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54章 暗度陈仓<br />
    想到这种可能后,李瑄干脆利落地将一半西瓜,分成数份,打算尝一尝。<br />
    “将军,此物不明,不可尝试,如果非要尝试,就让我来吧!”<br />
    阿史那扶汶连忙阻拦李瑄。<br />
    “是啊将军慎重……”<br />
    “让我们代劳吧……”<br />
    其余将领也纷纷劝阻李瑄。<br />
    “咦!还挺甜?”<br />
    李瑄刚想说他们多心的时候,旁边传来一道声音。<br />
    原来罗兴已经抱着一半西瓜啃了起来。<br />
    他也害怕这“西瓜”是毒物,不能让主人以身犯险。<br />
    “诸位不要怕,西域人已经验证,这种瓜无毒。”<br />
    李瑄说着,对罗兴说:“罗兴,你告诉他们味道如此?”<br />
    “一口甜水,好香,吃起来好美。”<br />
    罗兴擦了一下嘴,回答道。<br />
    李瑄听后,也咬一口西瓜。<br />
    他眉头一皱,好粗的果肉,而且筋太明显,虽然水份不小,但甜度却平平。<br />
    后世最黑的商家,也卖不出这样甜度的瓜。按照后世的说法,李瑄估计这种甜度只有五到七。<br />
    “这瓜好甜……”<br />
    李瑄切开的瓜,将领们各拿一份,赞不绝口。<br />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这种甜度的瓜,已经让他们满足。<br />
    “唉……西瓜皮不可食用……”<br />
    李瑄见阿史那扶汶狼吞虎咽,把西瓜皮也啃一个角,立刻出声制止。<br />
    “我说咋变得跟草一样味道。”<br />
    阿史那扶汶脸一变,将西瓜皮丢掉。<br />
    众将都大笑一声,阿史那扶汶为他们提了个醒,使他们不用丢脸。<br />
    李瑄对成熟的西瓜不是很满意,但是能理解。<br />
    将来要选籽培育出更甜的西瓜,甚至还有红瓤西瓜。<br />
    这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去做,李瑄不一定能看到。<br />
    随后,李瑄教士卒们辨别成熟的西瓜。<br />
    将西瓜摘掉,往军城中运送,与将士们分享。<br />
    没分到的不要急,等其他西瓜成熟。<br />
    有十几亩西瓜,最起码人人都可以尝个新鲜。<br />
    李瑄吩咐吃西瓜的士卒,将西瓜籽保留。<br />
    待选取优等后,来年三月种更多西瓜。<br />
    到时候,就可以在天气最热的时候,一饱口福。<br />
    这让士卒们颇为向往。<br />
    八月十日,秋天已至。<br />
    不论是突厥,还是唐军,现在是用兵的最佳时机。<br />
    按照约定,在八月十六日前,丰安军到达鸣沙渡。<br />
    李瑄正在准备。<br />
    他有两条到达鸣沙渡的路线。<br />
    一条是先过黄河,然后到鸣沙渡,届时从鸣沙渡再过河。<br />
    另一条是顺着黄河而下,这样省时省力,但有一定风险。<br />
    “报……”<br />
    一探马飞入军城,向李瑄禀告军情。<br />
    “启禀将军,在贺兰山南麓一带,发现大部突厥轻骑,数以万计。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峡石通道。”<br />
    探马向李瑄禀告。<br />
    “看来突厥左厢诸部已经知道我大唐的动向。他们威逼过来,是想趁我军渡过黄河立足未稳时出击。”<br />
    李瑄沉思后,知道突厥左厢诸部的目的。<br />
    灵武一带,本就是胡汉杂居之地,朔方军动员十余郡,将各地的粮草、辎重,运送到鸣沙渡,瞒不过突厥人的探子。<br />
    而且朔方军中,胡人没有七千,也有五千。其中还有超过半数都是突厥人。<br />
    他们不可能都与大唐齐心。<br />
    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的进攻时间,但从鸣沙渡兵马聚集的数量,可猜测一二。<br />
    如果唐军汇聚在一起,列阵前行,突厥诸部机会就不大了。<br />
    反之,在唐军渡河的时候进攻,是突厥最好的机会。<br />
    当然,唐军可以绕道境内过河,但那会影响战机,出现变故。<br />
    突厥明显是想与唐军一战,让唐军知难而退。<br />
    峡石(今青铜峡)通道,是鸣沙渡出塞的一条通道。<br />
    由于具有黄河天险,唐军没必要把守。<br />
    而且峡石空地太大,很难守住。<br />
    “我军本可从黄河外过,现不得不从黄河内行进。”<br />
    王思礼听到这个汇报后,向李瑄说道。<br />
    “突厥守着鸣沙渡到丰安的渡口,似乎是逼迫我军主力南下渡河,消耗我军士气。”<br />
    李瑄向众将说道。<br />
    这一段黄河的渡口,包括丰安军的渡口,都会被突厥监视。<br />
    一旦唐军渡河,他们很快就会派轻骑而来。<br />
    数万兵马,以及相应铠甲、兵器想全部过河,需数日时间。<br />
    唐军本是灭突厥而来,主动出击,士气高昂。<br />
    若被逼得需要多十天时间,士气必受打击。<br />
    李瑄注视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对众人说道:“丰安军在黄河外。可禀告王帅派遣我军,向峡口逼近。”<br />
    定远军在灵武东北二百里,虽然也是在黄河外,因山路隔绝。定远军只能先到黄河以内,再南下鸣沙渡。<br />
    定远军是守卫北方的门户,面向草原,可方便出塞。<br />
    “如果突厥诸部主力,全力突袭我丰安军呢?”王思礼问。<br />
    “我们出军的时候,鸣沙渡的经略军佯装要渡河,牵制住突厥骑兵主力。派遣另一部分经略军暗度陈仓,夜晚至丰安军渡过河。”<br />
    “丰安军和一部分经略军汇聚在一起,就不必担心突厥骑兵。”<br />
    李瑄回复王思礼。<br />
    他希望能在峡石一带,与突厥骑兵一较长短。<br />
    只要将这些突厥骑兵消灭,贺兰山以西、以北的突厥诸部,必望风而降。<br />
    “将军妙计,不过我们需要征求王帅的意见。”<br />
    王思礼称赞道。<br />
    “王帅若知突厥骑兵逼近峡口,一定也会如此,或许还有更好的计策。”<br />
    这不算什么妙计,只是身为将领的基本。<br />
    敲定计划,李瑄立刻拟订军文,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传递给王忠嗣。<br />
    王忠嗣应允。<br />
    不久后,一万名经略军,南下向丰安军渡转移。<br />
    八月十四,黄昏,张齐丘将剩下的一万五千名定远军、经略军兵马,和一万皋兰州等胡骑,列在鸣沙渡,组织上百艘小船,呈渡河之状。<br />
    同时,李瑄率领一千轻骑,出丰安军城,分成二十队,驱逐突厥探马。<br />
    在周边监视的突厥骑兵,见到这阵势,迅速前往峡口禀告。<br />
    半个时辰后,丰安军渡,出现一队又一队的唐军。<br />
    其中,身披明光甲者,竟有三千之数,还有两千唐军披鱼鳞重甲,手持近两丈长的大枪。<br />
    另外有强弩千具,以及战车、鹿角,这些列阵防御的器械。<br />
    这是唐军面对胡人骑兵的倚仗。<br />
    王忠嗣将本部经略军所有披铁甲的士兵,都派遣至此。<br />
    以防止突厥狗急跳墙,不顾一切地冲阵。<br />
    王思礼率领城内全部步骑,出军城接应,在军城前,列开阵势。<br />
    很快,在峡口的突厥骑兵就得知唐军有千骑从丰安军城出。<br />
    他们怀疑丰安军会从丰安军渡过河,与唐军主力汇聚。<br />
    但对岸的唐军,一副随时过河的架势。<br />
    几个部落酋长商议后,决定分一万骑兵南下,另外两万多骑兵,继续驻扎在峡口。<br />
    突厥人认为,有一万骑兵,就算丰安军出城,也可剿灭……<br />
    阿波达干部的酋长是几个突厥部落共同推举的首领。<br />
    他们谋求与唐军一战,击退唐军,保住自己的部落。<br />
    投降唐人,不是他们的命运!<br />
    (本章完)</p>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