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第309章 海刚峰抵达他热爱的京师
<p> 第309章 海刚峰抵达他热爱的京师<br />
对于京师里的人们来说。<br />
如今的严绍庭,不光是在百姓里头,就连官场上,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名声的最高点。<br />
一心为民严润物。<br />
这样的话,已经不光是在百姓嘴里传唱了。<br />
在开海通商这件事情上,几乎是分文不取,只讲公平的严绍庭,无疑从一开始提议开海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几乎是所有人的好感。<br />
当商人们在严府巷得到公平二字的回复之后。<br />
对严绍庭的美誉,彻底攀升到了巅峰。<br />
而有了严绍庭的表态,原本还想在开海一事上捞些好处的人,也只能生生的收回了刚刚才伸出去一半的手。<br />
这个时候。<br />
谁还敢想着官面上通过开海一事捞好处?<br />
不给严宾客面子?<br />
还是真当首辅是庙里泥塑的菩萨了?<br />
不过说起首辅老严头。<br />
自从上一次严嵩在圣前,当众袒露请辞大明内阁首辅一职后。<br />
这位已经把持内阁近二十年的老首辅,真的就进入到了养老模式。<br />
严嵩依旧是每日准时准点的出现在文渊阁,坐在内阁班房那头把交椅上。<br />
依旧是每日到点下衙回家。<br />
但是在内阁里面的时候,严嵩已经开始不理那些国事朝政,就连奏疏也不乐意看了。<br />
事情几乎都交到了次辅徐阶和内阁辅臣高拱、袁炜手上。<br />
对此。<br />
西苑那边保持了沉默。<br />
内阁也没有什么风声传出来。<br />
反倒是朝中,对首辅高风亮节、不贪恋权势的品德,保持了高度一致的评价。<br />
严嵩在内阁每过一日,保持一日不发言不作声,朝廷里的官员们便愈发觉得有这么一个老首辅在,便越是好事。<br />
无形之中。<br />
老严头的首辅之位,竟然真的趋向于独他可尔的地步。<br />
只是不论朝廷里风向如何。<br />
早早的。<br />
几乎是擦着朝阳门打开的瞬间。<br />
一辆马车就驶出了北京城。<br />
晌午。<br />
河道上的雾气早已退散。<br />
一艘官船缓缓的降下速度,在随风滑行了一段距离之后,方才重新提起速度,继续向着北京城外的朝阳门码头驶去。<br />
哒哒哒。<br />
马蹄声清脆入耳,车轮碾压在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br />
两名护卫脸色有些紧张,不时的看向窗外,而后又看向车厢里,正紧闭着双目的海老爷。<br />
马车方向不明。<br />
外面只有马夫一人赶着车,也未曾亮出是京中哪一家的旗号。<br />
马车里。<br />
除了刚刚回京,本该乘船停靠在朝阳门码头,出现在京师目光下的海瑞,此刻却好似闭目养神般的靠在软枕上。<br />
当初由张居正派出,陪着他走南闯北了一路的两名护卫,心中保持着警惕。<br />
哪怕一路舟车劳顿,他们也不敢和此刻的海老爷一样,竟然能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br />
这可是首辅家的马车。<br />
海老爷就算是天大的本事。<br />
真要是惹到了首辅家,都不需要首辅家的人发话,朝廷里那些趋炎附和之辈,就能将海瑞和他们这两个无足轻重的人给弄死。<br />
王超和马悍对视了一眼。<br />
两人眼里都带着浓浓的不安。<br />
而此刻的海瑞,同样是满心的疑惑。<br />
严家派了马车出城,在自己还没到朝阳门码头的时候,就在运河半道上将自己截停,然后让自己上了马车。<br />
而唯一的马夫,除了亮明身份,说出希望自己坐上马车的话之后,便再也没有多说一句话。<br />
这是自己第一次来京师。<br />
但即便是第一次,按照马车的路线和时辰来算,现在也应该是在城中了,而不是依旧在这旷野外。<br />
严家要做什么?<br />
是首辅的意思,还是那位传闻之中小阁老的意思。<br />
亦或是……<br />
自己倍感好奇的那位听闻最近又得皇上加封,成了正三品太子宾客,在仕途上可谓是官运亨通的严绍庭?<br />
海瑞此刻弄不明白。<br />
至于上一次自己在徽州府,因为强抢新安卫兵印的事情,而闹出的被弹劾的事情。<br />
他也已经得到了消息。<br />
朝廷里,次辅徐阶出面出声,为自己压下了这件事,也将后患给抹除了。<br />
自己没有受到半点来自朝廷的问责。<br />
而新安卫指挥使,听说也只是罚了半年的俸禄。<br />
反倒是刚刚上任徽州府的知府黄凝道,在自己接到朝廷催促奉旨遵令入京,路过南京城的时候,听闻似乎是要被动一动了。<br />
至于黄知府以后还是不是知府,亦或者还是不是大明朝的官员。<br />
海瑞不得而知。<br />
但徐阶在自己强抢新安卫兵印这件事情上,为自己说话……<br />
他希望自己能在这一次入京之后,于苏松两府的事情,对松江府华亭徐家网开一面?<br />
海瑞心中不禁冷哼了一声。<br />
他徐阁老当自己海刚峰是什么人?<br />
公道是公道。<br />
私情是私情。<br />
自己绝不会因为私情,而徇私于公道。<br />
不过自己终究是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京师。<br />
这座大明朝的权力中心。<br />
也能真正亲眼看一看,这座城里的那些所谓的衮衮诸公们,到底可否知晓当今天下是个什么样子。<br />
终于。<br />
海瑞睁开了双眼。<br />
王超和马悍两人顿时肩头一颤,赶忙出声道:“海老爷?”<br />
海瑞看向两人。<br />
长久的相处,他对这两个世故却又有些淳朴的护卫,也多了几分感情。<br />
海瑞笑着说道:“依旧未曾入城?”<br />
两人点点头。<br />
王超更是再一次掀开了车帘。<br />
外面。<br />
依旧是一片旷野,道路两侧皆是庄稼地。<br />
马悍则是说道:“按照路程来说,该是入了城才对。但眼下瞧着,似乎是在向着西北方向过去。”<br />
海瑞目光一动,面露笑容。<br />
他已经知道目的地是哪里了。<br />
马悍疑惑道:“海老爷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了?”<br />
海瑞点点头,只是片刻思量后,他便开口说道:“等下到了地方,还要劳烦你二人和过去一样。”<br />
他话尚未说完。王超就重重点头道:“海老爷放心,一看田地,二看百姓,三看米缸,一问老幼,二问学子,三问外乡。”<br />
三看三问。<br />
是海瑞带着王超、马悍离开苏州府督粮道署之后,一直在做的事情。<br />
他们走了一路,也就看了一路问了一路。<br />
海瑞面露笑容。<br />
如果有可能的话,等这一次在京中见了张居正,即便是赔出去一个人情,若是有机会也要让两人继续留在自己身边。<br />
只是自己到底家贫,无有余粮,更别说余钱了。<br />
若是要养着这两个人,得是一笔不小的销。<br />
胡乱的想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br />
海瑞忽的开口道:“找一找这里可有笔墨,我要写道奏疏。”<br />
王超和马悍两人对视一眼,眼里带着一丝紧张。<br />
他们家海老爷只要是说写奏疏,那必然都是天大的事情。<br />
哪怕就是一桩小事,都能在朝廷里掀起千层浪!<br />
也不知道今天海老爷又要用他手中的笔,用他写好的奏疏,去搅动出怎样的风浪了。<br />
但两人还是很快就在马车里找出了笔墨纸砚。<br />
海瑞也不多言,由着两人研墨,自己便开始秉笔书写了起来。<br />
而在昌平。<br />
整个昌平最高点的夹山山顶。<br />
去年这里建了一座凉亭,可以遍览整个昌平风景。<br />
如今也成了各方游人最是热衷的地方。<br />
只是今天。<br />
山顶凉亭却是谢了客。<br />
亭子里,只有严绍庭和徐渭两人并肩站立,眺望向东南方向。<br />
此时盛夏已过。<br />
又是一年即将走到头的时节。<br />
昌平这边的庄稼地里,不少地块都已经是空荡荡的,等着过一段时日种下冬小麦。<br />
还有另外一些,则是等着秋日到来才会有庄稼收成。<br />
各处工厂的产能却在逐渐的释放出来,为昌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收入,同时也为顺天府和京师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货物和商品。<br />
而书院里的读书声,也早就被山下集市和美食街的喧闹覆盖。<br />
不过大概是尊师重道的缘故。<br />
书院虽然身处闹市,但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游人,都默契的保持着与书院间隔十丈的距离。<br />
其实不过是书院里的三位老夫子脾气太大。<br />
加上某位山长,似乎是受到了三位老夫子的影响,在治学上的脾气也越来越大。<br />
所以没人敢在学生上课的时候靠近书院罢了。<br />
总之。<br />
昌平现在就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br />
而严绍庭当初在京中夸下的海口,要让昌平百姓过上比京师百姓还要好的日子的话,已经没有人再提了。<br />
因为哪怕现在昌平百姓的日子,过的还没有京师百姓的日子好。<br />
但所有人都清楚。<br />
昌平百姓的好日子,还在后头!<br />
徐渭看了一阵子早就看腻了的昌平,而后收回视线,看向身边的严绍庭。<br />
他笑着说道:“宾客似乎也是第一次见那位海刚峰。”<br />
严绍庭点点头:“即将是第一次。”<br />
徐渭有些不解:“可是宾客很早,就对这个素未蒙面的海刚峰,推崇不已,甚至还屡屡出手助他。”<br />
严绍庭从根本看不到马车的旷野上收回视线,侧目看向面露疑惑的徐文长。<br />
“我非是助他。”<br />
“助他,其实也是在助我。”<br />
徐渭摇了摇头。<br />
这个东家啊,什么都好。<br />
就是总爱说这些让人稀里糊涂的话。<br />
按照这位东家的意思。<br />
这样的话。<br />
统统可以归属一类。<br />
骚话!<br />
看到徐渭露出的鄙夷眼神。<br />
严绍庭有些尴尬的笑笑,而后说道:“下面的人都准备好了?”<br />
徐渭点点头:“一切都按照您说的准备好了。”<br />
得到了想要的回答。<br />
严绍庭的目光再一次放长,看向那一望无际的旷野。<br />
海瑞无疑是这个时代独一份的存在。<br />
也算是这个时代的幸运。<br />
如果说自己做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一份执念和一开始的自保。<br />
那海瑞就是纯粹的。<br />
他纯粹的是热爱这这片土地,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br />
君王?<br />
上官?<br />
或许海瑞心中依旧是保守主义的天地君亲师,但如果和他眼里的百姓相比。<br />
恐怕都要排在后面。<br />
所以,他不会允许别人破坏了他所热爱的事情,更不愿朝堂之上的人破坏了他所热爱的京师。<br />
而今天。<br />
海瑞也终于是抵达了他所热爱的京师。<br />
只是不知道,海瑞能不能知道。<br />
他所热爱的。<br />
并不一定热爱他。<br />
“马车!”<br />
“是去接海瑞的马车回来了!”<br />
忽的。<br />
徐渭的声音传入严绍庭的耳中。<br />
他的眼前也渐渐恢复清明。<br />
在遥远的旷野上。<br />
马车正在悠悠的,从官道转向前来昌平的道路上。<br />
海瑞。<br />
他终于来了。<br />
…………<br />
月票月票<br />
(本章完)</p>
对于京师里的人们来说。<br />
如今的严绍庭,不光是在百姓里头,就连官场上,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名声的最高点。<br />
一心为民严润物。<br />
这样的话,已经不光是在百姓嘴里传唱了。<br />
在开海通商这件事情上,几乎是分文不取,只讲公平的严绍庭,无疑从一开始提议开海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几乎是所有人的好感。<br />
当商人们在严府巷得到公平二字的回复之后。<br />
对严绍庭的美誉,彻底攀升到了巅峰。<br />
而有了严绍庭的表态,原本还想在开海一事上捞些好处的人,也只能生生的收回了刚刚才伸出去一半的手。<br />
这个时候。<br />
谁还敢想着官面上通过开海一事捞好处?<br />
不给严宾客面子?<br />
还是真当首辅是庙里泥塑的菩萨了?<br />
不过说起首辅老严头。<br />
自从上一次严嵩在圣前,当众袒露请辞大明内阁首辅一职后。<br />
这位已经把持内阁近二十年的老首辅,真的就进入到了养老模式。<br />
严嵩依旧是每日准时准点的出现在文渊阁,坐在内阁班房那头把交椅上。<br />
依旧是每日到点下衙回家。<br />
但是在内阁里面的时候,严嵩已经开始不理那些国事朝政,就连奏疏也不乐意看了。<br />
事情几乎都交到了次辅徐阶和内阁辅臣高拱、袁炜手上。<br />
对此。<br />
西苑那边保持了沉默。<br />
内阁也没有什么风声传出来。<br />
反倒是朝中,对首辅高风亮节、不贪恋权势的品德,保持了高度一致的评价。<br />
严嵩在内阁每过一日,保持一日不发言不作声,朝廷里的官员们便愈发觉得有这么一个老首辅在,便越是好事。<br />
无形之中。<br />
老严头的首辅之位,竟然真的趋向于独他可尔的地步。<br />
只是不论朝廷里风向如何。<br />
早早的。<br />
几乎是擦着朝阳门打开的瞬间。<br />
一辆马车就驶出了北京城。<br />
晌午。<br />
河道上的雾气早已退散。<br />
一艘官船缓缓的降下速度,在随风滑行了一段距离之后,方才重新提起速度,继续向着北京城外的朝阳门码头驶去。<br />
哒哒哒。<br />
马蹄声清脆入耳,车轮碾压在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br />
两名护卫脸色有些紧张,不时的看向窗外,而后又看向车厢里,正紧闭着双目的海老爷。<br />
马车方向不明。<br />
外面只有马夫一人赶着车,也未曾亮出是京中哪一家的旗号。<br />
马车里。<br />
除了刚刚回京,本该乘船停靠在朝阳门码头,出现在京师目光下的海瑞,此刻却好似闭目养神般的靠在软枕上。<br />
当初由张居正派出,陪着他走南闯北了一路的两名护卫,心中保持着警惕。<br />
哪怕一路舟车劳顿,他们也不敢和此刻的海老爷一样,竟然能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br />
这可是首辅家的马车。<br />
海老爷就算是天大的本事。<br />
真要是惹到了首辅家,都不需要首辅家的人发话,朝廷里那些趋炎附和之辈,就能将海瑞和他们这两个无足轻重的人给弄死。<br />
王超和马悍对视了一眼。<br />
两人眼里都带着浓浓的不安。<br />
而此刻的海瑞,同样是满心的疑惑。<br />
严家派了马车出城,在自己还没到朝阳门码头的时候,就在运河半道上将自己截停,然后让自己上了马车。<br />
而唯一的马夫,除了亮明身份,说出希望自己坐上马车的话之后,便再也没有多说一句话。<br />
这是自己第一次来京师。<br />
但即便是第一次,按照马车的路线和时辰来算,现在也应该是在城中了,而不是依旧在这旷野外。<br />
严家要做什么?<br />
是首辅的意思,还是那位传闻之中小阁老的意思。<br />
亦或是……<br />
自己倍感好奇的那位听闻最近又得皇上加封,成了正三品太子宾客,在仕途上可谓是官运亨通的严绍庭?<br />
海瑞此刻弄不明白。<br />
至于上一次自己在徽州府,因为强抢新安卫兵印的事情,而闹出的被弹劾的事情。<br />
他也已经得到了消息。<br />
朝廷里,次辅徐阶出面出声,为自己压下了这件事,也将后患给抹除了。<br />
自己没有受到半点来自朝廷的问责。<br />
而新安卫指挥使,听说也只是罚了半年的俸禄。<br />
反倒是刚刚上任徽州府的知府黄凝道,在自己接到朝廷催促奉旨遵令入京,路过南京城的时候,听闻似乎是要被动一动了。<br />
至于黄知府以后还是不是知府,亦或者还是不是大明朝的官员。<br />
海瑞不得而知。<br />
但徐阶在自己强抢新安卫兵印这件事情上,为自己说话……<br />
他希望自己能在这一次入京之后,于苏松两府的事情,对松江府华亭徐家网开一面?<br />
海瑞心中不禁冷哼了一声。<br />
他徐阁老当自己海刚峰是什么人?<br />
公道是公道。<br />
私情是私情。<br />
自己绝不会因为私情,而徇私于公道。<br />
不过自己终究是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京师。<br />
这座大明朝的权力中心。<br />
也能真正亲眼看一看,这座城里的那些所谓的衮衮诸公们,到底可否知晓当今天下是个什么样子。<br />
终于。<br />
海瑞睁开了双眼。<br />
王超和马悍两人顿时肩头一颤,赶忙出声道:“海老爷?”<br />
海瑞看向两人。<br />
长久的相处,他对这两个世故却又有些淳朴的护卫,也多了几分感情。<br />
海瑞笑着说道:“依旧未曾入城?”<br />
两人点点头。<br />
王超更是再一次掀开了车帘。<br />
外面。<br />
依旧是一片旷野,道路两侧皆是庄稼地。<br />
马悍则是说道:“按照路程来说,该是入了城才对。但眼下瞧着,似乎是在向着西北方向过去。”<br />
海瑞目光一动,面露笑容。<br />
他已经知道目的地是哪里了。<br />
马悍疑惑道:“海老爷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了?”<br />
海瑞点点头,只是片刻思量后,他便开口说道:“等下到了地方,还要劳烦你二人和过去一样。”<br />
他话尚未说完。王超就重重点头道:“海老爷放心,一看田地,二看百姓,三看米缸,一问老幼,二问学子,三问外乡。”<br />
三看三问。<br />
是海瑞带着王超、马悍离开苏州府督粮道署之后,一直在做的事情。<br />
他们走了一路,也就看了一路问了一路。<br />
海瑞面露笑容。<br />
如果有可能的话,等这一次在京中见了张居正,即便是赔出去一个人情,若是有机会也要让两人继续留在自己身边。<br />
只是自己到底家贫,无有余粮,更别说余钱了。<br />
若是要养着这两个人,得是一笔不小的销。<br />
胡乱的想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br />
海瑞忽的开口道:“找一找这里可有笔墨,我要写道奏疏。”<br />
王超和马悍两人对视一眼,眼里带着一丝紧张。<br />
他们家海老爷只要是说写奏疏,那必然都是天大的事情。<br />
哪怕就是一桩小事,都能在朝廷里掀起千层浪!<br />
也不知道今天海老爷又要用他手中的笔,用他写好的奏疏,去搅动出怎样的风浪了。<br />
但两人还是很快就在马车里找出了笔墨纸砚。<br />
海瑞也不多言,由着两人研墨,自己便开始秉笔书写了起来。<br />
而在昌平。<br />
整个昌平最高点的夹山山顶。<br />
去年这里建了一座凉亭,可以遍览整个昌平风景。<br />
如今也成了各方游人最是热衷的地方。<br />
只是今天。<br />
山顶凉亭却是谢了客。<br />
亭子里,只有严绍庭和徐渭两人并肩站立,眺望向东南方向。<br />
此时盛夏已过。<br />
又是一年即将走到头的时节。<br />
昌平这边的庄稼地里,不少地块都已经是空荡荡的,等着过一段时日种下冬小麦。<br />
还有另外一些,则是等着秋日到来才会有庄稼收成。<br />
各处工厂的产能却在逐渐的释放出来,为昌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收入,同时也为顺天府和京师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货物和商品。<br />
而书院里的读书声,也早就被山下集市和美食街的喧闹覆盖。<br />
不过大概是尊师重道的缘故。<br />
书院虽然身处闹市,但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游人,都默契的保持着与书院间隔十丈的距离。<br />
其实不过是书院里的三位老夫子脾气太大。<br />
加上某位山长,似乎是受到了三位老夫子的影响,在治学上的脾气也越来越大。<br />
所以没人敢在学生上课的时候靠近书院罢了。<br />
总之。<br />
昌平现在就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br />
而严绍庭当初在京中夸下的海口,要让昌平百姓过上比京师百姓还要好的日子的话,已经没有人再提了。<br />
因为哪怕现在昌平百姓的日子,过的还没有京师百姓的日子好。<br />
但所有人都清楚。<br />
昌平百姓的好日子,还在后头!<br />
徐渭看了一阵子早就看腻了的昌平,而后收回视线,看向身边的严绍庭。<br />
他笑着说道:“宾客似乎也是第一次见那位海刚峰。”<br />
严绍庭点点头:“即将是第一次。”<br />
徐渭有些不解:“可是宾客很早,就对这个素未蒙面的海刚峰,推崇不已,甚至还屡屡出手助他。”<br />
严绍庭从根本看不到马车的旷野上收回视线,侧目看向面露疑惑的徐文长。<br />
“我非是助他。”<br />
“助他,其实也是在助我。”<br />
徐渭摇了摇头。<br />
这个东家啊,什么都好。<br />
就是总爱说这些让人稀里糊涂的话。<br />
按照这位东家的意思。<br />
这样的话。<br />
统统可以归属一类。<br />
骚话!<br />
看到徐渭露出的鄙夷眼神。<br />
严绍庭有些尴尬的笑笑,而后说道:“下面的人都准备好了?”<br />
徐渭点点头:“一切都按照您说的准备好了。”<br />
得到了想要的回答。<br />
严绍庭的目光再一次放长,看向那一望无际的旷野。<br />
海瑞无疑是这个时代独一份的存在。<br />
也算是这个时代的幸运。<br />
如果说自己做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一份执念和一开始的自保。<br />
那海瑞就是纯粹的。<br />
他纯粹的是热爱这这片土地,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br />
君王?<br />
上官?<br />
或许海瑞心中依旧是保守主义的天地君亲师,但如果和他眼里的百姓相比。<br />
恐怕都要排在后面。<br />
所以,他不会允许别人破坏了他所热爱的事情,更不愿朝堂之上的人破坏了他所热爱的京师。<br />
而今天。<br />
海瑞也终于是抵达了他所热爱的京师。<br />
只是不知道,海瑞能不能知道。<br />
他所热爱的。<br />
并不一定热爱他。<br />
“马车!”<br />
“是去接海瑞的马车回来了!”<br />
忽的。<br />
徐渭的声音传入严绍庭的耳中。<br />
他的眼前也渐渐恢复清明。<br />
在遥远的旷野上。<br />
马车正在悠悠的,从官道转向前来昌平的道路上。<br />
海瑞。<br />
他终于来了。<br />
…………<br />
月票月票<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