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92章 蹊跷的海贼<br />
在北方还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南方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br />
临海郡乐安县境内,括苍山下。<br />
人人披甲,上万骑一起出现景象,让南方吴地百姓非常震撼。<br />
江南水乡,何时出现过这种壮观景象?<br />
而且千牛卫不论是皮甲,还是明光甲,都鲜艳明亮,美轮美奂。<br />
地方郡县的兵士,和这一比,简直跟散兵游勇一样。<br />
起初乡民们还很害怕这么多骑兵。<br />
但士兵驻扎在镇外,秋毫无犯。乡民们才宽心许多,停留的时候,会驻足观看。<br />
“长者留步……”<br />
来到乐安的第二日,李瑄率领亲卫来到田间,他看到一名扛着锄头的老农后,拦住询问。<br />
从洛阳出发,用一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临海郡。<br />
士兵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李瑄决定在这里休整几日。<br />
“敢问将军有何吩咐?”<br />
老农看李瑄甲胄明亮,英武不凡,赶紧拜道。<br />
“长者可听说过海贼?”<br />
李瑄向老农问道。<br />
“听过,大海边有百姓逃难到我们这里。”<br />
长者向李瑄回答道。<br />
乐安县距离海边挺远的,他虽年过甲,却一辈子都未到过海边。<br />
只是听搬迁过来的人说,那里有海贼,杀人劫货,十分凶残。<br />
“长者可认识从海边逃难过来的百姓。”<br />
李瑄又问道。<br />
海贼只能在沿海行凶,不可能离开海岸超过三十里。<br />
李瑄所在地方距离海边有二百里,海盗的眼线不可能布置在这里。<br />
而且海盗吴令光活动在余姚、临海这漫长的海岸线上,不一定会在二百里外的海边。<br />
“认识一家,就在我们镇上,他们是三年前搬过来的。”<br />
老农向李瑄回答道。<br />
“劳长者放下手中事务,将我带过去!”<br />
李瑄取出一串钱币,递给老者。<br />
“将军使不得。”<br />
老农不敢收下。<br />
“这是应该的。”李瑄强行将钱币塞到老农的手中。<br />
老农激动,赶紧带着明溪乡元桥里。<br />
明溪乡建在乐安溪的支流旁。石桥古树,白墙绿瓦,但户与户之间极为散乱,又没有树点缀,显得很简约。<br />
可能这不是繁华地带,与李瑄想象中的江南有所不同。<br />
他们来到一处用柴木围城院落的人家,院中有一株柳树,院内有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满地寻食。<br />
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角落里捏着泥人,自得其乐。<br />
一名黝黑的男子,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正用竹条编着笼子。<br />
“咚咚!”<br />
“谁啊?”<br />
小扣柴门后,编笼子的男子头也不回地回应道。<br />
“孙六,远方的将军要来问你一些事情。”<br />
老农回应一句。<br />
“噢……”<br />
那个被称为孙六的黝黑男子转头,看到柴门外的李瑄等人。<br />
他知道这是驻扎在镇外的骑兵大军,连县令都要点头哈腰问候的大人物。<br />
身为小民的孙六不敢怠慢,立刻放下编到一半的笼子,将柴门打开。<br />
“草民叩见将军!”<br />
孙六向李瑄下拜的时候,被李瑄扶正,并笑道:“是我有事向你询问,礼节就不必了。”<br />
“将军请坐。”<br />
“将军光临寒舍,可惜家中只有清茶。”<br />
将李瑄请入屋后,孙六的妻子为李瑄倒一碗清茶。<br />
“有心了!”<br />
李瑄喝一口清茶,向孙六询问:“听说你是因躲避海盗,搬迁至明溪乡?”<br />
“是的!草民曾居住在宁海县海游乡。”<br />
孙六向李瑄回答道,眼中充满回忆。<br />
海游乡虽不是最靠海边,但是在那里有他家数十亩田地。<br />
因为海贼横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良田,远走他乡。<br />
在这括苍山下,一家人只能分十几亩地,再加上编一些笼子,去城中卖钱,吃不饱也饿不死。<br />
“海盗有无寇侵过那里。”<br />
李瑄又问孙六。<br />
他打算先从民间打听一下境况,再观看郡府的档案记录。<br />
海盗能为非作歹八年,官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r />
“开元二十七年和开元二十九年,海贼先后寇掠海游镇,据说去年海贼又去那里,还杀了不少人,劫走妇女。”<br />
孙六义愤填膺的说道,语气中包含着对海贼的痛恨。<br />
“现在海游镇应该没有百姓了吧!”<br />
李瑄思考脑海中早已记下的地图。<br />
既然海贼势大,官府必然要将百姓往内迁,再分田地。<br />
吴令光主要在临海、余姚两郡活动,就代表他在这两郡附近的哪个岛屿上窝着。<br />
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翁山(今舟山群岛)的哪一座岛屿上。<br />
“乡亲们还有不少留在海游乡,像我这样逃离的并没有多少。”<br />
孙六回答道。<br />
“这是为何?海贼三番两次入侵海游镇,一定是他们的线人发现海游镇人烟密集。如果海游镇的百姓不迁走,海贼迟早还会再来!”<br />
李瑄对此很不解。<br />
但对于李瑄的询问,孙六支支吾吾,却回答不出,像是有意避开李瑄的言语。<br />
“伱尽可直言,我是千牛卫将军,从长安而来,是为剿灭海贼,手里还持着天子之剑,任何阻挡我剿灭海贼的人,都可以先斩后奏!”<br />
李瑄知道孙六有难言之隐,安抚他道。<br />
“将军,海游乡每一户要缴纳五贯钱,才允许迁走,然后分配十来亩地。否则离开海游乡,只能当流民了。我们一家砸锅卖铁,才凑齐五贯钱,能来到乐安县分十亩田地。”<br />
孙六害怕,只能将前因后果说出。<br />
“有这样的事情?”<br />
李瑄心中怒气升腾:“朝廷眼中纳税重地的江南,官府竟不顾百姓死活,难怪会有数千海贼,难怪八年没有平定!”<br />
但李瑄保持克制。<br />
江南东道的采访使,可是刚参与吏部受贿的大案。<br />
地方官吏向采访使等所受贿赂,原来是这样而来。<br />
有道是官逼民反!连贞观年间都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更何况是开元天宝。<br />
只不过这些农民起义规模不大,很快就被扑灭。<br />
如果没有英明的人领导,那些被逼疯了的百姓,可能连豪强这一关都过不去。<br />
李瑄相信海贼中,肯定有一批没有道德底线的十恶不赦者,但大部分拿起刀剑的人,都是平民百姓。<br />
他们走投无路,被裹挟在这洪流之中。<br />
“唉!草民还听说官府有能力剿灭海贼,但他们就是不派兵攻打海盗老巢。草民怀疑台州的官吏和海盗是同伙!”<br />
孙六像是打开话匣子一样,将心中的话都告诉李瑄。<br />
可能是怀着一丝希望,让朝廷知道这件事。<br />
“台州”是改州为郡前的名字,才实行这个政策两年,本地百姓一时无法改口。<br />
“这是为何?将海盗剿灭,属于大功一件啊?”<br />
李瑄觉得孙六是胡乱臆想。<br />
官府和海盗同伙,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br />
李瑄并不赞成孙六的话。如果真那样,历史上裴敦复绝对无法平定海贼。<br />
“这可不是草民胡说。海贼寇掠海游乡的时候,连续两次,都是海贼走了多时,郡兵县兵才来。我们明明已经提前传讯,按照时间,最起码县兵是能赶过来的。”<br />
“有好几次,海贼连着寇掠几个乡,却无郡兵来!”<br />
“还有,都知道海贼猖狂,郡兵整日呆在郡城中,从不在海边巡视。我们的乡佐里正,多次请求郡兵驻扎在沿海地方,可他们就是不肯。一直是我们里正组织乡亲在海边日夜巡视。”<br />
“八年了啊!将军你说,他们是不是故意的!”<br />
孙六越说越激动,他拍着桌子,发泄着愤懑。<br />
李瑄的眉头逐渐凝起来。<br />
他突然发现孙六的话有逻辑。<br />
海贼再嚣张,也是贼寇,兴风作浪八年,地方官府总能找到一点线索。<br />
可每次上奏,就说海贼侵略,势大无可阻挡。<br />
还有就是郡兵平贼的速度。<br />
按理说这种时候,郡兵就得在海边巡逻,可偏偏是百姓巡视。<br />
还出现海贼连寇几个乡离谱事情!<br />
现在吴令光势大,但吴令光刚起势的时候,只带着亲族十几人。<br />
在壮大的过程中,却没有被遏制过。<br />
这些事情和概念,冲击着李瑄的脑海,让他难以理解。<br />
总归,李瑄觉得官府有问题。<br />
他需要了解更多。<br />
而且不能听信地方官府的说辞。<br />
“阿爷,饿了……”<br />
两个满脸泥浆的小儿子跑到屋内轻喊一声,打断李瑄的思绪。<br />
李瑄笑了一下,孙六还没说话,李瑄就让张兴拿出一包牛肉干,让孩子们吃。<br />
足足有两斤重。<br />
“好香啊!”<br />
自搬家以来贫寒,哪见过这种,两个孩子看着牛肉干流口水。<br />
孙六万分感谢,他的妻子将两个孩子抱出去,洗手洗脸。<br />
半个时辰后,李瑄离开孙六的家中。<br />
李瑄还了解更多信息。<br />
渔民们为此无法出海,断了生计。<br />
而且李瑄还得知重要消息,海贼每次劫掠,不止一波。他们人数众多,大小船只上百艘,一连数个地方,都是他们的劫掠地。<br />
他们劫掠以粮食为主,家中耕牛、羊、猪、驴、鸡鸭鹅,甚至狗,一律抢走,粒米不留。<br />
但凡妇女有几分姿色,都会被掠走。<br />
有的海贼脾气很大,动辄杀人,烧毁房屋。<br />
李瑄临走前,留给孙六两贯钱,多谢他们的款待。<br />
这让孙六夫妻感激涕零。<br />
他们也希望李瑄能尽早荡平海患,以告慰死去乡民的在天之灵。<br />
“你们对此次剿灭海贼,有什么看法吗?”<br />
回到军营后,李瑄将李丘铭、陈琥两个左千牛卫中郎将,还有一众郎将叫过来,开军事会议。<br />
这是李瑄第一次在平海贼上,询问他们的意见。<br />
“将军,我们兵强马壮,可以探查消息,一旦得知哪里有贼侵略,立刻奔袭过去,哪怕最终只抓到几个海贼,我们也能得知他们的老巢所在,那样贼寇就不足为惧了。”<br />
李丘铭最先向李瑄说道。<br />
一个多月以来,他挨军棍的伤已经痊愈。<br />
他现在看到李瑄就害怕,再也不敢顶嘴招惹。<br />
“也算一个方法吧!陈将军,你怎么看?”<br />
李瑄对李丘铭的计策无感,又问陈琥。<br />
主要是经过对孙六的问询,改变他一些看法。<br />
“据说临海郡的郡兵、县兵,加起来有一千多人。虽数量不及海贼,但配备弓箭、强弩,在陆地上与海贼有一战之力。可现在海贼迟迟未灭,应该将临海的别驾召过来问问与海贼战斗的具体情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br />
陈琥没有妄下定论,请求李瑄再了解一下海贼的战斗力。<br />
“可以!”<br />
李瑄点了点头,道:“我们停靠在括苍山附近,临海郡的太守应该快到了。”<br />
他奉圣人之令,率兵平海寇,每到一个郡县,地方太守都会来见他,不管是出于礼节,还是其他方面。<br />
果然,午时过后,临海太守黄望衡带着临海长史、临海别驾一起,从临海城赶来。<br />
他们本想在临海城接待李瑄,没想到李瑄连乐安城都没进去,所以只能坐车前来。<br />
“拜见李将军!”<br />
黄望衡带着属官拜见李瑄。<br />
他们都知道李瑄年龄虽小,可不是省油的灯。<br />
李瑄的父亲是当今如日中天的李适之,自身又建立天功,深受皇帝宠爱。<br />
而且江南东道采访使被召回罢免的消息,也传到他们的耳中。现在朝廷派遣的监察御史,还在丹阳郡视察,说不定不久后就会来到这里。<br />
“免礼,营帐简陋,诸位坐吧!”<br />
李瑄让他们在营帐内的胡凳上坐下。<br />
从孙六口中了解一些情况后,李瑄对临海郡的官吏很不满。<br />
这些人中,必然有鱼肉百姓者,说不定黄望衡也在其中。<br />
“将军您远道而来,何不进入临海城,让我们好生款待。”黄望衡尴尬地坐下后,笑着对李瑄拱手。<br />
“圣人忧贼,为人臣者敢不尽心呢?”李瑄话里有话地说道。<br />
暗暗指责这些人,为何能让吴令光嚣张八年?<br />
“李将军勇猛,此次吴令光一定无法再猖狂下去!”黄望衡讪讪一笑。<br />
他主政临海郡已三年,李瑄这话明显是在点他。但李瑄的身份和权势,令他无从反驳。<br />
“八年来,郡兵和海贼斗过几次?伤亡如何?”<br />
双方沉默片刻后,李瑄又问黄望衡,打破气氛。<br />
“唉!海贼行动矫健,撤退干脆。他们稍微一劫掠就乘船离开,郡兵很难堵住他们。”<br />
黄望衡叹息一声,满脸无可奈何的样子。<br />
(本章完)</p>
在北方还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南方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br />
临海郡乐安县境内,括苍山下。<br />
人人披甲,上万骑一起出现景象,让南方吴地百姓非常震撼。<br />
江南水乡,何时出现过这种壮观景象?<br />
而且千牛卫不论是皮甲,还是明光甲,都鲜艳明亮,美轮美奂。<br />
地方郡县的兵士,和这一比,简直跟散兵游勇一样。<br />
起初乡民们还很害怕这么多骑兵。<br />
但士兵驻扎在镇外,秋毫无犯。乡民们才宽心许多,停留的时候,会驻足观看。<br />
“长者留步……”<br />
来到乐安的第二日,李瑄率领亲卫来到田间,他看到一名扛着锄头的老农后,拦住询问。<br />
从洛阳出发,用一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临海郡。<br />
士兵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李瑄决定在这里休整几日。<br />
“敢问将军有何吩咐?”<br />
老农看李瑄甲胄明亮,英武不凡,赶紧拜道。<br />
“长者可听说过海贼?”<br />
李瑄向老农问道。<br />
“听过,大海边有百姓逃难到我们这里。”<br />
长者向李瑄回答道。<br />
乐安县距离海边挺远的,他虽年过甲,却一辈子都未到过海边。<br />
只是听搬迁过来的人说,那里有海贼,杀人劫货,十分凶残。<br />
“长者可认识从海边逃难过来的百姓。”<br />
李瑄又问道。<br />
海贼只能在沿海行凶,不可能离开海岸超过三十里。<br />
李瑄所在地方距离海边有二百里,海盗的眼线不可能布置在这里。<br />
而且海盗吴令光活动在余姚、临海这漫长的海岸线上,不一定会在二百里外的海边。<br />
“认识一家,就在我们镇上,他们是三年前搬过来的。”<br />
老农向李瑄回答道。<br />
“劳长者放下手中事务,将我带过去!”<br />
李瑄取出一串钱币,递给老者。<br />
“将军使不得。”<br />
老农不敢收下。<br />
“这是应该的。”李瑄强行将钱币塞到老农的手中。<br />
老农激动,赶紧带着明溪乡元桥里。<br />
明溪乡建在乐安溪的支流旁。石桥古树,白墙绿瓦,但户与户之间极为散乱,又没有树点缀,显得很简约。<br />
可能这不是繁华地带,与李瑄想象中的江南有所不同。<br />
他们来到一处用柴木围城院落的人家,院中有一株柳树,院内有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满地寻食。<br />
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角落里捏着泥人,自得其乐。<br />
一名黝黑的男子,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正用竹条编着笼子。<br />
“咚咚!”<br />
“谁啊?”<br />
小扣柴门后,编笼子的男子头也不回地回应道。<br />
“孙六,远方的将军要来问你一些事情。”<br />
老农回应一句。<br />
“噢……”<br />
那个被称为孙六的黝黑男子转头,看到柴门外的李瑄等人。<br />
他知道这是驻扎在镇外的骑兵大军,连县令都要点头哈腰问候的大人物。<br />
身为小民的孙六不敢怠慢,立刻放下编到一半的笼子,将柴门打开。<br />
“草民叩见将军!”<br />
孙六向李瑄下拜的时候,被李瑄扶正,并笑道:“是我有事向你询问,礼节就不必了。”<br />
“将军请坐。”<br />
“将军光临寒舍,可惜家中只有清茶。”<br />
将李瑄请入屋后,孙六的妻子为李瑄倒一碗清茶。<br />
“有心了!”<br />
李瑄喝一口清茶,向孙六询问:“听说你是因躲避海盗,搬迁至明溪乡?”<br />
“是的!草民曾居住在宁海县海游乡。”<br />
孙六向李瑄回答道,眼中充满回忆。<br />
海游乡虽不是最靠海边,但是在那里有他家数十亩田地。<br />
因为海贼横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良田,远走他乡。<br />
在这括苍山下,一家人只能分十几亩地,再加上编一些笼子,去城中卖钱,吃不饱也饿不死。<br />
“海盗有无寇侵过那里。”<br />
李瑄又问孙六。<br />
他打算先从民间打听一下境况,再观看郡府的档案记录。<br />
海盗能为非作歹八年,官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r />
“开元二十七年和开元二十九年,海贼先后寇掠海游镇,据说去年海贼又去那里,还杀了不少人,劫走妇女。”<br />
孙六义愤填膺的说道,语气中包含着对海贼的痛恨。<br />
“现在海游镇应该没有百姓了吧!”<br />
李瑄思考脑海中早已记下的地图。<br />
既然海贼势大,官府必然要将百姓往内迁,再分田地。<br />
吴令光主要在临海、余姚两郡活动,就代表他在这两郡附近的哪个岛屿上窝着。<br />
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翁山(今舟山群岛)的哪一座岛屿上。<br />
“乡亲们还有不少留在海游乡,像我这样逃离的并没有多少。”<br />
孙六回答道。<br />
“这是为何?海贼三番两次入侵海游镇,一定是他们的线人发现海游镇人烟密集。如果海游镇的百姓不迁走,海贼迟早还会再来!”<br />
李瑄对此很不解。<br />
但对于李瑄的询问,孙六支支吾吾,却回答不出,像是有意避开李瑄的言语。<br />
“伱尽可直言,我是千牛卫将军,从长安而来,是为剿灭海贼,手里还持着天子之剑,任何阻挡我剿灭海贼的人,都可以先斩后奏!”<br />
李瑄知道孙六有难言之隐,安抚他道。<br />
“将军,海游乡每一户要缴纳五贯钱,才允许迁走,然后分配十来亩地。否则离开海游乡,只能当流民了。我们一家砸锅卖铁,才凑齐五贯钱,能来到乐安县分十亩田地。”<br />
孙六害怕,只能将前因后果说出。<br />
“有这样的事情?”<br />
李瑄心中怒气升腾:“朝廷眼中纳税重地的江南,官府竟不顾百姓死活,难怪会有数千海贼,难怪八年没有平定!”<br />
但李瑄保持克制。<br />
江南东道的采访使,可是刚参与吏部受贿的大案。<br />
地方官吏向采访使等所受贿赂,原来是这样而来。<br />
有道是官逼民反!连贞观年间都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更何况是开元天宝。<br />
只不过这些农民起义规模不大,很快就被扑灭。<br />
如果没有英明的人领导,那些被逼疯了的百姓,可能连豪强这一关都过不去。<br />
李瑄相信海贼中,肯定有一批没有道德底线的十恶不赦者,但大部分拿起刀剑的人,都是平民百姓。<br />
他们走投无路,被裹挟在这洪流之中。<br />
“唉!草民还听说官府有能力剿灭海贼,但他们就是不派兵攻打海盗老巢。草民怀疑台州的官吏和海盗是同伙!”<br />
孙六像是打开话匣子一样,将心中的话都告诉李瑄。<br />
可能是怀着一丝希望,让朝廷知道这件事。<br />
“台州”是改州为郡前的名字,才实行这个政策两年,本地百姓一时无法改口。<br />
“这是为何?将海盗剿灭,属于大功一件啊?”<br />
李瑄觉得孙六是胡乱臆想。<br />
官府和海盗同伙,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br />
李瑄并不赞成孙六的话。如果真那样,历史上裴敦复绝对无法平定海贼。<br />
“这可不是草民胡说。海贼寇掠海游乡的时候,连续两次,都是海贼走了多时,郡兵县兵才来。我们明明已经提前传讯,按照时间,最起码县兵是能赶过来的。”<br />
“有好几次,海贼连着寇掠几个乡,却无郡兵来!”<br />
“还有,都知道海贼猖狂,郡兵整日呆在郡城中,从不在海边巡视。我们的乡佐里正,多次请求郡兵驻扎在沿海地方,可他们就是不肯。一直是我们里正组织乡亲在海边日夜巡视。”<br />
“八年了啊!将军你说,他们是不是故意的!”<br />
孙六越说越激动,他拍着桌子,发泄着愤懑。<br />
李瑄的眉头逐渐凝起来。<br />
他突然发现孙六的话有逻辑。<br />
海贼再嚣张,也是贼寇,兴风作浪八年,地方官府总能找到一点线索。<br />
可每次上奏,就说海贼侵略,势大无可阻挡。<br />
还有就是郡兵平贼的速度。<br />
按理说这种时候,郡兵就得在海边巡逻,可偏偏是百姓巡视。<br />
还出现海贼连寇几个乡离谱事情!<br />
现在吴令光势大,但吴令光刚起势的时候,只带着亲族十几人。<br />
在壮大的过程中,却没有被遏制过。<br />
这些事情和概念,冲击着李瑄的脑海,让他难以理解。<br />
总归,李瑄觉得官府有问题。<br />
他需要了解更多。<br />
而且不能听信地方官府的说辞。<br />
“阿爷,饿了……”<br />
两个满脸泥浆的小儿子跑到屋内轻喊一声,打断李瑄的思绪。<br />
李瑄笑了一下,孙六还没说话,李瑄就让张兴拿出一包牛肉干,让孩子们吃。<br />
足足有两斤重。<br />
“好香啊!”<br />
自搬家以来贫寒,哪见过这种,两个孩子看着牛肉干流口水。<br />
孙六万分感谢,他的妻子将两个孩子抱出去,洗手洗脸。<br />
半个时辰后,李瑄离开孙六的家中。<br />
李瑄还了解更多信息。<br />
渔民们为此无法出海,断了生计。<br />
而且李瑄还得知重要消息,海贼每次劫掠,不止一波。他们人数众多,大小船只上百艘,一连数个地方,都是他们的劫掠地。<br />
他们劫掠以粮食为主,家中耕牛、羊、猪、驴、鸡鸭鹅,甚至狗,一律抢走,粒米不留。<br />
但凡妇女有几分姿色,都会被掠走。<br />
有的海贼脾气很大,动辄杀人,烧毁房屋。<br />
李瑄临走前,留给孙六两贯钱,多谢他们的款待。<br />
这让孙六夫妻感激涕零。<br />
他们也希望李瑄能尽早荡平海患,以告慰死去乡民的在天之灵。<br />
“你们对此次剿灭海贼,有什么看法吗?”<br />
回到军营后,李瑄将李丘铭、陈琥两个左千牛卫中郎将,还有一众郎将叫过来,开军事会议。<br />
这是李瑄第一次在平海贼上,询问他们的意见。<br />
“将军,我们兵强马壮,可以探查消息,一旦得知哪里有贼侵略,立刻奔袭过去,哪怕最终只抓到几个海贼,我们也能得知他们的老巢所在,那样贼寇就不足为惧了。”<br />
李丘铭最先向李瑄说道。<br />
一个多月以来,他挨军棍的伤已经痊愈。<br />
他现在看到李瑄就害怕,再也不敢顶嘴招惹。<br />
“也算一个方法吧!陈将军,你怎么看?”<br />
李瑄对李丘铭的计策无感,又问陈琥。<br />
主要是经过对孙六的问询,改变他一些看法。<br />
“据说临海郡的郡兵、县兵,加起来有一千多人。虽数量不及海贼,但配备弓箭、强弩,在陆地上与海贼有一战之力。可现在海贼迟迟未灭,应该将临海的别驾召过来问问与海贼战斗的具体情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br />
陈琥没有妄下定论,请求李瑄再了解一下海贼的战斗力。<br />
“可以!”<br />
李瑄点了点头,道:“我们停靠在括苍山附近,临海郡的太守应该快到了。”<br />
他奉圣人之令,率兵平海寇,每到一个郡县,地方太守都会来见他,不管是出于礼节,还是其他方面。<br />
果然,午时过后,临海太守黄望衡带着临海长史、临海别驾一起,从临海城赶来。<br />
他们本想在临海城接待李瑄,没想到李瑄连乐安城都没进去,所以只能坐车前来。<br />
“拜见李将军!”<br />
黄望衡带着属官拜见李瑄。<br />
他们都知道李瑄年龄虽小,可不是省油的灯。<br />
李瑄的父亲是当今如日中天的李适之,自身又建立天功,深受皇帝宠爱。<br />
而且江南东道采访使被召回罢免的消息,也传到他们的耳中。现在朝廷派遣的监察御史,还在丹阳郡视察,说不定不久后就会来到这里。<br />
“免礼,营帐简陋,诸位坐吧!”<br />
李瑄让他们在营帐内的胡凳上坐下。<br />
从孙六口中了解一些情况后,李瑄对临海郡的官吏很不满。<br />
这些人中,必然有鱼肉百姓者,说不定黄望衡也在其中。<br />
“将军您远道而来,何不进入临海城,让我们好生款待。”黄望衡尴尬地坐下后,笑着对李瑄拱手。<br />
“圣人忧贼,为人臣者敢不尽心呢?”李瑄话里有话地说道。<br />
暗暗指责这些人,为何能让吴令光嚣张八年?<br />
“李将军勇猛,此次吴令光一定无法再猖狂下去!”黄望衡讪讪一笑。<br />
他主政临海郡已三年,李瑄这话明显是在点他。但李瑄的身份和权势,令他无从反驳。<br />
“八年来,郡兵和海贼斗过几次?伤亡如何?”<br />
双方沉默片刻后,李瑄又问黄望衡,打破气氛。<br />
“唉!海贼行动矫健,撤退干脆。他们稍微一劫掠就乘船离开,郡兵很难堵住他们。”<br />
黄望衡叹息一声,满脸无可奈何的样子。<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