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149章 杨玉环封贵妃<br />
“既如此,朕听闻右卫郎将韦昭训的第三女德才兼备,朕许其嫁给寿王为妃。”<br />
“弘农杨氏女玉环,贤良淑德,封为贵妃,四月十五在太极殿举行册封大典,中书舍人拟订册封诏书,于十五日大典上宣读!”<br />
“凤凰飞于京兆府,册封贵妃,当天下之庆,朕宣布免去京兆百姓一个月的赋税,与民同乐!”<br />
李隆基向众大臣说道。<br />
没有封后,大臣们长舒一口气,但封为贵妃,让大臣们震惊不已。<br />
因为改制以来,已经没有贵妃的尊好。看来圣人这是要重新恢复贵妃之称。<br />
不论如何,杨贵妃总归不是皇后。<br />
那些不满礼制的大臣强忍下来。<br />
但也有因此在心中大骂李瑄这种行径,这不是一个清流名臣所为。<br />
“陛下圣明!”<br />
这个时候,大部分文武官吏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向圣人拜道。<br />
已经预料到,杨玉环的家人会因此鸡犬升天,已故生父,将来也会被追封。<br />
退朝的时候,安禄山又跑过来和李瑄套近乎,他和李瑄称兄道弟关系很要好一样。<br />
他拍着胸脯承诺以后有事,可尽管开口,他赴汤蹈火也会完成。<br />
李瑄表面上不动声色,安禄山的承诺,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br />
安禄山的阴险程度,与李林甫不遑多让。一旦有什么把柄,安禄山必然会翻脸不认人。<br />
“两位将军!”<br />
这时,挂着笑容的李林甫来到李瑄和安禄山面前。<br />
“拜见右相!”<br />
安禄山也带着亲切的笑容,向李林甫一拜,毕恭毕敬。<br />
他知道李林甫当了十来年宰相,整个开元年间,都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在圣人眼中的份量,不是他可比较的。<br />
李瑄也微微礼,只是正常的礼节。<br />
“免礼!大唐有二位这样的能将,边境再也没有忧患了。”<br />
李林甫对安禄山的态度很满意,对李瑄的举止他心中难受。<br />
因为李瑄是标准礼仪,不论两人仇怨如何,私下怎么互怼。但在公共场合,李瑄一直对他毕恭毕敬,有问必回。<br />
正因为这样,他才觉得李瑄有心机。<br />
至于安禄山,不过是一個逐利逐富贵的胡儿,他自信可以轻松拿捏,不放在眼里。<br />
当初他轻视的李瑄,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军功赫赫的“天下英雄”。<br />
每每想到李瑄起步的丰安军副使是他举荐,他就想抽自己两巴掌。<br />
不过李林甫也清楚,以李瑄的能力,迟早会被赏识。<br />
只要李适之在相位,随时会推荐给李隆基,尊贵的身份派遣出去,再怎么也不可能是低级的牙将。<br />
“我是粗人,只有一些安边的微末本领,哪像李将军,才是真正的英雄……”<br />
当着李林甫的面,安禄山不断夸赞李瑄,语气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br />
这让李林甫眉头一皱,因为他觉得安禄山对李瑄的敬重超过他,这可不是好兆头。<br />
看来要找机会敲打一下安禄山。<br />
“安将军过谦,我最多算些有勇力。”<br />
李瑄笑着回复安禄山,然后又对李林甫说道:“右相,今晚我去你府上喝茶,应该不麻烦您吧!”<br />
“哎呀!晚上我也要处理公务,怕是不能见李将军了。”<br />
李林甫脸色微变,拒绝李瑄。<br />
他怀疑李瑄是故意挤兑他。一个手握十五万兵马的名将,会见他这个首席宰相,要是传到圣人耳中,那还得了?<br />
“可惜!我能有今日,全赖右相,您是我的大恩人啊。但右相日理万机,又不能打扰。娘子册封贵妃的那一日,我们坐在一起,亲密亲密。”<br />
李瑄像是黏上李林甫一样。<br />
“行……”<br />
李林甫知道李瑄没安好心,但口头上应承道。<br />
随后,他们三人有说有笑,沿着大道离开兴庆宫。<br />
明明走在同一条道上,他们的心,却形同陌路……<br />
在宫门前,李瑄与兄长李霅汇合,然后宴请王维,到宋国公府饮酒。<br />
王维欣然同意!<br />
宋国公府中,李瑄亲自弹奏琵琶,是长离教他的一种颇为激昂的曲子。<br />
李玉莹听得拍手叫好!<br />
王维未问李瑄为什么会奏杨玉环为贵妃。<br />
他现在虽为补阙,实际上半官半隐。<br />
他想辞官李隆基定不会允许,因为李隆基需要王维“天下文宗”的身份,来装扮盛世。<br />
每日朝会,文坛领袖在朝堂上,会使朝堂多一些不同的韵味。<br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br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br />
这是王维心境的写照,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br />
李瑄曾在信中请王维为幕府,但王回信拒绝李瑄。<br />
这在李瑄意料之中!<br />
李适之心中高兴,拿出好酒与王维痛饮,他再请王维写一副《河陇曲》的书法,挂在家中。<br />
王维书、画、诗、乐,皆是登峰造极的境界。<br />
连李隆基都会向王维讨要书画。<br />
王维挥毫,片刻而就。<br />
他用的是草书,李瑄的《河陇曲》,用草书更显得有气势。<br />
王维走后,李瑄将自己上奏杨玉环册封贵妃的事情,告知李适之。<br />
李适之见李瑄选择的时间恰到好处,知道自己的目光差儿子很远。<br />
以后有杨玉环说话,不怕阴谋诡计到来时没辩论时间。<br />
五日时间,转眼即过。<br />
这段时间李瑄又去过三次皇宫,还陪李隆基、杨玉环看过一次蹴鞠比赛。<br />
也免不了杨玉瑶骚扰,但都被李瑄化解。<br />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大使末结桑东则布来拜见李瑄。<br />
但李瑄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拒绝见他。<br />
据说末结桑东则布以要向吐蕃赞普传信为由,留在长安。<br />
他希望大唐皇帝能在这期间,不启战事。<br />
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谈判,暂缓过今年,完成布局。<br />
但李隆基已经决定听从李瑄的请示,九月初,主动对吐蕃发动战争,不论末结桑东则布如何拖延。<br />
末结桑东则布在长安屡屡碰壁,宰相、大臣都不敢私下见他,除非在中书省或者,门下省,正常交谈国事。<br />
四月十五日。<br />
是杨玉环封为贵妃的大典。<br />
典礼不在兴庆宫,而是在太极宫举行。<br />
在京九品以上文武职事官,皆参加大典。<br />
大典以后,便是宴会!<br />
五品以上职事官,在太极殿内。<br />
五品以下职事官,太极殿台阶之下,分列站立。<br />
宫中女官和各国使节也参加这次典礼。<br />
“此次隆重,一如封后大典。”<br />
大殿内,有大臣小声窃窃私语。<br />
他们看到一路上的金玉旗帜,长安的街道上,全是金吾卫执锦。从未有封贵妃典礼会如此浩大。<br />
“封得是贵妃,能说什么呢!”<br />
也有大臣摇头。<br />
“李将军还是年轻啊,此事对他将来必有影响!”<br />
“嘘!不要乱说……”<br />
“主要是看李将军回来后的操作,不像是一个边境的名将。”<br />
“多虑了,李将军待人谦和,从未弄权,他是聪明人……”<br />
在这种气氛下,监礼官喊:“陛下至!”<br />
满面春风的李隆基在女官的拥护下,到大殿的最深处坐下。<br />
“拜见陛下!”<br />
“众卿平身!”<br />
李隆基示意大臣们坐下以后,大殿变得静悄悄。<br />
这不是朝会,而是大典。<br />
他们在等待杨玉环入场。<br />
“宣杨氏玉环觐见!”<br />
高力士身穿紫色的礼袍,手持诏书,在龙榻前方清喊一声。<br />
“宣杨氏玉环觐见!”<br />
从殿内到殿外,宦官接见递喊,一声落,一声起。<br />
太极宫外,杨玉环乘坐的凤辇从鼓楼出,停在太极门。<br />
一袭华丽锦袍的杨玉环,从车上下来。她头戴沉重的贵冠,盛妆钿,有十几名宫女,需要拖住她的锦袍。<br />
在一众女官的拥簇下,她缓步进入太极门。<br />
然后顺着长道,在鼓乐声中,一步步走向太极殿。<br />
两侧无数官吏得以瞻仰杨玉环的风华绝代,他们也能理解为何李隆基会纳自己曾经的儿媳为贵妃。<br />
倾国倾城的容貌,无双的风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br />
在场的人无不将目光放在杨玉环身上。<br />
哪怕她从众人面前走过,只能看到她的背影。<br />
片刻后,杨玉环开始登进入太极殿的台阶。<br />
台阶之上,羽林郎打开殿门。<br />
一时间,太极殿内的重臣,外国使节,皇子公主,都纷纷侧目。<br />
特别是杨玉环微微低头,娇羞的模样,让众人暗自赞叹。<br />
外国使节们,也理解“倾国倾城”的意思。<br />
最强大的国家,最有权势的君主,才配拥有这样的女子。<br />
李瑄的位置靠前,亲眼看着杨玉环在她平行的位置,停下脚步。<br />
宫女们放下杨玉环华丽的裙摆。<br />
李瑄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br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br />
他决心改变!<br />
此时,鼓乐声皆停。<br />
太极殿内鸦雀无声,针落可闻。<br />
“臣妾拜见陛下……”<br />
杨玉环柔和一语,轻盈一礼。<br />
“平身!”<br />
李隆基笑着抬手。<br />
此时,高力士站在殿前,他取出在李隆基暗示下,中书舍人写的诏书。<br />
“杨氏玉环温婉慧至,娴雅端庄,秉性柔嘉,持躬淑慎。于宫尽事,克尽敬慎,敬上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椒庭之礼教维娴,堪为六宫典范……内驭后宫诸嫔,以兴宗室;外辅朕躬,以明法度、以近贤臣。使四海同遵王化,万方共仰大唐……今册为正一品贵妃,为诸妃之首,授金册金印!”<br />
高力士一字一句地宣读诏书。<br />
“臣妾拜谢陛下!”<br />
杨玉环向李隆基再行一礼。<br />
李隆基起身下殿,高力士携带金印金册跟随。<br />
李隆基没有言语,将杨玉环扶正。<br />
并将金印金册,交到杨玉环手中。<br />
这一刻,杨玉环正式成为贵妃。<br />
“拜见陛下,拜见贵妃!”<br />
殿内大臣和殿外官吏,全部起身向李隆基和杨玉环一拜。<br />
外国使节用自己的礼节行礼。<br />
这份诏书改为封后诏书都不为过。<br />
“免礼!”<br />
李隆基看杨玉环一眼,杨玉环轻启朱唇,让诸臣免礼。<br />
宴会也同时在太极宫展开,李隆基和杨玉环同坐在最上方。<br />
李瑄果然捧杯在李林甫面前坐下。<br />
韦坚想去找李适之,却被李适之以与汝阳王有约定为由拒绝。<br />
这让韦坚很郁闷!<br />
他总觉得李瑄也在疏远他,回来这么多天,上朝未和他主动交谈一句话。<br />
连皇甫惟明询问,也被搪塞。<br />
现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想与李适之问清缘由,却被李适之拒绝。<br />
“李适之父子为何要与我疏远,难道因为和亲之事?”<br />
韦坚猜测是这件事情让李适之恼怒。当时李适之亲自杀到兴庆宫,才没让事情成为定局。<br />
“可大敌当前,应该倾力对付李林甫才对啊!”<br />
韦坚搞不懂李适之、李瑄父子在想什么。<br />
他虽然没有明面与太子联系。但他的身份,注定他是太子党。<br />
李适之是退休养老了,但将来太子继位,李瑄年纪不会太长啊!<br />
以韦坚的脑袋,不可能猜出李瑄的想法。<br />
李瑄表面上与李林甫坐在一起,时不时敬他一杯敬。<br />
但两人一句话都没多说。<br />
李林甫以为李瑄会与他交谈什么,但李瑄貌似只是与他喝酒。<br />
这种无形中的压抑,让李林甫觉得十分难受。<br />
“不可能!他绝对不是只与我喝酒!”<br />
李林甫心不在焉,想李瑄的目的。<br />
这一幕,许多大臣看到。<br />
什么时候左相和李将军关系好到一坐就是一个时辰?<br />
难道李将军投靠李林甫了?<br />
没道理啊!<br />
李将军边帅的身份,不可能在朝堂上站队。<br />
但韦坚心中一突,他害怕李瑄真与李林甫联手。<br />
他与李林甫的矛盾无法化解。<br />
他以为李瑄和李林甫的矛盾,可以化解。<br />
以至于在整个宴会上,韦坚心事重重,没有精气神。<br />
宴会结束前,李隆基宣布三天后,停止朝会七日。<br />
诸臣,皇子公主,参加一年一度的咸阳田猎。<br />
开元礼,皇帝田狩仪,有田猎的明确规定。<br />
田猎作为最大的狩猎活动,从事先的准备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从获取的猎物到结束后的分配、赏赐,都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宛若一场谋划周密的重大军事战役。<br />
田猎不仅注重狩猎者的身体素质、武艺技能,还讲究集体的配合、整体水平的发挥。<br />
田猎的地点比较空旷,地势比较复杂,一般都在较远的地区,如咸阳县的周氏陂、泾阳的华池、同州的沙苑、岐州的凤泉汤等等。<br />
一般的狩猎会在骊山、长安附近的林苑。<br />
由于长安周围人太多,猛兽较少,平时皇帝带着近臣玩玩就行,没什么挑战性。<br />
李隆基以杨玉环封贵妃为契机,准备一场盛大的田猎,来相衬这样的仪式。<br />
皇子、公主、三品以上大臣,特定的臣子,都可以带限定的人数参加。<br />
前提是大臣能跃马,或者动手捕捉野兽。<br />
五品以上大臣可随行,如果不参加,就当到咸阳原游玩,观看捕猎胜负。<br />
此次田猎是可以携带家人的。<br />
这种停朝的田猎是自古的制度,一般一年一次,只要皇帝有精力和兴趣,大臣没有理由拒绝。<br />
如果李隆基一年搞了三四次,一定会引来说辞。<br />
但李隆基自开元末期以来,只是普通狩猎,未搞过大型田猎。<br />
“七郎,你就不必上报田猎队伍名单,你跟朕一队。朕希望我们的队伍可拔得头筹。”<br />
李隆基特意向李瑄吩咐道。<br />
初夏丛林茂盛,田猎有一定难度,他要将骁勇的李瑄带在身边。<br />
“臣定协助圣人获胜!”<br />
李瑄领命,他正三品,有资格组织自己的猎队,参加比赛。<br />
这等大型活动仪式,前几名必被重赏。<br />
李瑄相信,即便自己没有队伍,帮助李隆基所率队伍拿到第一,也一定会赏点什么。<br />
田猎想要获胜,箭术只是其一。<br />
只是神箭手组成的队伍,往往拿不到好名次。<br />
因为田猎需要火攻、围猎、网捕、索套等等,还要有运气成份。<br />
这是纯粹的贵族游戏,有的时候,百姓的庄稼会因此遭殃。<br />
除了享乐和政治意义,没有其他丝毫益处。<br />
一般田猎会在十月以后,李隆基选择在四月,属于突然心血来潮的决定。<br />
“哈哈,有七郎在,朕必得第一。”<br />
李隆基意气风发,想象自己回到青年的时候,跃马弯弓,猎于咸阳,满载而归。<br />
“圣人,我呢!”<br />
安禄山屁颠屁颠跑上来,一脸期望。<br />
“禄山自己组建一个队伍!”<br />
李隆基嫌弃安禄山太胖了,奔跑的时候不太靠谱。<br />
他见识过李瑄御场射毬,只要有猎物出现在视野,必然可以获胜。<br />
安禄山没有被李隆基召入他队伍中,很是气恼。<br />
他越是嫉妒李瑄,对李瑄越讨好,还私底下说要将自己狩到的猎物,偷偷赠予李瑄。<br />
李瑄没有应允。<br />
但他觉得安禄山真有可能将自己的猎物,转交给李隆基。<br />
李林甫年纪大未出战,他让同样官至三品的李岫选神箭手、猎手出猎。<br />
成年的皇子公主,除了寿王李琩,其他都响应李隆基。<br />
李琩这几天郁闷的要死,他深居府宅,不愿见任何人。<br />
他甚至恐惧与韦昭训女儿的婚事。<br />
按照礼至,婚礼举办的时候,李隆基要到。<br />
弄不好要向曾经的妻子行母子礼。<br />
临近田猎这几天,王公大臣都在准备。<br />
羽林卫和龙武卫,已经提前出发至咸阳,将田猎的地方圈起来。<br />
闲杂人等,不得靠近。<br />
这个季节田猎唯一的好处,就是普通的大臣,可以作为郊游玩乐。<br />
(本章完)</p>
“既如此,朕听闻右卫郎将韦昭训的第三女德才兼备,朕许其嫁给寿王为妃。”<br />
“弘农杨氏女玉环,贤良淑德,封为贵妃,四月十五在太极殿举行册封大典,中书舍人拟订册封诏书,于十五日大典上宣读!”<br />
“凤凰飞于京兆府,册封贵妃,当天下之庆,朕宣布免去京兆百姓一个月的赋税,与民同乐!”<br />
李隆基向众大臣说道。<br />
没有封后,大臣们长舒一口气,但封为贵妃,让大臣们震惊不已。<br />
因为改制以来,已经没有贵妃的尊好。看来圣人这是要重新恢复贵妃之称。<br />
不论如何,杨贵妃总归不是皇后。<br />
那些不满礼制的大臣强忍下来。<br />
但也有因此在心中大骂李瑄这种行径,这不是一个清流名臣所为。<br />
“陛下圣明!”<br />
这个时候,大部分文武官吏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向圣人拜道。<br />
已经预料到,杨玉环的家人会因此鸡犬升天,已故生父,将来也会被追封。<br />
退朝的时候,安禄山又跑过来和李瑄套近乎,他和李瑄称兄道弟关系很要好一样。<br />
他拍着胸脯承诺以后有事,可尽管开口,他赴汤蹈火也会完成。<br />
李瑄表面上不动声色,安禄山的承诺,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br />
安禄山的阴险程度,与李林甫不遑多让。一旦有什么把柄,安禄山必然会翻脸不认人。<br />
“两位将军!”<br />
这时,挂着笑容的李林甫来到李瑄和安禄山面前。<br />
“拜见右相!”<br />
安禄山也带着亲切的笑容,向李林甫一拜,毕恭毕敬。<br />
他知道李林甫当了十来年宰相,整个开元年间,都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在圣人眼中的份量,不是他可比较的。<br />
李瑄也微微礼,只是正常的礼节。<br />
“免礼!大唐有二位这样的能将,边境再也没有忧患了。”<br />
李林甫对安禄山的态度很满意,对李瑄的举止他心中难受。<br />
因为李瑄是标准礼仪,不论两人仇怨如何,私下怎么互怼。但在公共场合,李瑄一直对他毕恭毕敬,有问必回。<br />
正因为这样,他才觉得李瑄有心机。<br />
至于安禄山,不过是一個逐利逐富贵的胡儿,他自信可以轻松拿捏,不放在眼里。<br />
当初他轻视的李瑄,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军功赫赫的“天下英雄”。<br />
每每想到李瑄起步的丰安军副使是他举荐,他就想抽自己两巴掌。<br />
不过李林甫也清楚,以李瑄的能力,迟早会被赏识。<br />
只要李适之在相位,随时会推荐给李隆基,尊贵的身份派遣出去,再怎么也不可能是低级的牙将。<br />
“我是粗人,只有一些安边的微末本领,哪像李将军,才是真正的英雄……”<br />
当着李林甫的面,安禄山不断夸赞李瑄,语气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br />
这让李林甫眉头一皱,因为他觉得安禄山对李瑄的敬重超过他,这可不是好兆头。<br />
看来要找机会敲打一下安禄山。<br />
“安将军过谦,我最多算些有勇力。”<br />
李瑄笑着回复安禄山,然后又对李林甫说道:“右相,今晚我去你府上喝茶,应该不麻烦您吧!”<br />
“哎呀!晚上我也要处理公务,怕是不能见李将军了。”<br />
李林甫脸色微变,拒绝李瑄。<br />
他怀疑李瑄是故意挤兑他。一个手握十五万兵马的名将,会见他这个首席宰相,要是传到圣人耳中,那还得了?<br />
“可惜!我能有今日,全赖右相,您是我的大恩人啊。但右相日理万机,又不能打扰。娘子册封贵妃的那一日,我们坐在一起,亲密亲密。”<br />
李瑄像是黏上李林甫一样。<br />
“行……”<br />
李林甫知道李瑄没安好心,但口头上应承道。<br />
随后,他们三人有说有笑,沿着大道离开兴庆宫。<br />
明明走在同一条道上,他们的心,却形同陌路……<br />
在宫门前,李瑄与兄长李霅汇合,然后宴请王维,到宋国公府饮酒。<br />
王维欣然同意!<br />
宋国公府中,李瑄亲自弹奏琵琶,是长离教他的一种颇为激昂的曲子。<br />
李玉莹听得拍手叫好!<br />
王维未问李瑄为什么会奏杨玉环为贵妃。<br />
他现在虽为补阙,实际上半官半隐。<br />
他想辞官李隆基定不会允许,因为李隆基需要王维“天下文宗”的身份,来装扮盛世。<br />
每日朝会,文坛领袖在朝堂上,会使朝堂多一些不同的韵味。<br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br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br />
这是王维心境的写照,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br />
李瑄曾在信中请王维为幕府,但王回信拒绝李瑄。<br />
这在李瑄意料之中!<br />
李适之心中高兴,拿出好酒与王维痛饮,他再请王维写一副《河陇曲》的书法,挂在家中。<br />
王维书、画、诗、乐,皆是登峰造极的境界。<br />
连李隆基都会向王维讨要书画。<br />
王维挥毫,片刻而就。<br />
他用的是草书,李瑄的《河陇曲》,用草书更显得有气势。<br />
王维走后,李瑄将自己上奏杨玉环册封贵妃的事情,告知李适之。<br />
李适之见李瑄选择的时间恰到好处,知道自己的目光差儿子很远。<br />
以后有杨玉环说话,不怕阴谋诡计到来时没辩论时间。<br />
五日时间,转眼即过。<br />
这段时间李瑄又去过三次皇宫,还陪李隆基、杨玉环看过一次蹴鞠比赛。<br />
也免不了杨玉瑶骚扰,但都被李瑄化解。<br />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大使末结桑东则布来拜见李瑄。<br />
但李瑄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拒绝见他。<br />
据说末结桑东则布以要向吐蕃赞普传信为由,留在长安。<br />
他希望大唐皇帝能在这期间,不启战事。<br />
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谈判,暂缓过今年,完成布局。<br />
但李隆基已经决定听从李瑄的请示,九月初,主动对吐蕃发动战争,不论末结桑东则布如何拖延。<br />
末结桑东则布在长安屡屡碰壁,宰相、大臣都不敢私下见他,除非在中书省或者,门下省,正常交谈国事。<br />
四月十五日。<br />
是杨玉环封为贵妃的大典。<br />
典礼不在兴庆宫,而是在太极宫举行。<br />
在京九品以上文武职事官,皆参加大典。<br />
大典以后,便是宴会!<br />
五品以上职事官,在太极殿内。<br />
五品以下职事官,太极殿台阶之下,分列站立。<br />
宫中女官和各国使节也参加这次典礼。<br />
“此次隆重,一如封后大典。”<br />
大殿内,有大臣小声窃窃私语。<br />
他们看到一路上的金玉旗帜,长安的街道上,全是金吾卫执锦。从未有封贵妃典礼会如此浩大。<br />
“封得是贵妃,能说什么呢!”<br />
也有大臣摇头。<br />
“李将军还是年轻啊,此事对他将来必有影响!”<br />
“嘘!不要乱说……”<br />
“主要是看李将军回来后的操作,不像是一个边境的名将。”<br />
“多虑了,李将军待人谦和,从未弄权,他是聪明人……”<br />
在这种气氛下,监礼官喊:“陛下至!”<br />
满面春风的李隆基在女官的拥护下,到大殿的最深处坐下。<br />
“拜见陛下!”<br />
“众卿平身!”<br />
李隆基示意大臣们坐下以后,大殿变得静悄悄。<br />
这不是朝会,而是大典。<br />
他们在等待杨玉环入场。<br />
“宣杨氏玉环觐见!”<br />
高力士身穿紫色的礼袍,手持诏书,在龙榻前方清喊一声。<br />
“宣杨氏玉环觐见!”<br />
从殿内到殿外,宦官接见递喊,一声落,一声起。<br />
太极宫外,杨玉环乘坐的凤辇从鼓楼出,停在太极门。<br />
一袭华丽锦袍的杨玉环,从车上下来。她头戴沉重的贵冠,盛妆钿,有十几名宫女,需要拖住她的锦袍。<br />
在一众女官的拥簇下,她缓步进入太极门。<br />
然后顺着长道,在鼓乐声中,一步步走向太极殿。<br />
两侧无数官吏得以瞻仰杨玉环的风华绝代,他们也能理解为何李隆基会纳自己曾经的儿媳为贵妃。<br />
倾国倾城的容貌,无双的风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br />
在场的人无不将目光放在杨玉环身上。<br />
哪怕她从众人面前走过,只能看到她的背影。<br />
片刻后,杨玉环开始登进入太极殿的台阶。<br />
台阶之上,羽林郎打开殿门。<br />
一时间,太极殿内的重臣,外国使节,皇子公主,都纷纷侧目。<br />
特别是杨玉环微微低头,娇羞的模样,让众人暗自赞叹。<br />
外国使节们,也理解“倾国倾城”的意思。<br />
最强大的国家,最有权势的君主,才配拥有这样的女子。<br />
李瑄的位置靠前,亲眼看着杨玉环在她平行的位置,停下脚步。<br />
宫女们放下杨玉环华丽的裙摆。<br />
李瑄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br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br />
他决心改变!<br />
此时,鼓乐声皆停。<br />
太极殿内鸦雀无声,针落可闻。<br />
“臣妾拜见陛下……”<br />
杨玉环柔和一语,轻盈一礼。<br />
“平身!”<br />
李隆基笑着抬手。<br />
此时,高力士站在殿前,他取出在李隆基暗示下,中书舍人写的诏书。<br />
“杨氏玉环温婉慧至,娴雅端庄,秉性柔嘉,持躬淑慎。于宫尽事,克尽敬慎,敬上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椒庭之礼教维娴,堪为六宫典范……内驭后宫诸嫔,以兴宗室;外辅朕躬,以明法度、以近贤臣。使四海同遵王化,万方共仰大唐……今册为正一品贵妃,为诸妃之首,授金册金印!”<br />
高力士一字一句地宣读诏书。<br />
“臣妾拜谢陛下!”<br />
杨玉环向李隆基再行一礼。<br />
李隆基起身下殿,高力士携带金印金册跟随。<br />
李隆基没有言语,将杨玉环扶正。<br />
并将金印金册,交到杨玉环手中。<br />
这一刻,杨玉环正式成为贵妃。<br />
“拜见陛下,拜见贵妃!”<br />
殿内大臣和殿外官吏,全部起身向李隆基和杨玉环一拜。<br />
外国使节用自己的礼节行礼。<br />
这份诏书改为封后诏书都不为过。<br />
“免礼!”<br />
李隆基看杨玉环一眼,杨玉环轻启朱唇,让诸臣免礼。<br />
宴会也同时在太极宫展开,李隆基和杨玉环同坐在最上方。<br />
李瑄果然捧杯在李林甫面前坐下。<br />
韦坚想去找李适之,却被李适之以与汝阳王有约定为由拒绝。<br />
这让韦坚很郁闷!<br />
他总觉得李瑄也在疏远他,回来这么多天,上朝未和他主动交谈一句话。<br />
连皇甫惟明询问,也被搪塞。<br />
现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想与李适之问清缘由,却被李适之拒绝。<br />
“李适之父子为何要与我疏远,难道因为和亲之事?”<br />
韦坚猜测是这件事情让李适之恼怒。当时李适之亲自杀到兴庆宫,才没让事情成为定局。<br />
“可大敌当前,应该倾力对付李林甫才对啊!”<br />
韦坚搞不懂李适之、李瑄父子在想什么。<br />
他虽然没有明面与太子联系。但他的身份,注定他是太子党。<br />
李适之是退休养老了,但将来太子继位,李瑄年纪不会太长啊!<br />
以韦坚的脑袋,不可能猜出李瑄的想法。<br />
李瑄表面上与李林甫坐在一起,时不时敬他一杯敬。<br />
但两人一句话都没多说。<br />
李林甫以为李瑄会与他交谈什么,但李瑄貌似只是与他喝酒。<br />
这种无形中的压抑,让李林甫觉得十分难受。<br />
“不可能!他绝对不是只与我喝酒!”<br />
李林甫心不在焉,想李瑄的目的。<br />
这一幕,许多大臣看到。<br />
什么时候左相和李将军关系好到一坐就是一个时辰?<br />
难道李将军投靠李林甫了?<br />
没道理啊!<br />
李将军边帅的身份,不可能在朝堂上站队。<br />
但韦坚心中一突,他害怕李瑄真与李林甫联手。<br />
他与李林甫的矛盾无法化解。<br />
他以为李瑄和李林甫的矛盾,可以化解。<br />
以至于在整个宴会上,韦坚心事重重,没有精气神。<br />
宴会结束前,李隆基宣布三天后,停止朝会七日。<br />
诸臣,皇子公主,参加一年一度的咸阳田猎。<br />
开元礼,皇帝田狩仪,有田猎的明确规定。<br />
田猎作为最大的狩猎活动,从事先的准备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从获取的猎物到结束后的分配、赏赐,都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宛若一场谋划周密的重大军事战役。<br />
田猎不仅注重狩猎者的身体素质、武艺技能,还讲究集体的配合、整体水平的发挥。<br />
田猎的地点比较空旷,地势比较复杂,一般都在较远的地区,如咸阳县的周氏陂、泾阳的华池、同州的沙苑、岐州的凤泉汤等等。<br />
一般的狩猎会在骊山、长安附近的林苑。<br />
由于长安周围人太多,猛兽较少,平时皇帝带着近臣玩玩就行,没什么挑战性。<br />
李隆基以杨玉环封贵妃为契机,准备一场盛大的田猎,来相衬这样的仪式。<br />
皇子、公主、三品以上大臣,特定的臣子,都可以带限定的人数参加。<br />
前提是大臣能跃马,或者动手捕捉野兽。<br />
五品以上大臣可随行,如果不参加,就当到咸阳原游玩,观看捕猎胜负。<br />
此次田猎是可以携带家人的。<br />
这种停朝的田猎是自古的制度,一般一年一次,只要皇帝有精力和兴趣,大臣没有理由拒绝。<br />
如果李隆基一年搞了三四次,一定会引来说辞。<br />
但李隆基自开元末期以来,只是普通狩猎,未搞过大型田猎。<br />
“七郎,你就不必上报田猎队伍名单,你跟朕一队。朕希望我们的队伍可拔得头筹。”<br />
李隆基特意向李瑄吩咐道。<br />
初夏丛林茂盛,田猎有一定难度,他要将骁勇的李瑄带在身边。<br />
“臣定协助圣人获胜!”<br />
李瑄领命,他正三品,有资格组织自己的猎队,参加比赛。<br />
这等大型活动仪式,前几名必被重赏。<br />
李瑄相信,即便自己没有队伍,帮助李隆基所率队伍拿到第一,也一定会赏点什么。<br />
田猎想要获胜,箭术只是其一。<br />
只是神箭手组成的队伍,往往拿不到好名次。<br />
因为田猎需要火攻、围猎、网捕、索套等等,还要有运气成份。<br />
这是纯粹的贵族游戏,有的时候,百姓的庄稼会因此遭殃。<br />
除了享乐和政治意义,没有其他丝毫益处。<br />
一般田猎会在十月以后,李隆基选择在四月,属于突然心血来潮的决定。<br />
“哈哈,有七郎在,朕必得第一。”<br />
李隆基意气风发,想象自己回到青年的时候,跃马弯弓,猎于咸阳,满载而归。<br />
“圣人,我呢!”<br />
安禄山屁颠屁颠跑上来,一脸期望。<br />
“禄山自己组建一个队伍!”<br />
李隆基嫌弃安禄山太胖了,奔跑的时候不太靠谱。<br />
他见识过李瑄御场射毬,只要有猎物出现在视野,必然可以获胜。<br />
安禄山没有被李隆基召入他队伍中,很是气恼。<br />
他越是嫉妒李瑄,对李瑄越讨好,还私底下说要将自己狩到的猎物,偷偷赠予李瑄。<br />
李瑄没有应允。<br />
但他觉得安禄山真有可能将自己的猎物,转交给李隆基。<br />
李林甫年纪大未出战,他让同样官至三品的李岫选神箭手、猎手出猎。<br />
成年的皇子公主,除了寿王李琩,其他都响应李隆基。<br />
李琩这几天郁闷的要死,他深居府宅,不愿见任何人。<br />
他甚至恐惧与韦昭训女儿的婚事。<br />
按照礼至,婚礼举办的时候,李隆基要到。<br />
弄不好要向曾经的妻子行母子礼。<br />
临近田猎这几天,王公大臣都在准备。<br />
羽林卫和龙武卫,已经提前出发至咸阳,将田猎的地方圈起来。<br />
闲杂人等,不得靠近。<br />
这个季节田猎唯一的好处,就是普通的大臣,可以作为郊游玩乐。<br />
(本章完)</p>