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第339章 大明版保送生制度
<p> 第339章 大明版保送生制度<br />
当黄锦找上严绍庭的时候。<br />
严绍庭正穿着短臂汗衫,蹲在严府后宅园里,撅着屁股手里拿着芭蕉扇,对着烧烤架下面的炭火扇着风。<br />
徐渭和陆绎还有好不容易总算是主动给自己放了一次假的周云逸,三人围在周围。<br />
三个人不时的添添香炭、转转肉串,或是给肉串抹抹油。<br />
四个人忙的是不亦乐乎。<br />
黄锦由着严家前院管事领着过来,进了院子就被扑鼻的炭火和香料味给弄得双眼含泪,望着严绍庭带人在这院中弄得是烟熏火燎。<br />
黄锦不由大声开口:“严宾客!皇上召见,您快些跟咱家入宫吧。”<br />
烟熏火燎中。<br />
严绍庭停下了扇风,侧目看向身边的徐渭,两人对视一眼,面露笑容。<br />
正准备抢先弄个肉串吃的周云逸,则是蹲在地上挪动脚步,凑到严绍庭身边。<br />
“陛下定然是问策官府胥吏衙役事于先生。”<br />
陆绎则是闷声道:“刚刚接到的消息,顺义县胥吏衙役勾结,意欲构陷戕害县令。”<br />
严绍庭点点头,将扇子递给好徒儿周云逸。<br />
他从薄烟中走了出来,拱手出现在黄锦面前。<br />
“黄公公竟然亲自大驾光临为皇上传下口谕。”<br />
说着话,严绍庭便伸手拉住黄锦让烟雾里面走去。<br />
三两步的距离。<br />
黄锦便已经闻到浓郁的肉香味。<br />
再看院子中间,徐渭等人正毫无体统的蹲在地上。<br />
黄锦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拱手笑着说道:“咱家见过陆同知、徐侍读、周少卿。”<br />
说着话。<br />
黄锦目光淡淡的看向一旁满脸笑容的严绍庭。<br />
这位小爷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br />
若是换做旁人见到眼前这一幕,说不得就得弹劾这位严小爷是结党营私了。<br />
正当黄锦心里念叨着的时候。<br />
严绍庭却已经是抓起一把肉串,递到了他面前。<br />
“黄公公,尝尝?”<br />
“刚烤好的,这牛肉最是鲜嫩多汁了!”<br />
还是牛肉!<br />
黄锦眉头不由抽抽了两下,但见徐渭等人一副稀疏平常的模样,便下意识的接过肉串。<br />
然后严绍庭就拿着黄锦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br />
还不等黄锦反应过来,他的手里好像就被塞进了什么东西。<br />
等他看清之后,严绍庭的声音也传入耳中。<br />
“这烤肉配大蒜,最有滋味。”<br />
“黄公公放心,等下吃完了可在府上洗漱净口,咱们再入宫面圣。”<br />
说着话,严绍庭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br />
黄锦满脸诧异,好似是全然忘了自己来这严府是要干什么的了。<br />
而在他的视线里,徐渭、陆绎、周云逸三人也是只顾着就着大蒜吃肉。<br />
黄锦尝试着啃下一串肉,再往嘴里塞上一颗大蒜。<br />
“嗯?!”<br />
黄锦不由的伸长了脖子,从嗓子里发出一道充满惊奇的声音。<br />
严绍庭这时候才歪着身子凑过来:“黄公公,味道如何?”<br />
黄锦这会儿哪里还顾得上答话,嘴里鼓鼓囊囊的,只能瞪大双眼点着头。<br />
半响后。<br />
他才开口道:“当真人间美味也!”<br />
严绍庭这时候才又从旁边假山下的一只木桶里,取出一个冰冰凉凉的罐罐,塞进了黄锦的手里。<br />
“等下要见驾,酒是不能喝的,但这冰镇的酸梅汤却是最好不过了。”<br />
黄锦这会儿已经是习惯了,顺势就尝了一口。<br />
然后眉头一挑,终于是反应过来,自己还有正事没干!<br />
他看了眼手上还没吃完的肉串,然后皱眉道:“宾客,咱们还是快些入宫面圣吧。”<br />
严绍庭却是撸着串,闷声道:“是因为午门外的事情?皇上恐怕不只是召见微臣一人吧?”<br />
趁着严绍庭说法的功夫,黄锦赶忙往嘴里塞着肉,点点头,闷声道:“确实是午门外那档子事,如今百官都在那边请命,希望主子爷和内阁能为他们做主。主子爷也传下口谕,召见张居正入宫面圣。”<br />
严绍庭点点头,又撸了一串肉:“那就不急,张太岳还得一阵子才能入宫,咱们先填饱肚子,等下就入宫。”<br />
说话间。<br />
严绍庭还不忘打量着黄锦的反应。<br />
见黄锦没有太过犹豫,这才放下心来。<br />
有些事情,有些关系。<br />
其实是不能明说的。<br />
不过他也没有耽误太久。<br />
只是吃了几串肉,最后意犹未尽的看着徐渭三人围攻烧烤架,严绍庭也只能是带着黄锦离开这乌烟瘴气的院子。<br />
到了前院洗了把脸,换上官袍,再漱个口。<br />
严绍庭这才随着黄锦往西苑赶去。<br />
等两人进了西苑,赶至万寿宫前。<br />
严绍庭猛的抽鼻子嗅了一下,在黄锦疑惑的目光下,他点点头:“嗯,没味道了,黄公公咱们进去吧?”<br />
黄锦却是伸手拦住了严绍庭,张目看向四周。<br />
而后低声开口。<br />
“主子爷今天很是犹豫,咱家伺候在主子爷身边,甚少见主子爷这般为难,宾客稍后圣前奏对,万望仔细小心。”<br />
严绍庭收敛神色,点了点头:“黄公公放心。”<br />
他正要继续往万寿宫里走去。<br />
黄锦却是定住脚步,半响后才低声开口道:“严宾客,在朝为官还是要多加小心,主子爷宽仁,可朝堂之上却非人人如此。”<br />
严绍庭愣了一下,侧目看向黄锦。<br />
而本来站定不动的黄锦,却是面色含笑的从他的眼前走过,往万寿宫中走去。<br />
严绍庭想了想,面露笑容,旋即加快脚步跟了上去。<br />
进了万寿宫。<br />
严绍庭便随着黄锦直入内殿。<br />
他先是瞄了一眼,殿内只有老道长侧卧在道台上,吕芳伺候在一旁。<br />
至于张居正。<br />
还没到。<br />
严绍庭拱手弯腰:“微臣,参见皇上。”<br />
嘉靖抬眼看向严绍庭,鼻子抽动了一下,而后侧目看向传谕回来的黄锦,眼中生出一抹审视。<br />
“午门的事,都听说了?”<br />
严绍庭抬头看向语气平静的老道长,心中思量了一下。<br />
“回皇上,已经听黄公公说了。”<br />
“为此,微臣方才耽搁了一阵子。”<br />
嘉靖目光闪烁了一下:“哦?”<br />
严绍庭躬身颔首:“陛下今日召见微臣及东阁大学士、顺天府尹,微臣大胆揣测,乃是为了当初昌平报上刊登的那篇《国朝胥吏衙役考察报告》一事。”<br />
嘉靖心中对于严绍庭姗姗来迟的猜测少了几分,生出一丝好奇。<br />
他面露笑容,顺带着换了一个方向,用手撑着脸颊。<br />
“你继续说。”<br />
严绍庭点头道:“臣以为,国朝上下,天地君亲师,君臣有道,官吏有序,方为正统!朝堂命官皆为皇上钦点,胥吏衙役执杖以威严官府,当有尊卑之分。国家已经二百年,官员如流水,而官府如铁盘,胥吏则盘亘地方,犹如铁锈,不可不防,滋生不法则不可不除!”<br />
他这话其实就是大多数官员都会说的话。<br />
规矩!<br />
朝廷的体统!<br />
上下尊卑,这是维系国家最根本的东西。<br />
嘉靖目光流转,未曾表示认同,但也未曾说此言不妥。<br />
他反倒是看向了吕芳。<br />
“顺天府何时才能到?”<br />
吕芳正要回答,内殿外面便有小太监的通禀声传来。<br />
“启禀皇上。”<br />
“顺天知府张居正,奉旨觐见。”<br />
嘉靖当即面上一笑:“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让他进来吧。”<br />
严绍庭顺势回头,侧目看了过去。<br />
只见叔气十足的老张,正四平八稳的踏着官步走进内殿。<br />
“臣,参见皇上。”<br />
嘉靖嗯了一声。<br />
他也没有绕弯弯,开门见山道:“顺义县是你顺天府辖下,如今除了胥吏举告知县勾结之下,沆瀣一气,压榨剥削百姓一事,你这个府尹如何看?”<br />
张居正当即抱拳低头:“顺义县知县,渎职懈怠,流连声色,乃不可饶恕。但该员去岁上任伊始几经争斗,却无能无谋,不敌顺义县地方盘根错节的势力,绝无能力勾连治下,行剥削欺压百姓之事,此事乃诬告。”<br />
严绍庭心里念叨了一声。<br />
张居正的回答如同他刚刚走进来的模样。四平八稳。<br />
顺义县知县渎职懈怠,这是不争的事实。<br />
但该员不可能勾连县衙胥吏差役,去做剥削百姓的事情,也是事实。<br />
嘉靖点点头。<br />
这是自己希望听到的话。<br />
因为张居正是顺天知府,而今日午门之事,也是因为顺天府辖下顺义县闹出来的。<br />
张居正作为顺天知府,必须要有一个公允的评价。<br />
反倒是严绍庭因为不涉及其中,所以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br />
嘉靖看向张居正,继续询问:“伱是顺天府,这件事出在你辖下,你说该如何办?”<br />
“严办!”<br />
张居正不假思索,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br />
嘉靖目光一缩:“如何严办?”<br />
张居正抬头看向道台上的皇帝。<br />
“顺义县知县上任一岁有余,毫无作为,可见其才能不堪重用,当革除!”<br />
“顺义县县丞亦是流官,朝廷钦点,不思辅佐掌印堂官,当革除!”<br />
“顺义县主簿、典史皆为顺义本县出身,勾结公门酷吏差役,沆瀣一气,多行不法,枉顾皇命,漠视百姓,当革除并追查其不法所得,依律治罪。”<br />
“顺义县一应胥吏差役,大半皆以勾连,皆行不法,当严惩!移交三法司定罪,或流、或军、或斩!余下胥吏差役,即便不曾参与不法,然却有知情不告之过,按律理当逐出公门。”<br />
亦如张居正一开始对严绍庭说的一样。<br />
此刻老道长问话。<br />
他依旧是不曾更改意志,要将整个顺义县打包送走。<br />
严绍庭却是眉角一跳。<br />
自己没记错的话,是帮老张弄了一份吏部开出来的整顿顺义县的行文,但对方似乎并没有用。<br />
反倒是今天在老道长面前,又提出这件事情。<br />
自己被摆了一道?<br />
张居正则是侧目看了一眼严绍庭。<br />
自己其实并不是摆了严绍庭一道,而是他后来发现顺义县的事情,其实如果能让皇帝点头同意自己的解决办法,那么接下来自己在顺天府其他州县做事,就可以有一个成例,而不再需要去动用吏部或者别处的力量。<br />
内殿。<br />
却是随着张居正要大办特办顺义县上下,而沉寂了下来。<br />
也不知过了多久。<br />
嘉靖开始手指轻轻的敲击着凭几。<br />
木凭几砰砰作响。<br />
终于。<br />
声音停了下来。<br />
嘉靖的手指悬在凭几上,而他的目光则是看向张居正。<br />
“准卿所奏,顺义县照卿所谏查办。”<br />
张居正顿时面露笑容,赶忙低头抱拳:“臣领旨!”<br />
嘉靖则是笑着说道:“顺义县的事不过区区疮藓而已,一副膏药即可除之。然,国朝命官与胥吏一事,你如何看?”<br />
张居正此刻还抱着拳。<br />
听到此言。<br />
他抬头看向皇帝,面露笑容,侧目看向一旁的严绍庭。<br />
“此事,陛下不如让严宾客奏对为好。”<br />
“想来严宾客心中已有成算。”<br />
嘉靖当即会心一笑,却也不曾多说,只是顺着张居正的话,侧目看向了已经歇了一阵子的严绍庭。<br />
严绍庭虽然心中存疑。<br />
不知道张居正为何在这件事情上,会将其推给自己。<br />
但此刻被老道长盯着。<br />
他只能沉声开口:“若要防范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害,当改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首如正印堂官,皆为流!”<br />
所谓流。<br />
则如朝堂钦点的地方命官一样,是异地派遣的流官。<br />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所有的官府胥吏差役都参照后世的考公制度。<br />
但很显然,当下的大明做不到。<br />
所以严绍庭才会提议,官府衙门里的胥吏差役之首,采用如同地方流官一样的流吏制度。<br />
张居正立马眉头一挑。<br />
这个解决办法,自己倒是不曾想到。<br />
他不由当起了捧哏,替嘉靖开口询问道:“何为流吏?”<br />
严绍庭面带笑容:“天下之才,于皇上而言实则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r />
这个时候,严绍庭还不忘夸一下老道长。<br />
而实际上也确实如他所言。<br />
天下什么最多?<br />
人最多!<br />
严绍庭继续说:“当下地方官府衙门,所生命官与胥吏之矛盾,实则乃是朝廷钦点命官,往往一县仅一二人,而胥吏衙役则数十数百人,胥吏衙役皆为本地,而命官则为异地,两相利害自生矛盾。<br />
朝廷虽无法全数以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为流吏,却可取地方官府六房各司之首主事者,为异地任之。则朝廷届时钦点命官,上任既有助力。”<br />
官吏矛盾,其实并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br />
如果真的是件容易的事情,老道长就不会犹豫徘徊,悬而不决。<br />
严绍庭心中也清楚,自己这个法子,也不过是给往后地方官府的县令、知府多找些帮手而已。<br />
但只要多些外地人,总能让地方上多一些相互压制,不至于地方全被本地士绅豪强把持。<br />
这其实就是掺沙子的招数。<br />
算不得高明。<br />
但胜在可行。<br />
嘉靖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br />
因为他也看出了这个法子的可行之处。<br />
但他仍然询问道:“如何取异地之人为流吏?”<br />
法子是可行的。<br />
但人从什么地方找,却是最关键的。<br />
严绍庭当即开口:“天下秀才数十万,举人十数万。百万读书人,而每科却仅有进士数百人。治民之才,或不精通经学文章,却亦可用之。”<br />
说完了开篇。<br />
严绍庭终于是沉声说出自己最终的计划。<br />
“臣请陛下降下隆恩,昭告天下。”<br />
“此后朝廷取天下秀才、举人,为籍贯之外府县吏首,称之为待官生,以太祖高皇帝考官之法,九年为期,期满无错,则授之以同进士出身,初任一县丞或令。”<br />
“则,天下无望恩科高中之才,自不会嫌为吏,而为待官生,仕途亦有新望。”<br />
说完之后。<br />
严绍庭长出了一口气。<br />
其实,在刚刚提出的掺沙子的招数之后。<br />
他真正要提的,就是此刻的算得上是大明版的保送生制度。<br />
天下读书人,自然都是以恩科高中为终生目标。<br />
但这些人也不全都是傻子。<br />
可能经历两三次春闱或乡试不中后,也会知道自己在科举一途是没有希望的。<br />
但这些人往日里又会碍于情面,自然不愿意屈身官府为吏。<br />
更多的,可能会如当初的徐渭一样,投靠在某一个大官手下作为幕僚师爷。<br />
但现在。<br />
自己给了这些人一个保送的机会。<br />
朝廷现在用他们,也不是将他们当做胥吏,而是待官生。<br />
这名称就如同字面意思一样。<br />
是等待授予真正官职的生员。<br />
虽然干的还是一样的事情,但名义上却更加的好听,也算是给了这些读书人一个可以说道说道的面子。<br />
而且只要干满九年,差事无错,就能保送一个同进士的出身,然后就可以被授予真正的官身。<br />
这算是为天下读书人重新开辟了一条道路。<br />
同时也为某些权贵做出了对应的限制。<br />
九年,必须是要干满的,别想钻空子。<br />
面子照顾到了。<br />
前途也给到位了。<br />
于情于理,即便会有些死脑筋觉得这是让他们屈尊降贵,但大多数人恐怕会欣然接受。<br />
毕竟。<br />
在永远科举无望和干满九年就能拿到保送名额,真正入仕为官相比。<br />
就是傻子都能分的出来轻重。<br />
至于说面子?<br />
能当官,就是最大的面子!<br />
现在就看老道长会不会给天下读书人开这个口子。<br />
…………<br />
月票月票<br />
(本章完)</p>
当黄锦找上严绍庭的时候。<br />
严绍庭正穿着短臂汗衫,蹲在严府后宅园里,撅着屁股手里拿着芭蕉扇,对着烧烤架下面的炭火扇着风。<br />
徐渭和陆绎还有好不容易总算是主动给自己放了一次假的周云逸,三人围在周围。<br />
三个人不时的添添香炭、转转肉串,或是给肉串抹抹油。<br />
四个人忙的是不亦乐乎。<br />
黄锦由着严家前院管事领着过来,进了院子就被扑鼻的炭火和香料味给弄得双眼含泪,望着严绍庭带人在这院中弄得是烟熏火燎。<br />
黄锦不由大声开口:“严宾客!皇上召见,您快些跟咱家入宫吧。”<br />
烟熏火燎中。<br />
严绍庭停下了扇风,侧目看向身边的徐渭,两人对视一眼,面露笑容。<br />
正准备抢先弄个肉串吃的周云逸,则是蹲在地上挪动脚步,凑到严绍庭身边。<br />
“陛下定然是问策官府胥吏衙役事于先生。”<br />
陆绎则是闷声道:“刚刚接到的消息,顺义县胥吏衙役勾结,意欲构陷戕害县令。”<br />
严绍庭点点头,将扇子递给好徒儿周云逸。<br />
他从薄烟中走了出来,拱手出现在黄锦面前。<br />
“黄公公竟然亲自大驾光临为皇上传下口谕。”<br />
说着话,严绍庭便伸手拉住黄锦让烟雾里面走去。<br />
三两步的距离。<br />
黄锦便已经闻到浓郁的肉香味。<br />
再看院子中间,徐渭等人正毫无体统的蹲在地上。<br />
黄锦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拱手笑着说道:“咱家见过陆同知、徐侍读、周少卿。”<br />
说着话。<br />
黄锦目光淡淡的看向一旁满脸笑容的严绍庭。<br />
这位小爷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br />
若是换做旁人见到眼前这一幕,说不得就得弹劾这位严小爷是结党营私了。<br />
正当黄锦心里念叨着的时候。<br />
严绍庭却已经是抓起一把肉串,递到了他面前。<br />
“黄公公,尝尝?”<br />
“刚烤好的,这牛肉最是鲜嫩多汁了!”<br />
还是牛肉!<br />
黄锦眉头不由抽抽了两下,但见徐渭等人一副稀疏平常的模样,便下意识的接过肉串。<br />
然后严绍庭就拿着黄锦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br />
还不等黄锦反应过来,他的手里好像就被塞进了什么东西。<br />
等他看清之后,严绍庭的声音也传入耳中。<br />
“这烤肉配大蒜,最有滋味。”<br />
“黄公公放心,等下吃完了可在府上洗漱净口,咱们再入宫面圣。”<br />
说着话,严绍庭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br />
黄锦满脸诧异,好似是全然忘了自己来这严府是要干什么的了。<br />
而在他的视线里,徐渭、陆绎、周云逸三人也是只顾着就着大蒜吃肉。<br />
黄锦尝试着啃下一串肉,再往嘴里塞上一颗大蒜。<br />
“嗯?!”<br />
黄锦不由的伸长了脖子,从嗓子里发出一道充满惊奇的声音。<br />
严绍庭这时候才歪着身子凑过来:“黄公公,味道如何?”<br />
黄锦这会儿哪里还顾得上答话,嘴里鼓鼓囊囊的,只能瞪大双眼点着头。<br />
半响后。<br />
他才开口道:“当真人间美味也!”<br />
严绍庭这时候才又从旁边假山下的一只木桶里,取出一个冰冰凉凉的罐罐,塞进了黄锦的手里。<br />
“等下要见驾,酒是不能喝的,但这冰镇的酸梅汤却是最好不过了。”<br />
黄锦这会儿已经是习惯了,顺势就尝了一口。<br />
然后眉头一挑,终于是反应过来,自己还有正事没干!<br />
他看了眼手上还没吃完的肉串,然后皱眉道:“宾客,咱们还是快些入宫面圣吧。”<br />
严绍庭却是撸着串,闷声道:“是因为午门外的事情?皇上恐怕不只是召见微臣一人吧?”<br />
趁着严绍庭说法的功夫,黄锦赶忙往嘴里塞着肉,点点头,闷声道:“确实是午门外那档子事,如今百官都在那边请命,希望主子爷和内阁能为他们做主。主子爷也传下口谕,召见张居正入宫面圣。”<br />
严绍庭点点头,又撸了一串肉:“那就不急,张太岳还得一阵子才能入宫,咱们先填饱肚子,等下就入宫。”<br />
说话间。<br />
严绍庭还不忘打量着黄锦的反应。<br />
见黄锦没有太过犹豫,这才放下心来。<br />
有些事情,有些关系。<br />
其实是不能明说的。<br />
不过他也没有耽误太久。<br />
只是吃了几串肉,最后意犹未尽的看着徐渭三人围攻烧烤架,严绍庭也只能是带着黄锦离开这乌烟瘴气的院子。<br />
到了前院洗了把脸,换上官袍,再漱个口。<br />
严绍庭这才随着黄锦往西苑赶去。<br />
等两人进了西苑,赶至万寿宫前。<br />
严绍庭猛的抽鼻子嗅了一下,在黄锦疑惑的目光下,他点点头:“嗯,没味道了,黄公公咱们进去吧?”<br />
黄锦却是伸手拦住了严绍庭,张目看向四周。<br />
而后低声开口。<br />
“主子爷今天很是犹豫,咱家伺候在主子爷身边,甚少见主子爷这般为难,宾客稍后圣前奏对,万望仔细小心。”<br />
严绍庭收敛神色,点了点头:“黄公公放心。”<br />
他正要继续往万寿宫里走去。<br />
黄锦却是定住脚步,半响后才低声开口道:“严宾客,在朝为官还是要多加小心,主子爷宽仁,可朝堂之上却非人人如此。”<br />
严绍庭愣了一下,侧目看向黄锦。<br />
而本来站定不动的黄锦,却是面色含笑的从他的眼前走过,往万寿宫中走去。<br />
严绍庭想了想,面露笑容,旋即加快脚步跟了上去。<br />
进了万寿宫。<br />
严绍庭便随着黄锦直入内殿。<br />
他先是瞄了一眼,殿内只有老道长侧卧在道台上,吕芳伺候在一旁。<br />
至于张居正。<br />
还没到。<br />
严绍庭拱手弯腰:“微臣,参见皇上。”<br />
嘉靖抬眼看向严绍庭,鼻子抽动了一下,而后侧目看向传谕回来的黄锦,眼中生出一抹审视。<br />
“午门的事,都听说了?”<br />
严绍庭抬头看向语气平静的老道长,心中思量了一下。<br />
“回皇上,已经听黄公公说了。”<br />
“为此,微臣方才耽搁了一阵子。”<br />
嘉靖目光闪烁了一下:“哦?”<br />
严绍庭躬身颔首:“陛下今日召见微臣及东阁大学士、顺天府尹,微臣大胆揣测,乃是为了当初昌平报上刊登的那篇《国朝胥吏衙役考察报告》一事。”<br />
嘉靖心中对于严绍庭姗姗来迟的猜测少了几分,生出一丝好奇。<br />
他面露笑容,顺带着换了一个方向,用手撑着脸颊。<br />
“你继续说。”<br />
严绍庭点头道:“臣以为,国朝上下,天地君亲师,君臣有道,官吏有序,方为正统!朝堂命官皆为皇上钦点,胥吏衙役执杖以威严官府,当有尊卑之分。国家已经二百年,官员如流水,而官府如铁盘,胥吏则盘亘地方,犹如铁锈,不可不防,滋生不法则不可不除!”<br />
他这话其实就是大多数官员都会说的话。<br />
规矩!<br />
朝廷的体统!<br />
上下尊卑,这是维系国家最根本的东西。<br />
嘉靖目光流转,未曾表示认同,但也未曾说此言不妥。<br />
他反倒是看向了吕芳。<br />
“顺天府何时才能到?”<br />
吕芳正要回答,内殿外面便有小太监的通禀声传来。<br />
“启禀皇上。”<br />
“顺天知府张居正,奉旨觐见。”<br />
嘉靖当即面上一笑:“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让他进来吧。”<br />
严绍庭顺势回头,侧目看了过去。<br />
只见叔气十足的老张,正四平八稳的踏着官步走进内殿。<br />
“臣,参见皇上。”<br />
嘉靖嗯了一声。<br />
他也没有绕弯弯,开门见山道:“顺义县是你顺天府辖下,如今除了胥吏举告知县勾结之下,沆瀣一气,压榨剥削百姓一事,你这个府尹如何看?”<br />
张居正当即抱拳低头:“顺义县知县,渎职懈怠,流连声色,乃不可饶恕。但该员去岁上任伊始几经争斗,却无能无谋,不敌顺义县地方盘根错节的势力,绝无能力勾连治下,行剥削欺压百姓之事,此事乃诬告。”<br />
严绍庭心里念叨了一声。<br />
张居正的回答如同他刚刚走进来的模样。四平八稳。<br />
顺义县知县渎职懈怠,这是不争的事实。<br />
但该员不可能勾连县衙胥吏差役,去做剥削百姓的事情,也是事实。<br />
嘉靖点点头。<br />
这是自己希望听到的话。<br />
因为张居正是顺天知府,而今日午门之事,也是因为顺天府辖下顺义县闹出来的。<br />
张居正作为顺天知府,必须要有一个公允的评价。<br />
反倒是严绍庭因为不涉及其中,所以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br />
嘉靖看向张居正,继续询问:“伱是顺天府,这件事出在你辖下,你说该如何办?”<br />
“严办!”<br />
张居正不假思索,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br />
嘉靖目光一缩:“如何严办?”<br />
张居正抬头看向道台上的皇帝。<br />
“顺义县知县上任一岁有余,毫无作为,可见其才能不堪重用,当革除!”<br />
“顺义县县丞亦是流官,朝廷钦点,不思辅佐掌印堂官,当革除!”<br />
“顺义县主簿、典史皆为顺义本县出身,勾结公门酷吏差役,沆瀣一气,多行不法,枉顾皇命,漠视百姓,当革除并追查其不法所得,依律治罪。”<br />
“顺义县一应胥吏差役,大半皆以勾连,皆行不法,当严惩!移交三法司定罪,或流、或军、或斩!余下胥吏差役,即便不曾参与不法,然却有知情不告之过,按律理当逐出公门。”<br />
亦如张居正一开始对严绍庭说的一样。<br />
此刻老道长问话。<br />
他依旧是不曾更改意志,要将整个顺义县打包送走。<br />
严绍庭却是眉角一跳。<br />
自己没记错的话,是帮老张弄了一份吏部开出来的整顿顺义县的行文,但对方似乎并没有用。<br />
反倒是今天在老道长面前,又提出这件事情。<br />
自己被摆了一道?<br />
张居正则是侧目看了一眼严绍庭。<br />
自己其实并不是摆了严绍庭一道,而是他后来发现顺义县的事情,其实如果能让皇帝点头同意自己的解决办法,那么接下来自己在顺天府其他州县做事,就可以有一个成例,而不再需要去动用吏部或者别处的力量。<br />
内殿。<br />
却是随着张居正要大办特办顺义县上下,而沉寂了下来。<br />
也不知过了多久。<br />
嘉靖开始手指轻轻的敲击着凭几。<br />
木凭几砰砰作响。<br />
终于。<br />
声音停了下来。<br />
嘉靖的手指悬在凭几上,而他的目光则是看向张居正。<br />
“准卿所奏,顺义县照卿所谏查办。”<br />
张居正顿时面露笑容,赶忙低头抱拳:“臣领旨!”<br />
嘉靖则是笑着说道:“顺义县的事不过区区疮藓而已,一副膏药即可除之。然,国朝命官与胥吏一事,你如何看?”<br />
张居正此刻还抱着拳。<br />
听到此言。<br />
他抬头看向皇帝,面露笑容,侧目看向一旁的严绍庭。<br />
“此事,陛下不如让严宾客奏对为好。”<br />
“想来严宾客心中已有成算。”<br />
嘉靖当即会心一笑,却也不曾多说,只是顺着张居正的话,侧目看向了已经歇了一阵子的严绍庭。<br />
严绍庭虽然心中存疑。<br />
不知道张居正为何在这件事情上,会将其推给自己。<br />
但此刻被老道长盯着。<br />
他只能沉声开口:“若要防范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害,当改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首如正印堂官,皆为流!”<br />
所谓流。<br />
则如朝堂钦点的地方命官一样,是异地派遣的流官。<br />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所有的官府胥吏差役都参照后世的考公制度。<br />
但很显然,当下的大明做不到。<br />
所以严绍庭才会提议,官府衙门里的胥吏差役之首,采用如同地方流官一样的流吏制度。<br />
张居正立马眉头一挑。<br />
这个解决办法,自己倒是不曾想到。<br />
他不由当起了捧哏,替嘉靖开口询问道:“何为流吏?”<br />
严绍庭面带笑容:“天下之才,于皇上而言实则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r />
这个时候,严绍庭还不忘夸一下老道长。<br />
而实际上也确实如他所言。<br />
天下什么最多?<br />
人最多!<br />
严绍庭继续说:“当下地方官府衙门,所生命官与胥吏之矛盾,实则乃是朝廷钦点命官,往往一县仅一二人,而胥吏衙役则数十数百人,胥吏衙役皆为本地,而命官则为异地,两相利害自生矛盾。<br />
朝廷虽无法全数以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为流吏,却可取地方官府六房各司之首主事者,为异地任之。则朝廷届时钦点命官,上任既有助力。”<br />
官吏矛盾,其实并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br />
如果真的是件容易的事情,老道长就不会犹豫徘徊,悬而不决。<br />
严绍庭心中也清楚,自己这个法子,也不过是给往后地方官府的县令、知府多找些帮手而已。<br />
但只要多些外地人,总能让地方上多一些相互压制,不至于地方全被本地士绅豪强把持。<br />
这其实就是掺沙子的招数。<br />
算不得高明。<br />
但胜在可行。<br />
嘉靖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br />
因为他也看出了这个法子的可行之处。<br />
但他仍然询问道:“如何取异地之人为流吏?”<br />
法子是可行的。<br />
但人从什么地方找,却是最关键的。<br />
严绍庭当即开口:“天下秀才数十万,举人十数万。百万读书人,而每科却仅有进士数百人。治民之才,或不精通经学文章,却亦可用之。”<br />
说完了开篇。<br />
严绍庭终于是沉声说出自己最终的计划。<br />
“臣请陛下降下隆恩,昭告天下。”<br />
“此后朝廷取天下秀才、举人,为籍贯之外府县吏首,称之为待官生,以太祖高皇帝考官之法,九年为期,期满无错,则授之以同进士出身,初任一县丞或令。”<br />
“则,天下无望恩科高中之才,自不会嫌为吏,而为待官生,仕途亦有新望。”<br />
说完之后。<br />
严绍庭长出了一口气。<br />
其实,在刚刚提出的掺沙子的招数之后。<br />
他真正要提的,就是此刻的算得上是大明版的保送生制度。<br />
天下读书人,自然都是以恩科高中为终生目标。<br />
但这些人也不全都是傻子。<br />
可能经历两三次春闱或乡试不中后,也会知道自己在科举一途是没有希望的。<br />
但这些人往日里又会碍于情面,自然不愿意屈身官府为吏。<br />
更多的,可能会如当初的徐渭一样,投靠在某一个大官手下作为幕僚师爷。<br />
但现在。<br />
自己给了这些人一个保送的机会。<br />
朝廷现在用他们,也不是将他们当做胥吏,而是待官生。<br />
这名称就如同字面意思一样。<br />
是等待授予真正官职的生员。<br />
虽然干的还是一样的事情,但名义上却更加的好听,也算是给了这些读书人一个可以说道说道的面子。<br />
而且只要干满九年,差事无错,就能保送一个同进士的出身,然后就可以被授予真正的官身。<br />
这算是为天下读书人重新开辟了一条道路。<br />
同时也为某些权贵做出了对应的限制。<br />
九年,必须是要干满的,别想钻空子。<br />
面子照顾到了。<br />
前途也给到位了。<br />
于情于理,即便会有些死脑筋觉得这是让他们屈尊降贵,但大多数人恐怕会欣然接受。<br />
毕竟。<br />
在永远科举无望和干满九年就能拿到保送名额,真正入仕为官相比。<br />
就是傻子都能分的出来轻重。<br />
至于说面子?<br />
能当官,就是最大的面子!<br />
现在就看老道长会不会给天下读书人开这个口子。<br />
…………<br />
月票月票<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