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第100节
<p> 有些大户人家做事,还不一定有小门小户的靠谱呢。<br />
这几户人家透露出要求娶小妹的意思,那天晚上石氏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br />
结果,老头子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br />
“你想想那些人为什么这个时候想要求娶小妹,以前都干什么去了?”<br />
是啊,为了什么呢?<br />
还不是因为看他们家三郎中举了受到了县太爷的看重,这个时候想要和他们家结亲,是想要以后借三郎的势呢。<br />
而这一点,在得知自己中举消息之后,黎修平已经非常慎重的和家里人叮嘱过了。<br />
“我这次中举而且还是头名解元,许多人得知消息之后说不定还要到家里来送礼,爹娘可千万别收什么东西都不能收下。”<br />
当时黎父黎母还都觉得奇怪,邻居们送些鱼啊肉啊的都收了,为什么有人送重礼过来反而是不能收了?<br />
“爹娘你们想啊,无缘无故的,别人为什么要给你送礼?他们只是在造势,先把人情关系铺垫好。<br />
现在我才中举,什么好处都无法给人许诺,明年儿子一定会进京参加春闱。<br />
别的不说,儿子有自信可以在会试中考取名次,说不定还会当官。<br />
届时,别人拿着曾经的礼单来找我办事,你们说我办还是不办?<br />
收了人家的礼,总归是心虚的,哪怕不做杀人放火的坏事也会影响了儿子的前程。<br />
所以爹娘,放心,以后儿子出息了会把你们接到京城去孝顺的。”<br />
在这一点上,黎老头就比老太婆要看得长远了:<br />
“他们根本就不看好小妹,只是想要和举人老爷结缘,才要结这门亲事。齐大非偶,就这样急匆匆的把小妹嫁过去,以后吃苦受罪的还是你闺女。”<br />
老头子的话,吓得石氏后半夜也都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就把方青青拉到后院一边摘菜一边说小话了。<br />
原原本本的,石氏就连老头子说过的话,都告诉了三儿媳妇。<br />
却没有料到,方青青沉思了片刻,却是去把正在喂鸡的黎小妹叫了过来。<br />
当着石氏的面,直接就问道:“小妹,这是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你怎么看?”<br />
石氏没想到方青青会这么做,自古以来说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哪有儿女自己做主的道理。<br />
可是她又觉得,其实老三媳妇说的很对。<br />
真正要嫁过去过日子的人是黎小妹自己,可不就应该问问小妹自己的意思?<br />
第155章 立身不正<br />
而黎小妹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软弱的没有主见的小娘子了,也开始学会了思考问题。<br />
大概是因为也跟着三嫂读书识字了一段时间,而且方青青也会经常的对小妹讲一些婚姻关系的大道理。<br />
所以听了三嫂的话之后,黎小妹也没有马上作答,反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会儿。<br />
最终却是昂首挺胸,面|色|平静的看着石氏。<br />
“娘,嫂子,这些人家我都不想嫁过去。”<br />
“为什么?”隐隐猜到了原因,不过方青青还是想要亲耳听到黎小妹讲述。<br />
嫁入老黎家之后,相公反而是在外面读书,聚少离多。<br />
所以,在家里跟方青青年龄相近的黎小妹反而成为了她最要好的朋友。<br />
而且小妹性情温和待人良善,在她们三妯娌中也是对自己最好,这些日子以来方青青都是看在眼里的。<br />
“娘,这些人都是在我们回乡办酒之后起的心思,也就是说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要和我们家结亲。<br />
反倒是在三哥中举之后,马上就攀上来了。<br />
很明显的,他们看中的也不是我这个人,如果真的嫁过去了我还能有好日子过?”<br />
石氏明显的沉默下来,方青青倒是一脸的欣慰。<br />
小妹真的长大了,居然一下子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之处。<br />
不错,非常不错啊。<br />
与之相对比,黎大姐的事情才是让方青青真觉得棘手呢。<br />
她可以帮大姐大姐夫,却也只是一时的,真正想要把日子过好了得自己正起来。<br />
就像是大姐哭诉抱怨的那块糕点,搁在方青青身上,这种事不可能发生。<br />
过年准备上门礼物的时候,石氏是非常尽心也准备的非常周全的,所以当时三兄弟已经给黎大姐的公婆以及兄弟孩子们都备了小礼。<br />
而黎三郎给大姐的那些糕点,等于是另外准备的,专门给自己的亲外甥的。<br />
就这样,黎大姐还全部让她婆婆拿走了,给了其他的孩子吃。<br />
方青青无语又无奈,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br />
这种情况之下,哪怕有心帮她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啊。<br />
她自己守不住,可是作为弟妹且还是最小的,劝解批评的话语方青青都无法说出口。<br />
现在帮了黎大姐也只是帮了一半,除非是大姐自己改变,要不然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br />
所以现在听见小妹这么说,方青青心情好了许多,至少小妹比以前进步道理也懂得的多一些。<br />
闺女分析的很对,且想得深远透彻,倒是石氏心里还略微有些舍不得。<br />
他们都是住在县城的多,可是底蕴不深认识的人家更少,在村镇上找不到合适的到了县城就更难了。<br />
三郎已经中举,以后再要进京赶考什么的,这些石氏觉得自己见识少就没必要干涉过多。<br />
反正孩子大了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而大闺女在青青的帮助之下想必日子比以前也会好过一些,于是现在石氏心头剩下的就只有小闺女的终身大事了。<br />
那几户在这附近也算是最好的了,忍不住,石氏还是略微劝道:<br />
“也不一定就全盘否决了吧,都是种地为生哪怕做买卖也都是小本生意,能有多为难的事情。<br />
就算,日后他们真的对三郎提出了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且是在三郎能力范围之内的帮他们一把也可以。<br />
这样的话,小妹在婆家的日子也不会差的。”<br />
石氏的心思简单,意思也表达的很清楚了,三郎做官以后不就是要做家里人的依靠吗?<br />
方青青却只是微微一笑,鼓励的看着小妹。<br />
有些话,小妹可以说,但如果是她这个做媳妇的说出口了。<br />
只怕,所谓的和谐的婆媳关系马上就会变成虚幻的泡沫情了。<br />
幸好,黎小妹不负她三嫂的期望,马上就说道:“娘,不能这么算的。<br />
如果那些人家,真的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又怎么会真心对我好?<br />
况且,为了我的事让三哥为难,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就很难收场了。<br />
到时候,只怕就会影响到三哥的仕途前程了。”<br />
人心都是贪得无厌的,可能一开始只是合理的要求。<br />
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会想要的更多,且一发而不可收拾。<br />
届时就会让三哥为难了,黎小妹知道三哥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当官并不是仅仅让家里人过好日子。<br />
天下无饥,她曾经听到三哥三嫂说过这样的话,虽然并不是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br />
可是黎小妹知道,三哥的志向远大,且是为了更多的百姓好。<br />
而三嫂是能和他说得上话的,黎小妹觉得这样很好,也很羡慕。<br />
不知道以后自己会嫁给什么样的人,最起码,夫妇二人不要相对无言吧?<br />
事关老三的前程,石氏当然紧张了,而且她也不是个不讲理的母亲。<br />
听明白了闺女的劝解,而且跟方青青一样老怀安慰,闺女开始懂事了啊。<br />
而才回到县城正处于休假期间的黎修平这会儿正被邀请着,去他曾经在县城学馆的同窗家里作客。<br />
梁俊杰,是他在学馆读书时的知交好友,就是那位曾给他送特殊礼物的同窗。<br />
后来黎修平去了府学读书,也是这位同窗的亲戚多次帮他捎信,因此两个人的友情就更加的深厚了。<br />
梁俊杰跟黎修平是同一届参加院试的,虽然比不上好友案首的好成绩,好歹也中了秀才且名次并不是特别靠后。<br />
只是后来,黎修平去府学之后,也曾经多次修书告知府学的先生们讲课的内容。<br />
那个时候梁俊杰已经隐约感觉到,自己学习的还不够踏实,功课许多地方是比不上黎同窗的。<br />
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黎同窗从府学回来在县城里三五知己一同喝酒聊天,梁俊杰就更知道他们俩之间的差距了。<br />
不过梁家家境殷实,供一个读书人绰绰有余,所以梁俊杰还是跟黎修平一同下场应考了。<br />
大不了三年之后重来,这一次只当是增加了实战经验。<br />
落榜,也在意料之中。<br />
黎修平自己中举之后,原本还想着要不要去安慰一下梁同窗,又担心对方误解了他的本意。<br />
又有鹿鸣宴以及回乡办流水席的事情忙碌了几天,结果才回到县城黎修平就接到了好友的邀约,自然是要去梁家做客了。<br />
第15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br />
要说到这位梁同窗,方青青也是印象深刻的。<br />
且不说黎三郎去了府学之后,他几次帮着送信到家里,再就是那个时候方青青去送饭在县城学馆外面卖豆花煎饼之类的。<br />
这位梁同窗可是最为捧场的,多次照顾她的生意,还带着其他同窗一起过来。<br />
相对来说,作为她的相公的黎三郎对她那个时候小买卖的实际援助还没有这位梁同窗多呢。<br />
而让她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婆婆还比她更加的交游广泛,在县城住了几个月甚至都能跟人家梁同窗的母亲搭上话。<br />
石氏就告诉她:“原先知道自己落榜了,那孩子心里也苦恼,据说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了一下午。</p>
这几户人家透露出要求娶小妹的意思,那天晚上石氏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br />
结果,老头子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br />
“你想想那些人为什么这个时候想要求娶小妹,以前都干什么去了?”<br />
是啊,为了什么呢?<br />
还不是因为看他们家三郎中举了受到了县太爷的看重,这个时候想要和他们家结亲,是想要以后借三郎的势呢。<br />
而这一点,在得知自己中举消息之后,黎修平已经非常慎重的和家里人叮嘱过了。<br />
“我这次中举而且还是头名解元,许多人得知消息之后说不定还要到家里来送礼,爹娘可千万别收什么东西都不能收下。”<br />
当时黎父黎母还都觉得奇怪,邻居们送些鱼啊肉啊的都收了,为什么有人送重礼过来反而是不能收了?<br />
“爹娘你们想啊,无缘无故的,别人为什么要给你送礼?他们只是在造势,先把人情关系铺垫好。<br />
现在我才中举,什么好处都无法给人许诺,明年儿子一定会进京参加春闱。<br />
别的不说,儿子有自信可以在会试中考取名次,说不定还会当官。<br />
届时,别人拿着曾经的礼单来找我办事,你们说我办还是不办?<br />
收了人家的礼,总归是心虚的,哪怕不做杀人放火的坏事也会影响了儿子的前程。<br />
所以爹娘,放心,以后儿子出息了会把你们接到京城去孝顺的。”<br />
在这一点上,黎老头就比老太婆要看得长远了:<br />
“他们根本就不看好小妹,只是想要和举人老爷结缘,才要结这门亲事。齐大非偶,就这样急匆匆的把小妹嫁过去,以后吃苦受罪的还是你闺女。”<br />
老头子的话,吓得石氏后半夜也都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就把方青青拉到后院一边摘菜一边说小话了。<br />
原原本本的,石氏就连老头子说过的话,都告诉了三儿媳妇。<br />
却没有料到,方青青沉思了片刻,却是去把正在喂鸡的黎小妹叫了过来。<br />
当着石氏的面,直接就问道:“小妹,这是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你怎么看?”<br />
石氏没想到方青青会这么做,自古以来说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哪有儿女自己做主的道理。<br />
可是她又觉得,其实老三媳妇说的很对。<br />
真正要嫁过去过日子的人是黎小妹自己,可不就应该问问小妹自己的意思?<br />
第155章 立身不正<br />
而黎小妹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软弱的没有主见的小娘子了,也开始学会了思考问题。<br />
大概是因为也跟着三嫂读书识字了一段时间,而且方青青也会经常的对小妹讲一些婚姻关系的大道理。<br />
所以听了三嫂的话之后,黎小妹也没有马上作答,反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会儿。<br />
最终却是昂首挺胸,面|色|平静的看着石氏。<br />
“娘,嫂子,这些人家我都不想嫁过去。”<br />
“为什么?”隐隐猜到了原因,不过方青青还是想要亲耳听到黎小妹讲述。<br />
嫁入老黎家之后,相公反而是在外面读书,聚少离多。<br />
所以,在家里跟方青青年龄相近的黎小妹反而成为了她最要好的朋友。<br />
而且小妹性情温和待人良善,在她们三妯娌中也是对自己最好,这些日子以来方青青都是看在眼里的。<br />
“娘,这些人都是在我们回乡办酒之后起的心思,也就是说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要和我们家结亲。<br />
反倒是在三哥中举之后,马上就攀上来了。<br />
很明显的,他们看中的也不是我这个人,如果真的嫁过去了我还能有好日子过?”<br />
石氏明显的沉默下来,方青青倒是一脸的欣慰。<br />
小妹真的长大了,居然一下子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之处。<br />
不错,非常不错啊。<br />
与之相对比,黎大姐的事情才是让方青青真觉得棘手呢。<br />
她可以帮大姐大姐夫,却也只是一时的,真正想要把日子过好了得自己正起来。<br />
就像是大姐哭诉抱怨的那块糕点,搁在方青青身上,这种事不可能发生。<br />
过年准备上门礼物的时候,石氏是非常尽心也准备的非常周全的,所以当时三兄弟已经给黎大姐的公婆以及兄弟孩子们都备了小礼。<br />
而黎三郎给大姐的那些糕点,等于是另外准备的,专门给自己的亲外甥的。<br />
就这样,黎大姐还全部让她婆婆拿走了,给了其他的孩子吃。<br />
方青青无语又无奈,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br />
这种情况之下,哪怕有心帮她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啊。<br />
她自己守不住,可是作为弟妹且还是最小的,劝解批评的话语方青青都无法说出口。<br />
现在帮了黎大姐也只是帮了一半,除非是大姐自己改变,要不然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br />
所以现在听见小妹这么说,方青青心情好了许多,至少小妹比以前进步道理也懂得的多一些。<br />
闺女分析的很对,且想得深远透彻,倒是石氏心里还略微有些舍不得。<br />
他们都是住在县城的多,可是底蕴不深认识的人家更少,在村镇上找不到合适的到了县城就更难了。<br />
三郎已经中举,以后再要进京赶考什么的,这些石氏觉得自己见识少就没必要干涉过多。<br />
反正孩子大了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而大闺女在青青的帮助之下想必日子比以前也会好过一些,于是现在石氏心头剩下的就只有小闺女的终身大事了。<br />
那几户在这附近也算是最好的了,忍不住,石氏还是略微劝道:<br />
“也不一定就全盘否决了吧,都是种地为生哪怕做买卖也都是小本生意,能有多为难的事情。<br />
就算,日后他们真的对三郎提出了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且是在三郎能力范围之内的帮他们一把也可以。<br />
这样的话,小妹在婆家的日子也不会差的。”<br />
石氏的心思简单,意思也表达的很清楚了,三郎做官以后不就是要做家里人的依靠吗?<br />
方青青却只是微微一笑,鼓励的看着小妹。<br />
有些话,小妹可以说,但如果是她这个做媳妇的说出口了。<br />
只怕,所谓的和谐的婆媳关系马上就会变成虚幻的泡沫情了。<br />
幸好,黎小妹不负她三嫂的期望,马上就说道:“娘,不能这么算的。<br />
如果那些人家,真的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又怎么会真心对我好?<br />
况且,为了我的事让三哥为难,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就很难收场了。<br />
到时候,只怕就会影响到三哥的仕途前程了。”<br />
人心都是贪得无厌的,可能一开始只是合理的要求。<br />
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会想要的更多,且一发而不可收拾。<br />
届时就会让三哥为难了,黎小妹知道三哥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当官并不是仅仅让家里人过好日子。<br />
天下无饥,她曾经听到三哥三嫂说过这样的话,虽然并不是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br />
可是黎小妹知道,三哥的志向远大,且是为了更多的百姓好。<br />
而三嫂是能和他说得上话的,黎小妹觉得这样很好,也很羡慕。<br />
不知道以后自己会嫁给什么样的人,最起码,夫妇二人不要相对无言吧?<br />
事关老三的前程,石氏当然紧张了,而且她也不是个不讲理的母亲。<br />
听明白了闺女的劝解,而且跟方青青一样老怀安慰,闺女开始懂事了啊。<br />
而才回到县城正处于休假期间的黎修平这会儿正被邀请着,去他曾经在县城学馆的同窗家里作客。<br />
梁俊杰,是他在学馆读书时的知交好友,就是那位曾给他送特殊礼物的同窗。<br />
后来黎修平去了府学读书,也是这位同窗的亲戚多次帮他捎信,因此两个人的友情就更加的深厚了。<br />
梁俊杰跟黎修平是同一届参加院试的,虽然比不上好友案首的好成绩,好歹也中了秀才且名次并不是特别靠后。<br />
只是后来,黎修平去府学之后,也曾经多次修书告知府学的先生们讲课的内容。<br />
那个时候梁俊杰已经隐约感觉到,自己学习的还不够踏实,功课许多地方是比不上黎同窗的。<br />
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黎同窗从府学回来在县城里三五知己一同喝酒聊天,梁俊杰就更知道他们俩之间的差距了。<br />
不过梁家家境殷实,供一个读书人绰绰有余,所以梁俊杰还是跟黎修平一同下场应考了。<br />
大不了三年之后重来,这一次只当是增加了实战经验。<br />
落榜,也在意料之中。<br />
黎修平自己中举之后,原本还想着要不要去安慰一下梁同窗,又担心对方误解了他的本意。<br />
又有鹿鸣宴以及回乡办流水席的事情忙碌了几天,结果才回到县城黎修平就接到了好友的邀约,自然是要去梁家做客了。<br />
第15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br />
要说到这位梁同窗,方青青也是印象深刻的。<br />
且不说黎三郎去了府学之后,他几次帮着送信到家里,再就是那个时候方青青去送饭在县城学馆外面卖豆花煎饼之类的。<br />
这位梁同窗可是最为捧场的,多次照顾她的生意,还带着其他同窗一起过来。<br />
相对来说,作为她的相公的黎三郎对她那个时候小买卖的实际援助还没有这位梁同窗多呢。<br />
而让她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婆婆还比她更加的交游广泛,在县城住了几个月甚至都能跟人家梁同窗的母亲搭上话。<br />
石氏就告诉她:“原先知道自己落榜了,那孩子心里也苦恼,据说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了一下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