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52章 期望的功勋<br />
七月十八日清晨,王忠嗣召集朔方军诸将、节制的都督,前往节度使府。<br />
而已经到达回乐城的回纥、葛逻禄等部,由王忠嗣私下会见,不参于大唐军务。<br />
去年和大唐联合的拔悉密部未至回乐。<br />
拔悉密是突厥部落,去年的时候在郁督军山西部一带,建立汗国,其首领为颉跌伊施可汗。<br />
那时,回纥和葛逻禄的酋长,被推荐为左右叶护,实际上不买拔悉密的账。<br />
而拔悉密也开始不尊大唐号令。<br />
大唐许诺突骑施旧地分给葛逻禄一些,也会帮助葛逻禄,打败莫贺达干。<br />
又承诺回纥可建立汗国,尽拥匈奴故地。<br />
两国的任务,就是攻破拔悉密。<br />
同时,陈兵威胁突厥可汗乌苏米施的牙帐。<br />
历史已经改变,李瑄一直觉得明年才是最好的时机。<br />
因为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会先和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火并一波。<br />
突厥会变得更残废。<br />
现在面对大唐、回纥、葛逻禄的联合。拔悉密和突厥王庭必然会同仇敌忾。<br />
终究是引起蝴蝶效应,让李林甫影响李隆基的意志。<br />
“诸位将军,我们奉行圣人之命,基本的战略,都已经制订。回纥和葛逻禄,会联合起来攻打拔悉密,我军要像去年灭亡突厥右厢一样,先击破突厥左厢……”<br />
“诸位有什么建议吗?本帅抛砖引玉,希望得出更好的战略。”<br />
在制订完战略目标后,王忠嗣向诸将问道。<br />
“禀王帅,应该由回纥和葛逻禄率先对突厥发起攻击,我军才可趁势而上。在突厥混乱之下,我军能以最小的代价获胜。”<br />
西受降城使向王忠嗣说道。<br />
“这一点,本帅会与两部酋长说清楚。”<br />
王忠嗣点头。灭掉突厥,回纥得利最大,理当他们先出手,吸引突厥左厢诸部的目光。<br />
只要突厥左厢无法汇聚在一起,唐军就可以犁庭扫穴之势,一路横推。<br />
“回纥有控弦之士十万,末将担忧回纥因此做大。将来如突厥一样,成为边患。”<br />
振武军使郭子仪起身说道。<br />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诸将都频频点头。<br />
李瑄趁机看向郭子仪。<br />
四十岁出头的郭子仪,曾是武状元出身。<br />
但由于常在边疆,受尽苦寒,他有些与同龄人不同的沧桑感,他的胡须和头发,已经有染银色。<br />
但从他锐利的目光,中气十足的声音,能看出他壮心不已,渴望军功。<br />
“回纥力量不足以称霸,即便彻底统一草原,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情。草原部落虽慕强而不慕德,但只要大唐兴盛,回纥就不敢轻举妄动。”<br />
“兵事谋定而后动,现在我们谋的是突厥。至于其他,诸位不要多想。”<br />
王忠嗣从来就不赞成倾国之力,去征伐整个草原。<br />
如果某个部落强大,就兴师动众去覆灭,大唐不仅会失去威望,还会被穷兵黩武拖垮。<br />
以国力震慑草原,才能让北方安定。<br />
王忠嗣想一直维护国家的强大,但殊不知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br />
“李将军,你觉得如何?”<br />
王忠嗣见众人不说话,突然问李瑄。<br />
众将也看着这位年轻的面孔,李瑄的事迹,他们已经听说。<br />
虽然有才华,可飞马射缨。但主将们是不服的。<br />
因为李瑄的战功,不足以节制丰安军。<br />
但这也大唐的制度。<br />
有些人一出生,就可以凭借父祖,门荫入仕。<br />
有些人十年寒窗,年年科举,皓首穷经,一生难以及第。<br />
好在这次战斗李瑄敢应为先锋,让诸将另眼先看。<br />
前锋军队,一个不慎就会被包围,若主力来不及支援,必将饮恨。<br />
“末将与王帅的想法一致,先横扫突厥左厢诸部,再与回纥、葛逻禄等联合,一举攻破突厥牙帐,去年圣人多次派使者,令突厥乌苏米施可汗投降大唐,但他不应允,这是忤逆圣人之意。依末将之见,我唐军应如苏定方擒贺鲁一样,生擒乌苏米施可汗,以威慑草原。让草原诸部知道,我大唐有能力虽远必诛。这样,将来他们一定不敢觊觎大唐。”<br />
王忠嗣英明睿智,制定上等战略,再加上去年刚剿灭突厥右厢,他哪有资格去质疑王忠嗣?<br />
他只会用心思考、学习,将其记录下来。<br />
虽如此,但不妨碍李瑄向王忠嗣表达心志。<br />
如有机会,他会请命王忠嗣,去突袭乌苏米施可汗的牙帐,他期望得到辉煌的功勋。<br />
“如果第一步完成,再观测有无这样的机会,想立下卫青、霍去病的功绩,天时利地人和,缺一不可。”<br />
在草原作战,战机没那么好捕捉。<br />
王忠嗣还要考虑各部调配和后勤问题。<br />
将领、士卒们的勇气、毅力,也是重要因素。<br />
他们即将万里出征,到达郁督军山时,不知多少士兵会掉队。<br />
如果可以,王忠嗣也希望唐军能生擒突厥乌苏米施可汗,或者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br />
震慑草原!<br />
确定战略目标,诸将一番商议后,朔方军六万四千七百人,出兵五万。<br />
登记在册的马一万四千三百匹,全部出动。<br />
其中还有数千匹非登记在册的马,如丰安军多出的马匹,以及其他军的许多私人马匹。<br />
胡人从军大唐,都自带战马。这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br />
其中,丰安军出兵六千。<br />
直属于大唐的诸胡都督,征集族人,动员轻骑一万。<br />
去年投降归附的突厥右厢诸部,动员轻骑一万。<br />
总的下来,唐军出出兵三万多骑,三万多步兵。<br />
朔方、九原、灵武、云中等十余郡太守、别驾,组织超过二十万民夫,为出塞士兵,运输粮草辎重。<br />
在没有确定最终战略前,粮路不能中断。<br />
只有在遇到敌人,或者完成某一目标的时候,士兵们才可携带干粮,轻装疾进。<br />
从八月中旬开始,正式发起战斗。<br />
唐军兵分两路,一路出阴山,以振武军、中受降城、安北都护府、东受降城、西受降城、一万直属突厥骑兵为主。王忠嗣亲自坐镇。<br />
一路从灵武鸣沙渡过黄河,沿着贺兰山西,一路北上,攻咄陆部、阿波达干部、喀喇部、余勒都思等部。<br />
以丰安军为前锋,定远军、本部经略军为主力,以皋兰州等都督府骑兵为翼。<br />
朔方节度副使张齐丘指挥。<br />
届时在浑义河一带与王忠嗣会师,然后向西北深入威逼。<br />
以唐军的战斗力,加上回纥、葛逻禄,呈犄角之势,分别从东西南北,四面合围。<br />
(本章完)</p>
七月十八日清晨,王忠嗣召集朔方军诸将、节制的都督,前往节度使府。<br />
而已经到达回乐城的回纥、葛逻禄等部,由王忠嗣私下会见,不参于大唐军务。<br />
去年和大唐联合的拔悉密部未至回乐。<br />
拔悉密是突厥部落,去年的时候在郁督军山西部一带,建立汗国,其首领为颉跌伊施可汗。<br />
那时,回纥和葛逻禄的酋长,被推荐为左右叶护,实际上不买拔悉密的账。<br />
而拔悉密也开始不尊大唐号令。<br />
大唐许诺突骑施旧地分给葛逻禄一些,也会帮助葛逻禄,打败莫贺达干。<br />
又承诺回纥可建立汗国,尽拥匈奴故地。<br />
两国的任务,就是攻破拔悉密。<br />
同时,陈兵威胁突厥可汗乌苏米施的牙帐。<br />
历史已经改变,李瑄一直觉得明年才是最好的时机。<br />
因为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会先和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火并一波。<br />
突厥会变得更残废。<br />
现在面对大唐、回纥、葛逻禄的联合。拔悉密和突厥王庭必然会同仇敌忾。<br />
终究是引起蝴蝶效应,让李林甫影响李隆基的意志。<br />
“诸位将军,我们奉行圣人之命,基本的战略,都已经制订。回纥和葛逻禄,会联合起来攻打拔悉密,我军要像去年灭亡突厥右厢一样,先击破突厥左厢……”<br />
“诸位有什么建议吗?本帅抛砖引玉,希望得出更好的战略。”<br />
在制订完战略目标后,王忠嗣向诸将问道。<br />
“禀王帅,应该由回纥和葛逻禄率先对突厥发起攻击,我军才可趁势而上。在突厥混乱之下,我军能以最小的代价获胜。”<br />
西受降城使向王忠嗣说道。<br />
“这一点,本帅会与两部酋长说清楚。”<br />
王忠嗣点头。灭掉突厥,回纥得利最大,理当他们先出手,吸引突厥左厢诸部的目光。<br />
只要突厥左厢无法汇聚在一起,唐军就可以犁庭扫穴之势,一路横推。<br />
“回纥有控弦之士十万,末将担忧回纥因此做大。将来如突厥一样,成为边患。”<br />
振武军使郭子仪起身说道。<br />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诸将都频频点头。<br />
李瑄趁机看向郭子仪。<br />
四十岁出头的郭子仪,曾是武状元出身。<br />
但由于常在边疆,受尽苦寒,他有些与同龄人不同的沧桑感,他的胡须和头发,已经有染银色。<br />
但从他锐利的目光,中气十足的声音,能看出他壮心不已,渴望军功。<br />
“回纥力量不足以称霸,即便彻底统一草原,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情。草原部落虽慕强而不慕德,但只要大唐兴盛,回纥就不敢轻举妄动。”<br />
“兵事谋定而后动,现在我们谋的是突厥。至于其他,诸位不要多想。”<br />
王忠嗣从来就不赞成倾国之力,去征伐整个草原。<br />
如果某个部落强大,就兴师动众去覆灭,大唐不仅会失去威望,还会被穷兵黩武拖垮。<br />
以国力震慑草原,才能让北方安定。<br />
王忠嗣想一直维护国家的强大,但殊不知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br />
“李将军,你觉得如何?”<br />
王忠嗣见众人不说话,突然问李瑄。<br />
众将也看着这位年轻的面孔,李瑄的事迹,他们已经听说。<br />
虽然有才华,可飞马射缨。但主将们是不服的。<br />
因为李瑄的战功,不足以节制丰安军。<br />
但这也大唐的制度。<br />
有些人一出生,就可以凭借父祖,门荫入仕。<br />
有些人十年寒窗,年年科举,皓首穷经,一生难以及第。<br />
好在这次战斗李瑄敢应为先锋,让诸将另眼先看。<br />
前锋军队,一个不慎就会被包围,若主力来不及支援,必将饮恨。<br />
“末将与王帅的想法一致,先横扫突厥左厢诸部,再与回纥、葛逻禄等联合,一举攻破突厥牙帐,去年圣人多次派使者,令突厥乌苏米施可汗投降大唐,但他不应允,这是忤逆圣人之意。依末将之见,我唐军应如苏定方擒贺鲁一样,生擒乌苏米施可汗,以威慑草原。让草原诸部知道,我大唐有能力虽远必诛。这样,将来他们一定不敢觊觎大唐。”<br />
王忠嗣英明睿智,制定上等战略,再加上去年刚剿灭突厥右厢,他哪有资格去质疑王忠嗣?<br />
他只会用心思考、学习,将其记录下来。<br />
虽如此,但不妨碍李瑄向王忠嗣表达心志。<br />
如有机会,他会请命王忠嗣,去突袭乌苏米施可汗的牙帐,他期望得到辉煌的功勋。<br />
“如果第一步完成,再观测有无这样的机会,想立下卫青、霍去病的功绩,天时利地人和,缺一不可。”<br />
在草原作战,战机没那么好捕捉。<br />
王忠嗣还要考虑各部调配和后勤问题。<br />
将领、士卒们的勇气、毅力,也是重要因素。<br />
他们即将万里出征,到达郁督军山时,不知多少士兵会掉队。<br />
如果可以,王忠嗣也希望唐军能生擒突厥乌苏米施可汗,或者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br />
震慑草原!<br />
确定战略目标,诸将一番商议后,朔方军六万四千七百人,出兵五万。<br />
登记在册的马一万四千三百匹,全部出动。<br />
其中还有数千匹非登记在册的马,如丰安军多出的马匹,以及其他军的许多私人马匹。<br />
胡人从军大唐,都自带战马。这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br />
其中,丰安军出兵六千。<br />
直属于大唐的诸胡都督,征集族人,动员轻骑一万。<br />
去年投降归附的突厥右厢诸部,动员轻骑一万。<br />
总的下来,唐军出出兵三万多骑,三万多步兵。<br />
朔方、九原、灵武、云中等十余郡太守、别驾,组织超过二十万民夫,为出塞士兵,运输粮草辎重。<br />
在没有确定最终战略前,粮路不能中断。<br />
只有在遇到敌人,或者完成某一目标的时候,士兵们才可携带干粮,轻装疾进。<br />
从八月中旬开始,正式发起战斗。<br />
唐军兵分两路,一路出阴山,以振武军、中受降城、安北都护府、东受降城、西受降城、一万直属突厥骑兵为主。王忠嗣亲自坐镇。<br />
一路从灵武鸣沙渡过黄河,沿着贺兰山西,一路北上,攻咄陆部、阿波达干部、喀喇部、余勒都思等部。<br />
以丰安军为前锋,定远军、本部经略军为主力,以皋兰州等都督府骑兵为翼。<br />
朔方节度副使张齐丘指挥。<br />
届时在浑义河一带与王忠嗣会师,然后向西北深入威逼。<br />
以唐军的战斗力,加上回纥、葛逻禄,呈犄角之势,分别从东西南北,四面合围。<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