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小哥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br/><br/> 通俗地讲,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br/><br/> 抱着偷师学艺的态度,我时常会在闲暇时分约着他一同去酒馆,那时候我们两人都不会喝酒,约着去酒馆不过是想要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像大人一些。<br/><br/> 我们年岁相仿,出身相仿,相互谈话之间没有什么顾忌。<br/><br/> 我告诉他我是季家长公子的手下,平时工作不过是帮公子采买些东西,陪公子说说话,做些简单的粗活,如此就能拿到不菲的薪酬。听到我的言语,徐玉阙的眼中满是羡慕,从他的眼中,我看到那个曾经注视着季家车夫的自己。<br/><br/> 我第一次看到季家那华贵的车队时,被大人物的世界深深地震撼了。仪仗队长达几十米,有侍专门在前面开路,有身披甲胄的将士在一旁护卫,大人物们坐在华贵的大轿里,轿子由两匹马拉着,拉车的马夫竟然穿着他们城中最富有的人也穿不起的绸缎衣服。<br/><br/> 我看着趾高气昂的马夫,心中暗暗地想:<br/><br/> 【我有一天,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吗?】<br/><br/> 少年时分的徐玉阙看着我,一如年幼的我看着季家的车队。<br/><br/> 我们也想要成为他们的一员,哪怕我们一无所有。<br/><br/> 我说完自己的近况之后,徐玉阙也将自己的处境说出。<br/><br/> 徐玉阙虽出生微末,却有幸拜于大儒门下,十年寒窗苦读,学的尽是匡扶天下和致君尧舜的宏大理想,他的师父常常告诉他,投身于政治,为民请命就是士人存活的唯一目的。<br/><br/> 苦读十年之后,满腹经纶的徐玉阙终于被师父放出了山门,在他的人生规划里,他会凭借他渊博的学识和敏捷的才思,从县试开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连中三元,最后登上那金銮大殿。<br/><br/> 不过很可惜,徐玉阙在第一关就遭到了无可挽回的失败,身为大儒的高徒,最得意的学生,却连县试都没有通过。在同门师兄弟的嘲笑声中,心高气傲的徐玉阙带着自己微薄的行李,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年的州郡。<br/><br/> 故事讲到这里,我打断了他,指出了他没有通过县试的原因:<br/><br/> “大禹朝的考试,考官评卷时是要顾忌考生名声的,可名声这玩意的水分太大了,在县试的实际运作之中,往往是哪家考生给考官塞得钱多,哪家考生就注定及第了。”<br/><br/> 徐玉阙对此表示赞同,他也认为,与盘根错节的各大世族相比,寒门出生的子弟,能够入仕的机会过于渺茫了,就算真的踏入仕途,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奋斗了一生,还是一个九品小官罢了。<br/><br/> 在大禹国中,除了老王爷的边军,贫民是没有上升的通道的。<br/><br/> 不甘一生碌碌为为的徐玉阙就此“落草为寇”,从饱读圣贤书的儒家弟子沦落为混迹在江湖之中的地痞流氓,所用时间不过短短半年。<br/><br/> 这半年见,徐玉阙去了很多很多地方,见识到了书中没有描述过的,最真实的人世。<br/><br/> 与书中描述的淳朴善良的百姓不同,大部分的百姓一生一世被束缚在土地上,除了种粮的田和家长里短的破事以外,什么都不在乎。时代的局限和政策的制约是凡人无法摆脱的锁链,百姓们大都目光短浅,缺乏想象力,他们尖酸刻薄,他们小肚鸡肠。<br/><br/> 他们并没有书中描述地那样完美,但正因为这些缺点,他们鲜活无比。<br/><br/> 芸芸众生,世态万千,温顺谦卑的良民,穷山恶水的刁民,说到底都是在努力地活着凡人。<br/><br/> 徐玉阙深入乡村,也踏足过市井,于庞大繁杂的世界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跋山涉水,亲见了社会的众生百象,体会到了世家子弟体会不到的饥饿。他曾身染急病,险些死去;也曾路遇猛兽,险些丧命虎狼之口。一路上,既吃过好心人施舍给他的包子,也为了半个馒头与乞丐打过架。为了生计,他偷过路人的钱包和酒楼的食物,也曾联合地痞无赖设局骗人。<br/><br/> 最后,徐玉阙<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这个师门中最乖顺的孩子,依仗着自己的心狠手黑,成为了一队游侠的首领。<br/><br/> 游侠,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在下等人眼中,他们是上等人的走狗,在上等人眼中,他们不过是蝼蚁一般的废物,他们在夹缝之中生存,收获了这世间的大部分敌意。<br/><br/> 他们给官员和富商打下手,帮助官员征税,帮助富商押运货物。徐玉阙这一次来到京城也是帮富商运货,他们在路上救了富商一命,富商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多给了他们好几倍的价钱,让他们能够在京城好好地享受一段时间。<br/><br/> 可是这样下去并不是个办法,银钱终究会有花完的一天,他们必须寻找新的财路。<br/><br/> 徐玉阙打算铤而走险,插手盐业。<br/><br/> 时值老皇帝重用右丞相,右丞相也是一个改革派,不过相比于激进的老丞相,他的种种政策更加温和。当时右丞相正在推动税务改革,逐渐放开官家垄断的食盐市场。<br/><br/> 徐玉阙走南闯北,有过从商的经历,也认识一些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进行私盐贸易的盐贩,他想借着政策宽松的机会拿到经营的权利,趁此机会杀入食盐的市场,力求要在醉生梦死的官家老爷反应过来之前,仗着较低的价格快速占据市场。<br/><br/> 他已经受够了被夹在官家老爷与下层百姓之间的日子了,被两方人看不起,于夹缝中生存,稍有不慎就会从现如今的地位跌回平民的境地。<br/><br/> 与其帮富商卖命,拿着微薄的薪水,不如自己加入其中,与他们一同瓜分市场。徐玉阙决定试上一试,反正他本就一无所有,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br/><br/> 贩卖食盐,这事儿说来简单,具体实践起来却极其困难,第一步就是一个大问题,如何拿到官府的允许。<br/><br/> 这件事,我给了他一些助力。<br/><br/> 那时我们不过是狐朋狗友的,我没有给予他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隐晦地提醒了他季老丞相的爱好,以及季老丞相最近打算前往寺庙的计划。<br/><br/> 凭着这样微薄的帮助,他成功抓住了机遇。<br/><br/> 他的成功,源于他过往的努力,源于他十几年苦读积累的知识,源于他于人世摸爬滚打一圈学来的处世之道。是他自己抓着了机会,以自己的学识和口才取信了季老丞相,拿下了自己通向成功的门票。<br/><br/> 我的存在,不过是在恰当的时刻,给予了他一块敲门砖。<br/><br/> 就是这样渺小的恩情,让这个家伙记了很久,三皇子谋反时,被投入天牢时,缺粮少兵之时,他永远会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帮助。<br/><br/> 不惜性命和钱财。<br/><br/> 徐玉阙为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一旦风声走漏,他必然性命不保。他口口声声地说,他救我帮我不是免费的,都是要我还的,如果我还不起就给他打一辈子工吧。可他如果是真的想要我偿还,就不会在下一次危机出现的时候,又一次不管不顾地挺身而出,还打着什么我还欠着他的债,不能死在这里的名义。<br/><br/> 他是个精明的商人,一生没有吃过什么亏。又怎么会不明白,他死了,一切皆成空。<br/><br/> 他当然明白,依旧跟我当了半辈子的兄弟。<br/><br/> 这成了他此生最大的糊涂账。<br/><br/> 彼时,我们在破旧廉价的小酒馆中,吃着便宜的卤毛豆。<br/><br/> 现在,我们在京城最贵的凤仙楼中,喝着最贵的千日醉。<br/><br/> 酒量极佳的徐玉<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