车门口处的车厢里坐着一个管事,他低声应了:“是。”<br />
这么多人都看见了,打听起来不难。<br />
沉默了一阵之后,闵大人笑了:“我们这位道台大人是个妙人,也是个能干的,难怪上面看重。”他说的这个上面,就是指皇上了。<br />
至于为什么说是个妙人,闵大人想起了林烨把下面的人指使的团团转,不管是谁,之前再怎么清闲,任务直接分派到头上,因为这个原因,这段时间酒楼、花楼都安静了一些,因为他们没空去了,不得不说,这个结果让人啼笑皆非。<br />
管事十分赞同:“名不虚传。”<br />
这位年纪轻轻的林大人上任之后安静了一段时间,但所谓的安静,是他把账本、卷宗都翻了一遍,还在育兴亲自转了一圈,之后做起事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br />
他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过目不忘的人,有这种人做上级,是下面人的灾难,想糊弄?<br />
完全糊弄不了!<br />
所以没多久,育兴的官员就或贬或致仕了好几个,直接把威给立起来了。<br />
到现在,林大人上任还不到半年,却已经做了很多事,剿匪算一个,号召种植甘蔗炼糖给百姓衙门双增收算一个,另一个就是修路了。<br />
这路修的还不算多,但第一条从育兴到金舟府的水泥官道已经修好了,他们大人没有第一时间就去体验一番,现在热度下去了,才悄悄出城走了一段,管事也是第一回走这么平坦、这么长的水泥路,感受着这股平稳,他感觉要是以后出门的路都是这样,他不会再怵出门了。<br />
不过管事有个地方没想通:“为什么林大人不先在育兴城修路?”<br />
育兴城内有的路还可以,有的路跟城外的黄泥路没什么区别,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下雨的时候直接化身淤泥地寸步难行。<br />
就像现在,在城外好好的,进城之后路况就颠簸了起来。<br />
闵大人笑了:“不是所有人都会支持他修路。”<br />
育兴城占道的人太多了,而且有的人不乐意他出头还会想办法阻挠,这路,不好修。<br />
管事懂了:“原来如此。”<br />
巡抚大人不会阻挠,另一位道台大人也不会阻挠,剩下的那就是几次和人谈话说林大人太独、肆意的南安郡王府了,而林大人知道这点,所以他直接避开了城内,选择去修城外的官道,别说,刚刚走了一段,人流比之前多多了,他还看到了许多用小车推着甘蔗、其他农产进城来卖的百姓,只要上了官道,那小车推起来比之前轻松省力太多了,所以他们村子就在官道旁边,哪怕是女眷和半大小子,都能做到。<br />
闵大人闭上了眼睛,没有再说话,这就是不想再说什么的意思了,管事立刻保持了沉默。<br />
闵大人闭着眼睛沉思,林烨来的时间不长,但他的名声已经起来了,因为百姓是真的获利了,等他三年期满,不知道育兴,乃至南疆会变成什么模样?<br />
以现在的情况深耕几年,他在离开南疆的时候得到第二把万民伞也不出奇,这点闵大人有些羡慕,但还好,因为万民伞他也有,还不止一把。<br />
回到闵府,没多久管事就来汇报:“大人,打听清楚了,那车队是林府的家仆,从广州来,有人看到他们搬卸东西,好几车都是海外的物件。”<br />
闵大人眉间一跳,海外?海外的东西可不便宜,这么多如果都是的话,林家居然豪富至此?<br />
还是说,林家有涉足海外跑船?<br />
想到林烨对各种外来作物的喜爱,他们家有涉足海外也不出奇。<br />
想到海外来的红薯、辣椒、玉米、油棕等给大盛带来了诸多变化的作物,闵大人也不由心生期待,是不是这回又有好消息?<br />
与此同时,京城,贾敏正在清点儿子他们送回来的年礼,年礼很丰厚,有很多南边的特产和果干,这些东西在这边是稀罕物,不过以前他们家也没有缺少过,只是现在送来的成色看着更好了,要是拿出来宴客或者是送人,是很有脸面的事,不过她的重点不在这些特产上,而是在儿子儿媳妇给孙子准备的礼物上。<br />
他们给安哥儿做了许多东西,比如儿子自己亲自画的画卡,给孙子准备的启蒙卡片,儿媳妇给安哥儿准备了两大箱子不同尺寸的衣服鞋袜,都是他们的一腔父母心肠。<br />
她在清点东西,而林如海那边则是看着儿子的信连道了三个好字。<br />
这可真是好消息!<br />
太平教还真能跑啊,从江南跑到了边疆,也是,只有那些越乱的地方,他们才越好藏身,更好浑水摸鱼,现在抓到了这么多人,如果他们仍旧在江南,他们未必能隐瞒那么久。<br />
至于儿子信里面提了一笔的南安郡王府,林如海看着,笑了笑。<br />
他之前就有所耳闻,现在只是确认了。<br />
养匪掠财,草菅人命。<br />
手里还握着兵权。<br />
他们这么嚣张,就皇上的性子,迟早会行动的,想到这里,林如海叹了一口气。<br />
太上皇又病了。<br />
消息不知道从哪里传开的,京城基本人尽皆知,这段时间京城的气氛十分微妙,大家都在等,等一个结果。<br />
如果太上皇好转,那还能维持不变,要是太上皇没挺过去……<br />
忠靖郡王除非谋反,没有上位的希望了,所以有些人着急了。<br />
他们之前看好九皇子,后来皇上登基了也看好忠靖郡王,有一些还做了一些事得罪了皇上,后面见情况不妙想要掉头也不好掉头了,所以现在他们对着荣国府的态度又变得热情了起来。<br />
因为荣国府看着比较稳,虽然他们一开始上的也是忠靖郡王的船,但如今荣国府有人在皇上后宫,贾赦还被皇上提拔封侯,就算皇上要秋后算账,他们猜测也不会太过分,再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他们不能不急。<br />
比如贾珍,他如今就很后悔当初心疼银子没有跟着荣国府把欠银还了,现在他要是去还,精神紧绷的忠靖郡王率先就会对他动手,杀鸡儆猴。<br />
所以最近这阵子,荣国府各种帖子收到手软,有些人还打上了他们林家的主意,想要娶他的女儿。<br />
想到这里,林如海脸上浮现出冷笑。<br />
也不照照镜子,就他们家那种纨绔子弟,也妄想娶他捧在掌心的女儿?<br />
这些人不考虑,但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林如海并不介意早点定下来,让他们死心,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他女儿不应该为了这些人一直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br />
太上皇还能坚持多久?<br />
林如海不知道,但他已经开始为女儿的婚事打算了,他手上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有京城和林家门当户对的适龄男丁名单。<br />
然后再逐个根据他们的情况删减。<br />
女儿的亲事比当初儿子娶妻要慎重许多,毕竟儿媳妇是娶进门的,有什么不妥当还能在眼皮底下教导,女儿嫁出去后没有什么由头,太勤快回娘家是会被指点的。<br />
要是嫁的人不妥当,女儿出事了,他们都不一定能及时得到消息为她做主。<br />
而且黛玉她喜好诗文,不耐各种杂事,虽然她跟在她母亲身边,掌家理事不在话下,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要是她嫁去别人家做长子媳妇,日日都要和人、账本打交道,对她来说,太辛苦了。<br />
所以男方家里最好也是文人,喜好诗文,这样嫁过去了不至于太不习惯,夫妻两个也有共同话题。<br />
地位不必太高。<br />
他对自己儿子有信心,所以太显赫、有权有势的家族不用考虑,免得他们挡了自己儿子的路。<br />
所以一开始,林如海的视线是放在朝中清流,不过看了一段时间后,都被他删了。<br />
要么他看好的人家没有适龄男儿,要么品行过得去的男儿家中站队有问题,不予考虑。<br />
贾敏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他皱眉的样子,心里一跳:“怎么了,难道儿子的信里藏有坏消息?”她把信过了一遍才去核对单子的。<br />
林如海眉头一松:“不是,我只是在想黛玉的事。”<br />
那个册子的存在贾敏也是知道的,她排除了不少后宅不宁的人家,她心跳稳了下来:“黛玉今年才十一岁,何必这么着急。”
她忙碌,林烨也不得清闲,不过他的忙碌中带有一份期待,因为他收到了一封信,信里传来了好消息,出海的人回来了。<br />
这次出海是有损失的,虽然这一次出去了三艘船,回来也是三艘船,但有一艘船遇到了天灾和人祸,里面的货物丢失了大半,人员也损伤了不少,好在另外两艘船都平平安安又顺利的回到了广州。<br />
船上的东西有一部分是属于林烨的。<br />
现在大部分堆在广州的库房里,跟信一起送过来的是一份完整的清单。<br />
另外林三福等人已经在路上了,他们会带着林烨之前列在单子上要带到他这边来的东西,还有一些林三福觉得有必要呈送给他的东西。<br />
自从收到这封信后,林烨的情绪明显就高兴了起来,在外还会端着不漏端倪,回到家里不会掩饰,在崔玥看来态度很明显,知道原因以后也不由好奇的问了许多情况,在知道他们会带回来不少西洋的书以后也期待上了。<br />
她觉得自己当初的设想很有可能成功,因为海外的世界太广袤了,她多钻研些念头,是真的很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大家,写出一本书。<br />
有很多她觉得可以写的部分,她已经列出来了。<br />
后期觉得不合适的,还有删减。<br />
她是正经的把这事当做自己的长期目标,还表现了在她身上难得的持之以恒。<br />
在读书学习这方面,除了必备的管家理财等,这些家里是不会强制要求她的,有兴趣的就学,没兴趣的知道个皮毛不会被轻易糊弄就足够了,她之前看了杂书,也是因为兴趣,正是因为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她才会看了那么多方面的杂书。<br />
林三福等人来的时候,有些人误以为这是带着货物来贩卖的行商,因为他们带的东西还多了,有些看着他们眼生的人还主动上去询问,看能不能从中得利,结果得知这是林道台的家仆,立刻退避三舍。<br />
他们想占便宜,不是想找死。<br />
林三福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林府,林烨已经在等着他了。<br />
他一见到主子,立刻就要下跪行大礼,被林烨及时扶了起来:“不必行大礼,你们一路辛苦了。”<br />
林三福眼眶发热,“大爷,我们这次出海,幸不辱命!”<br />
他们带回了主子要的那种割树干就会流出白色眼泪的树!<br />
第124章 林大人是个妙人<br />
“大人, 我们回到育兴城了。”<br />
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马车从育兴城的南城门处缓缓驶入,这马车有家徽,所以门口负责检查的人只是看了一眼, 就让过去了。<br />
这是他们巡抚大人的家徽,想必在马车上的是他们家的管事,出城去办事去了。<br />
马车走的很慢,所以马车里的人能听到马车外行人的交谈。<br />
“刚刚有一个车队过去了, 去了林大人府上,可能是从京城来的。”<br />
“不是,从京城来的应该从北城门进来才是。”<br />
“看到那么多东西我还以为是商队,还想过去问问有没有什么稀罕物, 幸好没上去。”<br />
“上去了也没事, 叶老三就去问了, 一点事没有, 林大人府上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br />
“这话说的很是。”<br />
“要过年了, 你家的房顶还不打算修一修, 今年赚到了钱吧?”<br />
“我打算弄点稻草再凑合一年,明年再修,今年我女儿定亲了, 给她多存点嫁妆。”<br />
“哎哟, 这样的喜事怎么没听你说,定了哪家的?”<br />
“定了石家的老五。”<br />
“哟, 那可是好小子, 又高又壮, 还有一门手艺, 是个好女婿, 我记得他今年去修路赚了不少钱, 你们什么时候请喝喜酒?”<br />
“还没那么快,我女儿年纪还有点小,打算再留半年……”声音越发小了,马车里的人渐渐远去,直到彻底听不见。<br />
闵大人闭着眼睛盘坐在马车上,轻声道:“回头打听下,是林府的什么人。”<br />
听他们说起,这车队的规模不小。<br />
靠近马车门口处的车厢里坐着一个管事,他低声应了:“是。”<br />
这么多人都看见了,打听起来不难。<br />
沉默了一阵之后,闵大人笑了:“我们这位道台大人是个妙人,也是个能干的,难怪上面看重。”他说的这个上面,就是指皇上了。<br />
至于为什么说是个妙人,闵大人想起了林烨把下面的人指使的团团转,不管是谁,之前再怎么清闲,任务直接分派到头上,因为这个原因,这段时间酒楼、花楼都安静了一些,因为他们没空去了,不得不说,这个结果让人啼笑皆非。<br />
管事十分赞同:“名不虚传。”<br />
这位年纪轻轻的林大人上任之后安静了一段时间,但所谓的安静,是他把账本、卷宗都翻了一遍,还在育兴亲自转了一圈,之后做起事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br />
他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过目不忘的人,有这种人做上级,是下面人的灾难,想糊弄?<br />
完全糊弄不了!<br />
所以没多久,育兴的官员就或贬或致仕了好几个,直接把威给立起来了。<br />
到现在,林大人上任还不到半年,却已经做了很多事,剿匪算一个,号召种植甘蔗炼糖给百姓衙门双增收算一个,另一个就是修路了。<br />
这路修的还不算多,但第一条从育兴到金舟府的水泥官道已经修好了,他们大人没有第一时间就去体验一番,现在热度下去了,才悄悄出城走了一段,管事也是第一回走这么平坦、这么长的水泥路,感受着这股平稳,他感觉要是以后出门的路都是这样,他不会再怵出门了。<br />
不过管事有个地方没想通:“为什么林大人不先在育兴城修路?”<br />
育兴城内有的路还可以,有的路跟城外的黄泥路没什么区别,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下雨的时候直接化身淤泥地寸步难行。<br />
就像现在,在城外好好的,进城之后路况就颠簸了起来。<br />
闵大人笑了:“不是所有人都会支持他修路。”<br />
育兴城占道的人太多了,而且有的人不乐意他出头还会想办法阻挠,这路,不好修。<br />
管事懂了:“原来如此。”<br />
巡抚大人不会阻挠,另一位道台大人也不会阻挠,剩下的那就是几次和人谈话说林大人太独、肆意的南安郡王府了,而林大人知道这点,所以他直接避开了城内,选择去修城外的官道,别说,刚刚走了一段,人流比之前多多了,他还看到了许多用小车推着甘蔗、其他农产进城来卖的百姓,只要上了官道,那小车推起来比之前轻松省力太多了,所以他们村子就在官道旁边,哪怕是女眷和半大小子,都能做到。<br />
闵大人闭上了眼睛,没有再说话,这就是不想再说什么的意思了,管事立刻保持了沉默。<br />
闵大人闭着眼睛沉思,林烨来的时间不长,但他的名声已经起来了,因为百姓是真的获利了,等他三年期满,不知道育兴,乃至南疆会变成什么模样?<br />
以现在的情况深耕几年,他在离开南疆的时候得到第二把万民伞也不出奇,这点闵大人有些羡慕,但还好,因为万民伞他也有,还不止一把。<br />
回到闵府,没多久管事就来汇报:“大人,打听清楚了,那车队是林府的家仆,从广州来,有人看到他们搬卸东西,好几车都是海外的物件。”<br />
闵大人眉间一跳,海外?海外的东西可不便宜,这么多如果都是的话,林家居然豪富至此?<br />
还是说,林家有涉足海外跑船?<br />
想到林烨对各种外来作物的喜爱,他们家有涉足海外也不出奇。<br />
想到海外来的红薯、辣椒、玉米、油棕等给大盛带来了诸多变化的作物,闵大人也不由心生期待,是不是这回又有好消息?<br />
与此同时,京城,贾敏正在清点儿子他们送回来的年礼,年礼很丰厚,有很多南边的特产和果干,这些东西在这边是稀罕物,不过以前他们家也没有缺少过,只是现在送来的成色看着更好了,要是拿出来宴客或者是送人,是很有脸面的事,不过她的重点不在这些特产上,而是在儿子儿媳妇给孙子准备的礼物上。<br />
他们给安哥儿做了许多东西,比如儿子自己亲自画的画卡,给孙子准备的启蒙卡片,儿媳妇给安哥儿准备了两大箱子不同尺寸的衣服鞋袜,都是他们的一腔父母心肠。<br />
她在清点东西,而林如海那边则是看着儿子的信连道了三个好字。<br />
这可真是好消息!<br />
太平教还真能跑啊,从江南跑到了边疆,也是,只有那些越乱的地方,他们才越好藏身,更好浑水摸鱼,现在抓到了这么多人,如果他们仍旧在江南,他们未必能隐瞒那么久。<br />
至于儿子信里面提了一笔的南安郡王府,林如海看着,笑了笑。<br />
他之前就有所耳闻,现在只是确认了。<br />
养匪掠财,草菅人命。<br />
手里还握着兵权。<br />
他们这么嚣张,就皇上的性子,迟早会行动的,想到这里,林如海叹了一口气。<br />
太上皇又病了。<br />
消息不知道从哪里传开的,京城基本人尽皆知,这段时间京城的气氛十分微妙,大家都在等,等一个结果。<br />
如果太上皇好转,那还能维持不变,要是太上皇没挺过去……<br />
忠靖郡王除非谋反,没有上位的希望了,所以有些人着急了。<br />
他们之前看好九皇子,后来皇上登基了也看好忠靖郡王,有一些还做了一些事得罪了皇上,后面见情况不妙想要掉头也不好掉头了,所以现在他们对着荣国府的态度又变得热情了起来。<br />
因为荣国府看着比较稳,虽然他们一开始上的也是忠靖郡王的船,但如今荣国府有人在皇上后宫,贾赦还被皇上提拔封侯,就算皇上要秋后算账,他们猜测也不会太过分,再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他们不能不急。<br />
比如贾珍,他如今就很后悔当初心疼银子没有跟着荣国府把欠银还了,现在他要是去还,精神紧绷的忠靖郡王率先就会对他动手,杀鸡儆猴。<br />
所以最近这阵子,荣国府各种帖子收到手软,有些人还打上了他们林家的主意,想要娶他的女儿。<br />
想到这里,林如海脸上浮现出冷笑。<br />
也不照照镜子,就他们家那种纨绔子弟,也妄想娶他捧在掌心的女儿?<br />
这些人不考虑,但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林如海并不介意早点定下来,让他们死心,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他女儿不应该为了这些人一直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br />
太上皇还能坚持多久?<br />
林如海不知道,但他已经开始为女儿的婚事打算了,他手上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有京城和林家门当户对的适龄男丁名单。<br />
然后再逐个根据他们的情况删减。<br />
女儿的亲事比当初儿子娶妻要慎重许多,毕竟儿媳妇是娶进门的,有什么不妥当还能在眼皮底下教导,女儿嫁出去后没有什么由头,太勤快回娘家是会被指点的。<br />
要是嫁的人不妥当,女儿出事了,他们都不一定能及时得到消息为她做主。<br />
而且黛玉她喜好诗文,不耐各种杂事,虽然她跟在她母亲身边,掌家理事不在话下,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要是她嫁去别人家做长子媳妇,日日都要和人、账本打交道,对她来说,太辛苦了。<br />
所以男方家里最好也是文人,喜好诗文,这样嫁过去了不至于太不习惯,夫妻两个也有共同话题。<br />
地位不必太高。<br />
他对自己儿子有信心,所以太显赫、有权有势的家族不用考虑,免得他们挡了自己儿子的路。<br />
所以一开始,林如海的视线是放在朝中清流,不过看了一段时间后,都被他删了。<br />
要么他看好的人家没有适龄男儿,要么品行过得去的男儿家中站队有问题,不予考虑。<br />
贾敏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他皱眉的样子,心里一跳:“怎么了,难道儿子的信里藏有坏消息?”她把信过了一遍才去核对单子的。<br />
林如海眉头一松:“不是,我只是在想黛玉的事。”<br />
那个册子的存在贾敏也是知道的,她排除了不少后宅不宁的人家,她心跳稳了下来:“黛玉今年才十一岁,何必这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