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头来却发现这仿佛是她一厢情愿,其实她连一个孩子都教养不好。<br />
素筠看她气得不轻,赶紧给她上了杯茶,劝她消消气:“陛下,半大小子正是不懂事的时候,您何必为他气成这样呢?”<br />
“素筠。”她端坐上首,沉思良久,令道,“拟旨,册立皇弟段景翊为安东郡王,择日就藩辽东,无诏,不得入京!”<br />
素筠一愣,未敢多言,领命去拟旨。<br />
当时伏虎拿人时并未惊动旁人,朝臣并不知发生了什么,一下被这道旨意打蒙了,不知陛下是何用意。<br />
只知陛下似乎震怒,无人敢在这当口去劝阻。<br />
沈渊陡然从噩梦中惊醒,大口喘着气,渐渐平复下来,发觉自己还在张庆远营地的大帐中,一时有些心绪复杂。<br />
起身看向外面依旧一片漆黑的夜色,远处绵延的群山也看不清轮廓,不知山外面的情形到底如何。<br />
张庆远最近在吸纳各路叛军,并时不时派兵出去袭扰掳掠。<br />
看来江南之乱还未平定。<br />
无论如何,他都得设法抽身了。<br />
不过在离开前,还得送张庆远一份大礼。<br />
只是他如今孤身一人,实在孤立无援,能做的事太过有限。<br />
他忽然有些后悔,当时应该与贺兰辛好生商议的,不然何至于此?<br />
翌日一早,营地里忽然人声鼎沸,原来是南边又有兵马来投靠张庆远了。<br />
张庆远得意得很:“好小子,你料得果然不错,桓军如今疲态尽显,一直龟缩城中并无动静,正是聚敛兵马的大好时候啊!”<br />
不让你们聚敛起来,怎么一网打尽呢?<br />
沈渊腹诽着,面上淡然:“这些兵马还不够,若是荆国那些叛军也能招揽来,与桓军一较高下,将他们彻底打回江北也指日可待。”<br />
这些日子,他声称自己对大桓内情了如指掌,知己知彼,且他猜测桓军会暂时休兵等论断也得到了印证,让张庆远对他暂时放下了戒心,有了几分信任。<br />
又好生应付了一番张庆远,回自己军帐时,路过一处,他总觉着帐外有个小兵有几分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br />
江南的人,他应当极不熟悉才是。<br />
反而是在大桓,他有很多熟人。<br />
难道是桓人?<br />
似乎他们这一队兵马正是张庆远前些日子派出去劫掠周遭百姓的那些。<br />
若是混进了什么人,不足为奇。<br />
他忽地心头一松,若是桓人,那便好了。<br />
打着沈渊的旗号,张庆远行事也便利了许多。<br />
沈渊明面上是先王元后正嫡,世子沈鸿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当初也是为了大梁安稳入桓为质,占尽了大义名分。<br />
除此之外,张庆远还给自己编了一套忠肝义胆的说辞,将当初反叛的罪行全推给沈濯。<br />
这么一通宣扬下来,眼见他势力越来越大,就连荆国故地的叛军也纷纷来投靠。<br />
桓军驻地,中军大帐中,顾聿衡正看着武康来的文书和各处线报。<br />
段曦宁可真狠呐,唯一亲弟弟就这么一脚踹辽东去了,还只封了个郡王。<br />
他心下刚感慨一句,副将忽然进来禀报:“将军,粮草营丢失的女兵自己回来了。”<br />
顾聿衡抬头,有些不耐烦道:“回来了就回来了,一个女兵还要本将去亲迎不成?”<br />
副将忙道:“那名女兵说有要事求见。”<br />
闻言,顾聿衡止住了想要撵人的话头,略一思量,命他把人叫进来。<br />
这名女兵形容狼狈,头发乱得像鸡窝,上面还沾着枯叶,脸脏兮兮的看不清本来面目,还有许多划痕,走路时一瘸一拐,活像逃难的难民。<br />
她还穿着梁军的衣服,若非回来时及时报上名姓,险些就被人当梁军给抓了。<br />
甫一进来,那女兵便道明来意:“将军,我在张庆远的驻地见到了沈公子,他让我把一些东西交给将军。”<br />
“沈渊?”顾聿衡愕然,“你怎识得他?”<br />
那名女兵如实道:“回将军,我叫南枝,是长安人,当年沈公子跟随陛下微服出巡,路过长安时,陛下曾对我施于援手,那时见过他们。”<br />
当年受了段曦宁的帮助,南枝一直铭记于心。只是光有银钱傍身,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她一介孤女,早晚被人算计了去。<br />
客栈老板娘虽愿意收留她,但终归与她非亲非故。且她也不好总赖在老板娘那儿,还是得自谋生路。<br />
如今大桓女子最稳妥的,要么投军,要么去锦绣堂。<br />
南枝总想能自己保护自己,思来想去,便选择了投军。<br />
陛下伐蜀时带兵路过,她远远见了才知,当年救她的竟是当今陛下。<br />
后来江南战事又起,恰巧她所在的军营被轮换到了江南平叛。<br />
前些日子她们粮草营的女兵押送粮草时,碰上了出来劫掠的张庆远所部。<br />
她灵机一动,趁乱袭击了一名与她个子差不多的叛军小兵,换上对方的衣服混了进去。<br />
她没想到,会在叛军军营中见到当年那位跟在陛下身边的公子,略一揣摩,便猜出了对方的身份。<br />
于是她便想方设法地寻机私下里与其接触。<br />
本想着此人若是背叛陛下与叛军勾结,她便借机除掉叛徒,若不然,便与他里应外合,刺探叛军内情。<br />
好在沈渊看她有几分眼熟,也在找机会与她搭话,两人轻易搭上了线。
素筠看她气得不轻,赶紧给她上了杯茶,劝她消消气:“陛下,半大小子正是不懂事的时候,您何必为他气成这样呢?”<br />
“素筠。”她端坐上首,沉思良久,令道,“拟旨,册立皇弟段景翊为安东郡王,择日就藩辽东,无诏,不得入京!”<br />
素筠一愣,未敢多言,领命去拟旨。<br />
当时伏虎拿人时并未惊动旁人,朝臣并不知发生了什么,一下被这道旨意打蒙了,不知陛下是何用意。<br />
只知陛下似乎震怒,无人敢在这当口去劝阻。<br />
沈渊陡然从噩梦中惊醒,大口喘着气,渐渐平复下来,发觉自己还在张庆远营地的大帐中,一时有些心绪复杂。<br />
起身看向外面依旧一片漆黑的夜色,远处绵延的群山也看不清轮廓,不知山外面的情形到底如何。<br />
张庆远最近在吸纳各路叛军,并时不时派兵出去袭扰掳掠。<br />
看来江南之乱还未平定。<br />
无论如何,他都得设法抽身了。<br />
不过在离开前,还得送张庆远一份大礼。<br />
只是他如今孤身一人,实在孤立无援,能做的事太过有限。<br />
他忽然有些后悔,当时应该与贺兰辛好生商议的,不然何至于此?<br />
翌日一早,营地里忽然人声鼎沸,原来是南边又有兵马来投靠张庆远了。<br />
张庆远得意得很:“好小子,你料得果然不错,桓军如今疲态尽显,一直龟缩城中并无动静,正是聚敛兵马的大好时候啊!”<br />
不让你们聚敛起来,怎么一网打尽呢?<br />
沈渊腹诽着,面上淡然:“这些兵马还不够,若是荆国那些叛军也能招揽来,与桓军一较高下,将他们彻底打回江北也指日可待。”<br />
这些日子,他声称自己对大桓内情了如指掌,知己知彼,且他猜测桓军会暂时休兵等论断也得到了印证,让张庆远对他暂时放下了戒心,有了几分信任。<br />
又好生应付了一番张庆远,回自己军帐时,路过一处,他总觉着帐外有个小兵有几分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br />
江南的人,他应当极不熟悉才是。<br />
反而是在大桓,他有很多熟人。<br />
难道是桓人?<br />
似乎他们这一队兵马正是张庆远前些日子派出去劫掠周遭百姓的那些。<br />
若是混进了什么人,不足为奇。<br />
他忽地心头一松,若是桓人,那便好了。<br />
打着沈渊的旗号,张庆远行事也便利了许多。<br />
沈渊明面上是先王元后正嫡,世子沈鸿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当初也是为了大梁安稳入桓为质,占尽了大义名分。<br />
除此之外,张庆远还给自己编了一套忠肝义胆的说辞,将当初反叛的罪行全推给沈濯。<br />
这么一通宣扬下来,眼见他势力越来越大,就连荆国故地的叛军也纷纷来投靠。<br />
桓军驻地,中军大帐中,顾聿衡正看着武康来的文书和各处线报。<br />
段曦宁可真狠呐,唯一亲弟弟就这么一脚踹辽东去了,还只封了个郡王。<br />
他心下刚感慨一句,副将忽然进来禀报:“将军,粮草营丢失的女兵自己回来了。”<br />
顾聿衡抬头,有些不耐烦道:“回来了就回来了,一个女兵还要本将去亲迎不成?”<br />
副将忙道:“那名女兵说有要事求见。”<br />
闻言,顾聿衡止住了想要撵人的话头,略一思量,命他把人叫进来。<br />
这名女兵形容狼狈,头发乱得像鸡窝,上面还沾着枯叶,脸脏兮兮的看不清本来面目,还有许多划痕,走路时一瘸一拐,活像逃难的难民。<br />
她还穿着梁军的衣服,若非回来时及时报上名姓,险些就被人当梁军给抓了。<br />
甫一进来,那女兵便道明来意:“将军,我在张庆远的驻地见到了沈公子,他让我把一些东西交给将军。”<br />
“沈渊?”顾聿衡愕然,“你怎识得他?”<br />
那名女兵如实道:“回将军,我叫南枝,是长安人,当年沈公子跟随陛下微服出巡,路过长安时,陛下曾对我施于援手,那时见过他们。”<br />
当年受了段曦宁的帮助,南枝一直铭记于心。只是光有银钱傍身,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她一介孤女,早晚被人算计了去。<br />
客栈老板娘虽愿意收留她,但终归与她非亲非故。且她也不好总赖在老板娘那儿,还是得自谋生路。<br />
如今大桓女子最稳妥的,要么投军,要么去锦绣堂。<br />
南枝总想能自己保护自己,思来想去,便选择了投军。<br />
陛下伐蜀时带兵路过,她远远见了才知,当年救她的竟是当今陛下。<br />
后来江南战事又起,恰巧她所在的军营被轮换到了江南平叛。<br />
前些日子她们粮草营的女兵押送粮草时,碰上了出来劫掠的张庆远所部。<br />
她灵机一动,趁乱袭击了一名与她个子差不多的叛军小兵,换上对方的衣服混了进去。<br />
她没想到,会在叛军军营中见到当年那位跟在陛下身边的公子,略一揣摩,便猜出了对方的身份。<br />
于是她便想方设法地寻机私下里与其接触。<br />
本想着此人若是背叛陛下与叛军勾结,她便借机除掉叛徒,若不然,便与他里应外合,刺探叛军内情。<br />
好在沈渊看她有几分眼熟,也在找机会与她搭话,两人轻易搭上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