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46章 再遇薛错<br />
丰安军城。<br />
这一日,皇帝对李瑄的赏赐,到达丰安军城。<br />
绢三百匹,金带一条。以表彰李瑄击退突厥的战功。<br />
同时,还带来李瑄节制丰安军的诏书。<br />
说实话,李瑄没有想到他会更进一步。<br />
他以为王忠嗣会举荐其他人为丰安军使。<br />
因为他资历太浅,李瑄还不知道王忠嗣对他具体态度。<br />
如果没有王忠嗣这个主帅的推荐,即便李隆基再喜爱李瑄,也不可能让李瑄节制丰安军。<br />
李瑄也得知卢瑜的结局,被李隆基下令处死,传诏诸军,引以为戒。<br />
这让李瑄唏嘘不已。<br />
可以说卢瑜的死,与李瑄有直接关系。但这是卢瑜自找,李瑄不会因此愧疚。<br />
在李瑄来到丰安军的整整一个月后,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男子,至丰安军城。<br />
他就是新任丰安军副使王思礼。<br />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今年刚三十岁。<br />
高句丽被大唐覆灭后,高句丽人要么内迁汉化,要么留在辽东,与汉人杂居。<br />
他们迟早会如鲜卑一样,与汉人融合。<br />
王思礼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八百匹精良战马。<br />
这让李瑄喜出望外。<br />
得到消息后,李瑄亲自出军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礼。<br />
“末将王思礼,拜见将军。”<br />
王思礼见李瑄在渡口,上前拜见。<br />
他打量这个年轻的将军,不仅勇猛绝伦,还是一个诗人,据说在长安有很大名气。<br />
飞马射缨的故事,已传遍全军。<br />
王思礼此前作为王忠嗣的押衙,在军中声名不显。<br />
他希望能与李瑄一起,立下不世战功。<br />
“有王将军辅助我,丰安军必将所向披靡。”<br />
李瑄示意王思礼免礼。<br />
在李瑄的记忆中,等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后,会从朔方军调遣一些能将到河西。<br />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光弼,还有一个就是王思礼。<br />
历史上的王思礼,也成为一代名将。<br />
“王帅言丰安军固守千里边塞,将来作为出贺兰山的前锋,故增加战马八百匹,增加跋涉之力。”<br />
王思礼指着后面成群的骏马,向李瑄禀告。<br />
“王将军辛苦了。”<br />
历史上丰安军在天宝年间,有战马一千三百匹。<br />
李瑄到来的时候,只有五百匹战马。<br />
他还纳闷呢。<br />
现在看来,原来是属于丰安军的战马还未征调过来。<br />
加上李瑄俘获的战马,现丰安军有战马一千八百匹,斥候营探马二百匹,还有二百匹劣质驽马,用以驱车运输粮草辎重。<br />
到下午的时候,所有战马都运过河,到丰安军城。<br />
新得战马,李瑄分给跳荡军五百匹。<br />
跳荡军作为军中披铁甲的摧锋之士,李瑄需要他们有一定的机动能力,以便在战场上快速布局。<br />
李瑄又在军中选强驽手三百,分得战马,将来配合跳荡军。<br />
驽兵是军中仅次于跳荡军的精锐。<br />
因为唐军步兵的驽为擘张弩,靠臂力张弦之驽,只有力量出类拔萃者,才可使用。<br />
弩兵放下强弩,持上长矛,就是精兵。<br />
李瑄得知王思礼精练兵之道,按制让他主持日常训练。<br />
平时处理完军务,李瑄也会加入士兵的训练,并教导士卒各项技能。<br />
李瑄与士兵同食同训,更是在休息之日,亲自帮士兵们写信,寄家书回乡。<br />
士兵们对李瑄敬而爱,王思礼感触良多。<br />
他亲眼看到李瑄跃马弯弓,百步穿杨。<br />
看到李瑄马上横槊,横扫八方。<br />
士兵们演习之时,声音震天,拔得头筹的队伍,分得羊肉。<br />
失败的队伍,目光灼灼,斗志昂扬,立誓下次赢下演习。<br />
……<br />
“今士卒为羊肉而努力,他日敌人尽为鱼肉。”<br />
六月,骄阳似火,对新一次的操练成绩,李瑄很满意,给出赞誉。<br />
“启禀将军,军粮已经运送到渡口。”<br />
操练结束后,司仓来禀告李瑄。<br />
“好,我这就过去。”<br />
李瑄点头。<br />
丰安军的军粮,来自太原。<br />
先从陆地运送到黄河边,然后再沿着黄河,溯舟而上,分配给边塞士兵。<br />
丰安军每六个月运粮一次,每次约两万石左右。<br />
黄河运输,要在汛期到来前完成。<br />
丰安军是黄河粮道的最后一站。<br />
这是李瑄上任以后,第一次收粮,所以要亲力亲为,不敢懈怠。<br />
军城外,数十艘帆船停在河面上。<br />
每艘船载粮食五百石。<br />
李瑄与押运官对接后,到船上检查粮食。<br />
主要以粟米为主,还有一小部分的米。<br />
确认无误,数量也足够后,李瑄吩咐押运官将粮食卸下来。<br />
“好你个薛错,又偷懒。”<br />
卸粮食的时候,一名手持鞭子的官兵向一名役夫呵道。<br />
“啪……”<br />
话音落,一鞭子抽打在这役夫赤裸上身的背上。<br />
精壮的身体上,又添加一道带血的鞭痕。<br />
李瑄本来不觉,但他在远出恰恰听到“薛错”这个名字,故而望去。<br />
“将军有什么不对吗?”<br />
押运官向李瑄询问。<br />
他知道李瑄身份高贵,名声响亮,所以在陪同李瑄时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br />
“烈日炎炎,役夫们也不容易,怎么能随意鞭打呢?”<br />
李瑄说着,向那役夫走近。<br />
押运官连忙跟随。<br />
还真是薛错啊!<br />
李瑄不禁感叹人生何处不相逢。<br />
当初薛错刺杀京兆少尹,虽有冤屈在身,却是死罪。<br />
李瑄惜薛错的英勇无畏,让李适之向皇帝求情,故薛错罪减一等,流放边塞。<br />
“这些役夫都是犯罪流放之人,桀骜得很。”<br />
押运官在一旁向李瑄解释。<br />
在他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br />
李瑄不好说什么,毕竟他管不到这些。<br />
“薛错!”<br />
李瑄突然呼一声,让押运官心中一惊,堂堂丰安军使,怎么会认识一名役夫?<br />
薛错听到有人叫他名字,抬起头来。<br />
“是恩公!恩公,请受薛错一拜!”<br />
薛错见李瑄后,先惊后喜,他放下扛在肩膀上的大包,跪地就拜。<br />
如果没有李瑄,他不仅冤屈无法申诉,还会身首异处。<br />
他都以为自己必死。<br />
被流放的时候,他才得知是当朝宰相向皇帝求情,只判流放北方边疆。<br />
他猜测到是这位宰相公子出手相助,心中一直感怀。<br />
“这样的大礼就不必了。我一向欣赏你这样的义士。”<br />
李瑄将薛错拉起来。<br />
看他背上的鞭痕纵横,没少挨打。故问押运官:“他很懒惰吗?”<br />
押运官不知道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转而问鞭挞薛错的官兵:“是何原因鞭打他?”<br />
“……”<br />
那官兵害怕极了,低下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br />
薛错曾因官兵动私刑顶撞,所以官兵们恨薛错,经常找莫须有的理由鞭挞。<br />
谁能想到一个被流放之人,会认识大人物。<br />
(本章完)</p>
丰安军城。<br />
这一日,皇帝对李瑄的赏赐,到达丰安军城。<br />
绢三百匹,金带一条。以表彰李瑄击退突厥的战功。<br />
同时,还带来李瑄节制丰安军的诏书。<br />
说实话,李瑄没有想到他会更进一步。<br />
他以为王忠嗣会举荐其他人为丰安军使。<br />
因为他资历太浅,李瑄还不知道王忠嗣对他具体态度。<br />
如果没有王忠嗣这个主帅的推荐,即便李隆基再喜爱李瑄,也不可能让李瑄节制丰安军。<br />
李瑄也得知卢瑜的结局,被李隆基下令处死,传诏诸军,引以为戒。<br />
这让李瑄唏嘘不已。<br />
可以说卢瑜的死,与李瑄有直接关系。但这是卢瑜自找,李瑄不会因此愧疚。<br />
在李瑄来到丰安军的整整一个月后,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男子,至丰安军城。<br />
他就是新任丰安军副使王思礼。<br />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今年刚三十岁。<br />
高句丽被大唐覆灭后,高句丽人要么内迁汉化,要么留在辽东,与汉人杂居。<br />
他们迟早会如鲜卑一样,与汉人融合。<br />
王思礼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八百匹精良战马。<br />
这让李瑄喜出望外。<br />
得到消息后,李瑄亲自出军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礼。<br />
“末将王思礼,拜见将军。”<br />
王思礼见李瑄在渡口,上前拜见。<br />
他打量这个年轻的将军,不仅勇猛绝伦,还是一个诗人,据说在长安有很大名气。<br />
飞马射缨的故事,已传遍全军。<br />
王思礼此前作为王忠嗣的押衙,在军中声名不显。<br />
他希望能与李瑄一起,立下不世战功。<br />
“有王将军辅助我,丰安军必将所向披靡。”<br />
李瑄示意王思礼免礼。<br />
在李瑄的记忆中,等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后,会从朔方军调遣一些能将到河西。<br />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光弼,还有一个就是王思礼。<br />
历史上的王思礼,也成为一代名将。<br />
“王帅言丰安军固守千里边塞,将来作为出贺兰山的前锋,故增加战马八百匹,增加跋涉之力。”<br />
王思礼指着后面成群的骏马,向李瑄禀告。<br />
“王将军辛苦了。”<br />
历史上丰安军在天宝年间,有战马一千三百匹。<br />
李瑄到来的时候,只有五百匹战马。<br />
他还纳闷呢。<br />
现在看来,原来是属于丰安军的战马还未征调过来。<br />
加上李瑄俘获的战马,现丰安军有战马一千八百匹,斥候营探马二百匹,还有二百匹劣质驽马,用以驱车运输粮草辎重。<br />
到下午的时候,所有战马都运过河,到丰安军城。<br />
新得战马,李瑄分给跳荡军五百匹。<br />
跳荡军作为军中披铁甲的摧锋之士,李瑄需要他们有一定的机动能力,以便在战场上快速布局。<br />
李瑄又在军中选强驽手三百,分得战马,将来配合跳荡军。<br />
驽兵是军中仅次于跳荡军的精锐。<br />
因为唐军步兵的驽为擘张弩,靠臂力张弦之驽,只有力量出类拔萃者,才可使用。<br />
弩兵放下强弩,持上长矛,就是精兵。<br />
李瑄得知王思礼精练兵之道,按制让他主持日常训练。<br />
平时处理完军务,李瑄也会加入士兵的训练,并教导士卒各项技能。<br />
李瑄与士兵同食同训,更是在休息之日,亲自帮士兵们写信,寄家书回乡。<br />
士兵们对李瑄敬而爱,王思礼感触良多。<br />
他亲眼看到李瑄跃马弯弓,百步穿杨。<br />
看到李瑄马上横槊,横扫八方。<br />
士兵们演习之时,声音震天,拔得头筹的队伍,分得羊肉。<br />
失败的队伍,目光灼灼,斗志昂扬,立誓下次赢下演习。<br />
……<br />
“今士卒为羊肉而努力,他日敌人尽为鱼肉。”<br />
六月,骄阳似火,对新一次的操练成绩,李瑄很满意,给出赞誉。<br />
“启禀将军,军粮已经运送到渡口。”<br />
操练结束后,司仓来禀告李瑄。<br />
“好,我这就过去。”<br />
李瑄点头。<br />
丰安军的军粮,来自太原。<br />
先从陆地运送到黄河边,然后再沿着黄河,溯舟而上,分配给边塞士兵。<br />
丰安军每六个月运粮一次,每次约两万石左右。<br />
黄河运输,要在汛期到来前完成。<br />
丰安军是黄河粮道的最后一站。<br />
这是李瑄上任以后,第一次收粮,所以要亲力亲为,不敢懈怠。<br />
军城外,数十艘帆船停在河面上。<br />
每艘船载粮食五百石。<br />
李瑄与押运官对接后,到船上检查粮食。<br />
主要以粟米为主,还有一小部分的米。<br />
确认无误,数量也足够后,李瑄吩咐押运官将粮食卸下来。<br />
“好你个薛错,又偷懒。”<br />
卸粮食的时候,一名手持鞭子的官兵向一名役夫呵道。<br />
“啪……”<br />
话音落,一鞭子抽打在这役夫赤裸上身的背上。<br />
精壮的身体上,又添加一道带血的鞭痕。<br />
李瑄本来不觉,但他在远出恰恰听到“薛错”这个名字,故而望去。<br />
“将军有什么不对吗?”<br />
押运官向李瑄询问。<br />
他知道李瑄身份高贵,名声响亮,所以在陪同李瑄时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br />
“烈日炎炎,役夫们也不容易,怎么能随意鞭打呢?”<br />
李瑄说着,向那役夫走近。<br />
押运官连忙跟随。<br />
还真是薛错啊!<br />
李瑄不禁感叹人生何处不相逢。<br />
当初薛错刺杀京兆少尹,虽有冤屈在身,却是死罪。<br />
李瑄惜薛错的英勇无畏,让李适之向皇帝求情,故薛错罪减一等,流放边塞。<br />
“这些役夫都是犯罪流放之人,桀骜得很。”<br />
押运官在一旁向李瑄解释。<br />
在他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br />
李瑄不好说什么,毕竟他管不到这些。<br />
“薛错!”<br />
李瑄突然呼一声,让押运官心中一惊,堂堂丰安军使,怎么会认识一名役夫?<br />
薛错听到有人叫他名字,抬起头来。<br />
“是恩公!恩公,请受薛错一拜!”<br />
薛错见李瑄后,先惊后喜,他放下扛在肩膀上的大包,跪地就拜。<br />
如果没有李瑄,他不仅冤屈无法申诉,还会身首异处。<br />
他都以为自己必死。<br />
被流放的时候,他才得知是当朝宰相向皇帝求情,只判流放北方边疆。<br />
他猜测到是这位宰相公子出手相助,心中一直感怀。<br />
“这样的大礼就不必了。我一向欣赏你这样的义士。”<br />
李瑄将薛错拉起来。<br />
看他背上的鞭痕纵横,没少挨打。故问押运官:“他很懒惰吗?”<br />
押运官不知道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转而问鞭挞薛错的官兵:“是何原因鞭打他?”<br />
“……”<br />
那官兵害怕极了,低下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br />
薛错曾因官兵动私刑顶撞,所以官兵们恨薛错,经常找莫须有的理由鞭挞。<br />
谁能想到一个被流放之人,会认识大人物。<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